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4417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Word文档格式.docx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Word文档格式.docx

广东六

校联考历史学家往往会杜撰出名言警句来表示历史的运动或潮流。

“□□”这个词就常常用来描述从18世纪初至19世纪下半叶这段时期的发展。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运动,但同时期的物质进步和社会动荡相结合又产生了激动人心的深刻变化。

在□□中填上的词应该是(  )

A.启蒙运动B.工业革命

C.光荣革命D.信息时代

5.B 【解析】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这场运动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质的飞跃,结合时间我们知道应是工业革命。

            

课标文综38.B1、D2、I1、I2、P1[2011·

广东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史书多以纪传体编撰而成,“盖纪者,编年也;

传者,列事也。

编年者,历帝王之岁月……;

列事者,录人臣之行状。

——据(唐)刘知几《史通》

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

史家必探察“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

史学者,“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

——据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布鲁尼(1369—1444)的《佛罗伦萨史》,不再从上帝创世而是从佛罗伦萨的建城写起;

不再记述有关佛罗伦萨建城的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

——据《西方的历史观念》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现两种主要做法:

①近代史开始于1640,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

②近代史开始于15前后,现代史开始于19前后。

(1)据材料一,古代纪传体史书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到哪些思想的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布鲁尼的历史撰述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思想潮流。

(3)任选材料三中的一种分期方法,分析其史实依据。

(4)有学者认为,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也是指人们对往事的记录。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广东卷]【答案】

(1)统治者的活动。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进化论思想、救亡图存的思想。

(2)摆脱神学束缚,关注现实,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潮。

(3)以下两种答案任选其一:

①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启了资本主义的新时代。

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15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从分散孤立走向统一整体。

19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4)本问考生言之有理,皆可得分。

【解析】本考查学生对历史常识的理解能力、研读史料的能力,以及对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和综合分析能力,以史实论证、评价历史观点的能力。

涉及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十月革命等历史知识。

(1)问的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一“盖纪者,编年也;

”分析概括出主要内容:

记载帝王、诸侯以及其他重要人物的主要言论和事迹。

第二小问梁启超的史学观紧扣材料一“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探察”‘国民全部……’”“爱国心之源泉”等关键信息分析概括为:

进化论思想、民主思想、爱国思想。

(2)问注意布鲁尼的生活时代这一时间信息,

在文艺复兴的大背景下分析问题。

不关注“上帝创世”,不记述“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关注“佛罗伦萨的建城”,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

从强调上帝、神怪到关注城市的兴建、现实生活,反映了开始摆脱神学束缚,关注现实,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

第(3)问属于开放性问,把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的两种不同观点呈现出来,解答时首先要选择一种分期方法,然后结合不同分期的起止时间所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分析综合。

如果选择第一种观点,则体现文明史观,侧重于从社会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的演变角度进行分期。

1640年爆发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启了资本主义新时代;

1917年十月革命使俄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世界历史开始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选择第二种观点则体现全球史观,侧重于从全球各地的联系程度,特别是经济文明联系发展的程度进行分期。

15左右的新航路开辟,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19左右,在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

第(4)问抓问题的关键信息理解分析,“事实本身”反映了历史的客观性;

“对往事的记录”反映了不同人站在不同立场,从不同角度对历史的不同认识。

课标文综41.I1[2011·

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回答问。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

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

洲?

——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课标全国卷] 【答案】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②未引用史实;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崛起问,属于开放性题目。

解答时首先要归结出材料中的观点,然后选定自己认可的观点进行评论,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

文综18.I1[2011·

全国卷]16,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

“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

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之

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全国卷]C 【解析】本考查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扩张以掠夺金银为主的特点。

本题解的关键点是把握时间“16”和谚语的内容,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C项符合题意。

文综20.I1[2011·

全国卷]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

这表明当时(  )

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

全国卷]B 【解析】本考查英国的殖民扩张活动将西方文化传播到殖民地。

解题关键词是“19世纪30年代”“印度”“英语书籍”。

联系所学知识,印度在19世纪上半期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B项。

课标文综39.I1、J2[2011·

四川卷]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

材料一 煤炭在工业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到18世纪,木材一直是最主要的燃料,巨大的木材消耗使森林锐减,引起木材严重短缺。

但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毗邻商业中心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

