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生成性主题活动家乡的水果.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3922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生成性主题活动家乡的水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班生成性主题活动家乡的水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班生成性主题活动家乡的水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班生成性主题活动家乡的水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班生成性主题活动家乡的水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中班生成性主题活动家乡的水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中班生成性主题活动家乡的水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中班生成性主题活动家乡的水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中班生成性主题活动家乡的水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中班生成性主题活动家乡的水果.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中班生成性主题活动家乡的水果.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班生成性主题活动家乡的水果.docx

《中班生成性主题活动家乡的水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生成性主题活动家乡的水果.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班生成性主题活动家乡的水果.docx

中班生成性主题活动家乡的水果

中班生成性主题活动——家乡的水果

  一、“家乡的水果”主题来源

一天,方彬的爸爸拿来了很大一袋子李子来送给老师吃,小朋友围着老师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方彬说:

“我们家还有杏子树,还有桃子树,杏子树很高的。

”厉梦婷说:

“我们家也有李子树,也有桃子树。

”“我们家有枇杷树”。

“我们家有樱桃树”……,孩子们的议论让我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好的活动内容——家乡的水果。

为了开展这一主题活动,我们也进行了一些调查,我们班29名幼儿,有28名幼儿家中或亲威家种有果树,大部分幼儿都有摘果子的亲身经历,对果树也有一个基本的认知经验;家中种的果树种类有李子、杏子、枇杷、桃子、樱桃,还有西瓜和葡萄等,另外,5~6月份,正是这些水果成熟丰收的时候,也为我们开展主题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们将从幼儿的实际和兴趣出发,从中提取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把握幼儿发展层次的差异,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交互作用,以达到幼儿自主参与,自发生成,在其自身认识结构基础上向更高一阶段发展,促使“家乡的水果”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家乡的水果”预设主题活动目标

1、利用周围环境,通过开展各类活动认识家乡的各种水果,了解水果的生长过程及外形特征,激发幼儿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的情感。

2、学习多途径收集有效信息,乐于与同伴交流。

三、主题思考网络

  四、环境创设

(一)活动区

1、科学区

(1)在自然角里摆放本地常见的水果、干果,如李子、杏子、白果、西瓜等。

(2)收集各种水果核,分别放入塑料盒子或盘子里,再自制标签插在其中。

2、美工区

(1)提供各色橡皮泥制作水果。

(2)提供各种水果核,进行粘贴造型。

(3)提供各种废旧纸盒、包装纸,供幼儿剪剪、贴贴、画画,包装水果。

3、阅读区

张贴各种水果的挂图,供幼儿互相出谜、猜谜。

(二)墙饰

1、张贴幼儿摘水果的照片。

2、举办“画水果”作品展览。

五、主题实施

活动一:

摘李子和杏子

(一)预设目标

1、感受李子和杏子的基本特征,探索判别水果成熟的基本方法。

2、感受摘果子的乐趣,体验合作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事先与附近种有这两种水果的家长联系,选择几棵低矮的便于幼儿观察,采摘的果树。

2、请家长事先向孩子介绍判别李子和杏子成熟的方法。

(三)活动过程与活动实录

1、谈话

(1)讨论外出时路上要注意的事项和自我保护的方法;

(2)果子摘下来不能马上吃,要洗洗再吃。

  2、摘桃子和杏子

幼:

老师,你看这个杏子是熟的。

师:

你怎么知道的?

幼:

黄黄的,软软的就是熟的。

幼:

李子红红的才是熟的,才好吃。

幼:

青的是酸的,牙齿都要酸完了。

师:

杏子和李子有什么不同呢?

幼:

李子是圆的,杏子是有点扁的。

幼:

颜色不一样。

幼:

这个李子不好吃了,里面有虫子了,你看有洞了,里面肯定有虫子。

幼:

老师,那边的树上有很多杏子,你快来看。

我走过去,可不是树上挂满了黄黄的杏子,看起来真诱人,可是这棵杏子树却很高,人根本够不到的。

我说:

“要怎么才能摘到杏子呢?

