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证券投资分析第四章知识点精华.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4847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4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证券投资分析第四章知识点精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证券投资分析第四章知识点精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证券投资分析第四章知识点精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证券投资分析第四章知识点精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证券投资分析第四章知识点精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证券投资分析第四章知识点精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证券投资分析第四章知识点精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证券投资分析第四章知识点精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证券投资分析第四章知识点精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证券投资分析第四章知识点精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证券投资分析第四章知识点精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证券投资分析第四章知识点精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证券投资分析第四章知识点精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证券投资分析第四章知识点精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证券投资分析第四章知识点精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证券投资分析第四章知识点精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证券投资分析第四章知识点精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证券投资分析第四章知识点精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证券投资分析第四章知识点精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证券投资分析第四章知识点精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证券投资分析第四章知识点精华.docx

《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证券投资分析第四章知识点精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证券投资分析第四章知识点精华.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证券投资分析第四章知识点精华.docx

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证券投资分析第四章知识点精华

第四章行业分析

  第一节行业分析概述

  逻辑结构:

  一、行业的含义和行业分析的意义

  

(一)(掌握)行业定义,(熟悉)行业与产业的差别

  1、行业

  行业是指从事国民经济中同性质的生产或其他经济社会活动的经营单位和个体等构成的组织结构体系,如林业、汽车业、银行业、房地产业等

  2、行业与产业的差别适用范围不同。

  产业是经济学的术语,有严格的使用条件。

产业一般有三个特点:

  

(1)规模性,即产业的企业数量、产品和服务的产出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2)功能性,某一产业在社会经济中承担一定的角色,而且是不可或缺的;

  (3)职业化,形成了专门从事这一产业活动的职业人员。

  行业也具有专门的职业人员,也承担一定社会经济功能,但是一般没有规模的约定。

比如,国家机关构成了一个行业,但是不构成一个产业。

证券分析师关注的是具有一定规模的行业,业内一般把行业分析和产业分析视同同义语。

  

(二)掌握行业分析的含义,熟悉行业分析的任务、地位及意义,熟悉行业分析与公司分析、宏观分析的关系

  1、行业分析的任务

  理解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影响行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判断各种因素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力度,预测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判断行业投资价值,揭示行业投资风险,为政府部门、投资者和其他机构提供决策依据。

  2、行业分析的意义

  

(1)行业经济活动是介于宏观经济活动和微观经济活动中间的经济层面,是中观经济分析的主要对象之一。

  

(2)不同的行业为公司投资价值的增长提供不同的空间,因此,行业是直接决定公司投资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行业分析主要是界定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同时对不同的行业进行横向比较,为最终确定投资对象提供准确的行业背景。

  (3)行业分析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挖掘最具投资潜力的行业,进而在此基础上选出最具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

  行业分析是公司分析的前提,也是连接宏观分析和公司分析的桥梁。

行业分析与公司分析相辅相成,一方面不同行业的公司投资价值不同,另一方面同一行业的不同公司投资价值也千差万别。

(三)掌握行业分类方法

  五种行业分类方法:

道—琼斯分类法、标准行业分类法、我国国民经济的行业分类、我国上市公司的行业分类、上交所上市公司分类调整。

  1、道—琼斯分类法将大多数股票分为三类:

工业、运输业和公用事业,然后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股票

  虽然入选的这些股票并不包括这类产业中的全部股票,但所选择的这些股票足以表明行业的一种趋势。

  在道—琼斯指数中,工业类股票取自工业部门的30家公司,包括了采掘业、制造业和商业。

运输业类股票取自20家交通运输公司,包括了航空、铁路、汽车运输和航运业。

公用事业类股票取自6家公用事业  公司,包括电话公司、煤气公司和电力公司等。

  作为计算道—琼斯股价指数的股票类别,公用事业这类行业直到1929年才被确认添加进来。

  2、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统计局曾制定了一个《全部经济活动国际标准行业分类》,按照经济活动同质性原则,把国民经济划分为以下10个门类

