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中国文化-《易经》与中医学、养生学.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26534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6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经》与中国文化-《易经》与中医学、养生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易经》与中国文化-《易经》与中医学、养生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易经》与中国文化-《易经》与中医学、养生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易经》与中国文化-《易经》与中医学、养生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易经》与中国文化-《易经》与中医学、养生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易经》与中国文化-《易经》与中医学、养生学.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易经》与中国文化-《易经》与中医学、养生学.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易经》与中国文化-《易经》与中医学、养生学.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易经》与中国文化-《易经》与中医学、养生学.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易经》与中国文化-《易经》与中医学、养生学.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易经》与中国文化-《易经》与中医学、养生学.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易经》与中国文化-《易经》与中医学、养生学.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易经》与中国文化-《易经》与中医学、养生学.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易经》与中国文化-《易经》与中医学、养生学.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易经》与中国文化-《易经》与中医学、养生学.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易经》与中国文化-《易经》与中医学、养生学.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易经》与中国文化-《易经》与中医学、养生学.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易经》与中国文化-《易经》与中医学、养生学.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易经》与中国文化-《易经》与中医学、养生学.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易经》与中国文化-《易经》与中医学、养生学.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易经》与中国文化-《易经》与中医学、养生学.ppt

《《易经》与中国文化-《易经》与中医学、养生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经》与中国文化-《易经》与中医学、养生学.ppt(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易经》与中国文化-《易经》与中医学、养生学.ppt

易经与中医学,医易同源,理无二致。

药王孙思邈千金要方:

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

后人总结道: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明张介宾类经附翼卷一医易医易义:

宾尝闻之孙真人曰: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每窃疑焉。

以谓易之为书,在开物成务,知来藏往;而医之为道,则调元赞化,起死回生。

其义似殊,其用似异。

且以医有内经,何借于易?

舍近求远,奚必其然?

而今也年逾不惑,茅塞稍开;学到知羞,方克渐悟。

乃知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

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

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

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原者,同此变化也。

岂非医易相通,理无二致?

可以医而不知易乎?

予因默契斯言,潜心有日,明孙一奎医旨绪余上卷四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太医论:

经于四圣则为易,立论于岐黄则为灵、素,辨难于越人则为难经,书有二而理无二也。

知理无二,则知易以道阴阳,而素问,而灵枢,而难经,皆非外阴阳而为教也。

易理明,则可以范围天地,曲成民物,通知乎昼夜;灵、素、难经明,则可以节宣化机,拯理民物,调燮札瘥疵而登太和。

故深于易者,必善于医;精于医者,必由通于易。

术业有专攻,而理无二致也。

斯理也,难言也,非独秉之智不能悟,亦非独秉之智不能言也。

如唐祖师孙思邈者,其洞彻理气合一之旨者欤,其深于易而精于医者欤?

其具独秉之智者欤?

故曰不知易者,不足以言太医;惟会理之精,故立论之确,即通之万世而无敝也。

彼知医而不知易者,拘方之学,一隅之见也;以小道视医,以卜筮视易者,亦蠡测之识,窥豹之观也,恶足以语此。

易经与养生学,1、养生由己易传系辞下:

天地之大德曰生。

易传泰象曰:

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易传系辞下:

天地设位,圣人成能。

2、易传系辞上: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老子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

朱子:

月映万川,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

太极非是别为一物,即阴阳而在阴阳,即五行而在五行,即万物而在万物,只是一个理而已。

因其极至,故名曰太极。

本只是一太极,而万物各有禀受,又自各全具一太极尔。

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则随处而见,不可谓月已分也。

(朱子语类卷九十四),3、阴阳易传系辞上: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中医学圣经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黄帝问于天师曰: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

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挚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人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意填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输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易传泰象曰:

天地交,泰。

易传泰彖曰:

天地交而万物通。

易传咸彖曰: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

应,4、中,讼彖曰:

“利见大人”,尚中正也。

大有彖曰:

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

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孔子曰: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民鲜久矣。

”,南北朝思想家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

远思强健伤人,忧恚悲哀伤人,喜乐过差伤人,忿怒不解伤人,汲汲所愿伤人,戚戚所患伤人,寒暖失节伤人。

大乐气飞扬,大愁气不通,用精令人气力乏,多睡令人目盲,多唾令人心烦,贪美食令人泄痢。

5、时,易传乾文言:

与时偕行。

易传艮彖曰: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中医学圣经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春三月(指立春至谷雨),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指立夏至大暑),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指立秋至霜降),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指立冬至大寒),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勿妄出于外,触冒寒气),去寒就温(居深室),无泄皮肤(出汗),使气亟(数)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春欲得瞑卧早起,夏秋欲得夜卧早起,冬欲得早卧晏起,皆有所益。

虽云早起,莫在鸡鸣前,晏起莫在日出后。

“药王”孙思邈孙真人摄养论:

正月(指立春、雨水,阳历2月初至3月初,以下以此类推)肾气受病,肺脏气微,宜减咸酸增辛味,助肾补肺,安养胃气。

勿冒冰冻,勿极温暖,早起夜卧,以缓形神。

勿食生葱,损人津血。

勿食生蓼(lio),必为症痼,面起游风。

勿食蛰(zh)藏之物,减折人寿。

勿食虎豹狸肉,令人神魂不安。

此月四日,宜拔白发,七日宜静念、思真、斋戒,增福,八日宜沐浴,其日忌远行。

二月(指惊蛰、春分)肾气微,肝当正王,宜减酸增辛,助肾补肝,宜静膈去痰水,小泄皮肤微汗,以散玄冬蕴伏之气。

勿食黄花菜、陈醋、菹(z),发痼疾。

勿食大小蒜,令人气壅,关膈不通。

勿食葵及鸡子,滞人血气,冱(h塞)精。

勿食兔及狐貉(h)肉,令人神魂不安。

此月八日,宜拔白发,九日忌食一切鱼,仙家大畏。

十四日不宜远行。

仲春气正,宜节酒,保全真性。

三月(指清明、谷雨)肾气已息,心气渐临,木气正王,宜减甘增辛,补精益气,慎避西风,散体缓形,便性安泰,勿专杀伐,以顺天道。

勿吃黄花菜、陈醋、菹,发症痼,起瘟疫。

勿食生葵,令人气胀,化为水疾。

勿食诸脾,脾神当王。

勿食鸡子,令人终身昏乱。

此月三日,忌食五脏及百草心,食之天地遗殃。

六日宜沐浴,十二日宜拔白发,二十七日忌远行,宜斋戒、念静思真。

四月(指立夏、小满)肝脏已病,心脏渐壮,宜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胃气。

勿暴露星宿,避西北二方风。

勿食大蒜,伤神魂,损胆气。

勿食生薤(xi),令人多涕唾,发痰水。

勿食鸡雉肉,令人生痈疽(yngj),逆元气。

勿食鳝鱼,害人。

此月四日,宜沐浴、拔白发。

七日宜安心静虑、斋戒,必有福庆,其日忌远行。

五月肝脏气休,心正王,宜减酸增苦,益肝补肾,固密精气,卧起俱早。

每发泄,勿露体星宿下,慎避北风。

勿处湿地,以招邪气。

勿食薤韭,以为症痼,伤神损气。

勿食马肉及獐鹿肉,令人神气不安。

此月五日,宜斋戒清静,此日忌见一切生血,勿食一切菜。

十六日切忌嗜欲,犯之夭寿伤神,其日忌远行。

二十七日宜沐浴,拔白发。

六月肝气微,脾脏独王,宜减苦增咸,节约肥浓,补肝助肾,益筋骨,慎东风,犯之令人手足瘫痪。

勿用冷水浸手足。

勿食葵,必成水癖。

勿食茱萸,令人气壅。

此月六日,宜斋戒、沐浴,吉。

其日又宜起土兴工。

二十四日宜拔白发,其日忌远行。

二十七日宜沐浴,念静思真,施阴骘(zh阴骘即阴德)事,吉。

七月肝、心少气,肺脏独王,宜安宁情性,增咸减辛,助气补筋,以养脾胃。