吴艺楠说:

“拿根棍子来敲。

方彬说:

“这样,杏子掉下来要烂的,老师,我有办法的,找一块很大很大的布,叫小朋友在下面接住,你拿一根棍子去敲杏子,杏子就会掉下来,落在这块布上了,这样杏子就不会掉烂的。

”共6页,当前第1页123456

泮栋桢说:

“老师,我也有一个办法,拿一个网兜就可以了,我爸爸是这么摘杏子的。

邵杭奕说:

“拿一个梯子爬上去摘。

灿灿说:

“要是小猴子在就好了,它来帮我们摘。

我说:

“你们想的这些办法都很好,我们还是请方彬的爸爸来帮忙吧。

”于是我请来了家长来帮忙,家长拿来了很大一块布,有拿来了很长一根棍子,我和孩子们用手拉着布接在树下,那位家长就用棍子来敲杏子,杏子一个个从树上掉下来,孩子们看得可兴奋了:

“杏子下来了,杏子下来了。

”“下杏子雨了。

3、整理回幼儿园。

4、请幼儿大胆说说摘李子和杏子的感受。

(四)活动反思

外出活动总能提起幼儿的兴趣和热情,李子和杏子这两种水果在万市是非常常见的水果,几乎家家都有,这从家长的反馈表中也得到了证实,我们班的大部分孩子都有摘杏子、李子的经验,他们知道怎么样的杏子是熟的,怎么样的李子是熟的,是可以吃的。

他们在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中将这些经验传达给了对方,使另外的孩子也获得了感性的知识。

那棵高的杏子树并不是我们预设的内容,只是孩子们在活动中无意间发现的,但是他们似乎对从高的树上摘杏子更感兴趣,所以当摘不到杏子时,孩子们运用已有的经验,想出了各种办法,当杏子从高高的杏子树上落下来的时候,孩子们表现的异常兴奋,“下杏子雨了。

”在回来的路上孩子们还在不停地回味着,“老师,今天我想的办法好不好?

”“老师,我又想了一个办法,拿一个皮枪把它打下来。

”……

针对孩子们在如何才能从高的杏子树上摘来杏子所表现的积极性,我们又生成了语言创编活动《高高的杏子树》。

另外,我们将摘来的杏子和李子洗干净,开设了品尝区,供幼儿自由品尝(注:

杏子和李子有成熟的,也有不成熟的。

)让孩子们在实物品尝中,在互相交流中,获得更多的感性经验。

活动二:

续编故事《高高的杏子树》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2、能在同伴间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

(三)活动过程及活动实录

1、欣赏故事,了解故事情节。

2、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后来请孙悟空来帮忙,他的金箍棒能变长变短,孙悟空说了一声:

‘长’,金箍棒就会变长,用长长的金箍棒就可以打杏子了。

“有一个小孩他有一把皮枪,用皮枪对准杏子来打杏子,杏子就可以下来了。

“请长颈鹿来帮忙,他的脖子很长……”

“请风爷爷来帮忙,风一吹杏子就会掉下来,上次我们家的杏子也是被风吹下来的……”

……

3、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想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延伸活动:

张贴幼儿的绘画作品,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作品。

(四)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续编故事时,有的孩子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他知道用什么有效地办法办法才能摘到杏子,所以续编的情节符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如用棍子打下来、用网兜、用梯子等,还有的孩子则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孙悟空、长颈鹿、大象、风爷爷等等都出现在了故事情节中,虽然续编的故事情节不长,孩子的想法也略显幼稚。

但是这是孩子感兴趣的,只要每个孩子能大胆想象,大胆表述,不管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都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共6页,当前第2页123456

活动三:

《家乡的水果真多》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家乡的水果,知道其名称。

2、通过各种感官比较它们的外形特征,并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3、进一步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4、体验与同伴交流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桔子、西瓜等家乡常见的水果图片。

2、当季水果,如:

西瓜、杨梅、桃子、李子、杏子等实物。

3“我家的果树”调查表及各类水果的小图片。

(三)活动过程与活动实录

1、出示家乡常见的水果图片。

提问,这是什么水果?

于倩说:

“桔子、葡萄、梨头、枇杷、石榴,……”

提问,你在万市哪一个地方看见过这些水果?

