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光圈的用法和技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0673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6.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镜头光圈的用法和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镜头光圈的用法和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镜头光圈的用法和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镜头光圈的用法和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镜头光圈的用法和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镜头光圈的用法和技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镜头光圈的用法和技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镜头光圈的用法和技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镜头光圈的用法和技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镜头光圈的用法和技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镜头光圈的用法和技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镜头光圈的用法和技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镜头光圈的用法和技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镜头光圈的用法和技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镜头光圈的用法和技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镜头光圈的用法和技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镜头光圈的用法和技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镜头光圈的用法和技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镜头光圈的用法和技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镜头光圈的用法和技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镜头光圈的用法和技巧.docx

《镜头光圈的用法和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镜头光圈的用法和技巧.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镜头光圈的用法和技巧.docx

镜头光圈的用法和技巧

镜头光圈的用法和技巧

要想拍摄出有创意的照片,学会掌控光圈设定是必修的一课。

只有掌握使用光圈的技巧,才可以让观众从照片中真切地感受到良好的空间感。

数位相机的光圈理论上相当于人眼球里的虹膜。

如果光圈开得很大,就会有大量的光线进入影像感应器;相反地,如果光圈几乎处于闭合的状态,那么进光量就会相对减小很多。

光圈数值是一个比值(分数),表示为1:

2.8或者1:

5.6这样的形式。

光圈数值计算的初始值为1:

(20×21/2),下一个光圈数值就是1:

(21×21/2),依此类推,顺序为1:

(2n-1×21/2)。

所有光圈数值都是按照这样的规律计算得出的,每一个光圈等级的进光量都是上一个光圈数值的一半。

我们可以用f/2.8或者F2.8这样的形式来表示光圈值,在拍摄中所涉及的光圈范围一般是F2.8~F32。

  如果你认为相机的光圈只是用来控制曝光量的,那你就真该好好了解一下在摄影中最重要的一项技巧,那就是光圈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拍摄对象的景深大小,要么背景完全清晰可见;要么景深很浅,使得照片上出现模糊的部分,从而让照片有了立体感。

F2.8适合模特儿和人像摄影

在进行模特儿摄影时,由于照明的原因,人物身上几乎都会留下阴影。

如果直射的阳光过强,那么形成的阴影就会非常明显。

为了让相机的快门速度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专业摄影师基本上都只会使用至少F2.8以上高进光量的大光圈。

有了这样的大光圈,光线通常就够用了。

除此之外,大光圈还可以实现第二个目的,这就是可以让景深变得很浅,这样就可以把照片的重点都集中在要拍摄的人物身上,背景也就会因此而变得模糊。

在单眼相机中,这种效果可以透过相机的观景窗直接观察到。

同时,为了让拍摄的照片更鲜亮,也需要把镜头的光圈控制在大数值的范围内。

这样当你按下快门时,相机就可以用预先选择好的光圈数值拍摄出想要的照片了。

  不过,仅仅是大光圈还不能让所拍摄的每张照片中的背景都足够模糊。

这是因为,只要焦距接近无穷远(这在相机上用「∞」表示),那么照片中所有在无穷远范围内可以看到的物体,都会清晰地显示在照片中。

因此在拍摄模特儿时,摄影师需要与模特儿保持较远的距离。

此外,为了让大光圈的效果得以实现,还需要使用长焦镜头。

通常在模特儿摄影中,需要使用300mm以上的超长焦距。

在人像摄影中,还需要把拍摄对象和背景区分开来。

不过在这种情况下,85mm左右的焦距就足够了。

这是因为与模特儿摄影相比,人像摄影只需要拍摄头部和上身就可以了。

当然,也可以走得离模特儿近一些来实现。

  让背景模糊的方法如果想让照片得到模糊的背景,可以透过下面两种方法实现。

1.在日光下拍摄时,只需缩短曝光时间即可。

例如,把曝光时间由原来的1/60秒缩短为1/125秒,这样就可以把光圈增加一个等级,比如从1:

5.6提高到1:

4。

  2.如果要使用闪光灯拍摄照片,通常需要让快门与闪光灯同步。

不过为了减小影像感应器的进光量,还可以使用中灰镜,这种滤镜可以阻挡一部分光线进入影像感应器。

近拍:

