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稿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38460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稿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稿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稿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稿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稿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稿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稿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稿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稿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稿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稿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稿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稿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稿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稿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稿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稿文档格式.docx

《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稿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上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稿文档格式.docx

2、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知道“米”和“厘米”间的进率。

4、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简单测量,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发展空间观念。

5、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单元设计意图

第一,线段是测量长度的对象,它的“有限长度”是可以量的,线段的“直”使测量长度比较容易。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从认识线段开始。

另外,一年级(上册)认识“体”,一年级(下册)认识“形”,二年级(上册)教学“线”,也体现图形知识的发展。

第二,学生使用的直尺上都有厘米,接触厘米的机会较多,形成1厘米的观念,掌握以厘米为单位测量长度或画线段的方法都比较容易。

先认识厘米,然后教学米,便教利学。

第三,教学厘米和米,要用它们计量物体的长度。

编排实践活动《量一量》,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发展动手实践的能力。

1. 认识线段要体会它的特点。

“直”是线段的特征之一。

第48页例题中一根线放在桌上是弯曲的,用手捏住线的两端拉紧,它就直了。

联系这些现象与活动,教材指出:

 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在首次引出线段的时候,就让学生清楚地知道线段是直的,也感受线段是有端点的,长度是有限的。

接着画出线段的图形,形象地表示出线段是直的,是有端点的。

由于线段具有“直”的特点,所以画线段要沿直尺的边,或者用有直边的其他工具。

“想想做做”第1题在四个图形中看出哪些是线段,要根据“直”的特征作出判断,从而加强对这个特征的认识。

每条线段都有“确定的长度”,是可以比较或度量的。

教材先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折痕是一段直的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再要求学生分别折出比这条折痕长些的和短些的折痕。

通过折和比,体会每条线段都有长度,而且长短不同,可以比较。

许多物体的边、许多图形的边都是直的,都有两个端点,有确定的长度。

把这些边抽象地看成线段,是数学化的表现。

“想想做做”第3~5题都是在两点之间画线段。

第3题只给出两个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第4题给出三个点,每两点之间都能画一条线段,一共能画出3条。

第5题给出四个点,每两点之间都能画一条线段,一共可以画出6条。

这些题一方面能进一步体会线段的特点,掌握画线段的方法,另一方面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长度最短”等知识作了渗透。

另外,从第3题到第5题,问题的挑战性逐渐增加,能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教学厘米,要通过多种活动建立清晰的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应用到具体的测量中去。

第50页例题量课桌的长,这时还没有教学长度单位,还不会用尺量长度。

因此,鼓励学生选用文具盒、铅笔等工具进行度量。

由于各人选择的工具长短不一,导致度量结果的表达不一致。

设计这项活动有两个目的:

 一是体验线段的长度是可以度量的;

二是需要用相同的测量工具,才能得到确定的、一致的结果,从而导出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尺。

认识厘米在直尺上进行,因为直尺是每个学生都有的学习用具,上面有厘米。

通过看尺上的1厘米,知道它是多长;

用手指在尺上比画1厘米,体会它的长度;

联想长大约1厘米的物体,把1厘米的长度保存在记忆中。

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反复感受1厘米的实际长度,并逐步深入,初步形成1厘米的长度观念。

在直尺上看2厘米和5厘米的长度,能增强1厘米的观念,也为量长度和画线段作准备。

因为2厘米(或5厘米)是2个(或5个)1厘米连起来的长度,量物体的长是看这个长度里面有几个1厘米,画若干厘米长的线段是连续画出若干个1厘米长。

这样,在认识几厘米的过程中,加强了对1厘米的体验。

估计长度的时候,如果估计它里面大约有多少个1厘米,不仅易于操作,而且能得到比较理想的结果。

3. 教学米,要通过多条渠道建立1米的表象。

第52页例题教学“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作单位”,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活动体会1米。

第一个层次是直接感知1米,先看米尺,知道它的长度是1米。

再通过操作体会1米的长度,如1米大约有5枝铅笔那么长、大约是地面到小朋友肩的长度、大约是一张课桌的长……这些操作,有时把米尺横放着体会,有时竖直着体会,都有利于感受1米的实际长度。

第二个层次在米尺上看出1米等于100厘米,不仅教学了两个单位间的进率,还通过100个1厘米的长是1米,间接地体验1米的长度。

在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里的8米○8厘米的时候,由于认数范围还在100以内,所以不宜把8米化成800厘米与8厘米比长短,应该从1米比1厘米长得多得到8米比8厘米长得多。

第三个层次是用双臂比画1米大约有多长,通过动作把对1米的感受表达出来;

寻找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把初步形成的1米的概念应用于日常生活,进一步认识米。

能不能在简单的情境中正确使用米或厘米,反映出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观念是不是清楚和牢固。

第53页第3题在量出身高中1米长的那段以后,剩下的部分不够1米,可以用厘米作单位,能进一步体会米和厘米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

在此基础上,第4题为4个物体的长度选择适宜的单位,如床长2()。

可以先想一想家里的床,由此选择米作单位。

还要想一想如果用厘米作单位,那么长2厘米的床还能让人睡觉吗?

