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浏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性.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3000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7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浏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浏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性.docx

《湖南省浏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浏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性.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浏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性.docx

湖南省浏阳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性

浏阳一中2017年上学期高一第三次阶段性测试

生物试

一、选择题

1.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

下列对其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在豌豆杂交、F1自交和测交的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B.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C.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说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测交为了验证假说是否正确所做的实验,A错误;B、假说内容是“性状是由细胞内的遗传因子(基因)控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由摩尔根等人发现的,B错误;C、验证假说是否正确,需要进行测交实验,C错误;D、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D正确.故选:

D.

考点:

孟德尔遗传实验

【名师点睛】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的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测交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验证假说是否正确.

2.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处理某种生物,基因A突变为基因a,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碱基类似物通过改变核酸的碱基使基因A突变为基因a

B.基因A突变为基因a,两者的碱基对数目可能不同

C.与基因A比较,基因a的结构不一定改变

D.用紫外线再次处理该生物,基因a不一定突变为基因A

【答案】C

【解析】碱基类似物(化学因素)通过改变核酸的碱基,即改变基因结构使基因A突变为等位基因a,A正确;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则基因突变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使得等位基因中碱基对数目不同,B正确;基因突变能改变基因结构,形成等位基因,则与基因A比较,基因a的结构发生改变,C错误;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低频性,则用紫外线再次处理该生物,基因a不一定突变为基因A,D正确。

3.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  )。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鉴定一只白羊(显性性状)是否纯种,可以测交法;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可以杂交法或自交法;检验小麦抗病品种是否纯合可采用自交法和测交法,而保留其纯合特性,采用自交法;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故选B。

考点:

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4.萝卜的花有红色、紫色和白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以下是三种不同类型杂交的结果:

紫色×红色→398紫色,395红色;

紫色×白色→200紫色,205白色;

紫色×紫色→98红色,190紫色,94白色。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红色与红色杂交,后代均为红色B.白色与白色杂交,后代均为白色

C.红色与白色杂交,后代只有紫色D.可用白色与红色杂交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D

【解析】红色与红色杂交,即AA与AA,后代均为红色,A正确;白色与白色杂交,即aa与aa,后代均为白色,B正确;红色与白色杂交,后代只有紫色,没有红色和白色,C正确;紫色与白色杂交属于测交,所以可用紫色与白色杂交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D错误;答案是D。

【考点定位】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孟德尔分离定律F2出现3∶1的分离比的条件

(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对性状为完全显性。

(2)每一代不同类型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不同配子结合机会相等。

(3)所有后代都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且存活率相同。

(4)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5.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都必然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B.高等动物体内的非等位基因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基因突变都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遗传给后代

D.多倍体植物的特点是种子和果实大,结实率低

【答案】D

考点:

本题考查可遗传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6.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F1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

再将F1中高秆抗病类型分别与矮秆感病类型进行杂交,则产生的F2表现型之比理论上为()

A.9︰3︰3︰1B.1︰1︰1︰1C.4︰2︰2︰1D.3︰1︰3︰1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首先根据F1表现型及比例确定亲本基因型都是TtRr,然后确定F1中高秆抗病类型的基因型及比例为TTRR∶TtRR∶TTRr∶TtRr=1∶2∶2∶4。

最后确定与矮秆感病类型进行杂交产生的F2基因型及比例为TtRr∶ttRr∶Ttrr∶ttrr=4∶2∶2∶1。

从而判断表现型及比例为高秆抗病∶矮秆抗病∶高秆感病∶矮秆感病=4∶2∶2∶1。

答案是C。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7.下列选项中,属于形成配子多样性原因的一组是()

①交叉互换

②同源染色体联会

③同源染色体分离

④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C

【解析】交叉互换结果是同源染色体是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可以是染色体基因改变,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基因重组的最基本形式,所以属于形成配子多样性的原因。

8.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结果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  )

A.1∶3、1∶2∶1和3∶1B.3∶1、4∶1和1∶3

C.1∶2∶1、4∶1和3∶1D.3∶1、3∶1和1∶4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均为9∶3∶3∶1的变式,说明F1均为双杂合子,若相关的基因用A和a、B和b,则F2出现的三种性状分离比的原因分析以及F1与隐性个体测交的结果分析如下:

F1(AaBb)自

交后代比例

原因分析

测交后代比例

9:

3:

3:

1

正常的完全显性

1:

1:

1:

1

9:

7

当双显性基因同时出现时为一种表现型,其余的基因型为另一种表现型:

(9A_B_):

(3A_bb+aaB_+1aabb)=9:

7

1:

3

9:

6:

1

双显、单显、双隐三种表现型:

(9A_B_):

(3A_bb+aaB_):

(1aabb)=9:

6:

1

1:

2:

1

15:

1

只要具有显性基因,其表现型就一致,其余为另一种表现型:

(9A_B_+3A_bb+aaB_):

(1aabb)=15:

1

3:

1

由上表分析可知,F1与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1∶3、1∶2∶1和3∶1,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9.下列符号代表精子的染色体,A和a,B和b分别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下列哪四个精子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不考虑交叉互换)()

