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4397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测试题.docx

《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测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测试题.docx

秋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测试题

第三单元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右图直观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政权机构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

这一政治体制是(  )

A.皇帝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中央集权制

2.下列属于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有(  )

①“焚书坑儒”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④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②③④

3.假如你生活在秦朝,要给朋友写一封信,所写字体最有可能是(  )

A.甲骨文B.小篆

C.楷书D.草书

4.小王同学对“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其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B.巨鹿之战,以少胜多

C.秦朝统治者向项羽投降

D.楚汉之争历时四年

5.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其根本目的是(  )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减轻人民的负担

C.发展生产

D.巩固封建统治

6.为了更好地了解汉武帝一生的丰功伟绩,小明将他的功劳总结成了一首歌谣,其中哪一句与他无关(  )

A.颁布推恩促集权

B.独尊儒术思想专

C.统一货币半两钱

D.盐铁专卖财政改

7.秦朝统治者打击儒学,西汉统治者却推崇儒学,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现实需要的变化

B.农民战争的推动

C.儒学自身的发展

D.统治者的个人喜好

8.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

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巩固了“大一统”。

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B.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9.东汉初年出现了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这就是“光武中兴”。

这种局面的出现与下列哪个皇帝有直接关系(  )

A.汉高祖B.汉武帝

C.光武帝D.汉景帝

10.下面为《丝绸之路线路图》,图中①处应为(  )

A.长安B.涿郡C.临安D.广州

11.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  )

A.乌垒城B.长安C.洛阳D.咸阳

12.秦汉时期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科技成就是(  )

A.“麻沸散”

B.“五禽戏”

C.造纸术

D.《伤寒杂病论》

13.现在,大型手术使用全身麻醉药剂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事情了。

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制成这种药剂的是(  )

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李时珍

14.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这部史书是(  )

A.《史记》B.《春秋》C.《伤寒杂病论》D.《尚书》

15.下列关于佛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B.张骞通西域后传入中国

C.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

D.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8分)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正开展“秦帝国兴亡史”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秦之兴】

材料一 战国形势图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材料一中哪个国家后来实力大增?

它实力增强主要与哪次变法有关?

(4分)

 

(2)材料二中李白所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这一事件后建立了怎样的国家?

(4分)

 

(3)为巩固统一,统治者在政治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6分)

 

【秦之衰】

材料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涉、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4)材料三所述是哪一事件的直接原因?

这一事件有何重要意义?

(4分)

 

【秦之亡】

材料四 秦王足己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

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

——《史记·秦始皇本纪》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从秦帝国的兴亡史里,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4分)

 

17.(17分)某班拟举办一场主题为“寻梦丝绸之路”的专题展,展览分为四个展区,现邀请你一起参与,完成展区的布置。

【展区一:

地理篇】

材料一 丝绸之路线路图

【探究思考】

(1)材料一中的①和②分别代表什么地方?

这条道路的开辟有什么作用?

(6分)

 

【展区二:

人物篇】

材料二 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

——翦伯赞

(2)你认为谁最有资格获得开通丝绸之路最大贡献奖?

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哪些优秀的品质?

(3分)

 

【展区三:

文物篇】

(3)下图是同学们搜集的丝绸之路上出土的文物图片,它们反映了丝绸之路怎样的作用?

(4分)

【展区四:

影响篇】

材料三 张骞通西域以后,西域地区的葡萄、核桃、胡萝卜等传播到中原地区,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

……从此以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为此西汉政府专门设置机构总管西域事务。

(4)依据材料三指出,西域物产传入中原地区产生了什么影响?

请写出西汉朝廷设置的总管西域事务的机构名称。

(4分)

 

18.(20分)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等一批杰出的帝王都曾经作出巨大的贡献。

对此,某校七年级(3)班的同学进行了相关问题的探究,请你也参加进来吧。

【探帝王评述】

评述一 秦始皇是第一个完成中国统一的人物。

他统一了中国的……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

评述二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

他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使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1)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评述一中的“……”处应该填写什么内容。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大一统”的表现和原因分别是什么。

(6分)

 

【比帝王不同】

(3)比较是我们学习历史最常见的一种方法,试比较秦始皇与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

(4分)

 

【评帝王功过】

(4)请用一句话对秦始皇和汉武帝进行评价。

(4分)

教师详解详析

1.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图片反映的是秦始皇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2.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分析后可知,①④是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②③是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故符合题意的是①④,答案为C项。

3.B [解析]秦始皇规定将小篆作为通用文字。

4.C 5.D

6.C [解析]“统一货币半两钱”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故C符合题意。

7.A

8.C [解析]本题考查对史实的综合分析能力。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采取措施巩固统一;西汉王朝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了封建社会的大一统,所以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

9.C

10.A [解析]根据图示判断①处是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

11.A

12.C [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人类文化传播”,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推动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故本题选C项。

13.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华佗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14.A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史学著作”“纪”“传”等,可知指的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故正确的选项是A。

15.D [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的是我国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的本土宗教——道教。

16.

(1)秦国。

商鞅变法。

(2)秦国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他们分别协助皇帝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建立郡县制。

(4)陈胜、吴广起义。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其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5)秦朝的暴政。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7.

(1)①长安;②大秦。

作用: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张骞。

品质:

有胆、有识、有行、有恒,不畏艰险,勇于开拓,面对困境仍矢志不渝的坚强意志;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高尚品质。

(3)反映古丝绸之路的繁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

(4)丰富了中原人民的饮食结构和物品品种。

西域都护。

18.

(1)文字、货币、度量衡。

(2)表现:

汉武帝统治时期,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原因:

客观——汉初文景时期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3)秦始皇:

“焚书坑儒”。

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有所作为的皇帝(伟大的政治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