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26327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5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区域经济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前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产生之后,其产品成为许多产业的原料、燃料或生产设

备,或直接进入消费部门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

2、简述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特点。

3、简述地区形象塑造的必要性。

五、论述题(15分)

如何评价中国的城市发展方针?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行政治理(本科)《区域经济学》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1、B2、A3、ACD4、BCD5、AC6、ABC

7、BD8、D、9、BCD10、BCD11、ABCD12、ACD

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与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

配第-克拉克定律:

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

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瞧,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殊就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指合作双方经济技术水平差距较大,所提供生产要素的加工深度与技术层次不同的合作活动。

就是指经济主体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把资本投向海内或国外某项经济社会领域的行为。

三、判断分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5分)

1、×

理由:

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功能聚集,而不就是非功能聚集。

2、×

顺序-规模分布型城镇体系又被称为金字塔型分布的城镇体系。

3、×

前向关联效应就是指主导产业在进行产生之前,有许多产业为其提供原料、燃料

与生产设备等而产生部门关联效应。

后向关联效应则如题中所述。

(判断正确2分,理由分析正确3分)

1、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

(1)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2)资源配置趋向合理,地区优势得以发挥;

(3)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4)对外开放深入发展,西部大开发将成为新的热点,区域经济发展将获得新的动力;

(5)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区域贸易将会更快发展,区域关系将更趋紧密。

(各要点2分)

2、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特点:

(1)要求靠近市场;

(2)靠近科研机构与大学;

(3)有高级的企业管理人才与高素质的劳动力;

(4)优良的基础设施;

(5)具有完备的辅助工业与发达的第三产业支撑;

(6)有优良的投资软环境;

(7)具有创业精神的城市气氛;

(8)聚集性;

(9)良好的周边环境与生活质量。

(全部答对给10分,少一个扣1分)

3、地区形象塑造的必要性:

(1)地区形象塑造就是建立地区意识的需要。

(4分)

(2)地区形象塑造就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需要。

(3分)(3)地区形象塑造就是扩大地区知名度的需要。

(3分)

中国的城市发展方针的评价:

当前中国的城市发展方针为“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与小城市的方针,促进生产力与人口的合理布局”。

(3分)

(1)该方针只涉及城市规模,未涉及城市质量,不利于促进城市发展质量的提高。

(3分)

(2)“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有其科学的内涵,但就是在执行中常常被理解成“严格控制大城市”以及“控制中等城市发展成为大城市”,使得一些具有良好发展条件的大城市也因带有紧箍咒而受到限制,特殊就是许多很有发展前景的中等城市在向大城市迈进的过程中也困难重重。

(3分)(3)对建制镇这一在数量上最为庞大的环节缺乏规范。

(3分)(4)“促进生产力与人口的合理布局”不宜作为城市化的目标。

布局就是人的主观行为,而城市化就是一个客观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

其次,生产力与人口的城乡布局只就是空间布局的一个方面,即便城乡布局合理了,也不一定意味着生产力与人口的整体空间布局就合理了。

(3分)《区域经济学》单元作业题

(1)

1-4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区域经济学就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就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

2、区域发展就是一个主观的过程,就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开发过程的主观行为。

 

(×

3、区域经济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该主体自始至终控制着开发进程。

( 

√ 

4、区域规划的主体包括政府与企业两大类,其中政府就是第一主体,企业就是第二主体。

( 

×

5、人力资源开发就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

6、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就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

7、区域内部产业部门的更替,就就是把区域经济要素从衰退部门转到兴旺部门来,使相同的投入能够有更多的产出。

(√)

8、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就就是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9、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就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

(√)

10.感应度系数就是指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区域经济学形成于(B)。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2、古典区位论向现代区位论发展的转折点就是(C)。

A、农业区位论 

B、工业区位论 

C、市场区位论 

D、运输区位论

3、三次产业的划分就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B)首先提出来的。

A、库茨涅兹 

B、科林·

克拉克 

C、配第 

D、熊彼特

4、容易陷入纳克斯所说的“贫困恶性循环”之中的就是( 

D)区域。

A纯自然资源型 

B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结合型

C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型 

D资源缺乏型

5、下列哪种产业拥有的影响力系数最大?

(A 

A建筑业 

B农业 

C采掘业 

D商业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A 

A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 

B单纯从事某项活动的小区

C全国国土 

D跨国界的特定区域

2、古典区位理论包括(BC 

D)。

A中心地理论 

B农业区位论 

C工业区位论 

D运输区位论

3、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理论(ABC)。

A、新经济地理学派 

B、新制度学派 

C、区域管理学派 

D、区位理论学派

4、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主要包括(ABC)。

A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B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

C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D区域资源条件的改善

5、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包括( AB 

)。

A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 

B各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

C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D国内生产总值增加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区域经济学(狭义):

狭义的区域经济学就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与区际关系的科学。

2、产权:

就是人们拥有的对资源的用途、收入与可让渡性的权利。

3、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就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社会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

4、区域产业结构:

特定区域内各经济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

五、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当代区域经济学有哪些主要流派?

