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政治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296694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7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政治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政治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政治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政治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政治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政治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政治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政治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政治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政治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政治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政治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政治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政治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政治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政治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政治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政治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政治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政治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政治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政治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百强校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政治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块考试政治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联系

①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②哲学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恩格斯曾经预言:

“只要进一步发挥我们的唯物主义论点,并且把它运用于现时代,一个强大的、一切时代中最强大的革命远景就会立即展现在我们面前。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19世纪的预言,正在成为21世纪中国发展的现实。

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以此为指导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永恒不变的 

②批判吸取了黑格尔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与费尔巴哈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③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④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考点定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

【名师点睛】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下列各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举一纲而万目张”

②“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

【考点定位】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即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二者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体现的是客观唯心观点,“举一纲而万目张”坚持了辩证法的观点,①不选;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与“天不变,道亦不变”体现的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观点的对立;

③④正确,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选D。

【名师点睛】哲学基本问题两方面内容与哲学派别划分的依据是高考对本单元知识考查的重点内容。

如:

(1)唯物主义思想以科学的发展为基础,唯心主义则与宗教联系在一起。

在高考中往往通过宗教与科学就某一问题的认识分歧考查哲学思想的对立。

(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阵营。

它们之间的思想分歧只是围绕“物质是否是世界的本原”而展开,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

4.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拥有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科学家将在其中开展多项空间科学实验,验证和创新突破一些核心关键技术,为解决国家迫切需求的重大问题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法和手段。

这说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②指导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根本任务

③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④先进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考点定位】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意识的能动性

【名师点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5.关于汉字“射”与“矮”,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有人认为,身为一寸,自然是矮,而委派矢出,自然为射,所以这两个字误读了。

有人却认为古人射箭时常半蹲,故身寸,而委的常用意是弯曲、不能伸直,自然就是矮,所以两字并未误读。

专家指出,甲骨文中“射”的造字本义是用弓弦将箭只弹出,攻击远处目标,而“矮”的造字本义是因为背负沉重的箭筐而弯下腰。

所以两字并非误读,而是由甲骨文向金文转变的时候误写了。

①对真理的探索是永无止境,没有确切结果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个体差异性

④联系具有多样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考点定位】联系的多样性、认识过程

【名师点睛】在联系的观点上,同学们最容易出差错的有两点:

一是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着必然的、直接的联系,从而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二是把联系的客观性等同于联系不可改变,如果人们试图建立新的联系,就是对联系客观性的否定。

为此我们必须明确:

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只有条件存在,才会产生某种联系;

尽管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联系不可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6.长江流域因其丰富的资源被视为中国经济的“黄金地带”。

但囿于地方利益和认识水平的局限,长江流域过度开发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失衡。

如今,中央明确提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从大开发变为大保护证明了

①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②意识活动因具有目的性而能保证实践的成功

③认识有反复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④真理和谬误是相对的,真理也能转化为谬误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考点定位】认识过程、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方法技巧】选择题解题方法

方法1 条件排除法,设问一般要求说明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得出题干中的结论,或者要得出题干中的结论,需要题肢中的哪些条件。

考生要注意排除以必要条件代替充要条件、表述太绝对、不符合或夸大事实的题肢。

方法2 概念判断法,在正确理解和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直接确定符合题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题肢。

方法3 直选法,直接根据设问的指向,找出与题干中的关键词、中心词意思最贴近的题肢,或者找出与教材相关知识表述最接近的题肢。

方法4 排除法,排除错误题肢,排除与材料不符的题肢,排除与题干同义反复的题肢,排除因果颠倒的题肢。

7.一个由中、美、俄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给食盐施加20万大气压,生成了一些“不可能”的物质如氯化三钠和三氯化钠。

按照传统化学教科书上的规则,这些物质本不该存在。

科研人员制造出“本不该存在”的化学物质,表明人们能

①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而显示其实践的能动性

②进行创造性思维以实现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规律及其适用条件和范围

④依据主观意愿决定客观事物的变化与发展

【答案】A

【解析】科研人员制造出“本不该存在”的化学物质,是科研人员进行创造性思维,通过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所取得的科学实验成果,该实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实践是主观能动性,①②说法正确。

