老师作文之先抑后扬写老师的作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4898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师作文之先抑后扬写老师的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老师作文之先抑后扬写老师的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老师作文之先抑后扬写老师的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老师作文之先抑后扬写老师的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老师作文之先抑后扬写老师的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老师作文之先抑后扬写老师的作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老师作文之先抑后扬写老师的作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老师作文之先抑后扬写老师的作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老师作文之先抑后扬写老师的作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老师作文之先抑后扬写老师的作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老师作文之先抑后扬写老师的作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老师作文之先抑后扬写老师的作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老师作文之先抑后扬写老师的作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师作文之先抑后扬写老师的作文.docx

《老师作文之先抑后扬写老师的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师作文之先抑后扬写老师的作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老师作文之先抑后扬写老师的作文.docx

老师作文之先抑后扬写老师的作文

先抑后扬写老师的作文

【篇一:

以身示范做模特,欲扬先抑写老师】

“以身示范”做模特,欲扬先抑写老师

洪湖市峰口镇二中王前保

一、作文训练意图:

班上有部分学生在我指导作文时,好像懂得了;但一到自己拟稿,就想到照作文书抄,或照着自己原先看到的作文、凭着记忆去抄袭。

把自己的地方写成山区,写成海边;把自己的父母写成别人的父母:

写成了商人、写成了老师,写成了医生;把自己的老师写成了城市的老师,写成了他人的老师。

真把人气急了。

敷衍塞责是作业是学生的懒惰,也是学生没有注意观察身边的人,没有注意积累生活中的事。

为了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人,积累生活的事,因此,我这次作文就“以身示范”,恬不知耻地让学生写写我。

以此延伸到,让学生以后学会观察自己的父母,观察自己祖父母和所有亲戚,观察身边的同学,观察生活中的事情,以培养学生善于积累作文素材的能力。

赞美老师的作文又是很多的,往往许多学生为了讨好老师,总是把老师写得很完美,显得老师很高大。

那就太虚假了,虚假就写不出真情。

老师也是人,也会有缺点。

鲁迅先生笔下的寿镜吾先生的过于严厉就是一个例子。

作文讲究在真实的基础上加工,让真情自然流露。

老师的严厉督促你改变了缺点;老师的误会给予你的警醒,老师的批评促使你学会思考,老师的朴素让你知道生活的艰辛?

?

在这次作文训练中也要求学生运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写作。

二、积累老师素材:

现在就以学生的班主任我——王老师为写作对象。

在这一学期半的交往中,你看到王老师的怎样的外表,哪些习惯?

那些事?

学生讨论,发言。

(老师提示)

王老师外貌:

52岁,瘦长,两鬓斑白,宽额角,尖下巴,利剑似的眉毛,大眼睛,高鼻梁。

穿着朴素。

?

?

负责的班主任:

1、每到周日,下午五点到班,检查作业,没有完成就打电话告状。

教育我们:

认真完成作业,是我们的天职。

2、每天早上朝读要求在学校规定的起床铃响之前进行朝读。

督促大声朗读。

3、去年天冷,有学生迟到。

王老师说:

人针对天气的热冷,不在于迟早,只在于穿衣的多少,要求学生锻炼有毅力,用多穿衣来战胜寒冷。

王老师把衣服一层层翻着数给学生看,里面穿了5件毛衣,外面还一件羽绒大衣。

4、中午督班,学习,扑着午休,保证了学生学习环境和休息,让学生下午

有精神学习。

不像其他老师让干部值日,自己不管。

致使午间学习和午休效果差。

5、晚饭后又督班。

6、上其他科也经常查班。

发现玩手机的,看小说的就扣留。

7、讲学生校外的安全知识,和校内的安全知识。

8、讲我们学生为什么学习。

如何学好知识技能,适应今后激烈竞争的社会。

9、帮学生钉窗户玻璃。

10、讨论、制定班级规章制度。

11、发奖与以前的不同。

除优秀学生发奖,还有进步奖,还有守纪奖,还有体育之星奖。

奖金丰厚。

还设有光荣榜明星相片。

12、督促学生讲究环境卫生,并以身作则,经常在走廊、在教室捡包装纸,捡纸屑等放入垃圾桶内。

13、督促学生值日,记录好班级纪律情况。

王老师经常抽查,并登记。

总结。

对违纪严重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打电话通知家长。

对虚假的进行批评。

14、对学生发生矛盾,要自我检讨,换角色思考。

15、去年,运动会之前10天,严格训练体操。

训练、选拔100米、200米、400米跑、长跑、跳绳等。

运动会的两天里,王老师跑前跑后的指导,助威,摄影。

16、今年的学校艺术节,没想到50多岁的王老师指导唱《真心英雄》、《家和万事兴》。

语文教学:

1、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2、上课注重示范朗读,指导朗读;喜欢提问,启发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3、总是提前到班上课,经常拖堂。

在晚自习时提前一小时,恨不得一下把所有知识教给我们。

4、作业不准潦草塞责。

批评不改就撕本子,打板子。

5、注重作文教学。

每次作文指导都做成文稿。

每次作文重点训练一个写作要领,总是结合学生生活来指导。

要求学生写身边的事,写自己生活的事。

6、每次作文精批细改。

一次作文要花20小时才改完。

一般作文备课、作文批改都是在休假时。

他十一、五一也未曾休息。

7、将学生比较好的作文修改后又打印出来,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

我们随时都能在网上查找。

8、鼓励学生作文投稿,参赛。

今年就有四个一等奖,七个二等奖?

?

9、经常对学生进行作业和作文个别指导。

教学研究:

1、王老师经常利用节假日写教育教学论文,有许多文章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有许多文章发表在市级省级刊物上。

带病工作:

1、长期地备课,批改作业,写作,致使王老师患有颈椎病、椎间盘突出、胃病。

但从未请假,从未耽误工作。

2、去冬进春,感冒咳嗽,在班上讲课,有时脸咳嗽红了,仍然继续。

3、去年11月、12月,王老师患椎间盘突出,双腿站立就疼,但他仍坚持。

从未见过坐着讲课。

三、确立主旨:

对王老师工作负责地赞美;对王老师教学能力地敬佩;对王老师的督促和关心地感谢。

渴望王老师的关注和认可,渴望王老师地理解和同情。

感谢老师:

1、您对我做人的影响太深了,你让我知道了应该以诚待人;您让我懂得了应该宽容他人;您让我明白了自己学习的责任;您让我感受到亲情的意义。

2、您管理太严,让我改变了坏习惯、您地督促,让我改变了缺点。

3、您把班级管理得秩序井然,让我们生活有了一个团结奋进、文明有序的班集体,使我们感到荣耀。

4、您的教法先进,教育得法,让我们找到了学习的方法,学习上有了进步,增强了信心。

5、您对我打架、违纪的批评,让我改正了缺点,得到了友谊。

6、您的鞠躬尽瘁的敬业精神,为我们学习付出所有的心血,让我们学习进步,班级团结,班级进步。

四、写法指导:

(一)欲扬先抑技法;

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

“抑”,指按下、贬低。

欲扬先抑是在作文开头时作者想褒扬某个人或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从曲解、不理解、嘲讽的态度尽力加以贬低和否定的方法。

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而后着力肯定、赞扬,让人敬仰。

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写作技法。

用这种方法,让读者产生一种既在意料之外,却又是在情理之中的感受。

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扬”和“抑”,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

古人做文章强调“蓄势”,讲的也是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道理,这类例子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并不少见。

拟写方法主要有:

2.逆向起笔:

即欲正故反,逆锋起笔。

或简单介绍一下写作的主体,当然是不被认可的事,让读者大概了解人或物,给人第一印象不好。

这样在后文的写作中才能有波澜,吸引人。

如《背影》中,先写父亲说话不漂亮,和脚夫讲价,太小气,不聪明。

又如:

有的写老师地侮辱,激发了学生拼搏。

过后才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有些写父母地冷漠,过后才明白父母是在培养自己的自强精神。

(二)欲扬先抑技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抑”“扬”有度

也就是要注意抑扬转化的“火候”。

抑未尽意,就开始“扬”,抑起不到反衬的作用,“扬”不饱满,也不得力。

下面一段话就“抑”得不充分:

小磊天性顽皮,时常惹祸,老师为此伤透了脑筋,同学对他也很不满。

但“扬”过分了,就很难“转”,更谈不上“扬”。

下面一段话就“抑”得过分:

他矮个子,两只眼睛溜溜转,一个坏主意就想出来了。

他经常想怎样捉弄别人。

他经常把瓜皮果壳塞到别人抽屉里。

有时将一口痰吐在地上,然后装着很小心的样子,故意把同学的凳子推倒,压在痰上,他再装出好心的样子,把凳子翻过来,很礼貌地说:

“请坐。

2、转变自然

开车急转弯容易发生车祸。

写文章“急转弯”,容易失去真实性。

人的情感、态度的转弯总有一个过程,不可能刚才两人谩骂、拳脚相加,视同仇敌,一会儿就亲如手足。

《荔枝蜜》中,作者对蜜蜂的情感转变就处理得很自然。

3、多角度刻画

《丑石》一文,为了表现丑石“奇丑无比”,有时直接描写它丑的外形;有时又写人们对它的嫌弃、厌恶,从侧面表现它的丑;有时又将它与汉白玉、大青石对比,反衬它的丑,使丑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学生在运用“先抑后扬”时,可借鉴《丑石》一文。

4、适度抒情、议论

(结合《丑石》和《荔枝蜜》作具体说明。

适度的抒情、议论可以使作者的感情表现得更强烈,也可以使作品主题更深刻。

(二)点面结合的写法:

点面结合是以个别表现一般艺术规律在文学描写中的具体表现,是个别和一般的辩证统一,属于写作手法中的一种,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写作手法还包括抑扬结合、动静结合等)

什么是点面结合呢?

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

“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

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课文举例: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作文举例:

1、且不说他早上提前上朝读,对迟到地罚站;且不说他中午督班,让我们不能玩耍;单说每周日晚提前督促作业,就让人难以接受。

(可用在作文前面的句子。

2、看到我的期中考试成绩由原来的班级34名提升到16名,我真是兴奋不已。

我的成绩的取得,完全是王老师对我严格教管的结果。

想到我多次迟到罚站时,他的苦口婆心地教育;想到我作业潦草,他给我一笔一画地示范;想到他椎间盘突出病厉害时,仍坚持给我们作文辅导;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无限的感激。

是王老师高度的爱心和责任心才唤醒了我地觉醒,增强了我的自信。

五、作文训练题:

1、懂你

2、因为有你

3、与你同行

4、王老师,我想对你说

【篇二:

运用先抑后扬写法的范文】

第三篇(总第6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

2、运用这种方法写一种动物或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运用

2、难点:

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运用的分寸的把握

三、课时安排:

2

教学过程:

二、课时内容:

1、欲扬先抑的概念:

1)要发扬、放开,先控制、压抑。

写文章经常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

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

“抑”,指按下、贬低。

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2)“扬”和“抑”,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

古人做文章强调“蓄势”,讲的也是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道理。

《战国策》中有一段“冯暖客孟尝君”的故事,文章的开头写冯暖既无爱好,又无能耐,还爱闹待遇、发牢骚,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作者把他贬抑到最低处。

然后却笔锋一转,写他如何为孟尝君经营“三窟”,写出了他非凡的才能。

开头的“抑”是为了衬托后面的“扬”。

如果你留神一下,这类例子在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中并不少见。

3)运用这种方法,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

另外,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扬。

抑,起的是衬垫作用。

这里的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写作实践,去细细地体会、揣摩。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高考诗歌鉴赏王大绩讲高考作文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林斌讲英语完形填空林斌讲英语阅读理解李俊和讲高中英语写作

2、同学们讨论我们学过的《蝉》一文写作方法。

3、运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写作:

1)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2)写一种动物

4、大家开动脑筋拟题

三、课堂作文大讨论

1、写人的:

题材的讨论

2、写动物的:

题材的讨论

3、口头作文。

四、例文介绍:

1、[例文]《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天津郭韩

冬日傍晚五六点钟,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我们坐在教室里,等待着上晚自习。

随着清晰的脚步声,语文老师走进了教室。

“今天的晚自习,我们考试。

话还没说完,教室里的叹气声就已经满天飞了。

调皮的f君说道:

“昨天考,今天考,明天还要考。

然则何时而乐耶?

