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行业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593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5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纺织服装行业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纺织服装行业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纺织服装行业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纺织服装行业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纺织服装行业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纺织服装行业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纺织服装行业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纺织服装行业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纺织服装行业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纺织服装行业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纺织服装行业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纺织服装行业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纺织服装行业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纺织服装行业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纺织服装行业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纺织服装行业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纺织服装行业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纺织服装行业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纺织服装行业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纺织服装行业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纺织服装行业报告.docx

《纺织服装行业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织服装行业报告.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纺织服装行业报告.docx

纺织服装行业报告

纺织服装行业信用风险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行业概况

1行业界定

1.1行业定义

纺织服装行业包括服装制造业和服装贸易业。

纺织服装制造业是以纺织面料为主要原料,经裁剪后缝制各种男、女服装以及儿童成衣的行业。

纺织服装贸易行业则是服装贸易商通过向服装制造商或上一级贸易商采购成衣并销售给终端客户或下一级贸易商的行业。

1.2行业细分子行业、主要产品

国家统计局将纺织工业分类为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以及皮革,皮毛,羽毛(绒)及其制品业三大类。

按照工业总产值的标准,纺织业、服装业为整个纺织工业中最为重要的两个环节。

其中,纺织服装业归类在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中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分类,按照产成品的不同,纺织服装业可分为:

1、男女长短大衣、长短斗篷、带风帽的外衣、防风短外衣;2、男女西服套装、男晚礼服(燕尾服)、男无燕尾套装夜礼服;3、便服套装、单件上衣、裤子、裙子、旗袍、衬衫;4、男女长短睡衣裤、睡衣裙、长短衬裙、睡袍浴衣晨衣;5、儿童及婴儿服装;6、各式运动服、游泳装、滑雪服等针织的田径服、滑雪衫及其他制品;7、职业服、劳动保护服、少数民族服装;8、防寒服装、独立羽绒服装厂生产的羽绒服装等。

根据证券行业的分析认为纺织工业包括纺织业、纺织服装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和纺织专用设备制造业。

从证券行业实证研究角度来看,一般分为男装、女装、家纺、鞋帽、休闲服、丝绸、印染、棉纺、其他纺织、其他服装、毛纺、辅料等子行业。

按照中国服装协会的规定,纺织服装行业可细分为女装、男装、童装、运动与休闲装、职业装、羽绒服、内衣、服装辅料、服饰等子行业。

图1纺织工业细分及产品分类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局和华夏证券

2行业地位

纺织服装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纺织服装行业总产值和出口额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有所下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总产值逐年提高。

2009年我国服装行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00亿元大关,实现10444.80亿元。

2010年服装行业总产值提升至12331.24亿元,同比增长18.06%。

但由于其他行业发展较好,对经济总量的贡献逐年增加,纺织服装行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稍有下降。

2005年,受行业周期影响,其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4年的2.31%下降至1.98%,并连续5年维持在1.90%左右。

2010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欧美海外需求锐减,我国服装出口受到了较大冲击,纺织服装行业总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比重再次下滑至1.77%,为近八年来最低。

图2我国工业总产值、纺织服装行业总产值及其比重 

资料来源:

WIND资讯

从出口贸易来看,201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6420.6亿美元,比2010年同期(下同)增长22.5%,外贸进出口总值刷新年度历史纪录。

其中,出口18986亿美元,增长20.3%;进口17434.6亿美元,增长24.9%。

贸易顺差1551.4亿美元,比上年净减少263.7亿美元,收窄14.5%。

在出口商品中,服装出口1532.2亿美元,增长18.3%;纺织品出口946.7亿美元,增长22.9%;鞋类出口417.2亿美元,增长17.1%。

从比重来看,尽管服装出口总额有所增长,但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从上年的8.21%下降至8.07%。

图3我国贸易出口金额、服装出口金额及比重 

资料来源:

WIND资讯

总体来看,纺织服装行业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出口形势不佳、国民经济总量保持增长的背景之下,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总产值和出口额所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有所下降。

表1纺织服装行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和贡献

角度

作用和贡献分析

对国民经济贡献角度

服装是人民生活必需品,也是国民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因此现代服装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产业机构调整振兴的角度

我国服装行业面临产品开发创新、质量创新、品牌创新、文化创新等发展机遇,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关行业角度

