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王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2533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王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王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王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王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王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王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王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王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王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王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王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王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王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王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王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王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王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王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王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王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王伟.docx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王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王伟.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王伟.docx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王伟

17、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平翘舌音的字,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或根据自学提示,理解“疑”等关键词的意思,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读懂诗歌的基本内容。

2、借助图片,通过想象再现诗歌情景,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描绘的优美景色,受到美的熏陶,产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能用合适的语调朗读古诗。

3、感知《望庐山瀑布》想象奇特的特点,补充阅读一些写名山大川的古诗,丰厚积累。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通过想象再现诗歌情景,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描绘的优美景色,受到美的熏陶,产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能用合适的语调朗读古诗。

2感知《望庐山瀑布》想象奇特的特点,补充阅读一些写名山大川的古诗,丰厚积累。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说话:

背诵你喜欢的古诗

二、导入

1、小朋友们,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副多姿多彩的画卷,它会向你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

大自然更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它会向你倾诉古老的历史,它会为你指引前行的方向。

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五单元,这单元就是围绕自然景观展开的。

2、这节课我们学习17课《古诗两首》中的《望庐山瀑布》看老师写课题,强调“庐”有两个点,“瀑”左右结构,部首是三点水。

齐读课题。

3、师:

谁来讲课题的意思?

(“望”是看的意思,题目是说看庐山的瀑布。

4、什么是瀑布?

谁看见过?

  生:

我在泰山上看见过瀑布,它是从高山上直流下来的水,水流得很急,像倒下来似的, 远远地看去像一块白布。

  师:

是一块铺在桌子上的白布吗?

  生:

是垂挂着的白布。

  师:

对,这样说就准确了。

一说到瀑布就想到高山,从高山陡峭的地方,水流倾泻下来,远看像一块白布垂挂山前。

水很急地流下来,可以用“倾泻”这个词。

注意“瀑”字怎样写?

生:

“瀑”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三点水,右边是暴雨的“暴”字,合起来念“瀑”pù。

  生:

把“暴”字加上三点水,就念瀑布的“瀑”。

  师:

说得对。

齐读“瀑布”。

  (学生齐读。

5、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庐山在江西省,是个风景很美的地方,很多人都到那里去游览。

6、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谁能为大家介绍李白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大家说得很对!

唐代大诗人李白诗风豪放,想象丰富,被后人称为“诗仙”,他还和下一首诗《绝句》的作者杜甫,并称为大李杜呢!

下面我们就随着李白的足迹,来到庐山瀑布前尽情欣赏它的美姿:

三、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出示课件)瀑布

2、从大家专注的眼神中,老师明白庐山瀑布已经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那么小朋友们能和大家分享你的感受吗?

(指名)(你说出了庐山瀑布的形状!

你的小眼睛课真厉害,一下子就看出了庐山瀑布的特点!

是呀,你说出了老师的心声)那么李白又是用怎样的诗句来赞美它的呢?

请大家大声自由朗读这首诗,把字读正确,把诗句读流利。

3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那么这些生字一定难不倒你了。

出示生字“疑”组词,说话,示词“庐山、瀑布、香炉、紫烟、怀疑、银河”开火车读。

怎么区分“炉”和“庐”这两个读音相同的字呢?

(两个方面:

一是从结构,二是从意思来区分)

5、这些字回到了诗中,相信你一定能认出它们。

(指读古诗)(你把生字宝宝们都读准确了,你读得真流利呀,你的朗读中还融入了自己的情感,真棒!

四、品读诗句,理解诗意。

同学们读的可真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令人震撼的诗境中。

1.  谁来读一下第一句诗,并说一说这句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师讲解“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

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紫烟是真的烟吗?

不是。

师讲解,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描述一下这种情景—云雾缭绕

下面请同学们看着这幅图片(课件出示古诗第一句和相关图片),带着自己的想象和感受来读这句话。

老师指导朗读第一句。

读出感情和气势。

2.指名读第二句,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

让学生明白是在远处看,“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遥看是什么意思?

从远处看。

从远处看瀑布像什么?

老师来解释一下,川在这里不是山的意思了,而是河流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从远处看瀑布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

请同学们观看(课件出示第二句和瀑布)图片,说一下瀑布还像什么?