  

(1)农业、畜牧狩猎业、林业和渔业

  

(2)采矿业及土石采掘业

  (3)制造业

  (4)电、煤气和水

  (5)建筑业

  (6)批发和零售业、饮食和旅馆业

  (7)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

  (8)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工商服务业

  (9)政府、社会和个人服务业

  (10)其他

  对每个门类在划分为大类、种类和小类。

  3、我国国民经济行业的分类

  根据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共有20个行业门类,行业大类95个,行业中类396个,行业小类913个。

  大的门类分为从A到T共20类:

  A、农、林、牧、渔业

  B、采掘业

  C、制造业

  D、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E、建筑业

  F、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

  G、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H、批发和零售贸易

  I、住宿和餐饮业

  J、金融保险业

  K、房地产业

  L、租赁和商业服务

  M、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N、水利、环境和公共实施管理

  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

  P、教育

  Q、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S、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T、国际组织

  4、我国上市公司行业分类

  中国证监会2001年4月4日发布《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 以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为分类标准,所采用财务数据为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合并报表数据,把上市公司分为13个门类,90个大类,288个中类。

  当公司某类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大于或等于50%,则将其划人该业务相对应的类别。

当公司没有一类业务 的营业收入比重大于或等于50%时,如果某类业务营业收入比重比其他业务收入比重均高出30%,则将该  公司划人此类业务相对应的行业类别;否则,将其划为综合类。

——2007年10考题

  共分为13大类:

  A、农、林、牧、渔业

  B、采掘业

  C、制造业

  D、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E、建筑业

  F、交通运输、仓储业

  G、信息技术业

  H、批发和零售贸易

  I、金融、保险业

  J、房地产业

  K、社会服务业

  L、传播与文化产业

  M、综合业

  (5)上交所上市公司分类调整

第二节行业的一般特征分析

  逻辑结构:

  一、掌握市场结构及各类市场的含义、特点及构成

  市场结构就是市场竞争或垄断的程度,根据行业中企业的数量的多少、进入限制和产品差别,行业分为四种市场结构:

(1)完全竞争;

(2)不完全竞争;(3)寡头垄断;(4)完全垄断。

  

(一)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是指竞争完全不受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其特点是:

  1、生产者众多,各种生产资料可以完全流动;

  2、产品不论是有形或无形的,都是同质的,无差别的;

  3、没有一个企业能够影响产品的价格,企业永远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制定者;

  4、企业的盈利基本上由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来决定

  5、生产者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这个市场。

  6、市场信息对买卖双方都是畅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市场情况非常了解。

  完全竞争的根本特点在于:

企业的产品无差异,所有的企业都无法控制产品的市场价格。

在现实经济中,完全竞争是四种市场类型中最少见的,初级产品(比如农产品,小麦市场)的市场类型较接近于完全竞争。

  

(二)垄断竞争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是指既有垄断又有竞争的市场结构,每个企业都对市场有一定的垄断力,但是它们之间又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其特点是:

  1、生产者众多,各种生产资料可以流动;

  2、生产的产品同种但不同质,即产品之间存在着差异,它是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主要区别;

  3、由于产品差异性的存在,生产者可以树立自己产品的信誉,从而对其产品的价格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差异性是指各种产品之间存在着实际或想象上的差异。

这是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主要区别。

垄断竞争市场中存在大量企业,但是没有一个企业能够有效地影响其它企业的行为。

在市场结构中,造成垄断的主要原因在于产品差别,造成竞争的原因在于产品同种,即产品之间的可替代性,比如不同品  牌的牛仔裤。

在国民经济各产业中,制成品的市场(比如说纺织品、服装等轻工业产品)一般都属于这种类型

(三)寡头垄断

  寡头垄断是指相对少量的生产者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中占据很大市场份额,从而控制这个行业的供给的市场结构。