服装行业上下游行业众多,包括印染、装备制造业、化纤制造业等。

服装行业作为我国的传统支柱产业,对上下游的生产和需求产生极大的联动效果。

节能减排角度

在国家提倡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服装行业在控制印染污水排放、降低用电、用水等能耗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为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目标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资料来源:

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纺织服装行业产业链主要包括:

棉花种植、化纤生产、纺织印染以及辅料的生产等,其下游为直接消费者。

其主要的产业链条如下图所示。

纺织业与服装制造业有着紧密的联系。

化纤行业的原材料是聚酯切片、PTMED、MDI,产品是涤纶、氨纶、黏胶等。

纺织行业的原材料是化纤、羊毛和棉花等,产品是各种布料。

纺织服装制造业原材料是布料,产品是服装等。

化纤、纺织、服装业依次是上下游关系。

纺织服装制造业

化纤

制造业

纺纱业

印染业

织造业

图4纺织服装业的产业链

资料来源:

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纺织产品是服装产品的主要上游产品,因此服装生产行业主要应该建立在纺织产业发达的地区。

服装作为直接进入消费市场的重要产品,区域经济实力和地区消费能力直接决定着纺织服装行业的市场需求和利润水平,进而影响纺织行业的发展。

因此,服装行业在地区消费能力较强的东部沿海区域普遍发展较快,如广东、浙江、福建等地。

此外,由于纺织行业的上游主要是化纤和棉花等产品,而化纤行业则与石油化工息息相关。

化纤行业的发展和价格对于服装行业的原料供应影响很大。

3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3.1行业运行现状

3.1.1国内运行状况

一、进出口:

2011年我国服装出口总额继续保持增长,但纺织品服装出口价格提升是支撑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较快的重要原因。

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受到了冲击,服装出口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

随着国家应对金融危机采取措施的效应逐渐显现,2010年我国外贸形势也出现了明显好转,服装出口额同比增长20.9%,达到了1294.8亿美元。

2011年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2318.4亿美元,同比增长21.00%。

其中服装出口1532.20亿元,超过上年全年水平。

图52008-2011年我国外贸出口总额、服装出口总额 

资料来源:

WIND资讯

结合出口产品的价格表现来看,纺织品服装出口价格提升是支撑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较快的重要原因。

受产品出口结构调整和成本上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2011年1-8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价格同比提高了22.34%,其中纺织品出口价格同比提高了23.89%,服装出口价格同比提高了21.31%。

尤其是在3-8月间的出口旺季,出口价格指数由年初的96.40左右攀升至7月份的125.80,随后价格稍有回落,但仍处于高位。

若剔除价格因素,1-8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数量仅增长2.53%。

 

图62010-2011年我国服装出口价格指数 

资料来源:

WIND资讯

欧盟、美国和日本仍然是我国三大服装出口目的地国,受欧元和美元持续走弱影响,我国服装出口价格总体保持升高趋势。

2011年我国对欧盟、美国和日本三个地区的服装出口总额为862.21亿美元,占我国服装出口总额的56.27%。

其中,对欧盟出口服装395.36亿元,占服装出口总额的25.80%。

欧盟仍旧是我国最大的服装输出国。

2011年我国对美国出口服装254.61亿元。

其次是日本,日本采购金额占我国服装出口总额的13.85%。

从服装款式来看,上述三地从我国进口的服装以针织或钩编的服装为主,约占其采购总额的51.22%。

图72011年我国对外服装出口目的地国 

资料来源:

WIND资讯

除了受通胀影响,原材料价格升高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人民币汇率波动也是引起我国出口服装价格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2011年6月开始,欧元对人民币汇率出现明显波动,并在8月底跌破9.0000元人民币。

欧盟债务危机的持续恶化加剧了欧元汇率的波动,欧元对人民币汇率在12月底跌至8.1625元。

在美元方面,受美国经济形势不景气影响,7月中旬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突破6.5000元大关并开始了持续的贬值。

尽管日元在下半年开始走强,但中国服装出口大国欧盟和美国的货币持续走弱,使得我国服装出口价格保持在较高水平。

图82011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图 

资料来源:

WIND资讯

出口企业成本转嫁能力弱,成衣出口价增量缩。

2011年1-9月,我国纺织品及成衣出口总值1887.9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成衣及服饰出口值为1152.4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61.04%,同比增长23%。