自由发言。

指导朗读。

3.品读第三、四句

哪些字和词写出了瀑布流动速度很快?

“飞和直下”我们该怎么读这句诗?

或者说怎样读出瀑布流动速度的快?

三千尺”有多高?

假如我们的教学楼一层有4米高,3千尺相当于250层教学楼的高度。

在这里,“三千尺”不是准确的数字,主要是形容香炉峰很高,瀑布很长。

李白在许多诗中都有意地把数字夸大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课件显示相关文字,引导学生吟诵: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夜宿山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三千尺该怎样读,才能让人感觉瀑布很高?

学生读,师指导。

(读“三千尺”时语气舒缓,语调稍扬,表现水流很长。

(课件出示庐山瀑布的录象)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庐山瀑布飞泻直下的壮观景象吧。

提问:

你们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出这句话,指导朗读。

3.第四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说说看。

我们在《北京亮起来了》这课中学过“银河“这个词,谁能说说”银河“是什么?

师描述“银河”:

农历七月,在晴天的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叫“银河”,瀑布看上去跟银河很相似。

大家想一想,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的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不是。

师讲解,当然不是。

这银河从天上掉下来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疑”字。

大家想一想,李白在哪一首诗中也展开想象,用到“疑”字?

(课件相机出示文字,引导学生吟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古朗月行》

还有一个词“九天”-我们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

这个地方的九天就是极高的天空。

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请同学们一起想象瀑布像银河从天而降的景象,一起读读第四行诗。

(朗读第四行诗时,要求语调平稳有力,带着神往的表情,“落九天”要读出给人以瀑布很高很长之感。

五、赏读古诗,深悟诗情

1、(以〈高山流水〉的音乐伴奏,课件出示瀑布图片)自由练读:

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当作李白,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

2、(指课件),现在,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哪位李白愿意上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

(生上台演读)

3、做诗人还应自然些,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

(生起立,师生配乐演读。

4、小结:

诗人李白写出了他所见到的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并展开大胆想象,整首诗色彩明丽,想象奇特,像一幅壮美的图画。

让我们想象着这美景,再有滋有味地把它背下来。

5、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背诵整首诗。

(看图背,齐背,赛背)

6、瀑布以它神奇的美感动着诗人,诗人以它神奇的诗句感动着我们。

此时此刻,谁能够用上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六、指导书写生字“炉、烟、流、银”

1、让学生观察范字(银、烟、流、炉),交流写字的经验。

 2、有重点地指导识记(“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

板书生字)(“流”右边的点不能丢了;“烟、炉”的火字旁书写时捺变成了点)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七、拓展延伸

1、小朋友们,我们真想把这些美丽的景象刻在脑海中,与身边的每个好朋友分享。

2、小组合作:

小朋友们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谁能勇敢地来为大家介绍庐山美景?

感谢你为大家带来了生动的介绍,还有谁也想与大家同享美景?

你的介绍,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了庐山瀑布的壮美!

第二课时;《绝句》

教学目标:

  

1、认识五个生字:

鹭、含、岭、泊、吴。

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意。

3、初步了解绝句的特点,了解古诗中上下句词语相对的特点。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认识五个生字。

会写八个字

2、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含义。

课前准备:

学生:

1、收集背诵描写春天的古诗。

2、了解诗人杜甫。

3、复习背诵学过的对对子的课文。

教师:

1、一组课件。

2、生字词语卡片。

(“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3、印学习卡。

打印对子歌,有关春天的诗。

教学过程:

课前说话;背诵春天的古诗

这段时间,大家收集了不少描写春天的诗,谁能展示一下自己背古诗的本领?

(指名学生背诗) 

一、复习激趣,导入新课:

1、师:

春天是美丽的,春天是多姿多彩的。

从古代到现在,有多少人歌颂过春天,赞美过春天,为我们留下了这一篇篇优美的诗作。

这节课,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位诗人,大家看,认识吗?

(师板书:

杜甫)(生齐读诗人的名字;请了解杜甫的同学介绍杜甫)

师:

杜甫是唐朝著名诗人,被称为“诗圣”。

他平时写的诗作多是反映人民苦难生活的,但美丽的春天吸引着他,使他不由得拿起笔来赞美春天。

大家想知道杜甫描写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吗?