起笔曰:

考试中自得其乐矣。

’”语音刚落,教室里便哄堂大笑。

语文老师并没有发火,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说:

“f君,你的发言不错嘛!

没有白背古文。

我刚才没解释清楚,我们今天的考试不记成绩,只是想尽量的发挥出你们潜在的能力。

现在回答我:

看着窗外的夕阳,你们会想到什么?

“想到老人。

”a君首先回答。

“想到深沉,默默无闻,像在思索。

“还有别的吗?

”老师问。

“想到明天,明天太阳会再次升起,那不再是夕阳,那将成为朝阳。

”f君不假思索地说。

“非常好!

”语文老师赞扬道。

同学们对f君的精彩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

第一个问题刚结束,老师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朝阳应该是什么样的?

“有朝气,朝气蓬勃。

“充满自信,有旺盛的生命力。

这一回,大家一个个站起来就说,气氛马上热烈起来。

接踵而来的便是第三道问题:

“你们愿做什么样的朝阳,怎么样才能让你们的青春像朝阳一般?

“我希望做一个永远充满朝气的朝阳,最好可以任意的发挥,想象,还可以创造,可是?

?

我没有时间。

”w君显得很无奈的挥了挥手。

“我希望做一个‘好孩子’式的朝阳,可是,我总是太爱玩,‘好孩子’也许离我太远了。

”f君的语气略带惋惜。

语文老师听了这些话,高兴地说:

“其实你们都是朝阳。

只要别太死读书,给自己留些发挥的时间和空间,那么你们的创造不会只是梦。

你们想想你们今天说过的话,多么完整,多么有道理,文采也不错嘛!

?

?

这原本“痛苦的考试”,竟变得如此轻松,我喜欢,也深深地被这堂不寻常的考试所陶醉。

真希望师弟、师妹们“减负”后的考试,和我们这次考试一样快乐。

2、当堂点评:

本文的成功。

得益于作者巧妙的构思——运用“欲扬先抑法”抒情达意,将一次别开生面的“不同寻常的考试”,写的情趣盎然,意蕴深远,令人回味。

晚自习语文老师宣布考试,“教室里叹气声已满天飞”,“f君”调侃的话,教室里一阵哄堂大笑,老师因势利导,以“看着窗外的夕阳,你会想到什么”为话题,开始了晚自习的考试,形式新颖,方法独特。

结尾写“痛苦的考试”“竟变得如此轻松,我喜欢”,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前后句意不通。

2、《我的叔叔》

趁叔叔去送客,我好奇地掀开大盖帽一看,呀!

我一下子惊呆了,厚厚一沓“大团结”!

哼,叔叔也会做这见不得人的事儿,真没想到!

我气呼呼地想。

不一会儿,叔叔走过来跟我说话,我故意装做没听见,就是不理睬他。

第二天,叔叔到我家,问我昨天怎么啦,有没有不舒服。

我白了他一眼,一声不吭,心里横竖觉得叔叔挺不顺眼。

为逗我开心,他把大盖帽扣到我头上,被我狠狠地甩掉了。

晚上,妈妈要我去给奶奶送鱼。

奶奶就住在叔叔家里,我虽然不乐意见叔叔,但也不好说不去,只好去了。

来到叔叔家,幸好没碰见叔叔,谢天谢地。

我把鱼递给奶奶,转身就往外走。

经过叔叔房间时,忽然听见里面有动静,我就蹑手蹑脚地把门推开一道缝,向里面望去。

糟糕,昨天那个陌生人又在叔叔屋里。

他又来干什么?

我侧着耳朵,想听个究竟。

“我那罚款的事?

?

”这是陌生人的声音。

屋里沉默了一会儿,叔叔开了口:

“上次那件事,按规定应罚5000元至10000元,但考虑到你是初次偷税,决定罚款5000元。

昨天你那2000元,我已经替你上交了,明天你到所里再补交3000元吧!

以后记着,要自觉缴税,别来那套?

?