同期,纺织品及成衣进口总值272.1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纤维产品占进口总值的37%。

从进出口结构来看,出口以成衣为主,进口以纤维、纱线等原材料为主。

受袜子、手套、文胸等产品出口量锐减88%的影响,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成衣总出口量同比减少13%至241.3亿件。

与此同时,各项产品的出口单价均有一定的增长,纤维、纱线、布料的平均单价同比增长60%、27%及23%,成衣产品出口均价由上年同期的3美元/件上涨至4.3美元/件,涨幅为41%。

图92010年和2011年我国纤维出口价量对比 

资料来源:

东海证券

图102010年和2011年我国纱线出口价量对比 

资料来源:

东海证券

图112010年和2011年我国布料出口价量对比 

资料来源:

东海证券

图122010年和2011年我国成衣出口价量对比 

资料来源:

东海证券

综合来看,纱线和布料出口实现量价同步增长,价增均在20%以上,量增在10%以下;纤维和成衣呈现价增量缩的态势,价增均在40%以上,量缩在10%以上。

由此可见,在国内原材料、人工成本高企的背景之下,OEM为主的国内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成本转嫁能力较弱,提价就意味着订单萎缩、产能闲置等问题的出现,而如果自我消化成本硬扛着不涨价则面临着越做越亏的风险。

表22010年和2011年我国纺织品出口价量对比

纤维

纱线

布料

成衣

数量

-24%

2%

8%

-13%

单价

59%

27%

20%

43%

总额

21%

29%

31%

23%

资料来源:

东海证券

二、内贸:

2011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内销市场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内需市场对行业运行的支撑作用继续巩固。

2011年以来,在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相对稳定、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等因素的支撑作用下,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内销市场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1-9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130811亿元,同比增长17%。

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的限额以上零售额为5450亿元,同比增长24.8%。

其中1-8月全国重点大型百货商场服装销售额1115亿元,同比增长22.65%;各类服装销售数量3.03亿件,同比增长5.92%。

同期,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销售产值38671.26亿元,同比增长29.22%,其中内销产值31969.70亿元,同比增长32.04%。

且内销产值占销售总产值的比重达82.67%,较上年同期继续上升1.77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内需市场对我国纺织行业运行的支撑作用继续巩固。

 

图132007-2011年8月全国大型百货商场服装销售情况 

资料来源:

东海证券

2011年我国品牌服装行业的增长主要来自价格上涨,而提价对销量易形成负面影响。

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服装价格涨幅高于去年,销量增速表现为低于去年,例如2009-2011年;当价格涨幅低于上年,销量增速表现为高于上年,例如2008年。

2011年我国大型百货商场服装平均单价368.19元,较上年同期的317.96元上涨15.8%。

由此可见,不仅是OEM服装出口企业的成本转嫁能力、终端定价权能力较弱,国内以商场渠道为主的品牌服装企业对上游传导过来的成本压力大多以产品升级、品牌升级的名义提价,但终端销量则难以跟上。

纵观2011年我国服装零售的情况,品牌服装行业的增长主要来自价格上涨,而提价对销量易形成负面影响。

图142007-2011年8月全国大型百货商场销售情况 

资料来源:

东海证券

三、经营模式:

在整个纺织服装业的产业链中主要有“分包”和“一体化”两种模式的生产形式。

分包经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生产链中的每个环节都由一个企业独立去完成生产。

品牌持有商负责产品设计以及贴牌,服装生产企业生产和加工面料并制造成衣,品牌加盟店负责产品的市场销售。

以美特斯邦威为例,它的上游企业是多家不知名小企业。

如果这些小企业的产品在没有贴上美特斯邦威的品牌标签前进行销售,会遇到由于市场占有率低以及无品牌知名度而引起销售收入偏低、库存偏高的问题。

但是当这些企业的产品贴上了美特斯邦威的品牌商标后,他们无需再考虑市场占有率的问题。

在知名品牌和专业营销模式的扶持下,这些上游企业在保证获利的同时净利润也是很可观的。

而对于下游企业来说,由于拥有较多的下游加盟店,所以分包经营模式的企业有着强大的营销网络,从而占有的市场份额也多。

但是,由于从面料生产到销售都不是由一个企业来完成的,分包经营模式存在着一定的产品质量管理风险。

其次,这种经营模式涉及的企业数量较多,产业链上的企业往往会面临应收账款过多而导致的资金周转问题。

此外,企业也会因产能过剩而导致的存货周转率下降,囤积大量当季产品而造成损失。

服装生产企业

销售

生产

设计+贴牌

品牌加盟店

图15分包经营模式

资料来源:

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另外一种经营模式称作“一体化”。

这种模式指的是由一家企业或集团独立完成原料养殖、加工、服装制造以及最终的销售,代表性企业有雅戈尔和鄂尔多斯。

由于从面料生产、成衣制作到最终销售均是由企业单独来完成,因而产品质量能够得到较好的保证。

其次,一体化的经营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企业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当然,由于一体化经营模式企业的销售一般都是由厂家直销门店完成,相比分包经营的销售模式,其销售力量较弱,因而需要企业在生产技术、市场销售和资金等方面具备较强的实力。

终端销售

采购面料

图16一体化经营模式

资料来源:

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表3我国服装业的主要生产模式

生产形式

特点

代表企业

优点

缺点

分包

生产链中的每个环节分别由不同企业完成

美特斯邦威

班尼路

提高产能

品质质疑

增加市场份额

资金过剩

带动上下游企业

产能过剩

制造销售一体化

从原料养殖,加工,服装制造到销售

都由企业自己来经营

雅戈尔

鄂尔多斯

保证质量

企业负担重

价格波动小

市场压力大

数据来源: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3.1.2国际运行状况

随着东南亚等国纺织服装产业链的逐步完善,其用工成本低廉、产品质量可靠的优势开始显现,我国外贸服装行业面临订单流失的严峻现实。

2011年1-9月,印度服装出口达到9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77亿美元增长25%。

作为印度第二大创造就业机会的行业,印度服装工业现在为大约700万印度人提供就业机会。

印度拥有世界最大的织机数量,印度有180万台梭织织机(占全球的45%),390万手动织机(占全球的85%),印度纱锭数量为全球第二大,占全球的23%。

目前,中国劳动成本在提高,而印度与中国面料价格的边际价格差异有利于印度。

如果印度能从中国手里抢到10%的业务,印度服装出口就能在未来几年翻番,达到200亿美元。

2011年美国从孟加拉进口服装增长39%,从柬埔寨、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进口服装分别增长31%、23%和19%。

孟加拉国成为对美服装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柬埔寨、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分列2、3、4位。

美国和欧盟为孟加拉国提供的优惠的进口条件为其服装出口的大幅增长奠定了重要基础。

2011年前10个月越南纺织品出口约为117亿美元,超过年度计划5亿美元,预计全年出口可达135亿美元。

出口市场的普遍稳定支撑了越南服装出口市场。

与此同时,逐步完善的产业链、低廉的用工成本以及产品质量提高等变化也为越南争取了较多的市场份额。

目前,中国对主要国家的纺织品出口总量仍在增长,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东南亚国家出口却在增长。

以前在美国服装市场,10件衣服里有6件是中国制造,现在则只有2-3件。

中国纺织品服装在国外市场占有额度高,靠的主要是价格优势。

但2011年中国纺织品平均单价高于美国从全球进口的单价,同时美国的消费者比较成熟,倾向于选择价格低廉质量又好的服装,这样订单必然转移。

其他东南亚国家原材料也高,但是劳动成本不如中国高,比如越南,劳动成本大约只达中国的一半,达到5:

3的比例,所以订单会流向低价位国家和地区。

虽然工艺上相对复杂的中国服装还有一定技术优势,但订单还是从中国转移了一部分。

如果其他国家的产业链一旦完善,订单则很难再回到中国。

3.1.3技术特点和现状

行业技术的专有性不强,生产较为分散,具有较强的地域性。

服装行业技术主要分为服装新功能纤维材料开发、各种服装材料的加工、织造、染整技术和服装过程自动化技术。

新功能纤维材料开发是在传统服装纤维中使化学纤维改变截面形状、表面状态、形态结构、纺丝中添加功能性物质的微小粒子,对天然纤维进行化学改性或物理改性、表面处理等使纤维及其服装品具有新的功能。

服装加工技术分为符合服装技术和印染后整理技术。

服装过程自动化产品包括控制系统、传动控制、运动控制、人机界面和传感器。

近年来服装机械行业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主要成果包括专用控制器运用的增加;多传动的运用更加普遍以及现场总线运用增加这三个方面。