方彬说:

“我奶奶家有有葡萄树的。

厉梦婷说:

“我家边上的山上有桔子树的,现在已经有了,就是还没好吃。

卢鸿远:

“我们家有石榴树还有樱桃树。

……

孩子们如数家珍地说看,显然孩子们对这些水果是再熟悉不过了,我说:

“这些水果在万市都有种在那里,这些都是我们家乡的水果,你还知道哪些家乡的水果呢?

“桃子、李子、杏了、草莓……”孩子们一下子说了一大串,我将孩子们说的水果图片贴在黑板上,最后我说:

“我们万市的水果可真多,我们家乡的水果可真多啊!

孩子们听了我的话,显得很兴奋,嘴里讲着:

“怎么那么多啊!

3、出示水果,引导幼儿比较桃子、杨梅、枇杷、西瓜、李子的外形特征,说说几种水果的不同吃法。

4、让幼儿品尝水果,与同伴交流水果的不同味道,并知道里面都有果核,提醒幼儿将果核收集起来。

孩子们一边吃着水果,一边与同伴交流各种水果的美味,“西瓜很甜的”、“杨梅酸的”……

延伸活动

幼儿填写“我家的果树”调查表。

提供各类水果的小图片,将自己家有的果树用图片的形式粘贴,并与同伴交流。

(四)课后反思

孩子们对身边的水果真是太了解了,出乎我意料之外,说明这些水果对小朋友的耳濡目染之深。

因为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事物,所以每个孩子都能说出很多。

孩子的一句:

“怎么那么多啊。

”油然而生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孩子们在说家乡还有哪些水果时,其实有小朋友说到了龙羊另外的特产白果和香榧,孩子们不知道这两样是属于干果类的,对水果和干果没有概念。

于是,我们在活动区又投放了白果、开心果等干果,给孩子们讲解了水果与干果的区别。

孩子能说出很多水果的名称,但是对水果与季节的关系还不太了解,我将这个问题留给他们回家自己找大人寻找答案。

在活动区我们又提放了白果、开心果等干果,讲解了水果和干果的区别。

活动五:

各种各样的核

活动说明:

孩子们在品尝水果的时候,老师总是有意识地让幼儿观察水果的外形,因为我们预设了活动:

绘画《多彩的水果》,可是孩子们却对水果的核产生了兴趣,他们发现每样水果的核都是不一样的,有大的,有小的,有圆的,有扁的……,于是我们生成了活动《各种各样的核》。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各种水果核,让幼儿感知各种核的不同外形特征观察结果。

2、知道每种水果都有不同的果核。

共6页,当前第3页123456

3、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体验发现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各种水果核

2、作业纸(水果与配对的果核连线)。

3、用桃核刻的工艺品。

(三)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各种水果核,大胆表述各种水果核的外形特征(颜色、形状),老师提问:

你知道这些是什么水果的核?

它们有什么不同?

卢鸿远:

“西瓜的核是黑的,像西瓜子。

方钊:

“这是枇杷的核,是圆圆的,黄黄的。

林家乐:

“这是桃子核,上面有花纹的。

2、出示实物水果:

杨梅、枇杷、桃子等水果验证观察结果,并引导幼儿观察每种水果果核的数量。

冯雨欣:

“杨梅只有一个核。

王欣然:

“西瓜有很多核,枇杷有2个核,另外的水果只有一个核。

……

3、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说说其他水果的核。

老师提问:

你还知道哪些水果有核,它的核是怎么样的?

4、幼儿操作

延伸活动:

将用桃核制作的工艺品挂在教室里,供幼儿欣赏。

(四)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通过观察、验证、实际操作的办法加深了幼儿对水果核外形特征的认识,孩子们在看到各种水果的不同外形特征外,也惊奇地发现水果的果核在颜色、形状、数量方面也有所不同,对孩子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大发现,激发了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愿望,体验了发现的乐趣。

活动六:

水果制品

活动说明

我们在活动区投入了用水果加工成的食品,如杨梅干、葡萄干、杏仁、话梅等,孩子们看着这些东西又展开了新一轮的讨论。

“这是杨梅做的,上面还有糖。

“葡萄干肯定是太阳底下晒干来的。

我说:

“这些是用水果加工而成的水果制品,你们还知道哪些水果制品吗?