现代区域经济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

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三大流派:

新经济地理学、新制度学派与区域管理学派。

2、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有哪些?

要素投入的驱动机制;

中间投入的拉动与驱动机制;

产业部门增长的拉动机制;

先行地区增长的拉动机制。

3、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

4、配第-克拉克定律。

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瞧,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别就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六、论述题(每题16分,共16分)

论述我国区域资源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实现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

中国人口、资源与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中国的人口、资源基本观念;

(2)中国人口与资源的矛盾:

A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量少,地域分布不均,可更新资源趋向负荷极限;

B资源需求与消费的矛盾不断加深;

C传统的发展模式与资源利用模式尚未根本改变;

D区域资源的管理与决策机制也未根本改变。

实现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

建立完善的资源开发规划、资源价格体系、资源政策体系、资源法律体系。

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本科)

《区域经济学》作业二

  1、布局指向指在各种因素与布局机制共同作用下的产业布局,往往反映出倾向于某一类地域的倾向。

    (√)

  2、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基础就是亚当•斯密的比较成本学说。

( ×

  3、绝对成本学说与比较成本学说指出了两个地区之间互利贸易的基础就是绝对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

(×

  4、生产要素禀赋就是指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

    (√)

  5、区域经济合作实质上就是区域之间的非物质商品贸易,纯粹的物质商品贸易也属于区域经济合作的范畴。

  6、区域间的直接投资合作主要有信贷与证券投资两种形式。

  7、劳务合作的形式包括纯粹的劳务贸易、加工贸易合作等。

  8、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或企业个数,相互采取聚集联合化与专业化方式,形成分工协作,达到效益最优,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的生产聚集被称为非功能聚集。

  9、水平合作就是指合作双方经济技术水平差距较大,所提供生产要素的加工深度与技术层次不同的合作活动。

            ( ×

  10、农村与农业经济发展就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D )不属于新产业区。

  A、新工业区  B、现代农业区  C、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D、经济特区

  2、(C)指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消耗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强度。

  A、要素禀赋   B、要素强度   C、要素密集度  D、要素消耗量

  3、俄林在《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一书中提出了(B)。

  A、创新理论  B、要素禀赋理论  C、人力资本学说  D、区域发展的相互依赖理论

  4、( D)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新理论。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查德•库珀  D、熊彼特

  5、衡量城市化的静态指标就是(A)。

  A城市化水平  B城市化速度  C城市成长力 D、城市规模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区位选择的标准包括( A C D  )。

  A、成本最低  B、地区形象最佳  C、市场份额最大  D、聚集效益

  2、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的评价标准包括( A BD  )。

  A、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否最好  B、地区产业结构就是否最优

  C、企业规模就是否最大    D、社会效益就是否最大

  3、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 B C D)。

  A、经济发达程度    B、区域垄断及其竞争     

  C、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   D、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 

  4、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双方提供生产要素水平的不同,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划分为( A C)。

  A、水平合作    B、国际经济合作

  C、垂直合作    D、一国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区际经济合作

  5、区域科技合作的内容包括(A B C D  )。

  A、科技研发合作  B、技术贸易  C、技术转让  D、技术援助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区位因素:

在特定的点火在某几个同类地点进行经济活动比在其她地区进行同种活动可能获得更大利益的各种影响因素的集合。

  2、新产业区:

指基于合理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结成的网络,这些网络与本地的劳动力市场密切连接,实行专业化分工。

  3、要素密集度:

指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消耗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强度。

  4、区域经济合作:

指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活动。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的内容。

  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认为:

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要实现由幼小产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生产基地,必须经过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大量进口该产业的产品,开拓国内市场,同时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提高国产化水平,为国内大规模生产作准备。

(2)第二阶段,国内规模化生产。

这时该产业的技术已经完全标准化,产品质量提高,价格下降,产业开始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3)第三阶段,产品大规模出口,成为世界性的生产基地。

  2、简述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

  目标驱动机制、利益驱动机制、宏观调控机制、市场调控机制。

  3、简述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

  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包括:

工业贸易合作、资金合作、劳务合作、科学技术合作。

(1)工业贸易合作包括:

生产合作、加工贸易合作。

(2)资金合作包括:

直接投资合作(独资、合资),投资合作(信贷、证券)。

(3)劳务合作包括:

纯粹的劳务贸易、信息咨询业务、旅游业。

(4)学技术合作包括:

科技研发合作、技术贸易、技术转让与技术援助。

  4、简述城市化的内涵。

  城市化就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内涵:

第一,城市化就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

第二,城市化就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

第三,城市化就是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第四,城市化就是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与传播的过程。

第五,城市化过程就是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

第六,城市化就是农村人口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统一。

  五、论述题(共16分)

  试述我国新一轮的地区市场格局与贸易冲突的原因及中国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优化地区贸易格局的基本思路

  原因有:

  1、 

地区贸易部格局

  2、 

地区贸易冲突及生成机制。

  基本思路为:

完善行政制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制定“中国地方政府行为学”及“区际关系法”,严格限定地方政府的行为边界及区际交往必须遵循的原则与规范,同时加强司法、严格执行,使地区政府在处理区际关系时有法可依,不至于出格。

  3、 

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培养全国统一市场。

  4、 

培养一批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区域经济学》作业三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2分)

  1、德国经济学家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城市作为区域商业中心与加工中心的形式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

  2、美国地理学家邓肯于1933年首次提出了系统的中心地理论。

 )

  3、顺序-规模分布型城镇体系又被称为金字塔型分布的城镇体系。

  4、区域基础设施绝对量直接决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就是反映区域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指标。

  5、电力就是指对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来的能源,又称其为一次能源。

  6、经济区就是指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客观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经济地域。

  1、根据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在开放的、交通方便的地区,(C )在城镇体系的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

  A、行政原则  B、交通原则  C、市场原则   D、中心原则

  2、在一些地区的城镇体系中,最大的城市无论在规模上,还就是在经济社会地位上都与第二位城市不相上下,这样的城镇体系被称为(C)城镇体系。

  A、层级型  B、顺序-规模分布型  C、双中心型  D、网络型 

  3、不属于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的就是( D )。

  A、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

  B、合理发展中等城市与小城市的方针

  C、促进生产力与人口的合理布局

  D、促进建制镇的适当集中

  4、能源生产弹性系数就是指( D  )。

  A、能源消费量与GDP的比值  B、能源消费年增长率与GDP的年增长率的比值

  C、能源生产量与GDP的比值  D、能源生产年增长率与GDP的年增长率的比值

  5、在全国经济或者区域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较高的地区,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通常其人均GDP要大大高于全国人均水平。

这样的区域被称为(  B )。

  A、经济特区  B、区域经济核心区  C、区域经济外围区  D、新产业区

  1、城镇体系的特征包括(A C D )。

  A、关联性  B、特殊性  C、整体性  D、层次性 

  2、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在理论上可以划分为(B C D  )。

  A、层级型  B、顺序-规模分布型  C、双中心型  D、网络型 

  3、区域基础设施包括(A B C D )。

  A、区域交通系统  B、公用事业系统  C、文化教育系统  D、医疗卫生系统

  4、根据能源的形态可以将能源划分为( A B C D  )。

  A、固体能源  B、液体能源  C、气体能源  D、电力

  5、研究区域重心的指标包括( A B C D  )。

  A、地理重心  B、人口重心  C、工业重心  D、经济重心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2分)

  1、城镇体系:

 就是指一个区域内经济社会联系密切的,具有不同职能,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城镇群体。

  2、区域基础设施:

就是指用于保证区域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包括经济基础设施与社会基础设施。

  3、域经济核心区:

在全国经济或者区域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较高的地区:

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通常其人均GDP要大大高于全国人均水平。

  4、经济区划:

就是在认识客观存在的经济区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与任务,对全国区域进行分区划片,阐明各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条件、特点与问题,指出它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与发展方向,最终为中央政府对区域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制定区域发展规划、企业进行区域分析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城镇体系有哪些类型?

各有什么特点?

  城镇体系的类型:

  

(1)顺序-规模分布型 

  

(2)双中心型

  (3)网络型 

  城镇体系的特征:

包括关联性、整体性与层次性。

  2、简述区域基础设施发展的基本特征。

  基础设施在投资、生产、运营与消费上都有自己的特征:

  

(1)基础设施的建设工程规模巨大,需耗费巨额投资

  

(2)基础设施的生产需要能够反映时代技术特点

  (3)基础设施经营的经济效益比较低

  (4)为了保证社会正常运行,必须保证满足社会对基础设施最低水平的消费需求 

  3、简述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1)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的同步增长关系

  

(2)区域基础设施结构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不同

  (3)投资于基础设施就是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

  (4)投资于基础设施就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4、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空间格局的特征与趋势。

  

(1)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带差异仍然比较明显。

  

(2)中西部地区就是我国未来十年交通运输发展的重点区域。

  (3)我国中西部地区地域辽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宜一味追求线路长度与路网密度,而应该与中西部地区的城市体系建设相结合,强化经济增长极的枢纽作用,建设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交通运输网络。

  5、简述经济区划的原则与依据。

  

(1)经济区内自然与经济社会条件的相似性与区际差异性,这就是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