从整个行业来看,服装行业的技术和资金壁垒较低,行业进出相对容易。

行业技术的专有性不强,生产较为分散,具有较强的地域性,龙头企业不占绝对优势,行业垄断程度不高。

3.2行业定量指标分析

3.2.1行业主要财务指标变动趋势

纺织服装企业数量骤减。

2011年初,受海外订单急剧减少影响,我国江浙粤三地的民营服装鞋帽生产企业面临较大的生产压力,同时劳动力、原料成本的提高也使得一些企业难以维持日常经营,不少企业纷纷倒闭,使得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企业数量从2010年末的19000家骤减至10000余家。

图17我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企业家数 

资料来源:

Wind资讯

服装产量出现大幅下滑。

自2005年开始,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产量实现了连续六年增长,2010年达到285.23亿件。

2011年,受海外需求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国内纺织服装企业开工困难,服装产量大幅下滑。

2011年全国服装产量254.20亿件,同比减少10.88%。

表42005-2011年全国服装产量情况单位:

亿件

服装

针织

梭织

婴儿服装

2005年

147.98

76.64

70.99

2006年

170.02

88.64

80.96

2007年

202.78

107.22

95.56

2008年

206.52

113.12

93.40

2009年

237.50

135.83

101.67

2.63

2010年

285.23

164.17

121.06

2.77

2011年

254.20

121.09

133.11

数据来源:

Wind资讯

年初行业资产规模缩水严重,后期逐渐开始恢复。

2011年年初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数量从上年末的19143家锐减至10863家,缩减幅度高达76.22%,从而导致整个行业资产缩水1376.66亿元至5614.34亿元。

2011年随着各类资产价格的走高等因素影响,纺织服装行业的资产开始逐月增加,并在10月份恢复至上年同期水平。

表5我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资产负债情况

年份

总资产(亿元)

增长率(%)

资产负债率(%)

增长率(%)

2002-12

2060.31

7.33

57.04

-1.55

2003-12

2375.30

15.29

57.94

1.58

2004-12

2770.50

16.64

56.50

-2.49

2005-12

3127.44

12.88

56.21

-0.51

2006-12

3702.48

18.39

56.10

-0.20

2007-11

4318.68

16.64

56.18

0.14

2008-11

5003.49

15.86

56.06

-0.21

2009-11

5811.22

16.14

54.37

-3.01

2010-11

6991.00

20.30

53.83

-0.99

2011-12

7369.71

5.42

51.71

-3.94

数据来源:

Wind资讯

行业固定资产净值率较高,设备成新率尚可。

表6我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固定资产情况单位:

亿元

年份

净值年平均余额

原价

净值率

2003年

637.30

956.78

66.61%

2004年

732.26

1097.63

66.71%

2005年

849.35

1259.36

67.44%

2006年

998.95

1492.25

66.94%

2007年

1201.19

1759.53

68.27%

2008年

1505.90

2321.00

64.88%

2009年

2440.42

2010年

2793.55

资料来源:

Wind资讯

行业期间费用控制较好。

整体来看,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期间费用与收入配比合理,其中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仍旧是企业重要的费用支出项目。

表7我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期间费用单位;亿元

年份

财务费用

管理费用

营业费用

期间费用率(%)

2009-11

61.83

2010-11

73.93

445.09

364.47

7.94

2011-10

77.36

442.22

349.25

7.32

资料来源:

Wind资讯

截至2010年末,上海纺织服装行业资产规模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

从资产结构来看,流动资产占比较高,符合行业特点。

表8上海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资产和流动资产单位;亿元

年份

总资产

增长率(%)

流动资产

增长率(%)

2005年

248.26

160.77

2006年

269.23

8.45

173.39

7.85

2007年

298.38

10.83

192.65

11.11

2008年

357.35

19.76

231.97

20.41

2009年

382.81

7.12

257.96

11.20

2010年

413.31

7.97

307.34

19.14

资料来源:

Wind资讯

3.2.2行业主要财务指标变动影响因素分析

受企业数量锐减影响,2011年年初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资产规模出现了较大幅度的缩减,后期随着资产价格走高,行业资产规模逐渐得到恢复。

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国际订单减少、行业内竞争激烈等诸多因素影响,2011年年初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数量从上年末的19143家锐减至10863家,缩减幅度高达76.22%,从而导致整个行业资产缩水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