在拍摄人像时,85mm左右的焦距就可以让背景变模糊。

F5.6适合人物和旅行摄影

拍摄旅行照片不允许慢吞吞地做准备,你必须迅速做出反应。

中等的光圈就可以让那些引人注目的题材有足够的施展空间。

  我们很难为大家推荐拍摄人物和旅行照片的光圈,因为拍摄的题材和环境之间的差异很大。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告诉大家一个良好的起点,在中等光圈下,可以根据不同的光线条件做出反应,缩小或者增大光圈。

在很多数位相机中都可以找得到的「风景」拍摄模式,所使用的就是中等光圈。

为了精确控制光圈的大小,应该选择「光圈先决」(Av)模式,或者干脆使用手动模式调整。

  在旅行中,游客经常要拍摄的是风景、房屋或者城市风貌。

这些拍摄题材会因为画面中迥然不同的亮度而吸引观众的目光,因此相机中的自动曝光模式就难担重任了。

为了获得最佳的光圈数值,专业摄影师通常选择一组光圈范围。

他们先切换到手动模式,然后把光圈设定为中等数值。

接下来多次按下快门,然后增大或者减小光圈重复进行拍摄。

如果这样拍摄出的照片仍然无法表现出所有的光线效果,就只能在Photoshop中进行后制编辑了。

你要把照片依次摆好,然后利用遮色片修改曝光不足或过度的部分。

在拍摄远处的风景时,你就不能再期望得到模糊的背景了,特别是在拍摄风景中的细节时更是如此。

在旅行中拍摄的新闻照片,要把周围的观众也放到事件当中去,画面上最好不要有模糊的地方。

拍摄有多个人的群组照片同样需要景深。

人像模式在这里就显得不合时宜,因为相机的自动功能会开大光圈。

在50mm的焦距下,F5.6到F8的光圈就完全可以表现出景深,这样就可以看清楚照片中的每一个人。

如果使用了更长的焦距,那么应该继续减小光圈或者距离拍摄对象更远一些,这样才可以让景深变大。

 

十种技巧使人像充满魅力

为你的拍摄对象建立框架,突出拍摄主体的技术,窗户、手、门缝等等都可以成为那个“框架”。

二.使用广角

这种失真可以获得戏剧化的效果。

三.改变背景

虽然肖像作品中人是永恒的主题,但是放入不同的背景,会给予观者不同的情绪,

有时你希望背景尽可能简约,多多试验是关键。

四.改变固定的模式

有的人喜欢横着相机拍摄,这类肖像通常包含“风景”元素。

有的人喜欢竖着相机拍摄,这类肖像通常只是大头照。

五.不用把相机放水平

横向和纵向拍摄并不是唯一选择,改变角度以获得更有趣的效果。

六.失焦

作为摄影师,一般总需要告诉别人关注的焦点,不过有时候,缺少重点也以

造一种真实的情感、别样的镜头。

侧重画面中的一个元素,把其他的模糊,或者

把整个画面都模糊了也可以。

七.用慢速快门介绍运动

1.让拍摄主体移动

2.让画面中的其他事物移动

3.移动相机

八.拍摄对象表情

使得每一个来到镜头前的人都带着一种情绪。

九.填充画面

把拍摄对象的整张脸充满画面,不过如果拍摄对象没什么特点,那这张片子也注定平庸。

十.寻找有趣的拍摄对象

一个好的模特当然会使你占尽先机。

你也可以把集体照拍成这样!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在成长中,我们会结识朋友,我们寻找机遇,最终,我们不得不与朋友和家人相互依偎。

每个人都要有这个经历,或许会贯穿以我们的整个生命。

我们总是希望时光能够倒流,让我们再次重温生活的那些美妙时刻和难忘的回忆,但是显然这依旧是个传说。

而这正是我们要拍照的缘由。

我们今天要展示的是合影,而合影正是年龄和经历的最佳见证。

你会告诉未来的自己你正经历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因此不要再拍那种老掉牙的合影了。

寻找乐趣和年轻吧,听起来可能很无聊,来看看我们展示的这组合影吧,这会给你如何拍出令人难忘的合影以灵感!

我看到的大部分合影都千篇一律,它们都缺少新意,因为摄影师一直循规蹈矩,就让人在镜头前像个木头一样站着,然后数到3,按下快门。

而拍出令人惊奇的合影的秘密就是要打破这些规矩,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无限的创造力,那么好好的利用它呀,一定要敢于打破常规。

结果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哦!