储藏集中以及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使煤炭成为木材的替代品。

煤炭资源的优势支持了不断扩大的铁器制造和蒸汽机的应用。

在这一点上,英国的经验与中

国有明显区别。

中国的地理因素阻碍了从木材到煤炭的早期转变,因为中国的主要产煤带在西北地区,离最有经济潜力的长江三角洲相距甚远。

(据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煤炭在英国工业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煤炭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没能扮演类似角色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洋务派开办军事工业,加之外资工业扩大,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进口量迅速扩大,供求关系紧张,价格昂贵,成为洋务军事工业的一大经济负担。

1867年,曾国藩向清廷提出:

“挖煤一事,借外国开挖之器,兴中国永远之利,似尚可试办。

”1872年,李鸿章进一步强调若能自开煤矿,则“洋煤不阻自绝,船、厂亦应用不穷”,与塞漏卮、求富强“殊有关系”。

1874年,李鸿章、沈葆桢重提“开采煤矿,以济军需”。

1875年,清廷放弃开采煤矿的禁令,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

于是,出现了兴办民族煤矿企业的热潮。

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部分)

企业名称

开办年份

停办年份及原因

创办人

直隶磁州煤矿

1875

1883 退股

李鸿章

湖北兴国煤矿

1879 经费无着

盛宣怀

台湾基隆煤矿

1876

1892 亏损

沈葆桢

直隶开平煤矿

1878

徐州利国驿煤铁矿

1882

1886 亏损

胡思燮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三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兴办煤矿企业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概括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

四川卷]【答案】

(1)表现:

替代木材成为工业化的主要能源;

推动钢铁制造业的发展;

为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

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等。

原因:

煤炭资源远离经济发达区域,交

通不便;

当时中国工业化尚未

启动。

(2)原因:

洋务派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等困难的需要;

洋务派认识到自开煤矿的重要性;

清政府政策转变,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

工业革命发展的影响。

状况:

由官方主导,多数经费不足,经营不善,存在时间短。

【解析】本题从能源开发与利用这一热点问切入,考查了煤炭在近代中英两国工业化过程中的作用,考查了洋务运动时期中国近代煤炭工业的发展原因和状况。

(1)问依据材料归纳出煤炭在英国工业化过程中扮演角色的具体表现,注意把握解题技巧,后一问结合材料与同一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现状回答。

(2)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因即可;

经营状况从材料表格和教材基础知识分析得出,难度不大。

课标文综13.I1、J1、N2[2011·

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

材料一 1493年5月,为解决对外探险中国家之间的争执,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规定,以佛得角群岛之西约500公里的大西洋上划界(史称“教皇子午线”),线东新“发现”的土地属于一国,线西的归另一国。

1494年,两国又签订了托得西拉斯条约,将这条线向西移动了约1300公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涉及的两个国家及各自的扩张方向,并概述两国扩张对世界产生的直

接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类别

年份  

原料

手工制品

机器产品

1893

15.6

81.8

2.6

1910

39.8

41.4

18.8

1920

40.1

39.4

20.5

资料来源:

张东刚等《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

(2)材料二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这些变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

材料三 下图为杰里·

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中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一幅漫画。

平衡的世界经济?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漫画的寓意。

根据你的认识,谈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应采取的态度。

天津卷]【答案】

(1)葡萄牙向“教皇子午线”以东;

西班牙向“教皇子午线”以西。

在地理上将世界连成一片,促使世界由分散向整体发展。

(2)变化:

原料出口比重增加;

手工制品出口比重减少;

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

关系:

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

中国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进一步冲击;

中国近代工业在外来技术的影响和海外市场的刺激下进一步发展。

(3)经济全球化也有一定的危险性。

抓住机遇,积极参与;

保持清醒头脑,迎接挑战;

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合理对策;

在融合与交流中坚持自主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一体化的问。

(1)问,从时间上看,这两个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其扩张方向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

两国扩张的影响可转化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作答。

(2)问,回答时要从纵向看,分别答出原料、手工制品和机器产品的变化情况;

在回答这些变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时也要分别答出:

原料出口的增加是因为列强掠夺的加剧,手工制品出口的减少是外国商品的冲击,机器产品出口增加是因为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3)问,回答漫画的寓意时一要看图,二要看文字解释。

漫画中地球被置于中间,处于悬空状态,而且通过图片名称很容易得出结论:

经济全球化的风险性。

发展中国家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课标文综39.C1、I1、G3[2011·

重庆卷]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时代的主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的结果使日本一跃而为新兴的军事强国,挤进了帝国主义的行列,构成对朝鲜和中国安全的威胁,进而纵横捭阖,与西方强国争权夺利。