让我们一起到《绝句》中去欣赏。

(板书:

绝句)

师:

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式,一首四句,五言一首的叫五言绝句,七言一首的叫七言绝句。

昨天我们学《望庐山瀑布》是七言绝句。

(卡片出示:

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2、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78页,看杜甫写的这首绝句是几言绝句?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自读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如果不会读,可以向你的同桌请教一下。

如果同桌也不会,可以查字典或举手问老师。

2、出示生字(不带拼音):

鹭、含、岭、泊、吴

师:

(开火车读,相机引导学生互动正音)

3、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可以提出来,咱们全班同学一起想想办法。

4、同学们认识了生字朋友,谁能为这些生字朋友组词呢?

(用生字卡片)

5、(指名读,齐读)白鹭包含山岭停泊东吴

6、朗读古诗要求读通读顺。

7、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1、看着黑板,师挥手势一起按节奏读古诗。

要求:

一边读,一边想: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或仿佛听到了什么?

2、说一说:

读了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我仿佛听到了()。

3、读一读:

(相机引导读诗句:

看到(听到)这样的情景,你心情怎样?

你能读好这句诗吗?

让大家听了你的朗读就知道你的心情。

谁还想读这一句?

4、再读一读,再想一想: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在不明白的词句旁边打个“?

”)

学生先在小组里提出来,小组内讨论也解决不了的,再提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

  相机点拨,学生互动答疑: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相机通过字理分析,通过课件点拨理解:

含、泊、千秋雪

5、读一读,议一议: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如果让你给这首诗画一幅画,你打算用什么颜色来画什么,为什么?

  如果让我给这首诗画一幅画,你打算用()颜色来画(),因为()。

  (先自己想,再小组交流)

6、全班交流

  小结:

诗中描写了、、、、、这些景物。

7、谁能看着老师的提示,加上合适的词,把诗中所写到的景色连起来说一说?

  两只黄鹂在()的柳树梢上()的歌唱,一行白鹭在()的天空中()的飞翔。

透过窗户看得见西岭()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将驶往()的客船。

  (先说给同桌听,然后全班交流。

8、师小结:

同学们,诗中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多美的春天啊,同学们喜欢这美丽的春天吗?

让我们带着这种喜爱的心情,再一起读一读这首诗,好吗!

四、诵读古诗,熟读成诵。

1、谁来给这首诗画一画朗读停顿节奏?

  (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前给诗画节奏,其他同学在自己的课本上画。

)朗读古诗,读出停顿和语气。

2、通过多种方式(师生合作读,师生一起读),熟读成诵。

五、在游戏中感受古诗中的对仗

1、同学们读得多带劲呀!

接下来,我们做个小游戏,在做游戏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学过的对子歌。

 哪位同学还记得以前学过的对对子的课文。

(同桌面对面拍手读对子歌《天对地》)

2、请大家找一找,刚才我们学的这首诗中,有没有这样的对子?

老师先出词,看谁能从诗中找到词来对。

还有谁和谁是一对呀?

  两个——一行黄鹂——白鹭

  翠柳——青天窗——门

  西岭——东吴千秋——万里

3、小结:

咱们中国的大诗人写诗呀!

很讲究对仗,这么对仗工整的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意思。

4、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想象成诗圣杜甫,一边口中吟诗,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好不好?

(面向窗外)还没背得的同学可以看着黑板读。

(播放配乐)

六、举行赛诗会:

给画配诗句。

(播放配乐)

1、同学们好棒哦!

接下来,我们来个赛诗会怎么样?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画,请大家想一想,可以给这些画配上什么诗句。

大家可以引用古人的诗句,也可以自己作诗。

(出示画面,学生吟诵诗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师:

同学们好棒哦!