合适的拍照时机对一张好照片来说绝对是必须的。

说到时机,我不仅只是强调一天中适合拍摄的时间,也是说按下快门的时机。

一个好的时机来抓拍出的照片,远比为追求“完美镜头”而多次拍摄所耗费的时间少的多。

对摄影来说,光线意味着一切。

光线在摄影中实际上是最终因素。

任何一张优秀的照片都是由极富技巧的光线控制来决定的,而这正是一个摄影师所缺少的技能。

给你一些有效使用光线的小技巧:

确定每个物体都有光照到,每个人的脸上都没有阴影,如果可能的话,使用闪光灯,这通常会拍出好照片。

考虑光线的时候,不要忘了反射光。

PS:

我不是说过“光线就是一切”么?

同时,我也说过“打破陈规”,看看这个照片:

难道不是光线和阴影的完美创造么?

照片中,背景和照片主体一样重要,在符合主题的地方拍摄出的照片远比在封闭的房间里效果要好的多。

尽管仁者见仁,但改变一下背景经常会有好的照片诞生。

让你的家人或者朋友到户外来,尝试在田野中或其他你能利用的开阔场地来拍照,而不要局限在房间里或者摄影棚中。

这样,你还能从大自然的光线中受益呢。

拍摄视角可以让一张照片比其他上千张都有优势,想拍出一张与众不同的照片吗?

那就不要只站在地上。

我并不是要你试图摆脱重力限制,只是说你可以改变一下你的拍摄视角。

可以从2楼来拍摄你立在一楼的好友。

又或者,你可以跪下来,径直朝上拍摄!

好好利用你的想象力吧,而不是仅仅的站在地面上。

优秀合影实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将用一些优美而富有想象力的照片来结束本文,来欣赏吧!

摄影构图第一招:

对比法

1、虚与实:

虚与实的对比是一种常用对比法,通过“虚”来突出“实”。

图1、利用单反相机加中长焦镜头和大光圈很容易营造出虚实

图2、利用慢速度拍摄,人物、香火的“虚”与周边场景的“实”形成反差。

图3、巧用“虚”的阴影与“实”的建筑形成对比,会让观者在作品上停留更长的时间。

图4、大雾中背景的“虚”与前景的“实”的对比,增加了作品的神秘感。

2、疏与密

图5、拍摄花丛或其它小物体时,如果适当地分成两个或多个区间,通过区间内数量的多少进行对比构图,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

图6、茂密的树叶与树下宽广的空间形成对比,真是“密不透风,疏可走马”。

图7、围成一圈的稠密观众与中间的表演人物形成对比,哪怕这个人在画面中所占的位置很小,但却很容易吸引视线朝向“中心人物”。

3、刚与柔

图8、刚与柔的对比方法常用于女性摄影,采用坚硬的铁轨做背景就是为了更好的反衬女性的柔美。

图9、冰冷、坚固的墙体,使得画面中心的人体显得更加柔弱和无助。

图10、从钢铁的逢隙中生长出来的绿叶,显示出生命的顽强。

4、冷与暖

生活中,冷与暖是指温度不同,在人们的印象中,红、粉、橙这些颜色给人以火热、温暖的感觉,而蓝、紫、青这些颜色给人以冰冷的感觉。

图11、深蓝天空与闪电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人间的灯火给保留了一丝暖意,似乎告诉人们,这里还有一个安全的港湾。

图12、很多人在下雪时只注意到了雪的美丽、纯洁,很兴奋的拍了一通,结果大部分不是曝光不足就是曝光过度。

如果注意冷暖结合,就能拍出迷人的画面。

图13、朝阳刚好照射到庙宇上,阳光照耀下的房子与前方处于暗处冰冷的雪形成强烈的反差。

估计这时大家都更想到有阳光的地方去晒晒太阳吧!

图14、谁说水火不容,当火山的岩浆流入冰冷的海水中时,形成了令人惊叹的大自然景观。

5、动与静

图15、行进中的军乐队与笔直站立的指挥形成了一幅绝佳的动与静的组合。

图16、原本是一副静止的美丽风光,由于骑手的加入,使得画面活了起来。

图17、如果画面中只有城堡,就显得更加单调,城堡在水中流动的倒影,为这张作品增色不少。

6、明与暗

图18、在浓重阴影下的树林前,处于亮处的小屋显得特别抢眼。

图19、矮的房子虽然在前方,但却处在暗处,后方的亮处的高楼更显雄伟。

图20、国画讲究留白,这副云雾中的黄山,被云雾遮挡的地方象画面中的留白,时隐时现的山峰如浓重笔墨进行渲染,好一副国画写意山水图,留白处还给作者留下题款的好地方。

7、大与小

图21、原本我们并不觉得手指有多大,当将一只蚂蚁放在手指尖上,强烈的反差不由得使我们重新观察一次自己的指头。

图22、荷塘中虽然没有鲜艳的荷花,两簇不同大小的荷叶却似乎昭示着这里很快就会充满盎然生机。

图23、父与子,一大一小,使画面充满生活情趣

8、左与右

图24、列队中的女兵,大家的目光都朝向前方(画面的左方),而一名朝向画面右方的女兵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为大家都会想,这是为什么呢?