A.Ab、Ab、ab、abB.aB、Ab、AB、AB

C.Ab、aB、Ab、aBD.AB、Ab、ab、aB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

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两种基因型。

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能产生的精子种类为Ab、Ab、aB、aB或AB、AB、ab、ab。

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10.某动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N,将该动物的精巢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是(  )

A.N和2NB.2N和3NC.N、2N和4ND.2N、3N和4N

【答案】C

【解析】

11.基因型为AABBCC的豌豆和aabbcc的豌豆杂交,产生F1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后得到的植株应该是(  )

A.二倍体B.三倍体C.四倍体D.六倍体

【答案】C

【解析】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形成使细胞不能正常分裂,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基因型为AABB的豌豆和aabb的豌豆杂交,产生的后代为AaBb,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后得到的植株应该是AAaaBBbb,为四倍体,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2.现用山核桃的甲(AABB)、乙(aabb)两品种作亲本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选项不正确的是(  )

A.F1产生的AB花粉50%不能萌发,不能实现受精

B.F1自交得F2,F2的基因型有9种

C.F1花粉离体培养,将得到四种表现型不同的植株

D.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该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乙做父本和F1杂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

1:

1:

1,说明乙能产生四种比例相同的配子,而F1做父本,乙做母本时,后代的比例发生变化,根据表中数据可知,F1产生的AB的配子有50%死亡,故A正确;由于F1能产生四种配子,因此F1自交能产生9种基因型,花药离体培养能获得4种单倍体植株,故BC正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故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13.下列动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种类与受精卵相同的是(  )

A.精原细胞、精子B.体细胞、卵原细胞

C.精子、卵细胞D.初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和意义,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正常情况下,动物的各种体细胞都来自于受精卵的有丝分裂,而有丝分裂能保持亲代与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即亲子代细胞内染色体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卵原细胞也是一种体细胞,故体细胞、卵原细胞、精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种类都与受精卵相同,B正确;间期染色体复制,但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和种类都没有变化,因此初级精母细胞与初级卵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种类也都与受精卵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向细胞两极移动,随后平分到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或卵母细胞)中,导致次级精母细胞(或卵母细胞)中染色体种类与体细胞不同,染色体数也减少一半(但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染色体与体细胞相同);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随后染色体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因此最终形成的精子、卵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种类都与受精卵不同,所以A、C、D错误。

14.在果蝇杂交实验中,下列杂交实验成立:

①朱红眼(雄)×暗红眼(雌)→全为暗红眼

②暗红眼(雄)×暗红眼(雌)→雌性全为暗红眼,雄性中朱红眼(1/2)、暗红眼(1/2)。

若让②杂交的后代中的暗红眼果蝇交配,所得后代中朱红眼的比例应是(  )...

A.1/2B.1/4C.1/8D.3/8

【答案】C

【解析】根据实验①可知,暗红眼为显性性状(假设由B基因控制)。

根据实验②中雌性全为暗红眼可知,该性状与性别有关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由此可推出实验②杂交的后代中雌性暗红眼有XBXB和XBXb两种可能,各占1/2,而雄性暗红眼一定为XBY。

若让②杂交的后代中的暗红眼果蝇交配,就是让1/2XBXB、1/2XBXb

与XBY交配,所得后代中朱红眼(XbY)的比例应是1/2×1/2×1/2=1/8。

因此,C项正确,A、B、D项错误。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

15.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 

(2)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3)③所示的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 

(4)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为①和③ 

(5)④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

A.

(1)

(2)(5)B.

(2)(4)(5)C.

(1)(3)(4)D.

(1)

(2)(4)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1)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

(1)正确;

(2)动物睾丸中的精原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也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2)正确;(3)③所示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不含四分体,因为四分体只出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3)错误;(4)由以上分析可知,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为①和③,(4)正确;(5)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不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5)错误。

考点: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16.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都会导致基因突变

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D.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得到的个体都是二倍体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若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位于基因和基因之间的区域,则不会导致基因突变,A项错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涉及到DNA分子的复制和染色体的变化,因此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B项正确;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但会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对个体性状会产生影响,C项错误;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与其体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无关,因此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得到的个体不一定都是二倍体,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7.下图是一个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现已查明Ⅱ6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是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

B.若7号与8号结婚,他们生的男孩中患病的概率是1/2

C.4号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

D.9号的致病基因来自于1号或2号...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

Ⅱ-5和Ⅱ-6不患病,其儿子Ⅲ-9患病,故该病为隐性遗传病,由于II-6不带有该病的致病基因,该致病基因应位于X染色体上,故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7号是患者,基因型为XaY,8号的基因型是1/2XAXA、1/2XAXa,7号与8号结婚,他们生的男孩中为XaY患病的几率,即8号产生Xa配子的概率为1/2×1/2=1/4,B错误;设该致病基因用a表示,7号是患者基因型为XaY,7号的致病基因Xa一定来自其母亲4号,即4号带有致病基因的几率是100%,C错误;9号是患者,基因型为XaY,9号的Xa致病基因来自母亲5号,则5号基因型为XAXa,由于5号的父亲正常,5号致病基因只能来自于2号,即9号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2号,D错误;答案是A。