  该是市场结构形成的原因有:

  1、这类行业初始投入资本规模较大,阻止了大量中小企业的进入

  2、这类产品只有在大规模生产时才能获得好的效益,这就会在竞争中自然淘汰大量的中小企业。

  在寡头垄断的市场上,由于这些少数生产者的产量非常大,因此他们对市场的价格和交易具有一定的垄断能力;由于只有少量的生产者生产同一种产品,因而每个生产者的价格政策和经营方式及其变化都会对其他生产者形成重要影响。

  在这个市场上,通常存在着一个起领导作用的企业,其他企业随该企业定价与经营方式的变化而相应地进行某些调整。

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如钢铁、汽车等,以及少数储量集中的矿产品如石油等的市场多属这种类型,因为生产这些产品所必需的巨额投资、复杂的技术或产品储量的分布限制了新企业对这个市场的侵入。

中国的移动通信行业属于典型的寡头垄断,只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公司。

  (四)完全垄断市场结构

  完全垄断是指独家企业生产某种特质产品的情形,即整个行业的市场完全处于一家企业所控制的市场结构。

特质产品,是指那些没有或缺少相近的替代品的产品。

  完全垄断可分为两种类型:

  1、政府完全垄断,如国营铁路、邮电等部门。

  2、私人完全垄断,如根据政府授予的特许专营或根据专利生产的独家经营,以及由于资本雄厚、技术先进而建立的排他性的私人垄断经营。

  完全垄断市场类型的特点是:

  1、市场被独家企业所控制,其他企业不可以或不可能进入该行业。

  2、产品没有或缺少相近的替代产品

  3、垄断者能够根据市场的供需情况制定理想的价格和产量,在高价少销和低价多销之间进行选择,以获取最大的利润。

  4、垄断者在制定产品的价格与生产数量方面的自由性是有限度的,它要受到反垄断法和政府管制的约束。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真正的完全垄断性市场,公用事业(如发电厂、煤气公司、自来水公司和邮电通信等)和某些资本密集型、技术高度密集型或稀有金属矿藏的开采等行业接近这种完全垄断的市场类型。

  市场类型综合比较:

  表(重点)

  二、行业的竞争结构分析

  行业的竞争结构分析在考试大纲中没有提及,但是在以往的考试中曾经有题目出现,因此有必要了解一下。

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认为一个行业内的竞争程度决定于五种基本竞争力量,即潜在进入者、替代品、供给方、需求和行业内的现有竞争者。

从静态看,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其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内的竞争程度,决定着行业内企业可能获得利润的最终潜力——2007年10月考过。

 三、经济周期与行业分析

  根据行业增长衰退格局与总体经济周期的相关程度,我们把产业划分为三种类型:

增长型产业、周期性产业和防守型产业。

  1、增长型产业

  增长型产业的增长衰退格局与经济周期的关系不密切,这些行业收入增长率不会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动而出现同步变动,因为这些产业主要依靠①技术进步、②新产品的推出、③更优质的服务,从而使其经常呈现出增长形态。

  在过去的几十年内,计算机和打印机制造业就是典型的成长型产业。

投资者对高增长型的产业十分感兴趣,因为这些产业对于经济周期性波动来说,提供了一种财富“套期保值”的手段。

在经济高涨时这些行业的发展速度高于平均水平;而在经济衰退的时候这些行业却很少受影响,仍能够保持一定的增长。

投资于增长型行业的难点在精确把握购买时机,因为这些行业的股票不会明显地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变化。

  2、周期型行业

  周期型行业的运动状态直接与经济周期紧密相关。

当经济处于上升时期,这些产业会紧随其扩张;当经济衰退时,这些产业也相应跌落,且该类产业收益的变化幅度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夸大经济周期。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当经济上升时,对这些行业相关产品的购买相应增加;当经衰退的时候,对这些产业相关产品的购买被延迟到经济改善之后。