9、时尚与落后

图25、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并没有放弃对时尚的追求,小女孩身穿艳丽的服装,在枯草堆上的认真地表演,仿佛自已就是专业模特置身于T形台上,这样的作品怎能不叫人眼前一亮,充满感动。

10、热闹与凄凉

图26、在政府门前正热闹非凡,狮子在鞭炮的硝烟中舞动,一派节日气氛,佝偻着身子,背负着大包小包,拄着拐杖的老人正好走过门前,强烈的对比仿佛画外还有很多的故事要述说.

打造最佳构图的10个技巧

正如我们所了解到的那样,一幅拥有完美构图的画面会将你所要表达的内容展现的更加超凡脱俗。

构图是每幅图像中最关键的因素,当然也是最需要我们花些时间去仔细研究的,无论如何构图决定了图像的真实与否和诸多其它关键元素的表达。

这里分享的10条构图技巧希望我们以后在创建图像的时候都要牢记。

熟记并运用它们会让我们收益良多并且画面表现出众。

另外这里展示的作品皆出自一些出色的艺术家之手非常值得借鉴,当然平日里我们也要多看多思考。

一:

对比

你的作品怎样才能一下子吸引住看客的眼球呢?

当然是要让画面具有明显的对比效果,简单一点来说,如果你要表现的主体色彩比较明亮那么背景最好暗一些,反之亦然。

这样会使画面拉出空间感并突出主体。

二:

布局

“关键物体”也就是占据视线优先地位的物体万万不可胡乱拜访,最好让它们之间可以形成一个简单的几何形状。

上图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三个关键物体形成一个规整的三角形稳定而不死板。

值得一提的是达芬奇的诸作品中也有很多几何构成元素在里边。

三:

平衡

画面中处于对立面(上下、左右)上的物体要尽量保证体量感上的平衡,要强调的是这个体量感是一个视觉感受,所以不必非得是大小份量都一样的东西,这个平衡我们可以利用物体颜色、所处的位置、尺寸等变化来对画面的整体感受进行调整。

四:

黄金比例

早在古埃及人们就已经知道并使用黄金比例了,想必大家也都知道。

利用这种比例关系进行构图我们可以得到非常自然、完美的效果。

简单来说,你只要把关键物体和视觉中心放在如上图所示的任意一个黑点上(四个黑点)就可以得到很好构图比例。

五:

对角线

对角线构图是构图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并且直接有效。

如上图你说看到的那样,关键物体火车沿画面对角线的方向摆放,左边抬高,右边位置略低,这样做的好处是观者的视线会一直沿着主体延伸的方向一直看过去,相信你已经感受到了。

对于较长并且细节较多的物体这样展示再好不过了。

六:

画面规格

这里提到的画面规格不是对长宽尺寸的具体要求,而是你需要根据画面中物体的形态和走势进行相应的设置。

如果画面中水平方向的形态较多你可以设置一个宽幅的画布,如果纵向的线条较多就可以设置一个窄幅的画布,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把变焦镜头作为构图工具

这个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职业摄影师教给我的,我觉得这是他教给我的最有帮助的技巧之一:

如何把变焦镜头作为构图工具,而不是用它来拉近远处的拍摄对象。

他是在我刚拿到自己的70-200mm镜头后告诉我这些的。

当时我自豪地向他展示自己的新镜头说:

“现在我可以在朋友的婚礼上从远处拉近要拍摄的新人们了”。

他停顿了一下,然后微笑地对我说:

“当然,你可以这样用,但是别因为变焦镜头而变懒。

你还是该用自己双脚!

