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0756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含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含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检测含答案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翩然(piān)农谚(yàn)褶皱(zhě)劫难(nàn)

B.悬殊(shū)缄默(jian)盘旋(xuán)瞄准(miáo)

C.搁置(gē)沙砾(lì)山麓(lù)帷幕(wéi)

D.一摞(luó)沼泽(zhǎo)喧嚷(rǎng)雾霭(ǎi)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

B.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慧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C.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

D.这里不过是拉开了帏幕的一角而已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最近,阿尔法狗与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的对战,连胜三局,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B.《恐龙无处不有》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C.《大雁归来》一文中“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一句,写出了大雁的高傲与娇气

D.《被压扁的沙子》一文,作者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的死因,再一次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①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②这叫逆温层

③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④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⑤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⑥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A.③⑥⑤④①②B.④①②③⑥⑤C.③④①②⑥⑤D.④③①②⑤⑥

6.(核心素养)综合实践。

(7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诗意的创造。

为此,班里组织了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语文活动。

(1)汉字我来写。

(4分)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夏至

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

木槿花开,瓜豆满架,稻穗挂地

沏茶熏香,听夏虫(yín)①____________唱

小巷(yōu)②________深,院子里(fán)

③__________星点点

凉荫下,或是藤椅或是竹席

奶奶的大葵扇,缓缓摇起阵阵清风,助人(hān)④___________________眠

宵漏夜短

夏梦正长

(2)俗语我来答。

(3分)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

关于冬至有很多俗语,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选项。

冬至日后,白昼逐渐变长,古人认为这是天地间阳气恢复的体现,所以有“①_______”的说法;我国民间对冬至很重视,大家围炉温酒,团聚闲话,把冬至当作一个重要节日,因此有“②________”的说法;冬至日,温州民间有“③_________”的说法,在这一天给孩子吃汤圆,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

A.冬至大如年

B.过了冬至大一岁

C.冬至一阳生

二、阅读理解(4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9分)

牛奶的颜色发白,是因为抗生素吗

①有网友问:

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国内牛奶的颜色是雪白雪白的,而进口牛奶的颜色是泛黄的。

国内奶牛是打了抗生素才这样的吗?

②这是个很好的科普话题,能说到不少科学知识。

③首先说说为什么牛奶整体上都是白的。

④牛奶里有87%以上的水,还有3%~4%的脂肪,可是为什么牛奶中的脂肪就不会分层上浮,也不会看出黄色呢?

