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备的基础知识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0226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备的基础知识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必备的基础知识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必备的基础知识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必备的基础知识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必备的基础知识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必备的基础知识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必备的基础知识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必备的基础知识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必备的基础知识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备的基础知识总结.docx

《高中生物必备的基础知识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备的基础知识总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必备的基础知识总结.docx

高中生物必备的基础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必备的基础知识总结

生物是高中理科生的主要课程,但是高中生物不同于初中生物,涉及的知识点难度都较大,学生存在一定难度。

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中生物重要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激素调节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1)生长素的发现

拓展:

①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

②生长素的合成不需要光

③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

④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

⑤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

胚芽鞘、芽和根的顶端分生组织、发育的果实和种子等处。

⑥胚芽鞘向光弯曲和生长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部的伸长区

⑦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2)取两段生长状况相同的等长的玉米胚芽鞘甲、乙,分别切去等长尖端,甲形态学上端在上,乙形态学下端在上,分别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在上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在下端,一段时间后,测甲乙两胚芽鞘的下端的琼脂中有无生长素。

可以证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3)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拓展:

①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②引起横向运输的原因是单侧光或地心引力

(4)生长素生理作用:

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

具有双重性。

拓展:

①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运输到下部的伸长区,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此出现向光弯曲,显示出向光性

②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双重作用体现在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

③生长素的双重作用与浓度和器官有关。

如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

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④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由于顶芽运输来的生长素积累,浓度过高,导致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

⑤根、芽、茎三种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

(5)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获得无子果实,防止果实、叶片脱落。

拓展:

①在农作物的栽培过程中,整枝、摘心所依据的原理是顶端优势。

②雌蕊受粉后,促进果实发育的生长素由发育着的种子合成的。

③番茄在花蕾期去雄,雌蕊涂抹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获得无子番茄。

④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高于单子叶植物,因此农业生产上可以用2、4—D作为双子叶植物除草剂。

2.植物激素

(6)植物体内的激素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等五类。

①细胞分裂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②乙烯的主要生理作用:

促进果实成熟,乙烯存在于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③脱落酸的作用: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的各个阶段,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拓展:

①因为天然的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有一个代谢过程,合成与分解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

当用天然的生长素处理植物时,体内生长素的量超过正常水平,过多的生长素会被其体内的酶分解掉而不易长时间发挥作用,但植物体内没有分解生长素类似物(即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的酶,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能够长时间地发挥作用。

②新采摘的香蕉只有七成熟便于运输,而我们吃的香蕉通过释放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③秋水仙素不是植物激素,秋水仙素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④植物激素处理后,植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3.植物激素的应用

(7)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相比,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

实验: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1、实验原理

①叶绿体呈绿色的椭球形或球形,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

②线粒体呈无色棒状、圆球状等,用健那绿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

2、实验步骤

①观察叶绿体:

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叶绿体②观察线粒体: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健那绿染液染色)→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观察线粒体

3、注意问题

①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②要漱净口腔,防止杂质对观察物像的干扰。

③用菠菜叶带叶肉的下表皮的原因:

靠近下表皮的叶为海绵组织,叶绿体大而排列疏松,便于观察;带叶肉是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④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椭球形的正面朝向光源,便于接受较多的光照;在强光下则以侧面朝向光源以避免被灼伤。

实验: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提取色素原理:

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2、分离色素原理:

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

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3、各物质作用:

无水乙醇或丙酮:

提取色素;层析液:

分离色素;二氧化硅:

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

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4、结果:

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

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5、注意事项:

(1)画滤液细线:

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

(2)分离色素:

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实验: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原理: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2、检测:

(1)检测CO2的产生: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实验: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实验原理:

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

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方法步骤:

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绘图

3、讨论:

(1)如何判断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还是减数第二次分裂?

答:

减数第一次分裂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对排列、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分别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等现象;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非同源染色体成单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位置,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2)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相比,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的不同点是?

末期呢?

答: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别排列在细胞赤道板的两侧,末期在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由该细胞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组成,其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每条染色体均由两条染色单体构成;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的位置。

末期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克隆技术

1.植物的组织培养

(1)细胞工程:

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水平或者细胞器水平上的操作,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取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

在细胞器水平上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属于细胞工程。

(2)细胞全能性:

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

考点细化:

①都具有该生物全部遗传信息,因此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

②细胞在生物体内没有表现出全能性的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③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得以实现的条件是离体,合适的营养和激素,无菌操作。

④在生物的所有的细胞中,受精卵细胞的全能性最高。

(3)植物组织培养:

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考点细化:

①已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叫脱分化。

②再分化是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重新分化出根或芽等器官。

③愈伤组织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高度液泡化的呈不定型状态的薄壁细胞。

④植物组织培养时培养基的成分有矿质元素、蔗糖、维生素、植物激素、有机添加物,与动物细胞培养相比需要蔗糖、植物激素,不需要动物血清。

⑤在植物组织培养脱分化过程中,需要植物激素

⑥植物组织培养全过程中都需要无菌,愈伤组织之前不需要光照

(4)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用途:

微型繁殖、作物脱毒、制造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考点细化:

①用植物体的茎尖、根尖来获得无病毒植物

②人工种子中人工胚乳相当于大豆种子的子叶,人工种子与正常种子相比发芽率高。

③转基因植物的培育需要植物组织培养

(5)将不同种植物的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叫做植物体细胞杂交。

考点细化:

①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

②物理方法:

电刺激、振荡、离心;化学方法:

聚乙二醇

③植物体细胞杂交完成的标志是新细胞壁的形成

④融合后的杂种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才能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6)植物体细胞杂交这一育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

1.

2.

3.

4.

5.

6.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