我发觉他因为担心冒犯我而欲言又止,所以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他说:

“让我给你演示一下”,然后用我的相机(装着变焦镜头)拍了两张照片。

他站在4米外拍第一张照片,使用较短的焦距,第二张照片站在10米左右,使用较长的焦距。

他给我回放了两张照片,都是头肩像——作为模特的我,在照片中有着同样大小——然而两张照片的背景迥然不同。

第一张照片使用70mm焦距拍摄,画面中的背景看起来离我比较远而且小。

这张照片中背景内容比较多,我成了周围环境中的一个被摄体。

第二张照片使用200mm焦距从更远的距离拍摄。

照片中的我还是同样大小,但背景被放大了很多,只能看到第一张照片中的一部分,背景更加整齐且模糊。

第一张照片中,观众能看到我和我所处的环境(非常好的环境照片),而第二张照片中我被和环境分离开来,所有的焦点只在我本身。

在本文开篇的示意图中,你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差别。

照片中的模特都占据了画面差不多大小的空间,但是用不同焦距拍摄的5张照片有着截然不同的构图。

这其中没有那张是“不好”的照片,但效果非常不同。

你是否也会使用不同的焦距在拍摄中实现不同的构图和视角?

七:

透视

透视点的选择能够印象到画面情绪的传递。

这里列出一些简单的规则。

如果是人物肖像渲染的话,透视点最好落在眼睛的位置。

如果是全身模型,透视点最好落在大概腰带的位置。

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获得一个很好的构图比例还能够有效的捕获观者的视线,恰当的透视角度会让画面更加真实。

例如,如果俯视的视角会让场景中的物体看起来比实际尺寸小很多。

八:

方向

我们的大脑总是习惯从左至右的阅读方式,对于图像而言也是如此。

这就是为什么要把关键物体放在一幅画面的右侧,这样可以让视线不断向前方推进。

九:

色彩区域

有时画面会出现一些会使视线过分关注的色彩,这时我们就要想办法让视线可以移动到另一侧,使用另一块颜色或者一些明显的特征,例如强烈的光影和丰富的造型。

十:

调整边距

如果你的主体是汽车或者飞机之类风驰电掣的东西,也许你可以试着把尾部那一侧的边距(与画面边框的距离)调小一些,然后在物体前侧留出足够的空间,这样会让它们看起来像是刚刚进入画面并停在那里。

这和画侧面人物头像的构图方式有些相似,总之在物体正面留出较大空间会让作品看上去很舒适不闷。

  BernardoandTomasMedina,美国摄影师父子,现居休士顿。

他们的作品有不少出版物,也曾获得过国家地理的多项奖项。

本次选发他们拍摄的中国城市百态、景区风光等。

美国摄影师镜头下的美丽中国

美国摄影师镜头下的美丽中国

美国摄影师镜头下的美丽中国

美国摄影师镜头下的美丽中国

美国摄影师镜头下的美丽中国

美国摄影师镜头下的美丽中国

美国摄影师镜头下的美丽中国

美国摄影师镜头下的美丽中国

美国摄影师镜头下的美丽中国

美国摄影师镜头下的美丽中国

美国摄影师镜头下的美丽中国

美国摄影师镜头下的美丽中国

单反手动拍摄技巧详解

入门级的单反相机都具有模式转盘,机器程序设定了一定的傻瓜模式供大家使用,不管是P档还是光圈优先,这些模式在普通场景下拍摄是没有问题的,在拍摄一些具有特殊影调的照片时,这些傻瓜模式就很难展现精美的照片。

在使用单反一段时间之后,很多人都面临着尝试手动档的拍摄,手动挡拍摄看似是调节参数,其实却是一种技术的掌握,它不仅要求摄影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还需要对当时环境下的光线有一定灵敏度。

这样才能恰大好处的设定拍摄参数,其次就是构图。

熟悉佳能相机的朋友们在拍摄特写或者是微距时,诸如花草、虫鸟之类时,在不善于使用全手动档时可以将相机调节到Av档,光圈最好在f5.6或以下,焦距最好50以上,尽量在1m以内拍摄,使背景虚化。

如果光线好的话,感光度ISO100;光线比较弱的情况下,ISO最好400以内。

这样拍摄就可以将微距拍摄得栩栩如生,表达一种自然的神韵。

现在很多网友购买单反相机都是用来记录生活的,其中人像拍摄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自己心情,怎么样拍摄人像比较好看呢?