无冒极热,勿恣凉冷,无发大汗。

勿食茱萸,令人气壅。

勿食猪肉,损人神气。

此月勿思恶事,仙家大忌。

五日宜沐浴,七日宜绝虑斋戒。

九日谢前僭,求祈新庆。

二十八日宜拔白发。

二十九日忌远行。

八月心脏气微,肺金用事,宜减苦增辛,助筋补血,以养心肝。

无犯邪风,令人骨肉生疮,以为疬痢。

勿食小蒜,伤人神气,魂魄不安。

勿食猪肚,冬成嗽疾,经年不差(通瘥chi,病愈)。

勿食鸡雉肉,损人神气。

此月四日,勿市鞋履附足之物,仙家大忌。

十八日宜斋戒,思念吉事,天人兴福之时。

二十一日宜拔白发,忌远行,去而不返,又宜沐浴,吉。

九月阳气已衰,阴气大盛,暴风数起,切忌贼邪之风,宜减苦增咸,补肝益肾,助脾资胃。

勿冒风霜,无恣醉饱。

勿食莼(chn)菜,有虫不见。

勿食姜蒜,损人神气。

勿食经霜生菜及瓜,令人心痛。

勿食葵,化为水病。

勿食犬肉,减算夭寿。

此月九日,宜斋戒。

十六日宜沐浴,拔白发。

二十七日忌远行,呼为罗网之日。

十月心肺气弱,肾气强盛,宜减辛苦,以养肾脏。

无伤筋骨,勿泄皮肤。

勿妄针灸,以其血涩,津液不行。

勿食生椒,损人血脉。

勿食生薤(xi),以增痰水。

勿食熊猪肉、莼菜,衰人颜色。

此月一日宜沐浴,四日、五日勿责罚,仙家大忌。

是月十日忌远行,十三日宜拔白发,十五日宜斋戒,静念思真,必获福庆。

二十日切忌远行。

十一月肾脏正王,心肺衰微,宜增苦味,绝咸,补理肺胃。

勿灸腹背,勿暴温暖,慎避贼邪之风,犯之令人面肿,腰脊强痛。

勿食貉肉,伤人神魂。

勿食螺蚌蟹鳖,损人元气,长尸虫。

勿食经夏醋,发头风,成水病。

勿食生菜,令人心痛。

此月三日,宜斋戒静念。

十日宜拔白发,其日忌远行,不可出,宜念善,天与福去灾。

十六日宜沐浴,吉。

十二月土当王,水气不行,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

勿冒霜露,勿泄津液及汗。

勿食葵,化为水病。

勿食薤,多发痼疾。

勿食鼋鳖。

十二经脉,睡眠时间,1.常人睡眠时间6-8小时(老人、孩子是10小时,婴儿更长)2.美容觉的时间22点-凌晨2点。

3.老人宜在晚上21-22点之间睡觉。

4.小孩宜在晚上20:

30之前睡觉。

5.青少年宜在晚上22点左右睡觉。

6.长时间熬夜,会导致生理时钟紊乱,内分泌失调。

6、易传损象:

惩忿窒欲。

孔子曰: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

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

(礼记礼运)子曰: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中庸。

鲜:

很少。

),节:

亨;苦节,不可贞。

彖曰:

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

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

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

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27颐:

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彖曰:

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

象曰:

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老子:

少私寡欲。

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清静为天下正。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孔子:

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孟子:

养心莫善于寡欲。

吕氏春秋本生:

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此全性之道也。

世之贵富者,其于声色滋味也,多惑者。

日夜求,幸而得之,则遁(通循,放任)焉。

遁焉,性恶得不伤?