考点:

本题考查遗传系谱图的形式,考察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8.果蝇的受精卵有8条染色体,其中4条来自母本,4条来自父本。

当受精卵发育成成虫,成虫又开始产生配子时,下面关于其中一个配子中染色体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4条来自父本或4条来自母本

B.2条来自父本,2条来自母本

C.1条来自一条亲本,另3条来自另一条亲本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果蝇的受精卵中的8条染色体有4条来自母本,4条来自父本,构成4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配子中染色体可能全来自父方或母方;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配子中染色体可能是2条来自父本,2条来自母本,但不是绝对的;由于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配子中的染色体1条来自一条亲本,另3条来自另一条亲本;综上所述,D选项最佳。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征: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

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

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

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①前期:

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

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19.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艾弗里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中DNA已经全部断裂,失去活性

B.在转化过程中,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中的DNA没有进入R型活细菌的细胞中

C.艾弗里的实验中,加入S型细菌的DNA后,只有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了S型细菌

D.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也能使小鼠的体细胞发生转化

【答案】C

【解析】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中蛋白质失去活性,DNA没有断裂,仍具有活性,能够使R型细菌转化,A错误;在转化过程中,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中的DNA进入了R型活细菌的细胞中,并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B错误;加入S型细菌的DNA后,只有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了S型细菌,C正确;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已经失去活性,不能繁殖,所以不能使小鼠的体细胞发生转化,D错误

【考点定位】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名师点睛】学生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理解不清

细菌体内转化实验的2点提醒

(1)并非所有的R型细菌都能被转化

由于转化受到DNA的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受体菌的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细菌都能被转化成S型细菌,而只是小部分R型细菌被转化成S型细菌。

(2)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不能简单地说成S型细菌的DNA可使小鼠死亡

S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时,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细菌体内。

结果在S型细菌DNA的控制下,利用R型细菌体内的化学成分合成了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从而组装成了具有毒性的S型细菌。

20.某DNA分子中A+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4%,其中一条链(α)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1%,那么,对应的另一条互补链(β)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是()...

A.35%B.29%C.28%D.21%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已知DNA分子中A+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T、C=G,所以A=T=22%,则C=G=50%-22%=28%。

又已知一条链(α)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1%,即G1=21%。

在双链DNA分子中,G=(G1+G2)/2,则G2=35%。

考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名师点睛】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3)DNA分子一条链中(A+G)/(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为1;

(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

(5)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21.细菌在15N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然后再移入14N培养基中培养,抽取亲代及子代的DNA经高速离心分离,如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子一代DNA应为②B.子二代DNA应为①

C.子三代DNA应为④D.亲代的DNA应为⑤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

解:

A、子一代DNA表明DNA分子只复制一次,都是15N﹣14N,所以应为②,A正确;

B、子二代DNA表明DNA分子复制二次,产生4个DNA分子,其中2个都是14N,2个为15N﹣14N,所以应为①,B正确;

C、子三代DNA表明DNA分子复制三次,产生8个DNA分子,其中6个都是14N,2个为15N﹣14N,所以应为③而不是④,C错误;

D、亲代的DNA都是15N,所以应为⑤,D正确.

故选:

C.

考点:

DNA分子的复制.

22.以下与遗传物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B.甲流病毒的遗传物质含有S元素

C.T2噬菌体内,碱基A、C、G参与组成的核苷酸有6种

D.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

甲流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含有CHONP元素,B错误。

T2噬菌体内只有一种核酸DNA,碱基A、C、G参与组成的核苷酸有3种,C错误。

绝大部分生物以DNA作为遗传物质,RNA病毒以RNA作为遗传物质,D正确。

考点: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需要掌握生物的遗传物质

生物类型

核酸种类

遗传物质

实例

有细胞结

构的生物

真核生物

DNA和

RNA

DNA

豌豆、小麦、人

原核生物

乳酸菌、蓝藻

无细胞结

构的生物

DNA病毒

DNA

DNA

噬菌体

RNA病毒

RNA

RNA

烟草花叶病毒

23.下列有关35S标记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35S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的放射性

B.要得到35S标记噬菌体必须直接接种在含35S的动物细胞培养基中才能培养出来...

C.采用搅拌和离心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在该实验中,若改用32P、35S分别标记细菌DNA、蛋白质,复制4次,则子代噬菌体100%含32P和35S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所以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A错误;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营寄生生活,所以要得到35S标记噬菌体必须直接接种在含35S的大肠杆菌中才能培养出来,B错误;搅拌和离心是为了把噬菌体和细菌分离,C错误;由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所用原料都是细菌的,所以在该实验中,若改用32P、35S分别标记细菌DNA、蛋白质,复制4次,则子代噬菌体100%含32P和35S,D正确。

考点: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名师点睛】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营寄生生活,所以标记噬菌体必须先标记大肠杆菌;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