这是乳化作用的缘故。

乳化作用的关键,是要有一种“表面活性剂”,它的分子中,有一部分特别喜欢水,另一部分特别喜欢油。

它就像和事佬一样,一只手拉住水,另一只手拉着油脂,让它们不能分家单过。

这样,水和油就能完美融为一体。

比如蛋黄酱、千岛酱,其中既含水,也含脂肪,却显得非常均匀和谐,其实都是乳化作用的缘故。

牛奶的脂肪如果分离出来,就是黄油了。

它的黄色来自胡萝卜素。

但是,一旦乳化之后,这种黄色就不容易看出来了,而微小脂肪球的光学散射作用使它呈现乳白色。

乳白色不是一种色素造成的,而是一种光学现象哦。

即便是农药,不是牛奶,只要乳化好了,都可以呈现出乳白色的。

⑤当然,牛奶的颜色其实和季节、饲料都有关系。

牛吃的类胡萝卜素比较多,比如饲料中有很多胡萝卜和绿叶菜,牛奶的黄色就会明显一些。

在牧场啃草的牛更明显,因为夏天吃青草比较多,所以牛奶在夏季颜色略黄一些,冬季就颜色淡一些。

⑥进口牛奶为了漂洋过海长途运输,就需要很长的保质期。

延长保质期的方法并不是添加防腐剂,而是大力度的高温灭菌处理,把活着的微生物和最耐热的细菌芽孢全部灭掉,同时无菌灌装到盒子里。

既然里面的菌和芽孢都死光光了,外面的菌也进不来,自然就能在室温下放一年而不坏。

然而,经过120℃以上,甚至高达140℃的高温灭菌处理之后,牛奶中的乳糖和蛋白质会发生“美拉德反应”,让牛奶微微发生“褐变”。

虽然褐变不那么明显,用“色差计”测定一下还是会发现,灭菌处理让牛奶的白度下降了。

所以,那些能在室温存放12个月的进口灭菌牛奶,和加热温度只有80多度,保质期只有几天到十几天的国产巴氏奶相比,颜色肯定就没那么白。

⑦总之,牛奶颜色白不白这事儿,和给牛打不打抗生素没有半点关系哦。

它也不能作为挑选牛奶产品的唯一标准。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7.对本文写作思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从网友对国产牛奶和进口牛奶的颜色不同的质疑说起,引起下文有关牛奶颜色知识的介绍

B.③~⑤段文字介绍了牛奶整体上呈现白色的原因以及牛奶颜色略有不同的原因

C.第⑥段主要说明进口牛奶保质期可以长达一年的原因

D.最后一段照应开头,回答了网友的疑问

8.对第④段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牛奶的成分构成

B.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表面活性剂”比作“和事佬”,形象生动地说明乳化作用的过程

C.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大家常见的蛋黄酱、千岛酱为例来说明乳化作用的成果

D.使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对牛奶呈现乳白色的现象做具体的描写,使说明更生动

9.下面说法与原文表达的意思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A.乳化作用就是使牛奶中的油脂分离出来,所以牛奶的颜色呈现乳白色

B.牛奶的脂肪分离出来就是黄油,它的黄色来源于胡萝卜素

C.进口灭菌牛奶颜色不那么白是因为高温灭菌使牛奶微微发生“褐变”

D.牛奶的颜色与是否给牛打抗生素没有关系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14分)

小满

①小满节气,在每年5月20日至22日之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今年【注】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

②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

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

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

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

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

③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

此时,小麦度过一冬的休眠期后,经过返青拔节,抽穗开花,亟须熏风暖熟,虽然仍是一片青绿,但有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劲头。

麦穗已经抽齐,麦粒鼓着腮帮一般,泛出一层透明的绿色。

等到这晶莹的嫩绿变为黄绿,麦子也即将成熟了。

农谚又云“小满未满,还有危险”。

小麦成长的最后阶段灌浆期十分关键,籽粒才刚刚盈实,若碰到灾难天气或病虫害,麦粒未经过充分的乳熟期,小麦的品质便会大打折扣。

④在南方地区,小满还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反映了这时南方降雨增多的气候特点。

确实,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⑤此时,南方的早稻早已抽穗,农人除了给早稻增肥,还要忙着栽插中稻。

“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

农人们将培育好的秧苗按间隔,齐整地栽插在地里。

若是高度机械化的地区,就采取机器种植了。

但最重要的,是“水”。

若小满雨水不丰,稻田田坎干裂,就无法栽插水稻:

若雨水过丰,栽插好的稻苗便经不住大雨的袭击,秧苗轻则东倒西歪,重则被雨滴打伤。

南方的小满节气,充满了对水的期许。

⑥小满,是麦子的秋,是水稻的夏。

⑦按中国传统科学理论,四月小满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也是最潮湿闷热的时节。

这时万物生长最为繁茂,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最旺盛。

正因为如此,人体在小满时消耗的营养物质最多,所以需要及时补充,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至于有所伤耗。

这时,可以多吃一些清热、暖胃、温剂、的食品。

因为空气潮湿,小满节气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的高发期,人们要预防湿邪入侵,多吃一些有化湿通淤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等,忌食辛辣甘肥、生湿助湿的食物。

【注】今年:

指2016年。

10.本文围绕“小满”这一节气,说明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请简要概括。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多次引用农谚进行说明,请概括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科学性是说明文的生命。

请结合下面语句中的加点词语做简要分析。

(4分)

(1)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

(2)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请从你知道的节气中任选一个加以介绍。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

“一摞”的“摞”读作luò。

2.C

解析:

A项“消”应为“销”,B项“慧”应为“彗”,D项“帏”应为“帷”。

3.A

解析:

B.“开展”缺宾语,可在最后加“的活动”。

C.“连胜三局”有歧义,去掉“对战”前的“的”。

D.“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语序不当,应是“及早发现、干预和制止”。

4.C

解析:

这一句把大雁比作“客人”,表现出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动词“溅起”“抖掉”用得生动逼真,生动形象地说明大雁归来预示着万物已经摆脱了冬日的严寒,温暖的春天已经来临。

5.C

解析:

备选语句表述的是物候现象产生的原因,“例如”标志着这是在阐述之后的举例,由“不过”“这种”“由于”等提示性词语,可大致判断其所连接的词语。

③句列举现象指出物候的高下的差异;④句承上启下,承认上述的高下差异因素,又指出特殊情况;①句对④句进行举例说明;②句说明①句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的原因;⑥⑤两句与横线后的内容衔接紧密,“这种现象”提示⑤在⑥后。

6.

(1)①吟②幽③繁④酣(每空1分共4分)

解析:

“吟”不可写成“饮”;“幽”不可写成“优”;注意“繁”的正确书写;“酣”字较为生僻,注意正确的写法。

(2)①C(1分)②A(1分)③B(1分)

解析:

从第一分句“阳气恢复”即可选出①处应填“冬至一阳生”;从第二分句“重要节日”即可选出②处应填“冬至大如年”;从第三个分句“比去年做得更好”即可选出⑧处应填“过了冬至大一岁”。

7.C

解析:

第⑥段主要说明进口牛奶颜色泛黄的原因。

8.D

解析:

摹状貌是一种通过描写事物的形状或面貌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第④段并没有对牛奶呈现的乳白色的现象做具体的描写,所以说第④段没有使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9.A

解析:

回答此题要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比较。

第④段说“乳化作用的关键……让它们不能分家单过。

这样,水和油就能完美融为一体”。

这才是乳化的作用。

而不是A项所说“使牛奶中的油脂分离出来,所以牛奶的颜色呈现乳白色”。

10.小满的具体时间、来历、物候特点、气候特点、农事活动,及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共3分,每项1分,答对3项即可)

解析:

根据题干的要求,需要概括介绍小满这一节气的主要内容。

在第①②段主要讲了小满的时间和来历。

第③段讲了小满的物候特点。

第④段主要讲了小满的气候特点。

第⑤段讲了小满时节的农事活动——插秧。

第⑦段讲小满时节潮湿闷热“需要及时补充,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至于有所伤耗”,据此概括即可。

11.引用农谚,一是说明了小满这一节气的来历、特点,二是增强了说明内容的可信度,三是使得说明语言通俗、生动凝练。

(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

本题用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小满这一节气的含义和农作物生长的特点,生动形象,有说服力。

12.

(1)用具体的时间数字准确说明了小满的交节时刻。

(2分)

(2)“渐次”准确地写出我国各地进入夏季时间有先有后,符合我国地域辽阔的特点。

(2分)

解析:

根据题干要求,是要从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来分析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句中的加点词语是具体的时间,可抓住其中的“月、日、时、分”来回答其具体、准确,以体现其科学性;

(2)中的“渐次”要从词语的意思上切入回答,科学、准确地解说小满以后,全国各地进入夏季的时间有先有后。

13.(示例)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立春:

是二十四节气的头一个节气。

春天从此开始,天气逐渐转暖,万物开始复苏。

农民开始耕耘,一年四季从此开始。

惊蛰:

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开始苏醒过来,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春耕季节。

清明:

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

在清明节这一天,各地有在门口插杨柳条、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的习俗。

谷雨:

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才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

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

是夏季的开始,立夏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人生长旺季。

夏至:

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

立秋:

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早晚初觉凉意,夏玉米进行成熟阶段。

立冬:

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劳作结束,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

立冬一过,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

(共3分,选一个节气1分,介绍内容2分)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解答本题只要从二十四节气(除了小满)中选择一个说明其含义即可。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平时积累的知识。

对于本题而言,要求既要熟知我国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还要了解二十四个节气与气候及农事的关系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