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无不中。

万物章章,以害一生,生无不伤;以便一生,生无不长。

故圣人之制万物也,以全其天也。

天全,则神和矣,目明矣,耳聪矣,鼻臭矣,口敏矣,三百六十节皆通利矣。

若此人者,不言而信,不谋而当,不虑而得,精通乎天地,神覆乎宇宙,其于物无不受也,无不裹也,若天地然;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惛(mn闷)。

此之谓全德之人。

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

贫贱之致物也难,虽欲过之,奚由?

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蹷(ju脚病)之机”。

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

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

三患者,贵富之所致也。

故古之人有不肯贵富者矣,由重生故也。

隋唐“药王”孙思邈孙真人枕上记:

莫食无鳞鱼,诸般禽兽肉;自死兽与禽,食之多命促。

孙思邈孙真人养生铭,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侵。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寝鸣云鼓,寅兴漱玉津。

妖邪难犯己,精气自全身。

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

寿夭休论命,修行本在人。

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亥:

指地方真太阳时21:

0023:

00。

鸣云鼓:

又叫鸣天鼓。

即击探天鼓。

邱处机颐身集:

“两手掩耳,即以第二指压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两骨做响声,谓之鸣天鼓(可去风池邪气)”。

即叩齿。

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

“养性书曰:

叩中央齿,名鸣天鼓。

”寅:

指地方时3:

005:

00。

漱玉津:

1、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

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做12圈。

2、口微微合上,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

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

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

五辛:

又叫五荤。

李时珍本草纲目菜部蒜:

“五荤即五辛,为其辛臭昏神伐性也。

炼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为五荤;道家以韭、薤、蒜、芸薹、胡荽为五荤;佛家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茖葱为五荤,兴渠即阿魏也。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其实,所谓“别人的错误”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想出来的,因此,生气实际上是拿自己想出来的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说白了,生气是自己惩罚自己。

南宋朱熹: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

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

敬则天理常明,自然人欲惩窒消治。

有天理自然之安,无人欲陷溺之危。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二:

“胡澹庵十年贬海外,北归之日饮于湘潭胡氏园,题诗云:

君恩许归此一醉,傍有梨颊生微涡。

谓侍妓黎倩也。

厥后朱文公见之,题云:

“十年浮海一身轻,乍睹黎涡倍有情。

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明洪应明菜根谭:

爽口之味,皆烂肠腐骨之药,五分便无殃;快心之事,悉败身散德之媒,五分便无悔。

色欲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蜡。

故人常忧死虑病,亦可消幻业而长道心。

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从理路上来。

一起便觉,一觉便转,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当面错过。

当怒火欲水正腾沸时,明明知得,又明明犯着。

知的是谁?

犯的又是谁?

此处能猛然转念,邪魔便为真君矣。

以我转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忧,大地尽属逍遥;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顺亦生爱,一毫便生缠缚。

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

“财色名食睡”,是五盖。

只要有一条,超凡入圣就谈不上。

吕洞宾:

愚徒死恋色和财,所以神仙不肯照。

(吕祖全书卷三敲爻歌),孔颜乐处,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疏食:

粗糙的食物。

水:

凉水。

肱:

上臂。

)贤哉!

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

回也。

(箪:

古代盛饭的竹器。

瓢:

古代用来舀水的半个葫芦。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世事静方见,人情淡始长。

(范立本明心宝鉴,约成书于元末明初),世界首富“股神”巴菲特給年輕人的建議:

“離信用卡遠遠的(銀行借貸),對自己投資並且記住以下幾點:

財富不會造就人,人才會創造財富。

過自己最簡單的生活。

不要別人說什麼就做什麼,只要傾聽,但是做自己認為是好的事情。

不要追求名牌,穿自己舒適自在的就好。

不要把錢浪費在不必要的東西上,卻要把錢花在真正需要錢的人身上。

畢竟,這是你自己的人生。

那為什麼要讓別人來左右它?