引导学生开展这些形象思维,使米与厘米的长度观念得到巩固。

4. 掌握长度单位,要用于实际测量。

在认识厘米的教材里,教学用尺量长度的方法,第51页第一道例题用图画作出示范。

还设计了“想想做做”第1题,只有中间那幅图的量法是对的,另两幅图里的量法都不正确。

通过辨别与判断,进一步明白用尺量长度的时候,应该把尺的边和物体的边靠近着平行摆放,而且尺的0刻度线要对齐物体边的一端。

接着通过第2题量线段长度和第6题画7厘米长的线段,学会正确地使用直尺。

在认识米的教材里,安排了用米尺量黑板的长、量教室门的高,掌握使用尺的方法。

实践活动《量一量》重点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长度观念,培养测量技能,在编排上有四个特点:

 一是认识卷尺和选择测量工具。

在量相当长的距离的时候,如量篮球场的边长,用米尺也是不方便的,这就需要卷尺。

在量1拃、1步、1庹的长,以及量肩宽、腰围、裤长、袖长的时候,提出“各用什么尺比较合适”的问题,引导从实际出发选用测量工具,并通过测量获得体验。

二是培养量长度的技能。

用学生尺分别量一张长方形纸的四条边的长度,把上、下,左、右各边的长度填在教材指定的地方,初步体会长方形边的特点。

用适当的尺量1拃、1步、1庹以及肩宽、腰围等,解决了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是继续开展以前进行的活动,并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认识线段时,学生曾经折过长方形纸,把折痕看成线段,并直观比较几条折痕的长短。

现在再折长方形纸,还要折出最长的折痕,量出长度,从而体会线段的长短不仅可以通过观察,还可以通过测量进行比较。

四是渗透步测。

步测是估计长度的一种方法,在不要求精确结果的时候经常使用。

先走10步,量量大约是几米。

再从篮球场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数数步数,量量长度。

在数出从一端到另一端走的步数以后,如果根据10步走的米数,估计篮球场边的长度,就有了步测的意思。

这里主要是让学生用卷尺量长度,步测仅是渗透。

估计较短线段或较短物体的长度是一种能力,教材十分重视这种能力的培养,在第51~52页“想想做做”里有细致的安排。

第3题在看出直尺上面的红色线段长8厘米多一些、蓝色线段长8厘米少一些以后,指出它们都是大约长8厘米,初步体会“大约”的含义。

第4题用直尺量自己的手掌宽和食指长,往往得不到整厘米数,需要说成大约多少厘米,从而了解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第5题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量出实际长度进行对照,这里并不要求学生估计得怎么准确,而是体验估计长度的方法。

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课题:

认识线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

2、通过自主说一说,同桌互相说一说,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3.通过联系生活的实际,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点与难点:

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能初步借用工具画出线段。

课前准备学生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

教师吸管两根(一曲一直)、课件。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直观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通过动手操作,变曲为直,直观认识线段。

通过实物感知,认识线段的特征。

通过举例证明,教师的归纳总结,明晰线段的特征。

通过根据线段的特征,进行动手操作画线段,进一步加深对线段的理解。

三、联系应用,拓展认识

通过练习1、2、3、4、5题,理解“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的意思,进一步巩固线段的特征。

教学

反思

认识厘米

第二课时

1.通过认识长度单位的过程,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通过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课前准备直尺一把

一、新授导入

通过自己想办法动手测量课桌的宽有多长,认识到为了测量更加准确,必须有统一标准,从而产生了认识厘米的需求。

二、认识厘米

通过自主观察尺上厘米的刻度,发现刻度尺上的结构,自然地认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

通过观察学生尺,再讨论,交流,深刻理解从刻度几到刻度几是几厘米。

并会运用直尺量物体的长度。

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观察—自己练习会用直尺画线段。

三、巩固练习

通过想想做做4、5、6题的练习,加强学生的目测能力和利用工具测量能力的培养,提高用直尺画线段的能力。

认识米

第1课时

1.通过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形成1米的长度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米、厘米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2.通过估测活动,培养估测能力。

1.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表象。

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课前准备:

米尺一把、卷尺一把、1米的绳子一根

一、

复习

通过复习,为认识长度单位“米”作铺垫,渗透“米”和“厘米”的联系。

二、

通过在新授中,让学生先进行1米有多长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形成对米的长度表象。

通过量不同物体长度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米的含义,建立1米的表象。

三、

生活

运用

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建立把新知与生活实际建立有机联系,加深对“米”的认识。

?

量一量

1.通过认识各种常用尺,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

2.通过对长方形各条边以及折痕的测量,初步感知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3.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测量,培养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意识。

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表象认识。

能合理利用测量工具,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测量方法的操作能力。

米尺一把、卷尺一把、学生尺一把、三角尺一副、一张长方形纸。

认识尺

通过认识尺的活动,达到以下目标:

一就是介绍几种常见的测量工具;

二就是如何来看这些工具的刻度。

用学生尺量

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长方形边的特征,让学生明确用什么工具量。

如何量。

在每一个活动中,都要渗透估测的意识。

用各种尺量

通过实际测量,除了让学生量出长度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明白,当身边没有测量工具的时候,也可以利用我们的手脚来进行估测。

四、

想办

法量

通过组织学生测量篮球场,让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