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理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2809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马克思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马克思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马克思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马克思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马克思理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马克思理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马克思理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马克思理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马克思理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马克思理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马克思理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理论.docx

《马克思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理论.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理论.docx

马克思理论

 

 2013届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

 

题 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品质

 

系(院)名称

广西行政学院

专业名称

法学专业

学生姓名

刘弋媛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品质

法学专业刘弋媛

[摘要]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党坚持生命力增强创造力的决定因素。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

1引言

“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作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科学论断。

这个论断既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150多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党坚持生命力增强创造力的决定因素。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当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指导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相结合的产物,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怎么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内在要求。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物质运动和精神运动关系的一条基本原理。

任何新的思想、理论的产生,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正是由于19世纪中期到末期,欧洲许多国家社会经济情况进入了高度发展的阶段,生产力、阶级斗争和科学技术均发展到了历史上未曾有过的水平,工业无产阶级成为历史发展的最伟大的动力,才使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成为需要和可能。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而实践又总是在不停的发展中,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

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邓小平等伟大人物从不教条,从不僵化,总是与时俱进,总是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2马克思主义与邓小平理论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西欧,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

英、法、德 3国是其发源地。

因为当时英、法,德,等国已经或正在实现产业革命,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产业无产阶级已经由自在阶级开始向自为阶级转变。

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

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 。

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

在这一特殊时期,工人阶级急需一个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马克思主义就这一时代的的要求应运而生。

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正式诞生,在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科学社会主义都是在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伴随下而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的。

邓小平曾经说,“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是能够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者。

或者说,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动的,无论是在生产和生活当中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理解一个知识和理论,不能简单机械的运用,需要深入了解知识和理论。

必须分析现实的环境,将好的理念结合实际有机的联系起来,而不能片面的照搬硬套,需要活学活用。

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分析实际结合使用理论与时俱进的突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我国引起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的理论。

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与时俱进的新发展。

2.1与时俱进贯穿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中

马克思、恩格斯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始终如一地坚持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和创新。

恩格斯曾经说:

“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的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中,曾经不止一次的对自己原有的理论观点、经验、结论进行客观的补充和完善,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升到更新的水平。

列宁指出:

“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

毛泽东同志曾讲到过:

“当某一客观过程已经从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发展阶段推移转变的时候,要使新的革命任务和新的工作方案的提出,适合与新的情况的变化”。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

“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是马克思主义者”。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讲到: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讲到: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从这些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这里,可以看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正在闪耀着伟大的光芒。

2.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两个发现”和“两个必然”19世纪前半期,德国意识形态的主要矛盾,主要表现在现存的一切理论都同当时的经济政治状况不适应,批判资本主义只流于空想的肤浅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在这篇文章里历史性地提出了“两大发现”之一——唯物史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把唯物论带进人类的社会历史中,结束了“半截子”唯物主义;19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和恩格斯置身于工人运动中,展开了巨大的理论研究工作。

他们于1867年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是“两大发现”的另一个伟大发现,该理论的创立“使明亮的阳光照进了经济学领域,而在这个领域中,从前社会主义者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样曾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

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此为起点,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革命的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848年2月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

它科学的宣告:

由于资本主义自身具有的不可调和矛盾运动,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两个必然”,在无产阶级迫切需要指导理论的形势下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无产阶级革命带来了新的指导思想,这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诠释。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通过两种基本形式表现出来的:

  

第一种形式,是后人与时俱进,对前人的理论进行丰富、完善、修正和发展。

比如,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获得胜利的理论,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理论,也是对马列主义的创造性发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独特发展;等等。

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进行这样的理论创新时,后人总是面临着来自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障碍,其中最大的障碍是“左倾”教条主义。

根据我们党的经验,破除这个障碍的最好武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二种形式,是本人与时俱进,对自己原来的观点进行丰富、完善、修正和发展。

我们可以重新读一读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七篇序言。

比如,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5年后的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在这篇经典著作的德文版序言中写道:

“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至于列宁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实行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审时度势,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并不断改变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政策;邓小平20世纪70年代末对世界大战的看法到80年代中期对时代主题看法的改变;等等,都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本人改变自己的观点,与时俱进的事例。

这不仅需要排除来自各方面的错误思想的干扰,而且需要自身高度的清醒、自觉和无私的境界。

2.2.1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过程、生产发展过程必须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发展要逐步消灭阶级之间、城乡之间、体力和脑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使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极大提高,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与时俱进”一词来源于中国成语,它与“与时俱化”、“与时俱新”意义相近。

《云笈七签》中提到:

“耳目惟有聪察,神采弥加精明。

颜与日而俱新,智将年而共远。

”。

”[1]江泽民把“与时俱进”这一成语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内涵,用以说明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固有品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自觉融入马克思主义思想范畴的理论创新。

笔者认为,与时俱进这一科学命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它指明了一种奋斗方向。

这种奋斗方向应该是不断前进,而不是倒退。

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对社会主义现实运动的历史总结,认准了社会主义是一种郑重的历史选择。

认准了就要义无反顾地坚持。

在前进的道路上,必然有挫折、有困难,我们也必须对某些具体方针和策略进行调整,但我们的奋斗方向是坚定不移的。

我们要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要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这是共产党人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

其次,它体现出一种精神状态。

这种精神状态是一种积极向上、除旧布新的精神状态。

我们周围的事物是纷繁复杂的,要想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就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任何一种理论要有说服力、战斗力,要保持自己的科学性、先进性,就必须以社会历史发展的新趋势作为基础,不断做出新的理论概括和理论创新,在批判旧世界中建立新世界。

