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6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40923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6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6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6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6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6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6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6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6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6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6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6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6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6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6Word下载.docx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6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6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6Word下载.docx

乙:

“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程颐、朱熹、李贽、顾炎武

C.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黄宗羲D.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7.宋史专家邓广铭认为:

“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①开始设置中书省和门下省,强化专制集权统治

②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③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④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8.培根指出: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B.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9.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

序》中说: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此话的主要含义是()

A、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B、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C、认为古代文学是我国文学的顶峰D、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

10.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下列四幅图片,明显体现文人画特色的是()

ABCD

11.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A、②③①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③D、③①②④

12.《诗经·

卫风·

氓》中写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青年男女恋爱完全自由B.封建纲常礼教严重束缚人们思想

C.父母不再干预子女婚姻D.商品交换仍然存在实物交换形式

13.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李鸿章说: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两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

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

“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推动中国近代化B.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中国工业化D.启蒙与救亡并重

14.“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

零零碎碎的。

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

”符合材料描述思想特点的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B.曾国藩C.洪仁玕D.康有为

15.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

16.某班一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时,看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

“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

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

”他们对这句话中“变”的内涵产生了争议:

甲说:

变就是要变革教育制度。

乙说:

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政治制度。

丙说:

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思想观念。

丁说:

你们都不对,这里的变是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他们中有一人的观点是正确的,他是

A.甲B.乙C丙D.丁

17.20世纪20年代,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爱国知识分子推动的平民教育兴起,右图反映的是推行平民教育的主要目的,试给该漫画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

A.大国臣民秉承救亡图存B.平民教育压迫平民

C.良好公民肩负国家责任D.男女平等

18.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

“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9.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

“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

……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

”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20.以下是博希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类别

1860—1899年

1902年—1904年

数量

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

123种

22%

327种

61%

自然科学

162种

29%

112种

21%

应用科学

225种

41%

56种

11%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B.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C.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2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采用代表汉、满、蒙、回、藏的五色旗为国旗,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

A.民族主义观念B.民权主义价值

C.民生主义思想D.民主主义内涵

22.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

“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

”这表明: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B.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3.如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

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五四运动的发生B.红色政权的建立

C.抗日战争的爆发D.解放战争的胜利

24.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

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

”这篇文章应发表于

A.五四运动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25.“东方风来满眼春”。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这次讲话

①提出了真理的标准问题②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使“发展才是硬道理”论断深入人心④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6、马克思曾说:

“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这一观点适合评价

A、毛泽东思想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三民主义D、新文化前期的指导思想

27、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庞大的理论,包括一系列的理论与观点,毛泽东提出下列理论与观点的先后顺序是()

①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②中国革命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④农民问题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A、④③②①B、①②③④C、④③①②D、③④①②

28、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权主义B.民粹主义C.民族主义D.民生主义

29、2011年11月1日凌晨5点58分,“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将发射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八号飞船,它与中国早期的“火箭”一样,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

要想了解我国古代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你可以查阅

A.《史记》B.《汉书》C.《新唐书》D.《清史稿》

30、不久前,中国最早的《共产党宣言》译本(1920年陈望道翻译)在山东广饶发现。

对该书在中国出版,有人评价说“从此,这个徘徊在欧洲大陆上的幽灵来到了中国”。

这一“幽灵”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创新理论成果有:

①新三民主义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④1956年后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③④D.②③

二、综合题(3小题,共50分,其中31题10分,32题20分,33题10分)

31、(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丧礼,君与父母、妻、后子死,三年丧服……或以不丧之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选自《论语》

材料二: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

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伤良曰谗,害良曰贼。

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窃货曰盗,匿行曰诈,易言曰诞。

趣舍无定谓之无常。

保利弃义谓之至贼。

多闻曰博,少闻曰浅。

多见曰闲,少见曰陋。

难进曰偍,易忘曰漏。

少而理曰治,多而乱曰秏。

……

“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后起,杖后行,耳无闻,目无见,此足以丧天下。

——选自《墨子》

材料三:

自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于仁义,是非以仁义易其性与?

故尝试论之,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

——选自庄子《骄拇》

请回答:

(1)材料一反应了孔子的什么主张?

(2分)

 

(2)材料二墨子的主张有何相同何不同之处?

(4分)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庄子所讲与孔子的什么观点相对立?

(2分)庄子还有哪些思想主张?

32、(20分)阅读下列材料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

夷之长技有三: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海国图志》

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

这一著作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五:

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命以后就走得这样快。

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

在这以前,哪个晓得提这样的口号呢?

——毛泽东(1945.4)

(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三思想主张的概称。

(2)同是向西方学习,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思想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从国体、政体角度回答)(6分)

(3)根据材料四,说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6分)

(4)结合五则材料,简述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轨迹。

(具体指出其代表人物及主张,语言要精练)(4分)

33(10分).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时,国家主席胡锦涛说:

“辛亥革命100年来的历史表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找到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正确道路和核心力量。

……”今天我们就穿越历史去感受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三位历史伟人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所进行的不懈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

用暴力手段推翻以满清贵族为首的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起独立的民族国家。

……经由平民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核定地价,解决社会问题。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

“有人说‘清室推翻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

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人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在压制的……”

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

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

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

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选自《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

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

(1)材料一反映了孙中山先生什么思想?

(2分)材料二的思想较之材料一有什么进步之处?

(2)材料三反映的是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哪一阶段?

(3)材料四中所说的“新的理论”是什么?

(2分)该理论主要解决了什么根本问题?

2019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文科)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A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2、综合题(3小题,共60分,其中31题10分,32题20分,33题10分)

31.

(1)孝。

仁。

德、修养的重要性

(2)重视人的品德(同),主张节葬(不同)

(3)反对唯仁义是重;

辩证法,逍遥

32.

(1)材料一:

“师夷长技以制夷”(2分)材料二:

三民主义(2分)

(2)共同点:

主张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国家(或答走资本主义道路)(2分)

不同点:

维.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革.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4分)

(3)旗帜:

民主与科学(2分)

内容:

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分)

(4)①鸦片战争以后,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

②康梁维新派和孙山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③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倡导民主和科学,学习西方先进文化

④中国人最终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一救国救民的理论武器(每点1分)

33.

(1)思想:

三民主义;

意义:

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进步:

明确提出了反帝的思想。

(2)形成阶段

(3)邓小平理论。

根本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