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风险评价控制管理制度.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730437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风险评价控制管理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0风险评价控制管理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0风险评价控制管理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0风险评价控制管理制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0风险评价控制管理制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10风险评价控制管理制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10风险评价控制管理制度.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10风险评价控制管理制度.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10风险评价控制管理制度.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10风险评价控制管理制度.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风险评价控制管理制度.doc

《10风险评价控制管理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风险评价控制管理制度.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风险评价控制管理制度.doc

江苏花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风险评价控制管理制度

一、风险评价目的

对本公司范围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其实施控制,以减少或避免不期望的事件发生,保证安全生产。

二、风险评价的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的生产活动、服务过程中的安全评价与控制。

三、风险评价准则

1、有关国家、地方颁布的法律、法规要求;

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3、公司制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四、危险评价的组织和管理

1、分管安全副总经理负责本公司危险源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组织领导工作,负责建立安全评价小组。

附评价小组成员表一份。

2、安全部负责组织本公司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确定重大及巨大的风险,提出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方案,并对全公司的危险源的控制进行监督。

3、公司应通过各种途径使风险评价工作小组成员接受必要的培训,使其具备熟悉工艺技术、安全健康管理知识、法律法规要求知识、常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方法和技巧能力,以承担指定范围内的工作。

4、各部门对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并实施控制。

五、风险评价的范围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活动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包括供方、合同方)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内所有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和产品(包括外部提供的设备和材料等)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六、风险评价的常用方法

1、常用的评价方法有:

1.1工作危害分析(JHA);

1.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1.3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1.4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1.5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1.6故障数分析(FTA);

1.7事件树分析(ETA);

1.8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方法。

2、评价方法的选择

评价人员应根据所确定的评价对象的作业性质和危害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结合多种危害识别方法。

七、危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价的过程

1、按岗位划分作业活动

作业活动的划分可以按生产流程的阶段、地理区域、装置、作业任务、生产阶段划分,或者将以上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划分。

如:

开车、停车、设备检修、突然断电、断水、机泵跳闸、正常操作、物料搬运、药剂配制、取样分析、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储罐内部清洗作业、吊装、动火、承包商现场作业等。

2、识别设备设施的危害因素

厂址:

地质、地形、周围环境、气象条件等;

厂区平面布局:

功能分区、危险设施布置、安全距离等;

建构筑物;

生产工艺流程;

生产设备、装置、化工、机械、电气、特种设备等;

作业场所:

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低温;

工时制度、女工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等;

管理设施、急救设施、辅助设施等。

识别危害之前可先列出拟分析的设备设施清单。

3、识别危害因素的根源

评估人员应通过现场观察及所收集的资料,对所确定的评估对象,识别尽可能多的实际的和潜在的危害,包括:

3.1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保护措施和安全装置的缺陷;

3.2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不采取安全措施、错误动作、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某些不安全行为(制造危险状态);

3.3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环境与条件,包括物理的(噪音、振动、湿度、辐射),化学的(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气体、氧化物等)以及生物因素;

3.4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作业人员安排、防护用品缺少、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管理。

4、在进行危害识别时,要充分考虑发生危害的性质:

4.1火灾和爆炸;

4.2冲击和撞击;

4.3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

4.4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

4.5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适宜度、重复性工作等);

4.6设备的腐蚀、缺陷;

4.7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露;

4.8对环境的可能影响等。

5、识别危害因素的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

识别危害因素应考虑由于过去或将来的运作、产品或服务可能造成职业安全健康及环境影响,包括以往生产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丢失、废弃与处理活动等。

同时也应考虑异常(包括启动、关闭、维修、停机、工程开始/结束及其他非预期运行的情况)以及事故和潜在的紧急情况(如火灾、爆炸、泄露、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而造成的紧急疏散、人员伤亡或重大环境污染)。

6、评价风险和影响

评价小组应对所识别的危害事故、事件加以科学评价,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从而把风险降低或控制在可以容忍的程度,具体步骤包括:

6.1决定所识别的危害及影响发生的后果有多严重,重点考虑法律法规要求、伤亡程度、经济损失、环境影响的程度大小、持续时间以及对本公司形象的影响(参考附录1),如同时涉及到两个方面,以高分为准;

6.2评价发生危害事故事件的可能性有多大,重点考虑危害发生的条件(比如正常、异常或紧急状态发生)、现场有否控制措施(包括个人防护品、应急措施、监测系统、作业指导书、员工培训)、事件或事故一旦发生,是否发现或察觉,同类事故以前是否发生过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参考附录2);

7、评价风险

结合所辨别的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并决定其风险的大小以及是否可以容忍的风险,风险评价的结果可分为以下几种:

——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R=1~3)

——可容忍的(R=4~8)

——中等的(R=9~12)

——重大风险(R=15~16)

——巨大风险(R=20~25)

注:

R=L×S—危险性或风险度(危险性分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发生事故的频率)

S——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8、风险评价方法:

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8.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其赋分标准见下表: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被预料

0.5

可以设想,很少可能

6

相当可能

0.2

极少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0.1

实际上不可能

1

完全意外,很少可能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分数值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0.5

非常罕见的暴露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

分数值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分数值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100

大灾难,十人以上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7

严重,重伤,或造成较小的财产损失

40

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

3

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

1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8.2由评价小组专家共同确定每一危险源的LEC各项分值,然后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

D=L*E*C

8.3将D值与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中的分值相比较,进行风险等级划分,若D值大于70分,则应定为重要危险源,。

危险源评价情况填入《危险源(LEC法)评价表》内。

根据风险值D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风险等级划分

分数值

风险级别

危险程度

≥320

一级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予案)

160≤D<320

二级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予案)

70≤D<160

三级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编制管理方案)

20≤D<70

四级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0

五级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9、风险统计与下发

9.1各部门对本部门的生产过程中所识别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对中等以上的风险进行汇总,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安全部。

9.2安全部组织公司评价小组对各部门上交的危险源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本公司范围内的重大及巨大的风险,编制重大风险清单下发至各部门。

9.3各部门建立各部门的风险清单。

八、风险评价评审与记录

1、常规性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应每年一次,在每年底前进行;非常规活动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应在活动开始之前进行(如拆除、新改扩建项目、建维修项目、开停车、较重要的隐患治理项目和较重要的公益变更、设备变更项目等)。

2、安全部每年一次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应用效果进行检查和评审。

3、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主要人员应受过培训,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

4、当产生下列情况时各部门应及时进行辨识与评价,将风险评价结果及风险清单报安全部。

a.新工艺、新设备技改、技措项目

b.法律、法规更新

c.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d.相关方要求

e.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九、风险控制

1、风险程度的大小是制定何种控制措施的依据,各部门应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重大或巨大的风险是公司制定目标及隐患治理的基础及依据,安全部应组织制定控制目标和制定控制计划,采取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消除、减少危害和影响,防止潜在事故的发生。

3、各部门对评价的中等及以下的风险进行讨论并制定出风险控制措施,并检查落实。

4、风险控制措施,一般采取以下四种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培训教育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