通常情况下是使用较大的光圈(f5.6以内)、50mm以上的焦距,拍摄距离视全身、半身、大头照而定,使背景虚化。

人像拍得美丽,不仅自己看着舒服,朋友也会夸赞自己,因此人像摄影的技巧掌握好了是很讨美女喜欢的哦。

要是家用有小孩的朋友,在拍摄人像时,可以使用使用连拍进行追拍,体现其运动感。

在北京的冬天是很冷的,出来呆家里就是逛街,其他真没有什么活动值得大家去玩,晚上也只能出去拍摄一些夜景。

在夜景拍摄时把相机放在三脚架上,相机拨到M档,自定义白平衡或白炽灯,f8以上的光圈,小光圈可以使灯光出星光的效果,使用反光板预升功能,减少按快门后,反光板抬起引起的机震;并用背带上的那个方盖子,盖住取景器,以免杂光从后面进入影响画质;iso200以内,尽量使曝光时间加长,这样可以使一些无意走过的人从画面消失,不留下痕迹,净化场景。

例如拍天安门广场,天门们楼前人来人往,可以使用很小的光圈f20左右,感光度ISO100;这样曝光时间就会很长,走动的人影就不会留在照片上!

拍摄的广场将会呈现得很干净。

单反相机手动使用技巧

  元旦过后就是春节,京城最美的景色就是烟花了,09年的烟火烧了央视大楼以后,北京的烟火应该不会那么劲爆了。

但是还是会有特别的地方会有绚丽的景色。

在拍摄烟花时,一般使用快门线用B快门,可以拍出多烟花重叠的效果。

除了烟火之外,偶尔我们也会拍摄一些星辰的轨迹之类的,在拍运行的东西时,可以考虑Av档,光圈大小酌情处理;使用f8以上的光圈得到大景深效果,使用小光圈得到浅景深的效果。

想拍很有动感的效果,可以使用Tv档,快门1/30左右,对焦按快门的同时,镜头以合适的速度追着对象移动,会出很动感的效果!

光线不好的情况只能酌情处理了,再加上使用追拍。

在城市生活,拍摄流水或喷泉的时候比较多,如果使用Tv档,1/50左右的快门速度,就可以拍出缎子的效果了;如果使用太快的快门,喷泉拍出来就都是不连续的水滴了。

对于初学者来说,在使用M档之前,可以根据Av或TV档进行参数设置,多总结就可以得出一些规律了,在佳能相机商Av是代表圈优先技巧,TV是快门优先;在尼康相机身上,光圈优先是A档,快门优先则是S档。

一般情况下使用光圈优先是有一定优势的:

  1.不管拍啥.除非要保持安全快门,不然别开最大光圈拍。

  2.拍风景请尽量使用F8~F11的光圈。

  3.拍人物及静物特写可使用最大光圈缩1~2级之光圈。

  4.安全快门请尽量控制在焦距倒数以上.广角端快门也要在1/30秒以上比较保险.若快门不足请提高光圈或ISO。

单反相机测光技巧

使用单反相机拍摄之前,需要进行测光,具体办法这里有几条和大家分享:

  1.测光不要对着天空,不要对着最暗的地方.要去抓中间值。

  2.依照你拍的题材,善用测光模式(权衡测光.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

  3.若遇到测光抓不准的时候,请用AElock对身边灰色的东西曝光锁定后再来拍摄。

  4.尽量别对白色或黑色物体测光,不然就请记得黑要减EV、白要加EV。

  曝光补偿也是一种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见在±2-3EV左右,如果环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调整为+1EV、+2EV)以突显画面的清晰度。

 

小型数码相机调节曝光补偿技巧

  数码相机在拍摄的过程中,如果按下半截快门,液晶屏上就会显示和最终效果图差不多的图片,对焦,曝光一切启动。

这个时候的曝光,正是最终图片的曝光度。

图片如果明显偏亮或偏暗,说明相机的自动测光准确度有较大偏差,要强制进行曝光补偿,不过有的时候,拍摄时显示的亮度与实际拍摄结果有一定出入。

数码相机可以在拍摄后立即浏览画面,此时,可以更加准确地看到拍摄出来的画面的明暗程度,不会再有出入。

如果拍摄结果明显偏亮或偏暗,则要重新拍摄,强制进行曝光补偿。

拍摄环境比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闪光灯无法起作用时,可对曝光进行补偿,适当增加曝光量。

进行曝光补偿的时候,如果照片过暗,要增加EV值,EV值每增加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增加一倍,如果照片过亮,要减小EV值,EV值每减小1.0,相当于摄入的光线量减小一倍。

按照不同相机的补偿间隔可以以1/2(0.5)或1/3(0.3)的单位来调节。

被拍摄的白色物体在照片里看起来是灰色或不够白的时候,要增加曝光量,简单的说就是“越白越加”,这似乎与曝光的基本原则和习惯是背道而驰的,其实不然,这是因为相机的测光往往以中心的主体为偏重,白色的主体会让相机误以为很环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这也是多数初学者易犯的通病。

由于相机的快门时间或光圈大小是有限的,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