规律是客观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规律,③说法错误;

④夸大了人的主观意识,是唯意志论,错误;

本题选A。

【考点定位】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创新思维

【名师点晴】正确区分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途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这个来源是唯一的,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2)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则有两条,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则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

就知识的整体来说,无论何种知识都离不开直接经验,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

8.近年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普遍接入,使大量数据的获取、聚集、存储、传输、处理、分析等变得越来越便捷,大数据分析成为热门话题。

大数据分析的关键就在于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隐藏的关联,从而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决定。

①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是事物的存在方式

②现实联系的复杂性要求人们对各种不同的具体联系加以研究

③立足人的能动创造,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具体联系

④把握事物的多样性对人们作出正确决定有重要意义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考点定位】联系的多样性

【名师点睛】高考时联系的基本特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注意仔细观察、准确判断:

(1)注意联系普遍性与条件性的区别,不能把事物与周围的事物之间存在的有条件的联系理解为无条件的联系。

(2)注意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间理论范围的不同,防止答非所问。

(3)对于人在客观联系面前的能动性,不可片面夸大,也不可人为缩小。

9.2016年以来,民生银行颠覆传统,研发投产了三大数据产品部署在移动端,用户可在任何时间、地点接收与业务相关的任何数据结果。

这不仅大幅提升了决策效率,还实现了与银行各层级员工的零距零,优化了银行内部各项业务关系。

①整体离不开部分,数据产品作为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②人们可以改变客观联系,利用数据产品建立新的联系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民生银行适应大数据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大数据密切了银行、用户、员工之间的联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考点定位】联系的观点

【归纳总结】全面把握联系的观点

联系的观点,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包括以下内容。

(1)根据联系的含义,我们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也要看到事物外部、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根据联系的普遍性,我们要承认联系的普遍性,既要看到事物内部的联系,也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

既要看到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横向联系.也要看到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

(3)根据联系的客观性,我们既要承认联系的客观性,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又要看到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4)根据联系的条件性、多样性,我们要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握事物之间的真实联系,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5)根据事物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我们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既要看到整体与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静态联系,也要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阶段之间的动态联系;

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10.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强调,只有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铺就信息畅通之路,不断缩小不同国家、地区、人群间的信息鸿沟,才能让信息资源充分涌流。

这表明

①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

②事物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

④量变对于事物发展全过程来说更为重要

【考点定位】联系的观点、矛盾的同一性

【重要提示】在联系的观点上,同学们最容易出差错的有两点:

11.2016年3月16日,慈善法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扶贫攻坚、共享发展、全面小康……《慈善法》草案与“十三五”发展战略不谋而合,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制定《慈善法》传递民意的同时,也释放了多重利好民生的信号。

《慈善法》是鼓励人人行善的,“人人应具善心,善举人人可为;

只有人人向善,便能够社会向善;

只有人人参与,便能够社会参与”。

从哲学角度看,这说明了慈善的发展:

①总是要经历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②符合人民根本利益而具有不可抗拒性

③要通过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④总是处在平衡和统一的变化过程中发展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解析】“人人应具善心,善举人人可为;

只有人人参与,便能够社会参与”强调了每一个人都要发挥作用,体现了要通过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同时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定能够成功,选B;

①④与材料无关。

【考点定位】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发展的途径

【名师点睛】正确理解发展与量变、质变的关系

(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并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看,质变更为重要。

对于事物的发展而言,只有通过质变才有发展,如果仅停留在量变阶段,仍然不叫发展。

但并不是说量变就不重要了,没有量的长期积累,是不会有质变的产生的,所以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质变不能等同于发展。

因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质变作为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包含两种情形:

一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上升性的根本变化;

另一种是倒退性的根本变化。

发展属于第一种质变,不能把任何质变都看成是发展。

12.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它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认为人由相互对立的阴阳二气构成,阴阳二气的动态平衡受到破坏,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病因,既有同病导治,也有异病同治,我们从中可以领略到的辩证法智慧有