巴菲特:

最快樂的人不一定擁有一切最好的東西,他們只是珍惜人生道路上遇到的每一樣東西。

讓我們選擇這樣的生活道路,7、易传大壮象曰:

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

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

“请问其目。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5无妄:

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九四,可贞,无咎。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六二,不耕获,不菑畬,则利有攸往。

初九,无妄,往吉。

8、居安思危中医:

治未病易经履九四:

履虎尾,愬愬,终吉。

易传既济象曰:

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易传系辞下:

子曰:

“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易曰:

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9、谦:

亨,君子有终。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六四,无不利,撝谦。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六二,鸣谦,贞吉。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谦:

亨,君子有终。

彖曰:

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象曰:

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大畜:

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彖曰:

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养贤也;“利涉大川”,应乎天也。

象曰:

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咸:

亨,利贞。

取女吉。

彖曰:

咸,感也。

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

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10、恒:

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彖曰:

恒,久也。

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

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

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

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

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

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家人:

利女贞。

象曰:

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乾隆皇帝是清王朝入主中原的第4代君主。

他在位60年,享年89岁。

他的养生之道归纳起来为十六个字:

“吐呐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

”所谓“十常”,乃指日常生活中多从事此十项基本且重要的“小动作”,即:

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目常运、面常搓、足常擦、腹常摩、肢常伸、肛常提。

所谓“四勿”,就是不要触犯日常生活中的四项禁忌:

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11、太和,易传乾彖: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

况于鬼神乎?

(易传乾文言)子夏曰:

三王之德,参于天地,敢问何如斯可谓参于天地矣?

孔子曰:

奉三无私以劳天下。

子夏曰:

敢问何谓三无私?

孔子曰: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

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天降时雨,山川出云。

(礼记孔子闲居),一团和气,明洪应明菜根谭:

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侧之人情。

弘一大师,12、养生先须养德,为学先要为人。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明吕坤:

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呻吟语养生)尚书大禹谟: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至諴感神。

(届:

到。

至諴:

至和,至诚。

),35晋:

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彖曰:

晋,进也。

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象曰:

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渐:

女归吉,利贞。

象曰:

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风俗。

(居:

积累),易传蹇象:

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易传系辞上:

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易传坤文言:

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左传:

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老子:

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s如野牛而青)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

以其无死地。

隋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

此养性之大经也。

有智之人、爱惜性命者,当自思念,深生耻愧,诫勒身心,常修善事也。

南宋思想家朱熹,天地间非特人为至灵,自家心便是鸟兽草木之心。

(朱子语类卷四)此心廓然无一毫私意,直与天地同量。

(朱子语类卷五十五)见得万物与我为一,自然其乐无涯。

(朱子语类卷六十),健康人的基本特征,

(一)生理健康特征1、眼睛有神2、呼吸微徐3、二便正常4、脉象缓匀5、形体壮实6、面色红润7、牙齿坚固8、双耳聪敏,9、腰腿灵便10、声音宏亮11、须发润泽12、食欲正常

(二)心理健康特征1、精神愉快2、记忆良好,课程论文,题目自定,与易经、易学有关即可4000字以上请用脚注(即页下注),一定要注明参考文献,抄袭后果自负(主要论点或连续20个字符与他处雷同而没有出注,即有抄袭嫌疑)须要手稿,字迹齐整,院系班级、学号、姓名等请署于首页右上角课程结束后一个月之内交到东五楼425哲学系办公室赵建功信箱,选题建议,1、自强不息2、厚德载物3、天地之大德曰生4、一阴一阳之谓道5、与时偕行6、惩忿窒欲7、反身修德8、乐天知命9、顺天休命10、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11、易经与道家12、易经与儒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