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7151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75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docx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实验总结.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docx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

高中化学1实验总结

实验一

【实验名称】粗盐的提纯

【实验目的】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

2.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

3.体会过滤的原理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如:

Ca2+,Mg2+,SO42-,K+等。

不溶性杂质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可溶性杂质中的Ca2+,Mg2+,SO42-则可通过加入BaCl2、NaOH和饱和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而除去,也可加入BaCO3固体和NaOH溶液来除去。

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药品和仪器】粗盐、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滤纸、蒸发皿、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试管、滴管

【实验步骤及记录】

1.溶解:

称取4g粗盐加到盛有12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固体食盐逐渐溶解而减少,食盐水略带浑浊。

2.过滤:

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着玻璃棒倒入过滤器中,过滤器中的液面不要超过滤纸边缘,若滤液浑浊,再过滤一次

不溶物留在滤纸上,液体渗过滤纸,沿漏斗颈流入另一个烧杯中

3.蒸发:

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水分蒸发,逐渐析出固体

粗盐中除含有不溶于水的泥沙等杂质外,还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盐,这些杂质也被溶解,且过滤时进入滤液。

检验这些离子存在的方法,可从分析它们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得出。

大多数硫酸盐都溶于水,而硫酸钡不溶于水,所以可用BaCl2溶液来检验硫酸盐。

但钡盐除BaSO4外,还有BaCO3等,BaSO4不溶于稀盐酸,BaCO3等溶于稀盐酸。

所以,检验硫酸盐时应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BaCl2溶液,若产生的沉淀不溶于稀盐酸,则存在硫酸盐。

同理,可用Na2CO3溶液检验CaCl2,用NaOH溶液检验MgCl2。

 

【注意事项】

将滤纸折叠后用玻璃棒蘸水润湿使其紧贴漏斗内壁并使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

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紧靠

有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末端紧靠盛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

慢慢倾倒液体,

待滤纸内无水时,仔细观察滤纸上的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

滤液仍浑浊时,应该再过滤一次。

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装置并分析原因。

例如,滤纸破损,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

找出原因后,要重新操作。

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①“一贴”是指滤纸折叠角度要与漏斗内壁口径吻合,使湿润的滤纸紧贴漏斗内壁而无气泡,因为如果有气泡会影响过滤速度。

②“二低”一是指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二是在整个过滤过程中还要始终注意到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这样可以防止杂质未经过滤而直接流到烧杯中,这样未经过滤的液体与滤液混在一起,而使滤液浑浊,没有达到过滤的目的。

③“三靠”一是指待过滤的液体倒入漏斗中时,盛有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烧杯嘴要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飞溅和带过滤液体冲破滤纸;二是指玻璃棒下端要轻靠在三层滤纸处以防碰破滤纸(三层滤纸一边比一层滤纸那边厚,三层滤纸那边不易被弄破);三是指漏斗的颈部要紧靠接收滤液的接受器的内壁,以防液体溅出。

本实验5次用到玻璃棒。

1.溶解时:

搅拌,加速溶解。

2.过滤前:

蘸水润湿滤纸。

3.过滤时:

引流。

4.蒸发时:

搅拌,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

5.计算产率时:

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

【问题与思考】实验小组的同学欲对一粗盐样品进行初步提纯。

所用实验仪器或用品如下:

ABCDEFGH

(1)A的名称是;

(2)提纯的步骤是:

溶解、过滤、、计算产率;

(3)“过滤”操作的要点可概括为“一贴、二低、三靠”,其中“二低”的含义是

(4)实验小组通过正确的计算发现,所得实验结果对与该粗盐的实际含量对比,实验测得的结果比实际偏低,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实验二

【实验名称】自来水的蒸馏【实验目的】了解蒸馏原理,练习蒸馏操作

【实验原理】加热将水变为水蒸汽,然后再冷凝为纯净的液态蒸馏水

【药品和仪器】圆底烧瓶、碎瓷片、冷凝器、铁架台、尾接管、锥形瓶、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自来水

【实验步骤及记录】

实验

现象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AgNO3溶液和几滴稀硝酸。

加AgN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2.在烧杯中加入约1/3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按图1-4连接好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

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10ml液体,停止加热。

加热,烧瓶中水温升高至100℃后沸腾。

在锥形瓶中收集到蒸馏水。

3.取少量蒸馏出的液体加入试管中,然后加入几滴AgNO3溶液和几滴稀硝酸。

(得到的液体中有Cl-吗?