俗话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老师期待着,不久的将来,同学们个个都能“要说口吐黄莲,要写笔下生花”。

7、指导书写:

1、出示“我会写”中的“吴、含、窗、岭、鸣、绝、泊、柳”,引导学生从字形、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

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书写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说清楚。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

如:

“窗”注意不要丢掉“囱”字上面的小撇。

“含”和“岭”的里面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里面的是“今”,“岭”里面的是“令”。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八、布置作业:

1、把这首诗美美的背给家里人听。

2、(第一,第二组):

摘抄含有颜色的诗句。

(第三,第四组):

摘抄含有数字的诗句

 

18、雷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自主识记4个生字。

借助课文图画,在运用中随文了解生词的意思,初步感受用词的准确。

2、正确、端正书写本课半包围结构的字,梳理写这一类字的规律,并能自主运用在书写中。

3、在正确、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运用文中的句式表达雷雨前中后景象的变化,初步感受这种自然现象的神奇多变。

教学重点:

1、运用已有经验自主识记4个生字

2、正确、端正书写本课半包围结构的字,梳理写这一类字的规律,并能自主运用在书写中。

教学难点:

1、抓住词语对比朗读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2、“垂”字的识记与书写指导,通过朗读、想象、联系生活等多种手段体会用词的巧妙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游戏

(1)学一学

师:

请你跟我这样做。

(老师拍节奏,学生认真听,然后学一遍。

生:

我就跟你这样做。

(2)问一问  老师问,学生认真听,然后边拍节奏边回答。

师:

谁的尾巴弯?

        生:

公鸡的尾巴弯

师:

谁的尾巴长?

        生:

猴子的尾巴长

师:

谁的尾巴最好看?

    生:

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师:

青蛙青蛙怎么叫?

    生:

呱呱呱

师:

小狗小狗怎么叫?

    生:

汪汪汪

师:

小猫小猫怎么叫?

    生:

喵喵喵

师:

小羊小羊怎么叫?

    生:

咩咩咩

师:

刮风                生:

师:

刮大风              生:

呼呼呼

师:

下雨                生:

滴答滴答

(二)、导入新课

大自然有很多动听美妙的声音,比如说风声、雷声、下雨声,平时我们要多关注生活,了解自然。

今天我们来学习雷雨。

(三)、识记生字,初读课文,了解词意

1、自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生字(老师事先把装有生字卡片的学习袋发给学生)

(1)同桌合作抽读生字卡片(你抽我读,我抽你读)

压    乱    垂    虹

(2)给拼音宝宝找朋友

出示拼音

师:

“它的朋友在哪里?

找对了读三遍。

生:

“在这里”

每个孩子边回答边在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出这个字,并读三遍。

(3)生字回到词语里,开火车认读词语

老师出示词语

师:

读对了,大家跟读三遍

重点指导轻声读法    (压下来      垂下来)

(4)词语回到句子里,读句子,感受课文的用词准确。

句子一: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a做动作理解“压下来”

b看课件(满天乌云)朗读句子。

C指导书写“压”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土字多一点,记着里面的点不能丢。

句子二: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a指导朗读

要下雨了,蜘蛛要跑得快一些,读句子。

谁能让小蜘蛛再逃得快一些,再读句子。

b指导书写“垂”观察字形,注意笔顺,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等。

 师范写,生描写,展评。

c看课件图片通过比较来理解“垂下来”和“掉下来”

出示图片:

下垂的小兔耳朵、掉下来的树叶、

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成熟的向日葵

师:

“垂下来”东西一头向下,一头在上连在一起。

“掉下来”东西向下,和上边的分开了。

d总结文章的用词准确。

(5)看图选词,巩固运用词语

课件出示垂柳图、大雪压松图和古诗句

“万条(  )下绿丝绦、千朵万朵(  )枝低”

选填“垂”和“压”

(四)、再读课文,了解文意,感受变化

师:

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中,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1、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幅图,请同学按顺序摆一摆。

3、师:

齐读1——3自然段,看看雷雨前的景象有什么变化。

用______越_____越______句式说一下雷雨前的变化。

生:

雷声越来越响。

闪电越来越亮。

4、指导朗读1-3段

①体会“乱摆、垂下来”。

②读出感受。

③读中想象体会“越来越亮,越来越响”。

④读出感受。

5、喜欢的同学可以把它背下来。

(5)指导书写“越、逃、”

1、“逃、越”都是半包围构

2、观察字形

3、找关键笔画

4、师范写

5、生描写、练习

6、展台展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四个生字,学写本课左右结构的字,梳理写这一类字的规律,并能自主运用在书写中。

2.边默读边想象,能结合重点词句朗读课文,通过对比体会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写本课左右结构的字,梳理写这一类字的规律,并能自主运用在书写中。

2、边默读边想象雷雨前、中、后的情景。

教学难点:

1、抓住关键词语朗读对比体会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2、边默读边想象,能结合重点词句朗读课文通过对比体会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过程:

课前说话:

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雨的资料。

师:

同学们,你们收集到哪些关于“雨”有资料呢?