只有保持这样一种精神状态,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之树常青,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真正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呼唤,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2.2.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阶段的重大课题,从而产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形态的形为过程。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楷模,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愿理,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以集体的智慧,形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重大发展,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与时俱进这一科学命题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有其必然性。

一方面它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本身鲜明的本质特征和内在的自觉悟性,另一方面它体现出时代和实际发展的客观要求。

马克思主义能够经历一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而长盛不衰,依然保持着与时俱进的勃勃生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一门实践的科学、发展的科学,因为只有实践的科学发展的科学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本持特征就是实践性,它始终自觉地以改造世界为己任,始终使自己的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主义这一鲜明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它可以而且必须要求理论随着实际生活发展而不断发展,必须适时地变换自己存在的理论形态,充实进新的理论内容,以各具特色的历史形式而存在。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作为时代精华的马克思主义是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它内在的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决定了它的开放性和发展的持续性。

这种理论本身蕴含的开放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一句话,与时俱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本质特征和内在自觉性,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实践和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

任何思想和理论要做到经久不衰,就必须与时代发展的历史进程相一致。

人类文明的积累和创新,实际上就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

纵观历史,没有哪一种思想、哪一种理论能与历史共始终而不被淘汰,原因在于未能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之所以长盛不衰,原因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2.2.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理论,他们是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楷模。

马克思主义既是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又是不断创新的实践过程。

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既包括理论创新,也包括实践创新,马克思主义确实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

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之所以能够成功,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是把马克思主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理论的党。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这些革命领袖的理论和实践中都闪耀着“与时俱进”的思想光芒。

马克思、恩格斯冲破唯心史观的束缚,找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是与时俱进的最初实践。

列宁突破了社会主义只能在多个国家同时取得胜利的陈规,提出了一国胜利论,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创立了列宁主义,这是与时俱进的传承。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基本实践相结合,打破了城市中心论的教条,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进入到了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硕果。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冲破了社会主义没有市场经济的陈规,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邓小平理论是与时俱进的升华。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新时期风云变幻的国内外形势,沉着应对,冷静观察,勇敢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在新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这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光荣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是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对未来的准确把握和科学预见。

2.2.4坚持和创新是辩证的统一

要坚持,必须创新,而创新又必须以坚持为前提和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决不是简单的创新,不是对历史的遗忘,更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背弃,它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

只坚持不创新,就会导致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借口“创新”而否认坚持,就会失去根本。

革命导师也从未把自己的理论看作一成不变的东西。

恩格斯说:

“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但也必须与时俱进,不能停顿。

长期固守于坚持,不注重创新,就会缺乏活力和战斗力而落后于时代。

与时俱进的创新要以坚持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

要处理好坚持与创新的关系,就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我们党能否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3]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成果。

这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包括已创立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学说等科学理论。

是较完整的、系统的、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涵盖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政治、经济、党建、科技、教育、文化、国防、军队、外交、民族、宗教等各个领域。

3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不断丰富发展的。

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新的领导集体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都有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国家发展战略确立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建设提出提高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经济建设上强调可持续发展;在社会建设上提出了和谐社会的要求;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提出“八荣八耻”荣辱观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揭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深刻内涵,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是从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得更好”的世纪性课题,创立了“和谐理论”。

这些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核心的“和谐理论”,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是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根本要求和必然选择,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科学总结和进一步深化。

认真贯彻“和谐理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论断,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的崇高精神,对于我们在当今世界剧烈而深刻地变动的历史环境和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意义之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既然说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那就需要说清楚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其道理当然很明白,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

但是,当你作出这样回答的时候,也有人会说:

“是的,马克思主义在产生的时候,是符合当时的实际的,而且比当时其他人的认识都要深刻,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去世已经100多年了,世界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他们的思想理论呢?

”根据江泽民同志的论断,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而且是伴随着客观实际的发展而发展的,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因而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意义之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们是共产党人,毫无疑问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指导思想上决不能搞多元化。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确实有一个坚持什么、怎么坚持的问题。

我们可以一般地谈论“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但是究竟怎样做到“坚持”与“发展”相统一,防止这样的或那样的偏差或错误倾向发生,仍然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

特别是在社会大变动、历史大转折时期,这个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根据江泽民同志关于“与时俱进”的思想,解决这个难题就有了一个正确的原则:

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时代、形势和实际情况出发。

这样,我们就能自觉地把我们的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与时俱进中实现“坚持”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在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放松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步伐,教条主义就会肆虐。

在党的历史上,教条主义曾使我们吃了大亏。

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者,几乎使中国革命陷入绝境;文化大革命时期教条主义发展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文革刚结束,又出现了“两个凡是”教条式地对待毛泽东思想。

即使在今天,教条主义也以各种方式存在着,它们伺机而动,兴风作浪。

事实证明,教条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主要障碍,是危及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思想发展的最大敌人。

不清除教条主义的危害,中国共产党要做到与时俱进就无从谈起。

解放思想、事实求是、反对教条主义是做到与时俱进的法宝,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根本要求。

胡锦涛同志说,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和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及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这些基本特征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结束语

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又一体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阶段的重大课题,从而产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形态的形为过程。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为楷模,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愿理,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重大发展,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品质要我们时刻紧跟时代的脚步,具有创新精神,继承并发展马克思主义,让中国走向富强之路。

参考文献

[1]宋.张君房辑云笈七签[M].济南:

齐鲁书社,1988.

[2]光明日报[N].2002-11-9(A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4]高校理论论战线[J].2002.6. 转

[5]列宁.列宁选集[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第1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