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蒸馏水中无沉淀。

图1-4

【问题与思考】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目的是通过蒸馏除去水中的杂质。

所以,本实验的设计是,先检验自来水中含有氯离子,然后将自来水蒸馏,再检验所得的蒸馏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若蒸馏后的水中检验不出氯离子,则说明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已通过蒸馏除去。

实验三

【实验名称】碘的萃取【实验目的】了解萃取原理,掌握萃取的实验操作

【实验原理】利用物质在的溶剂里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

【药品和仪器】饱和碘水溶液、四氯化碳溶液、量10mL、筒梨形分液漏斗、铁架台(带铁圈)、烧杯

【实验步骤及记录】1、检漏。

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上口的玻璃塞,往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水,盖紧上口玻璃塞。

把分液漏斗垂直放置,观察活塞周围是否漏水。

再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部分,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观察上口玻璃塞是否漏水,用左手转动活塞,看是否灵活。

2、装液。

用量筒量取5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2mL四氯化碳(CCl4),盖好玻璃塞。

3、振荡。

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4、静置分层。

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待液体分层。

5、分液(取下层溶液)。

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延烧杯壁流下。

6、分液(取上层溶液)。

待下层液体全部流尽时,迅速关闭活塞。

烧杯中的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回收到指定容器中,分液漏斗内上层液体由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7、回收。

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倒入2到指定的容器中。

8、清洗仪器,整理实验桌。



实验现象:

(1)加四氯化碳时,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大,在下层;

(2)用力振荡的目的是使水与四氯化碳充分混合;(3)静置后四氯化碳层变紫色,水层黄色变浅或接近无色。

结论:

四氯化碳(CCl4)能萃取碘水中的碘。

【注意事项】

实验前介绍萃取的原理和萃取、分液的专用仪器──分液漏斗;讲清加萃取剂、用力振荡、分液前打开玻璃塞、分液时控制活塞等操作的目的。

【问题与思考】结合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的实验,总结萃取剂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实验四

【实验名称】电解水,标准状况下1mol不同物质的体积

【实验目的】实验观察不同时间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和推算得出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molO2和H2体积相同的结论,从而引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实验原理】水电解产生氧气和氢气

【药品和仪器】水槽、试管、石墨棒、学生电源、水、导线。

【实验步骤及记录】根据图所示的电解水原理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时间试管内的气体体积的变化。

生成的O2和H2的体积比各约是多少?

【实验现象】不同时间试管内生成的O2和H2的体积比各约1:

2

【问题与思考】在此电解实验中,为何往往要加入一些稀硫酸?

实验五

【实验名称】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实验目的】1、练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2、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

3、练习容量瓶、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药品和仪器】NaCl固体、蒸馏水、100mL容量瓶、100mL的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滤纸

【实验步骤及记录】

(1)计算所需溶质的量

(2)称量:

固体用托盘天平,液体用量筒(或滴定管/移液管)移取。

(3)溶解或稀释(用玻璃棒搅拌)

(4)移液:

把烧杯液体引流入容量瓶(用玻璃棒引流)。

(5)洗涤:

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一并移入容量瓶,振荡摇匀。

(6)定容:

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距离刻度线2~3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正好相切。

(要求平视)

(7)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问题与思考】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时,主要实验步骤有:

①用适量蒸馏水溶解NaCl固体;

②称量NaCl固体;

③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到容量瓶中;

④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容量瓶的刻度线相切;

⑤计算所需NaCl固体的质量。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②①③④⑤B.⑤②①③④C.⑤②③①④D.①②③④⑤

【注意事项】容量瓶的使用

1、容量瓶的体积固定,有不同规格(100mL、250mL、500mL、1000mL等)。

2、使用前须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

3、溶液温度与容量瓶上标定温度一致时,所取液体的体积最标准。

4、溶液液面接近刻度线1cm~2cm时,须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应注意的问题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将一定质量或体积的溶质按所配溶液的体积在选定的容量瓶中定容,因而不需要计算水的用量。