”叔叔正对他进行税法教育。

听到这里,我感到内疚和不安起来,是我错怪了您,我的好叔叔,对不起!

3、“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相类的两种布局方法。

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

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

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

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

鲁迅的《范爱农》也采用了这种手法。

1907年作者与范爱农同在日本。

革命党人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而被捕处于极刑后,消息传到日本,留学生大为义愤。

当时他们集会骂清朝政府,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抗议,然而范爱农却说: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徐锡麟是范爱农的老师,他竟说这样无情无义的话,因此作者说: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

?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

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

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在文章开头,范爱农给读者留下极可憎可恶的印象,这是极力的“抑”,然而接下去在叙述他俩以后的交往中,范爱农原是一个嫉恶如仇、正直有志气的人。

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

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4、伯父从台湾归来

前几天,爸爸收到远在台湾谋生的伯父寄来的信,说他要回乡探亲了。

我别提多高兴了,整天猜想着伯父回来时会给我带什么礼品。

记得前年,远房的叔叔从新加坡回来一趟,临走时送我一件高级的风雪衣。

我穿着它,人人注目,好几个同学向我打听,什么地方买来的?

多少钱?

我总是诡秘地一笑:

大陆上买不到的。

我想,这次伯父回来,肯定会带给我更好的礼物。

哎,不知怎的,我眼前总浮现出想象中的伯父的模样。

高高的个儿,油光的头发,一身笔挺的西装,乌亮的皮鞋,也许还拎着大皮箱?

?

一天,我放学回家,老远就看见家门口围着很多人。

我估计准是伯父回来了,便一口气奔到家门口,分开人群,挤进屋里。

只见奶奶旁边坐着一个老人,约摸六十来岁,黑瘦的脸上爬满了皱纹,两鬓斑白,穿一身朴素的中山装。

看那样子,比我爷爷还要老。

我愣住了,这哪是我想象中有风度的伯父呀!

奶奶先开口:

“这是我孙儿琼琼。

”伯父伸出粗糙温暖的大手把我拉过去,抚摩着我的脑袋说:

“比相片中见到的大多了。

”我任他怎么说,也不回答。

伯父沉默了片刻,好像想到什么似的,站起来,抓过身边的旅行袋,从里面掏出糖果,对围着的亲友说:

“谢谢大家来看我,请坐,请坐。

”说着,把糖果分发给大家。

不一会儿,乡亲们陆续走了,屋里只剩下我们一家人。

我趁这空隙,扫视了周围,并不见大箱小箱,只有那旅行袋静静地躺着。

我开始失望了。

以后几天,伯父总是出门,有时由我父亲陪着,晚上也常很晚到家。

有时见他与爷爷、我父亲谈笑风生,可我毫无兴趣去听,我关心的是礼物,而伯父从未提起过这类事,我不免又增加了抱怨。

我心想,伯父真是与众不同的“番客”。

四邻们从海外归来的亲人,总带着让人羡慕的礼物,而他竟这么吝啬!

同学们有时问起伯父带给我什么,我哑口无言,脸热到耳根。

亲戚们按当地风俗送来猪腿、红蛋,为伯父“脱草鞋”(洗尘的意思),可他让奶奶一一退回,也没像其他番客一样回敬亲友,惹得亲友们背后数落。

十多天过去了;伯父要走了,我彻底失望了。

我勉强地随着爸爸到车站去送行。

在车站上,伯父再三叮嘱爸爸:

“我走后,你赶紧把设备添置起来,有什么情况及时写信告诉我。

至于那小学校,应该多添点电化教具和运动器材。

”听到这些,我一下子呆住了,伯父的形象顿时在我眼前高大起来,回家的路上,爸爸告诉我,伯父这次带回一笔钱,想在村里办两个加工厂,还想资助一所小学。

他觉得别的番客为故乡做了不少事,而自己常常感到内疚。

啊,伯父,你给我,给乡亲们带来了最好的礼物。

我转身想再望一下伯父,可汽车已消失在大路尽头。

伯父,我等着你再回故乡。

【借鉴】

欲扬先抑。

本文赞扬“伯父”热爱故乡、渴望故乡亲人及后代过上幸福生活的高尚品质。

而文章的前半部分处处在贬低“伯父”:

他是那么“吝啬”,一点儿礼品也不给“我”带来,连远房的叔叔还不如;他是那么没风度,脸上爬满了皱纹,两鬓斑白,穿一身朴素的中山装;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人;他是那么不近义情,乡亲们送的猪腿、红蛋,一一被退回,也不回敬别人?