什么是水果制品?

是用什么东西做成的?

孩子们对水果制品充满了好奇,我们生成了活动《水果制品》。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进一步认识水果,了解水果可以加工成水果制品。

2、学习向大人获取有效信息,会用语言简单表述自己获得的信息。

3、乐于与同伴交流,培养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二)活动准备

1、各种水果制品

2、幼儿向大人了解一些水果加工成的水果制品

3、家长工作:

家长向幼儿介绍一些水果制品,可让幼儿实际观察,并带一样水果制品到幼儿园。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课题

老师: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儿:

“用水果。

老师:

“对,这些都是用水果加工成的水果制品。

2、说说你的水果制品

孩子们带的水果制品可真多,有香蕉干、红枣、葡萄干、杏仁、椰子汁、橙汁、苹果汁、各式蜜饯等等,还有小朋友拿来了葡萄酒。

王欣然:

“老师,我带的是椰子汁,是有椰子的汁做成的,海南有椰子的。

鲍芊:

“这是爸爸做蛋糕用的果酱。

施李奥桢说:

我这个是cici果冻,吃起来有菠萝味的,我妈妈跟我说这里面有菠萝汁的,还有这个是苹果味的,这个是芒果味的,里面都有水果。

……

3、同伴间交流,说说自己带来的水果制品

4、师生共享

互相品尝水果制品,互相说说是什么味道的,用什么水果制成的。

延伸活动:

将吃剩的水果制品投入到区角,供幼儿观察、品尝。

(四)活动反思

孩子们带的水果制品可真多,在集体活动中不可能做到每个孩子都有发言机会的,所以我采用了分组数学的形式,让孩子与同伴交流,这样既使每个孩子都会说话的机会,也培养了孩子倾听的习惯。

共6页,当前第4页123456

活动前期,孩子们对水果制品只是充满了好奇,都对水果制品知之甚少,很少有小朋友能说出一些水果制品,但是孩子通过从家长那里获得的知识,从实物观察,每个孩子都带来了不同的水果制品,孩子们从中获得了知识,扩大了知识面。

活动七:

制作杏仁

活动说明:

自从活动区多了一些水果制品后,孩子们对水果制品的制作产生了兴趣。

一天厉梦婷拿来一包杨梅,她说:

“老师,这想用这些杨梅来做杨梅干。

”老师根据孩子的兴趣,也查找了一些资料,发现一些蜜饯的制作工序非常复杂,我们条件也有限,于是我们选取了制作比较简单的杏仁作为主要活动,便生成了活动《制作杏仁》。

  

(一)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方法打开杏核。

2、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过程及实录

第一阶段:

论幼儿说说用什么方法打开杏仁核。

幼儿:

老师,我嘴巴咬不动。

老师:

那你用另外的工具试一试。

幼儿:

我用榔头敲敲要碎的。

幼儿:

敲的轻一点,你看。

幼儿:

老师,我又找到一个好办法。

第二阶段:

收集打开杏仁核的工具。

第三阶段:

幼儿尝试用不同方法打开杏仁核。

幼儿:

“老师,我嘴巴咬不动。

老师:

“那你用另外的工具试一试。

幼儿:

“卢鸿远,我榔头敲敲要碎的。

幼儿:

“要敲的轻一点,你看。

……

第四阶段:

炒杏仁,品尝杏仁

我们将杏仁拿到厨房去炒了一下,虽然味道不是很好,可是孩子们却吃的津津有味。

(三)活动反思

孩子们想了很多办法来打开杏仁核,如有嘴巴咬,用榔头敲,用夹核桃的夹子夹,用脚踩,可当真正尝试用这些方面来打开杏仁核时,却遇到了不少困难,嘴巴咬不动,榔头敲要敲碎的,孩子们通过一次次的尝试,从不断的成功与失败间获得了有效的经验,最后终于成功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与自豪。

活动八:

制作送给大班哥哥、姐姐的礼品

  活动说明:

临近学期末,给我们远送礼物大班的孩子经常到我们教室来,给我们唱歌,跟孩子们讲述自己要离开幼儿园到小学去读书了,我也有意无意的经常跟孩子们提起,大班的哥哥、姐姐就毕业了,要离开幼儿园了。