(2)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这是因为在配制的过程中是用容量瓶来定容的,而容量瓶的规格又是有限的,常用的有50mL、100mL、250mL、500mL、和1000mL等。

所以只能配制体积与容量瓶容积相同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3)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不能直接将溶质放入容量瓶中进行溶解,而要在烧杯中溶解,待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恢复到室温时,才能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这是因为容量瓶的容积是在20℃时标定的,而绝大多数物质溶解时都会伴着吸热或放热过程的发生,引起温度的升降,从而影响到溶液的体积,使所配制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准确。

(4)定容后的容量瓶在反复颠倒、振荡后,会出现容量瓶中的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的情况,这时不能再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

这是因为容量瓶是属于“容纳量”式的玻璃仪器(指注入量器的液体的体积等于容器刻度所示的体积)。

用滴管定容到溶液的凹面与容量瓶的刻度线相切时,液体的体积恰好为容量瓶的标定容积。

将容量瓶反复颠倒、振荡后,出现容量瓶中的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的情况,主要是部分溶液的润湿容量瓶磨口时有所损失,以及粒子间隔减小造成的。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误差分析

操作步骤

所用仪器

引起误差的原因

对结果的影响

n

V

c

计算

 

如计算结果为5.85g,实际称的质量是5.9g

偏大

——

偏大

称量

天平、药匙、滤纸(称NaOH时用小烧杯)、量筒(适用于量取液体)

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生锈

偏大

——

偏大

物体、砝码放的位置相反了

偏小

——

偏小

称NaOH时使用滤纸

偏小

——

偏小

称量NaOH时动作缓慢

偏小

——

偏小

量筒量取浓H2SO4时仰视

偏大

——

偏大

量筒量取浓H2SO4时俯视

偏小

——

偏小

量筒的洗涤液注入容量瓶

偏大

——

偏大

溶解

烧杯、玻璃棒

不小心将溶液溅到烧杯外面

偏小

——

偏小

冷却,转移

烧杯、玻璃棒、容量瓶

未冷却,溶液温度高于20℃就转移到容量瓶

——

偏小

偏大

转移前,发现容量瓶内有少量的蒸馏水

——

——

——

转移时将少量溶液倒到容量瓶外面去了

偏小

——

偏小

洗涤

 

未洗涤或只洗涤了1次

偏小

——

偏小

定容

胶头滴管

定容时仰视

——

偏大

偏小

定容时俯视

——

偏小

偏大

定容时多加了水,后用滴管吸出

——

偏大

偏小①

摇匀

 

摇匀后,发现溶液低于刻度线,加水至刻度线

——

偏大

偏小

装入试剂瓶

试剂瓶

试剂瓶内有水

——

偏大

偏小

①或者认为是滴管吸出的溶液里含有溶质,引起n偏小,从而引起c偏小。

【问题讨论】1、为什么要将烧杯中的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转入容量瓶?

2、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

为何要将洗涤后的溶液要注入容量瓶中?

3、为什么要轻轻振荡容量瓶,使容量瓶中的溶液充分混合?

4、为何要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

实验六

【实验名称】胶体、溶液、浊液的性质探索

【实验目的】Fe(OH)3胶体制备及性质探究

【实验原理】FeCl3+3H2O

Fe(OH)3+3HCl。

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在1nm~100nm之间。

具有丁达尔效应和电泳现象。

【药品和仪器】Cu(OH)2溶液、泥水、FeCl3饱和溶液、酒精灯、铁架台、100mL的烧杯,电子激光笔

【实验步骤及记录】1.Fe(OH)3胶体制备。

取三个小烧杯,分别加入25mL蒸馏水、25mLCuSO4溶液和25mL泥水。

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FeCl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观察制得的Fe(0H)3胶体,并与CuSO4溶液和泥水比较。

2.探究1所制产物中是否含有Fe(OH)3胶体

将盛有CuSO4溶液和Fe(0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探究2滤纸可否用来分离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