?

一桩桩、一件件事,都在抑低“伯父”,可是文章最后,从“伯父”与“爸爸”的交谈中,了解到他是一个慷慨、重情的人,他的内在“风度”使人敬仰,令人钦佩。

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5、阿麻的故事

阿麻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人物,他只是我小时候镇上的一个邻居。

我们这个镇子并不大,叫真如镇,镇里大都是我们刘家宅的人。

我家对门便是阿麻家了。

阿麻长得并不俊,甚至有点丑,脸上满是麻子,脚一跛一跛的,我们小孩子很不喜欢他。

记得那时,满园的柿子熟了,我和几个小伙伴偷偷地溜进柿子林偷摘柿子吃,被阿麻抓往了。

“好呀,小丫头,又来偷柿子了,走,见你父亲去!

”不由分说拉着我就走。

我犟着脾气不走,小伙伴们有的抱他的腰,有的用柿子砸他的头,我挣扎了出来,撒腿就跑。

跑着跑着,不见了阿麻,我们别提有多高兴了。

不消说,后来便被父亲狠狠地揍了一顿,于是对阿麻便恨之人骨。

我们镇旁边有条小河,说小不小,每次上学、进城都要绕很大一个圈子。

阿麻不知从哪儿搞来了条小木船,撑着小船为我们摆渡,而且分文不收,免费送大家过河,大人们都说阿麻积德了。

可是没多久,阿麻收费了,大人孩子渡一次船要收费三角;再过一个月,竟涨到了一元钱。

大人们很生气,纷纷说阿麻实在太缺德,敲自己人的“竹杠”。

阿麻什么也没说,只是来来往往地摆渡,收钱,脸上常常露出兴奋的神色。

渐渐的,人们发现阿麻消瘦了,撑船的力气也不像以前那么大了,于是人们又抱怨阿麻为了赚钱连命也不要了。

终于有一大,阿麻病倒了。

听医生说,是癌症,活不长了。

而这时,小河上开始架起一座石桥。

阿麻的病情一天天地恶化,小石桥一天天地快要完工了。

阿麻终于死了,死在小石桥落成的那一天。

一阵爆竹声后,镇长说话了。

他没说多少话,后来他说:

“这座小石桥是阿麻把摆渡的分分角角积攒起来造的。

阿麻很早就知道他得了癌,但他一直没有说出来。

临死时,阿麻还念念不忘镇上的人,他希望镇上的人们能原谅他,阿麻摆渡收费这么贵,都是为了我们这个镇哪!

”镇长说着说着,哭了,镇里的许多大人也开始抽泣,就连我们这些小孩子也觉得眼眶湿湿的。

唉,阿麻,我们竟误解了他!

后来,不知哪位能工巧匠在小石桥上雕了阿麻的半身像,这样,阿麻便可每天目送着镇上的孩子高高兴兴去上学,大人喜气洋洋去城里办事了。

【借鉴】

①欲扬先抑。

文章的主人公是阿麻;这个阿麻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文章先写阿麻的外形:

“脸上满是麻子,脚一跛一跛的”,难怪小孩们“不喜欢他、阿麻对小孩们很凶,不是“抓”便是“拉”,小孩们对他“恨之入骨”。

至于大人们,对阿麻也有评价,因为他收摆渡费,而且不到一个月,竟从三角涨到一元,人们说他“缺德”,敲“竹杠”,连阿麻消瘦了,也挖苦他“为了赚钱连命也不要了”。

可以看出,文章先是对阿麻这个人一抑再抑。

直到小河上架起了石桥,阿麻死了,镇长才道出了石桥就是阿麻把收来的摆渡费分分角角积起来造的。

这样,在这篇文章中,一个看似令人厌恶、确具有高尚品质的人,便树立起来了。

这里用的是先抑后扬的谋篇手法。

②曲径通幽。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赞扬劳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