一天,邵杭奕说:

“老师,我们也送一件礼物给大班的哥哥、姐姐吧。

”我觉得这个提议不错,于是便生成了这个活动。

(一)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材料对水果进行包装。

2、培养孩子互相关爱的情感。

(二)活动过程及实录

1、谈话引出课题。

老师:

大班的哥哥、姐姐就要离开幼儿园了,要到小学去读书,上次哥哥、姐姐送我们礼物过了。

幼儿:

老师,我们也送一件礼物给哥哥、姐姐吧。

老师:

那送什么礼物呢?

幼儿:

送糖给他们;

送一朵花给他们……

老师:

我们现在在上水果的主题,要不我们送哥哥、姐姐水果,好吗?

幼儿:

好啊。

老师出示一引起带有简单包装的物品。

老师:

这些小礼品好看吗?

为什么好看?

幼儿:

外面有漂亮的纸,还有花,放在盒子里就好看了,外面包了一层塑料纸……

老师:

这些东西都有漂亮的衣服,它们都是包装过的,别人收到这些礼物肯定会很高兴的。

幼儿:

那我们也给礼物包装一下,哥哥、姐姐会高兴的。

共6页,当前第5页123456

2、幼儿讨论用什么材料进行包装。

3、收集包装材料。

4、制作包装盒。

5、送哥哥、姐姐礼物。

(三)活动反思

孩子的一句:

“哥哥、姐姐一定喜欢漂亮的礼物。

”使孩子们积极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来,在整个活动中,不仅本班的孩子们感受到同伴之间的关爱,大班即将离开幼儿园的孩子也感受到了这种关爱。

孩子们自己收集材料,自己制作包装。

虽然都是很简单的包装,但却各具特色,有的孩子用放喜粮的小盒放进几颗李子;有的用吃剩的矿泉水瓶,放进各色的水果,红的、青的也挺好看;有的用塑料袋子,上面打一个蝴蝶结……

在活动中我们也得到了家长的支持,每个家长都积极地帮助孩子收集材料,从家里带水果。

六、主题反思

活动已经结束,可是还有很多地方值得自己好好反思一下,如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的有机结合,幼儿记录表格的设计与应用,环境的创设,家园互动等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与值得探讨。

但是,从这一次的主题活动,也让我对生成性主题活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发挥本土资源优势。

农村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纲要》提出充分利用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回顾本主题活动的产生实施,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利用和挖掘本地资源的重要性。

因为幼儿的热情与投入及能力让我们老师惊喜,幼儿看到熟悉的材料,如何遇到久违的朋友那样高兴,参与活动积极性高。

2、发挥幼儿活动的主动性,丰富教育活动的形式。

《纲要》中指出:

“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能动性。

”我们认识到,知识可以通过传授来获得,而幼儿主体的情感、态度不是直接教育就能获得的。

应是幼儿在活动中教师适当的引导下,经过目后学习获得。

因此,我们利用集体教育活动,小组和个别教育活动,区角活动,戏活动,户外活动,家园合作等不同形式,尽可能为幼儿参与活动积极地创造环境和提供材料。

3、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以幼儿实际经验为主。

对幼儿而言,实际化“便是最高的价值,因为实际化、感性化的经验才能正确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意义。

幼儿活动中我们看到,他们对于水果的颜色、形状并不感兴趣,因为孩子们对这些水果是再熟悉不过了,因此我们及时调整了活动内容,把幼儿带到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活动中。

4、教师在活动中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增强活动组织能力。

教师是幼儿的榜样,在肯定幼儿探索的基础上,教师也在努力以合作者、支持者、参与者的身份,和幼儿建立交互的关系,及时调整活动组织计划,调整策略,深刻领会《纲要》精神,增强活动组织、计划能力。

生成性主题活动是我们的尝试阶段,还有很多地方是需要改进的。

  七、相关表格

  表一水果树调查表

家里或亲威家有水果树吗?

有没有

水果树种类

每种果树有几棵?

(1棵、2棵、3棵或3棵以上)

家长姓名:

  表二我们家的水果(图片粘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