例如消费品业、耐用品制造业及其他需求的收入弹性较高的行业。

  3、防守型行业

  防守型行业的经营状况在经济周期的上升和下降阶段都很稳定。

原因在于,产业的产品需求相对稳定,需求弹性小,济周期处于衰退状态对这种产业的影响也很小。

这种类型的行业往往是生活必需品或必要的公共服务,例如,食品业和公用事业。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投资于防守型行业属于收入型投资,而非资本利得投资。

  按经济周期分类行业特点比较:

  四、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大纲要求:

掌握行业生命周期的含义、发展顺序、表现特征与判断标准;熟悉处于各周期阶段的企业的风险、盈利表现及投资者偏好;熟悉行业衰退的种类;熟悉判断行业生命周期的指标及其变化过程;熟悉产出增长率的经验数据界限;

  1.行业的生命周期

  是指行业从成长到衰退的发展演变过程。

一般地,行业的生命周期包括四个时期:

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2、幼稚期

  处于幼稚期的行业由于诞生的时间不长,只有为数不多创业公司投资于这个新兴的产业,创业公司的研究和开发费用比较高,公众对其产品缺少全面了解,市场需求狭小,销售收入较低,创业公司财务上可能不但没有盈利,反而普遍亏损。

较高的产品成本和较低的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使创业公司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而且可能因为财务风险而引发破产风险。

由于该阶段行业属于高风险、低收益行业,这类企业更适合投机者和创业者而非投资者。

在幼稚期后期,随着行业生产技术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和市场需求的扩大,新行业便逐步由高风险低收益的初创期转向高风险高收益的成长期。

  3、成长期

  行业的成长实际上就是行业的扩大再生产。

各行业成长的能力体现在生产能力和规模的扩张、区域的横向渗透及其自身组织结构的变革能力。

  

(1)新行业的产品经过广泛宣传和消费者的试用,逐渐以其自身的特点赢得了大众的欢迎或偏好,市场需求开始上升,新行业也随之繁荣起来;

  

(2)新行业出现了生产厂商和产品相互竞争的局面。

这种状况会持续数年或数十年。

由于这一原因,这一阶段有时被称为投资机会时期;

  (3)这种状况的继续将导致生产厂商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发展和产品产量的不断增加,市场的需求日趋饱和。

生产厂商不能单纯地依靠扩大生产量,提高市场的份额来增加收入,而必须依靠追加生产,提高生产技术,降低成本,以及研制和开发新产品的方法来争取竞争优势,战胜竞争对手和维持企业的生存;

  (4)这一时期企业的利润虽然增长很快,但所面临的竞争风险也非常大,破产率与被兼并率相当高;

  (5)在成长期的后期,市场上生产厂商的数量在大幅度下降之后便开始稳定下来。

4、成熟期

  

(1)厂商与产品之间的竞争手段逐渐从价格手段转向各种非价格手段,如提高质量、改善性能和加强售后维修服务等;

  

(2)行业的利润由于一定程度的垄断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风险却因市场比例比较稳定、新企业难以打人成熟期市场而较低。

  5.衰退期

  

(1)原行业出现了厂商数目减少,利润下降的萧条景象;

  

(2)市场逐渐萎缩,利润率停滞或不断下降。

当正常利润无法维持或现有投资折旧完毕后,整个行业便逐渐解体了。

处于衰退期的行业包括煤炭开采、中部和自形成。

  行业各阶段“数量――价格――利润――风险”

  行业生命周期是考试重点,重点把握各阶段的代表性行业。

  自然衰退:

自然状态下到来的衰退;

  偶然衰退:

在偶然的外部因素作用下,提前或者延后发生的衰退,口蹄疫导致蒸汽机行业衰退;

  绝对衰退:

是指行业本身内在的衰退规律起作用而发生的规模萎缩、功能衰退、产品老化;

  相对衰退:

是指行业因结构性原因或者无形原因引起行业地位和功能发生衰减的状况,而并不一定是行业实体发生了绝对的萎缩。

比如农业。

  6、行业生命周期的指标主要有:

  

(1)行业规模。

行业的市场容量有一个“小——大——小”的过程,行业的资产总规模也经历“小——大——萎缩”的过程。

  

(2)产出增长率。

产出增长率在成长期比较高,在成熟期以后降低,一般以15%为界,在衰退期处于低速运行状态,有时甚至处于负增长状态

  (3)利润水平。

利润水平是行业兴衰的一个综合反映,一般都有“低——高——稳定——低——严重亏损”的过程。

  (4)技术进步和技术成熟程度。

随着行业兴衰,行业的创新能力有一个增强到逐步衰退的过程,技术成熟程度有一个“低——高——老化”的过程。

  (5)开工率。

成长期和成熟期的行业开工充足,衰退期的行业往往开工不足。

  (6)从业人员的职业化程度和工资福利收入水平。

有一个“低——高——低”的过程。

  (7)资本进退。

成熟期以前,进入大于退出的数量;成熟期处于均衡状态;衰退期退出多于进入的数量。

第三节、影响行业兴衰的主要因素

  逻辑结构:

  掌握行业兴衰的实质及影响因素

  行业兴衰的实质是行业在整个产业体系中的地位变迁,也就是行业经历“幼稚产业——先导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夕阳产业”的过程,是资本在某一行业领域“形成——集中——大规模聚集——分散”的过程,是新技术的“产生——推广——应用——转移——落后”的过程。

  一个行业的兴衰会受到技术进步、产业政策、产业组织创新、社会习惯改变和经济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

  一、熟悉技术进步的行业特征及影响;

  

(一)技术进步的行业特征

  1、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成为21世纪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之一。

  2、信息技术的扩散与应用引起相关行业的技术革命,并加速改造者传统的产业。

  3、研发活动的投入强度成为划分高技术群类和衡量产业竞争力的标尺。

  4、技术进步速度加快,周期缩短,产品更新换代频繁。

  摩尔定律,是指微处理器的速度会每18个月翻一番,同等价位的微处理器的计算速度会越来越快,同等速度的微处理器会越来越便宜。

吉尔德定律,是指在未来25年,主干网的带宽每6个月增加一倍。

  

(二)技术进步对行业的影响

  技术进步往往催生了新的行业,同时迫使一个旧的行业加速进入衰退期。

  二、熟悉产业政策的概念、内容;

  大纲要求:

熟悉产业政策的概念、内容;熟悉产业组织创新的内容。

  产业政策是国际干预或参与经济的一种形式,是国家系统设计的有关产业发展的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的总和。

  产业政策包括:

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

  

(一)产业结构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是选择行业发展重点的优先顺序的政策措施,其目标是促使行业之间的关系更协调、社会资源配置更合理,使产业结构高级化。

产业结构政策是一个政策系统,主要包括:

  1.产业结构长期构想

  它是根据现阶段发展水平和进一步发展的要求,遵循产业发展演变的规律,提出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2.对战略产业的保护和扶植

  对战略产业的保护和扶植政策是产业结构政策的重点,而所谓“战略产业”一般是指具有较高需求弹性和收入弹性、能够带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的产业。

  3.对衰退产业的调整和援助

  对衰退产业的调整和援助政策主要包括限制进口、财政补贴、减免税等。

对衰退产业及时进行救援和调整,有利于减少经济损失、避免社会动乱。

日本政府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先后对煤炭、铝、合成纤维、船舶、化肥、石化等衰退产业,采取了规模收缩和合理化对策,通过课税特例、特定产业信用基金的债务保证以及开发银行的融资等措施促进相关企业的设备处理、事业转移。

(二)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是调整市场结构和规范市场行为的政策,以“反对垄断、促进竞争、规范大型企业集团、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为主要核心,其目的在于实现同一产业内企业组织形态和企业间关系的合理化。