将Fe(0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光束照射时的现象

Fe(0H)3胶体

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CuSO4溶液

看不到此现象(没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过滤后的现象

Fe(0H)3胶体

液体全部透过滤纸,滤液仍为红褐色透明

泥水

有固体小颗粒没有透过滤纸,滤液呈无色透明

4、探究3氢氧化铁胶体的电泳

将胶体加入到U形管中,使其距离U形管底部5cm,用滴管吸取电解质溶液分别沿两端U形管的内壁慢慢滴入,注意不要使界面混浊,直至液面高度离界面3cm。

轻轻地在左右电解质溶液中放入电极,注意不要搅动两液接触界面,并使两极浸入液面下的深度相等。

接连在两极上的导线,分别接直流稳压电源的两个输出极端上,通电5分钟。

阴极附近的颜色加深,阳极附近颜色变浅。

说明氢氧化铁胶体微粒带正电。

【问题与思考】1、如何分离提纯胶体,分别利用了什么原理?

2、胶体的特性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实验七

【实验名称】不同液体的导电性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实验原理】电解质在溶液中,溶液可以导电产生电流。

【药品和仪器】5只250mL烧杯分别加入浓度均为0.1mol·L-1的盐酸、CH3COOH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氨水各150mL。

【实验步骤及记录】在5种溶液中分别放入相同规格的石墨电极,按下图连接好。

         

3.接通电源,仔细观察现象。

现象1:

五个灯泡都亮起来。

现象2:

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对应的灯泡较亮,醋酸、氨水对应的灯泡较暗。

【问题与思考】1.酸、碱、盐溶液导电与金属导电的原理是否相同,为什么?

2.同学们为了探究不同电解质之间电离能力的差异,设计了上述实验,通过观察灯泡的明亮程度,判断电解质的电离能力大小,为此必须控制其他能影响灯泡亮度的一些因素,使之保持一致,从而不影响灯泡的明亮程度。

在本实验中,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来控制其他因素对灯泡亮度的影响?

(写出三条即可)   。

3.小明同学根据现象2得出一个结论:

氯化氢、氯化钠、氢氧化钠是强电解质,醋酸、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

你同意他这个观点吗?

为什么?

                            。

4.为了进一步探究氯化氢等化合物是强电解质,小红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测定了0.1mol·L-1的盐酸中的氢离子浓度,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说明氯化氢是强电解质的理由是:

测得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      0.1mol·L-1(选填>、<、=)。

实验八

【实验名称】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的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离子反应的条件

【实验原理】Na2SO4+BaCl2=2NaCl+BaSO4↓

【药品和仪器】CuSO4、NaCl、BaCl2、NaCO3、NaOH溶液、试管

【实验步骤及记录】

实验

现象

1.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5ml稀NaCl溶液

没有变化

2.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5ml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九

【实验名称】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

【实验目的】酸碱中和的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

【实验原理】H++OH-=H2O

【药品和仪器】NaOH稀溶液、稀盐酸、试管

【实验步骤及记录】向盛有4mLNaOH稀溶液的试管中加入2mL稀盐酸,观察现象。

没有变化

实验十

【实验名称】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

【实验目的】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实验原理】Cu2++2OH—=Cu(OH)2↓OH—+H+=H2OCO32—+2H+=H2O+CO2↑

【药品和仪器】CuSO4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Na2CO3溶液、酚酞试液、试管

【实验步骤及记录】

现象

离子方程式

向盛有5ml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NaOH溶液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Cu2++2OH—=Cu(OH)2↓

向盛有2ml稀NaOH溶液的试管里滴加几滴酚酞,再用滴管向试管里慢慢滴入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为止

溶液变红,红色消失变为无色

OH—+H+=H2O

向盛有2mlNa2CO3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盐酸

有无色无味气泡产生

CO32—+2H+=H2O+CO2↑

实验十一

【实验名称】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一些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金属的活泼性

【实验原理】金属活动顺序

【药品和仪器】铝、镁条、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试管、

【实验步骤及记录】

⑴金属与氧气反应

点燃

3Fe+2O2=====Fe3O4

⑵金属与酸反应

Zn+2HCl=ZnCl2+H2↑

⑶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Cu+2AgNO3=Cu(NO3)2+2Ag

实验结论:

最外层电子数都比较少,在化学反应中都较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

实验十二

【实验名称】金属钠在空气中的现象

【实验目的】探究钠在常温下的反应产物

【实验原理】4Na+O2=2Na2O(常温下;白色)

【药品和仪器】金属钠、滤纸、小刀、培养皿、镊子

【实验步骤及记录】镊子从煤油中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玻璃片上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实验现象。

取出的金属钠表面有一灰黄色层,切开后的切口处露出银白色光泽;切口在空气中露置一会儿,会逐渐变暗;久置表面还会形成溶液,最后变成白色粉末。

结论:

常温下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问题与思考】少量金属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

实验十三

【实验名称】金属钠在空气中的燃烧

2Na+O2==Na2O2(加热)

【实验目的】探究金属钠在加热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现象和产物

【实验原理】

【药品和仪器】金属钠、坩埚、泥三角、铁三角、酒精灯

【实验步骤及记录】把一小块钠放在坩埚上加热,观察有何变化。

现象:

钠先熔化后燃烧,燃烧时火焰呈黄色,最后留下的固体呈淡黄色。

【注意事项】1、用镊子取出钠后,要用滤纸吸干钠及镊子表面的煤油,用镊子夹紧放在玻璃片上,切去表面的外皮后,放在坩埚中加热。

2、坩埚加热时应与泥三角配套使用。

3、观察到钠开始燃烧后,应立即撤掉酒精灯,并将酒精灯熄灭。

4、实验结束时,要用坩埚钳将坩埚和泥三角取下,并放在石棉网上。

绝对不可以直接用手去拿或直接将它们放在桌子上。

【问题与思考】金属钠与其在空气中燃烧产物x分别加入到足量水中,生成的两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则与水反应的金属钠与被氧化成x的金属钠的质量比(  )

 A.1:

1     B.2:

1      C.23:

78    D.46:

78

实验十四

【实验名称】探究铝熔化的现象

【实验目的】探究铝熔化

【实验原理】金属铝熔点较低,但氧化铝熔点很高;铝极容易被氧气氧化。

【药品和仪器】铝箔、坩埚钳、砂纸、酒精灯

【实验步骤及记录】1、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铝箔(厚约0.1mm),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到的现象是:

铝箔熔化,失去了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

2、另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表面的保护膜,再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铝箔熔化,失去了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

结论:

铝熔化,而构成的氧化铝薄膜未熔化,包在液态铝的外面。

磨去氧化膜的铝在空气中又很快地生成一层新的氧化铝保护膜

【问题与思考】将铝箔略卷,尖端夹一根火柴,然后将火柴引燃,把火柴和铝箔一起伸人到氧气瓶中即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耀眼的白光)

实验十五

【实验名称】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金属钠和水的反应

【实验原理】2Na+2H2O=2NaOH+H2↑

【药品和仪器】金属钠、酚酞试液、滤纸、镊子、烧杯

【实验步骤及记录】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块绿豆大小的钠放入水中。

观察到的现象及由现象得出的结论有:

  1、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2.钠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钠的熔点低)

  3.钠在水面上四处游动(有气体生成)

4.发出嘶嘶的响声(生成了气体,反应剧烈)

  5.事先滴有酚酞试液的水变红(有碱生成)

【问题与思考】将一小块钠投入一支盛有煤油和水的混和物的试管中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呢?

实验十六

【实验名称】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实验目的】探究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学会实验设计。

【实验原理】

【药品和仪器】3支试管、水槽、蒸发皿、胶塞、导管、酒精喷灯和其他必要仪器和物品

【实验步骤及记录】试管底部塞有一团潮湿的棉花,在湿棉花右边放有铁粉,蒸发皿中放肥皂水(或在水中加几滴洗涤剂)。

现象:

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反应放出气体,蒸发皿中产生大量肥皂泡,点燃肥皂泡,发出爆鸣声,反应后试管中固体仍呈黑色。

【问题与思考】1molFe和H2O1mol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是多少?

实验十七

【实验名称】铝与酸和碱的反应

【实验目的】铝既能和盐酸反应也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原理】2Al+6HCl+2H2O=2AlC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药品和仪器】2mol/L的盐酸、2mol/L的NaOH溶液、铝片、试管

【实验步骤及记录】

现象:

铝条与HCl、Na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