①坚持从整体出发,注重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处理问题

②坚持辩证法的否定观,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动创新

③要注重事物量的变化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与发展

④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考点定位】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名师点睛】正确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从事物的性质上来讲的,二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是从范围上来讲的,可见有根本的区别。

(2)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因为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东西,是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个性、特殊性,只是概括、抽象出了它们的共同的本质。

13.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只有避开矛盾才能顺利地实现目标

B.要做好量的准备,促成事物的质变

C.要正确对待前进中的挫折和困难

D.要善于抓住机遇赢得主动和优势

【考点定位】发展的途径

【题型总结】巧解漫画类选择题,可采用“口诀”法解答。

考生应牢记下列口诀:

图画要看全,褒讽弄明显,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

“图画要看全”是指要看漫画中的人和物,把握人、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漫画中的文字,注意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

“褒讽弄明显”,我们先弄清是褒还是贬,这对于选择有导向作用。

“题旨是什么”,是指要在分析漫画的基础上,真正弄清漫画的寓意和主旨。

弄清“题旨”要通过分析与综合,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意的飞跃。

“联系课本选”,是指在具体做题时,应将题干、题肢和书本主干知识相联系,不能脱离课本知识。

14.心理学上常把人的言语、思维和情感指向于内者称为内向性格,但这并不是说内向的人在所有时间所有场合都内向,在某些时间和某些场合他同样可以表现出外向,只是大多数时间和场合表现内向罢了。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内向与外向之间的相互排斥是相对的

②性格中的不同特征可以相互分离以维持均衡

③内向与外向之间存在由此达彼的桥梁

④人的性格在不同时间、场合下表现为不同的特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考点定位】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特殊性

【名师点晴】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

(1)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

离开对立或者离开统一,都不能称其为矛盾。

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而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

(2)“事物内部”是指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

(3)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不能等于哲学上的矛盾。

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哲学意义上的“矛盾”则是指事物内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哲学意义上讲的“对立”特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与反映。

15.随着人类创造财富的速度进一步提升,人们制造垃圾的速度也在空前发展,《全球废弃物管理市场评估》报告显示:

100年以后,垃圾年产量将超过4000亿吨。

人类正在采取废物再利用的方式把大多数垃圾变为新的资源。

这体现了

①矛盾双方逐渐融合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

②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趋势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材料中“人类正在采取废物再利用的方式把大多数垃圾变为新的资源”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选D;

①不选,因为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②强调了矛盾的斗争性,不选。

【考点定位】矛盾的同一性

理解矛盾基本属性的关系和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斗争性

含义不同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特点不同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特征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它贯穿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

作用不同

①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变化,推动事物发展

②矛盾的斗争突破某一事物的界限,使旧的统一体瓦解,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

①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16.最近期间,在曹操发迹的河北邺城遗址东部北吴庄,发现了一巨大不规则的埋葬坑,内部惊现的近3000件(块)佛教造像,除部分无色外,很多都色彩艳丽。

为保护佛像颜色,在发掘时,有关文保专家已选取最小的碎片,进行色彩等技术分析,以形成预案推广运用。

下列对此正确的是

①碎片色彩技术分析能够为佛造像颜色保护提供一般方法

②碎片色彩技术分析的综合构成了佛造像颜色保护的一般经验

③碎片色彩的特性通过最终形成的预案体现出来并发挥作用

④碎片色彩技术分析基础上形成的预案对佛造像保护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考点定位】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名师点晴】正确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7.“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对民族地区的扶贫就是要找准穷根,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需要从“大水漫灌式”的扶贫到“滴灌式”的精准扶贫转变。

这启示我们要

①着眼全局,立足整体,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问题

④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认清事物主流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解析】扶贫的目的是通过促进贫困地区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所以体现了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②正确;

对于贫困地区,需要从“大水漫灌式”的扶贫到“滴灌式”的精准扶贫转变,体现了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问题,③正确,选D;

①强调了整体,不选;

④强调了矛盾的主次方面,不选。

【考点定位】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知识总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2)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是不同的。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务和服从于整体。

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树立全局意识、大局意识。

(3)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起决定作用。

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搞好局部,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

18.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农村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打造一批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为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这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