日本对于三国干涉还辽,强迫它交出已到手的赃物,引为奇耻大辱,认定日、俄为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迟早必出一战。

192月,日、俄双方相互宣战。

——摘编自丁铭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

材料二 1905年,日、俄签订《朴茨茅斯和约》。

其主要内容有:

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政治、军事、经济的绝对利益;

俄国自中国东北撤兵,除辽东半岛外,东北的一切地方均交还中国;

俄国将辽东半岛的租借权、南满铁路及有关特权均无偿转让给日本。

——摘编自赵建民《日本通史》

材料三 朝鲜半岛自分裂以来,民族饱尝对抗分裂之苦。

“相约千年”的朝鲜和韩国首次首脑会晤,(20)6月15日在平壤落幕。

双方在共商民族的和解与

团结、交流与合作、和平与统一的大计上初结硕果,签署了《共同宣言》。

北南首脑会晤的这一成果,利及北南、东北亚和亚太的和平与稳定。

——摘编自《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前日本利用什么机会出兵朝鲜;

说明甲午战争后日俄矛盾日趋尖锐以致引发战争的原因;

分别归纳这两次战争对东北亚地区政治格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导致朝鲜半岛出现分裂的直接原因;

归纳这次首脑会晤所取得的积极进展并指出其重要意义。

重庆卷]【答案】

(1)清政府应邀出兵帮助朝鲜镇压东学党起义。

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

甲午战争后,日本成为亚洲军事强国,跻身帝国主义行列;

朝鲜和中国的安全受到威胁;

中国被大大地削弱,国际地位急剧下降。

日俄战争后,俄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势力遭到削弱;

日本取得了中国东北南部地区的权益,把朝鲜变为其实际上的殖民地,势力得到更大的扩展。

(2

)日本投降后,苏美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的北部和南部。

在民族的和解与团结、交流与合作、和平与统一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签署了《共同宣言》。

进一步缓和了朝鲜半岛的局势,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解析】本题从近代以来东北亚的国际纷争与朝鲜半岛形势的缓和来突出和平与发展这两大时代主。

本题材料只提供了情景,主要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旨在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的能力。

(1)问前两个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回答,第三小问要注意从两场战争所涉及的各方(中国、日本、朝

鲜和中国、俄国、日本、朝鲜)来全面分析。

(2)问第一小问回忆所学就能准确回答,第二小问要注意从朝鲜半岛和整个东北亚的和平与安全加以评价。

课标文综21.I2[2011·

北京卷]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②工业革命 ③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北京卷]D 【解析】本题考查对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解,应把握“16—17世纪”这一时代背景。

英国成为海上霸主与材料中现象无关,故①不正确;

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下半期,故②不正确。

通过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英国大发横财,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导致物价和工资上涨。

课标文综38.O2,I2,C2,F1[2011·

福建卷]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

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

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

秦史》

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三 图(a)、(b)、(c)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

材料四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

(二)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

(三)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五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

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

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促成辛亥革命爆发的外部原因。

(3)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

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原因。

(4)指出材料五“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

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大意义。

福建卷]【答案】

(1)王夫之:

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

顾炎武:

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作用:

郡县制有利于中央

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

(2)看法:

丑化中国,认为中国愚昧

落后,可任其宰割。

成因:

英国工业革命后,加剧对外侵略扩张;

晚清政府腐朽没落。

外部原因:

列强的侵略扩张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不足:

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和政治上不成熟。

(4)体现:

同苏联、东欧等国家建交;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国内外环境:

新中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

苏联支持新中国,美国敌视新中国。

意义:

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确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今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

(1)问,解答本问的关键是理解文言文材料,注意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

材料一的关键句是“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材料二的关键句是“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郡县制的积极作用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问,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可从三幅漫画进行概括。

“中国佬”带有轻视侮辱之意;

“我们在中国应该做什么”“中国就要崩溃了”,反映了他们认为中国软弱可欺。

回答成因时要结合图片出现的时间,并从中外两个方面回答。

19,“中国就要崩溃了”的漫画反映了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这是辛亥革命发生的重要原因。

第(3)问,材料四主要强调中华民国政府对于原来满清政府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借款等承认都继续有效,这反映了辛亥革命在反帝方面的严重不足,其原因主要从其阶级本身的特点来考虑。

第(4)问,关键是理解“一边倒”的内涵。

“一边倒”倒向的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所以答出来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外交史实即可。

国内外环境和意义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广东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

不再记述有关佛罗伦萨建城的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