所谓“同一产业”是指具相同使用功能和替代功能的产品或劳务的集合,实质上就是具有竞争关系的卖方企业的集合。

产业组织政策主要包括:

  1.市场秩序政策

  其目的在于鼓励竞争、限制垄断。

如1997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发布了《全球电子商务框架》,主张私营企业在电子商务中起主导作用,政府应当避免进行不恰当的限制,在需要政府参与的情况下,其目标也应当是支持和加强一个可预见的、宽松的、一致和简单的商业法制环境。

  2.产业合理化政策

  其目的在于确保规模经济的充分利用,防止过度竞争。

例如我国1994年颁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就对我国汽车工业的集中投资和产业内企业的兼并重组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重复  生产,催生三大汽车生产企业集团,汽车生产集中度得到大幅度提高。

  3.产业保护政策

  其目的在于减小国外企业对本国幼稚产业的冲击。

我国有关外商投资的产业政策中,对外商投资方式的限制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本国部分产业内的现有企业进行保护的作用。

  (三)产业技术政策

  产业技术政策是促进产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是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1.产业技术结构的选择和技术发展政策

  主要涉及制定具体的技术标准,规定各产业的技术发展方向,鼓励采用先进技术等方面。

  2.促进资源向技术开发领域投入的政策

  主要包括技术引进政策、促进技术开发政策和基础技术研究的资助与组织政策。

  (四)产业布局政策

  产业布局是产业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

产业布局政策的目标是实现产业布局的合理化。

产业布局政策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经济性原则,即保证那些投资效率高、经济效益好、发展速度快的地区优先发展。

  2.合理性原则,即鼓励各地区根据自身资源、经济、技术条件,发展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

  3.协调性原则,即促进地区间的经济、技术交流,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体系。

  4.平衡性原则,即在加快先进地区发展的同时,逐步缩小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差距。

  三、产业组织创新

  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企业的组织形态和企业间的关系,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方面内容。

因此,所谓产业组织创新是指同一产业内企业的组织形态和企业间关系的创新。

产业组织的创新过程(活动)实际上是对影响产业组织绩效的要素进行整合优化的过程,是使产业组织重新获取竞争优势的过程。

  从作用的效果来看,产业政策的调控与产业组织的创新都有优化产业组织的功能,但产业政策在产业组织合理化过程中的作用是一种经济过程中的“被组织”力量,而产业组织创新则往往是产业及产业内企业的“自组织”过程。

  一方面,产业组织与产业结构息息相关,是连接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的纽带。

因此,产业组织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之一。

  另一方面。

产业组织又与企业组织密切相关,是具有某种同一性的互动范畴。

因此,产业组织的创新不仅仅是产业内企业与企业之间垄断抑或竞争关系平衡的结果,更是企业组织创新与产业组织创新协调与互动的结果。

四、社会习惯的改变

  社会观念、社会习惯、社会趋势的变化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生产成本和利润收益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足以使一些不再适应社会需要的行业衰退而又激发新兴行业的发展。

  五、经济全球化

  1、熟悉经济全球化、协议型分工和后天因素的含义

  大纲要求:

熟悉经济全球化、协议型分工和后天因素的含义;熟悉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及原因;熟悉产  业全球性转移、国际分工基础与模式变化的主要内容;熟悉贸易与投资一体化理论。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和信息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有日益加深的趋势。

他是全球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和取得竞争优势。

20实际9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大大加强.导致经济全球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环境出现了新变化。

  协议型分工主要是指跨国公司经营的分工和地区经贸集团成员内组织的分工。

  后天因素是相对先天的自然资源禀赋而言的,主要包括政府的效率、市场机制完善的程度、劳动者掌握知识与信息的能力、受到政策影响的市场规模等。

后天因素可以弥补资源禀赋的不足,而后天因素的劣势可能导致先天资源优势不能得到发挥。

  

(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