谁愿意上来说一说?

一、复习导入 

  师: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雷雨》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先来听写几个词语,请同学们注意听,认真书写。

 

①     垂下  ②逃跑  ③蝉鸣  ④彩虹  ⑤蜘蛛  ⑥黑沉沉 

2.  师出示小黑板,同桌互改,师及时评议。

 

3.  师:

上节课我们知道课文讲了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这节课老师就要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这些景象。

 

二、研读文本 

1.师: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一找描写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

 

2.全班交流汇报。

 

3、学习雷雨中部分自由读4——7自然段,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又有什么变化呢?

师:

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雷雨中的景象吗?

生:

雨越下越大。

雷声越来越小。

雨越下越小。

4、把雷雨前、雷雨中的景象连起来说。

生:

雷声越来越响。

闪电越来越亮。

雨越下越大。

雷声越来越小。

雨越下越小。

(老师夸奖学生:

会听会记,关注课文,你越来越会说了。

5、请同学们看看这两幅挂图,哪一幅画的是雷雨中的景象。

 

(是第一幅图。

师: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因为图中雷电交加,雨下得很大,小朋友都把窗户关得紧紧的。

 )

师:

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边读边划出你不懂的地方,等下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这里为什么用了3个“哗”?

该怎么读这三个“哗”?

 

“哗”是表示雨的声音,用3个“哗”字让我体会到雨下得又急又大。

 

师:

说得真好!

这里的3个“哗”字应由轻到重地读,读出当时雨下得大而且急。

让我们起读读这句话。

 

为什么说“往窗外看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因为雨下得又大又猛,所以外面的风景都很难看清楚了。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这里为什么用了两个“渐渐地”,能不能去掉一个?

 

(不能删去,因为写出了雨是慢慢慢慢变小的过程,而不是突然就停下来的。

) 

6、出示句子:

雨越下越大。

房子,树枝看不清了。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7、 指导朗读,让学生领会:

“渐渐”在此处就是由大到小的变化,它所反映的是一种变化过程。

8、出示练习添加“渐渐”这个词,既可添在前,也可添在中间,看谁想得快,添得准。

 

出示:

①我长高了。

②四周安静下来。

③运动员们加快了速度。

④我懂得了爱是伟大的、无私的。

 

师:

我们班的同学不仅善于提出问题,也能很巧妙地替他人解决疑难,真是难能可贵。

希望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们也能形成这种互帮互助的学习局面。

请同学们再自由地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指名读。

 

9、出示图(雷雨后的景象)

师:

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雷雨后的景象

_______越_______越_______      _______越________越_______

_______越_______越_______      _______越________越_______

老师提示(天空、太阳、彩虹、白云、)

师:

除了天空,地面上还有哪些变化呢?

老师再提示:

(青蛙的叫声、蜘蛛的心情……)

师:

我们的语言越来越丰富了!

10、配乐朗读课文,感受雷雨这种自然现象的神奇多变

出示课件1(狂风、雷鸣声)

师:

认真听,带着感受齐读1——3自然段。

出示课件2(倾盆大雨声)

师:

认真听,带着感受齐读4——6自然段

出示课件3(轻松明快的音乐)

师:

雨过天晴,你有什么感受?

齐读第七自然段

三、梳理规律,运用方法,自主写字

1、梳理规律,共同写字

(1)认读要写的字。

(2)师:

咱们挑战“虫”字旁的字:

蜘  蛛  蝉  虹

师:

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要想把这类字写好要注意什么?

(注意宽窄、注意高矮、注意关键笔画)

了解笔画部件的穿插(通过比较两个字认识穿插的好处:

紧凑、端正。

(3)结合规律师生合作范写

(4)总结规律:

一看宽窄,二看高矮,三看笔画。

(5)结合规律自主写字,老师巡视并提示写字姿势。

   师:

写字要注意姿势:

头正、身直、足安。

(6)评价

师:

做到宽窄正确的给自己一颗星。

师:

做到高矮正确的给自己一颗星。

师:

做到有穿插、靠拢的给自己一颗星。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