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8205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诫子书》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诫子书》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诫子书》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诫子书》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诫子书》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诫子书》阅读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诫子书》阅读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诫子书》阅读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诫子书》阅读答案.docx

《《诫子书》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诫子书》阅读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诫子书》阅读答案.docx

《诫子书》阅读答案

《诫子书》阅读答案

《诫子书》阅读答案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诫子书》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诫子书》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①君子之行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④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蹂⑦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咸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注:

①夫:

发语词。

②行:

指操守、品德。

③澹(dàn)泊:

同“淡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④宁静:

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⑤淫慢:

指过度的享乐。

淫,过度。

慢,怠惰。

⑥励精:

振奋精神。

励,奋勉,振奋。

⑦险躁:

这里指暴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⑧接世:

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10.翻译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1.本文作者就哪两方面展开论述的?

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1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13.文中常被人们引用作“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

”作为新世纪的学生,应当如何做?

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14.诸葛亮还有一篇《诫子书》,全文如下:

夫酒之设(安排),合礼致情(合乎礼节,表达情意),适体归性(适应身体和性格的需要)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这就达到和谐的顶点了)。

主意未殚(尽),宾有余倦(稍有倦怠),可以至醉(可以饮到酒醉),无致迷乱(丧失理智胡来)。

这篇《诫子书》谈的是什么问题?

三、10.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11.作者就学习(或治学)和做人(或修身)进行论述。

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

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纳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12.告诉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13.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新世纪的学子亦应记住,在静中求学,在学中广才,切勿浮躁,切莫虚度光明。

(结合学习实际说的有道理即可。

14.谈了饮酒问题。

待人接物,饮酒要控制酒量。

适度而止,不可失礼。

《诫子书》阅读答案2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

②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

③非澹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

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答: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答:

参考答案:

1、①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②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③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④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2、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

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3、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4、非澹泊无心明志,非宁静无心致远。

《诫子书》阅读答案3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

【阅读训练】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

②俭以养德

③非澹泊无以明志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

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答: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答:

参考答案:

1.①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②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③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④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2.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

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3.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4.非澹泊无心明志,非宁静无心致远.

《诫子书》阅读答案4

李应升诫子书①

吾直言贾祸,自分一死,以报朝廷,不复与汝相见,故书数言以告汝。

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②,即吾不死之年也。

汝生长官舍,祖父母拱璧视汝,内外亲戚,以贵公子待汝。

衣鲜食甘,嗔喜任意,娇养既惯,不肯服布旧之衣,不肯食粗粝之食。

若长而弗改,必至穷饿。

此宜俭以惜福,一也。

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

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

人不可上,势不可凌。

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

此宜孝以事亲,三也。

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

今家中所存基业,皆祖父母勤苦积累,且此番销费大半。

吾向有誓愿,兄弟三分,必不多取一亩一粒。

汝视伯如父,视寡婶如母,即有祖父母之命,毫不可多取,以负我志。

此宜公以承家,四也。

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

倘嫁中等贫家,须与妆田百亩;至庶妹之母,奉事吾有年,当足其衣食,拨与赡田,收租以给之。

内外出入,谨其防闲③。

此恩义所关,五也。

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

汝念吾辛苦,励志勤学,倘有上进之日,即先归养。

若上进无望,须做一读书秀才,将吾所存诸稿简籍,好好诠次。

此文章一脉,六也。

吾苦生不得尽养。

他日伺祖父母千百岁后,葬我于墓侧,不得远离。

【注】

①李应升(1593年-1626年),字仲达,号次见。

明朝南直隶江阴人。

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御史,为东林党人,敢言直谏,多次上疏弹劾权奸魏忠贤,入狱而死。

②韦弦:

韦,熟牛皮;弦,弓弦。

成语有“韦弦之佩”,意为用来警戒自己的有益的规劝。

语出《韩非子观行》:

“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

”③防闲:

防,防水的堤坝;闲,防兽的圈栏。

泛指防备和禁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吾直言贾祸——贾:

招致

B.祖父母拱璧视汝——视:

看见

C.衣鲜食甘——鲜:

很少

D.以负我志——负:

担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若长而弗改——若上进无望

B.不复与汝相见——须与妆田百亩

C.汝长成之日——及狱中幽囚痛苦之状也

D.以贵公子待汝——当待以同胞

3.下列各句,全部属于李应升对儿子的“告诫”的一组是()

①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即吾不死之年也

②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

③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

④人不可上,势不可凌

⑤内外出入,谨其防闲

⑥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身陷囹圄,不向阉党屈服,决心以死报效朝廷,因此写下这封信,作为临终遗言,教育尚未成年的儿子。

B.作者指出儿子身上存在的过于任性、不敬长辈、不能吃苦等毛病,要求儿子认清危害,改正缺点,学会做人。

C.作者要求子女们和睦友爱,妹妹出嫁时要以一百亩田地作为陪嫁,兄弟三人要平分财产,谁也不要想多占一点。

D.作者把自己的两点遗愿托付给儿子:

一是希望儿子整理自己留下的文稿,二是希望将来把自己葬在父母墓旁。

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

答案:

1.A

2.B

3.B

4.C

5.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

6.①这样就应该谦逊恭谨,来保全自身,这是第二点。

②我做官,爱惜名声和节操,从来没有贪婪攫取,使家里富裕。

【参考译文】

我因为正直的言论招致灾祸,自己料想唯有一死来报效朝廷,不能再和你相见,所以写几句话来告诫你。

你长大成人的时候,能把这些话当做警戒自己的规劝,也就是我虽死犹生的时候了。

你生长在官府,祖父祖母像看待奇珍异宝(拱璧:

一种大型玉璧,径长尺二,用于祭祀,因须双手拱执,故名。

后比喻极其珍贵的事物)一样看待你,家族内外的亲戚都用对待尊贵公子的方式对待你。

你穿着光鲜的衣服,吃着甘美的食物,喜怒任性,娇生惯养已成习惯,不肯穿布衣旧衣,不肯吃粗茶淡饭。

如果长大成人还不能改正,一定会陷入贫穷饥饿的境地。

这样就应该用节俭来珍惜眼前的幸福,这是第一点。

你从小见惯我四处为官显赫得意的样子,没见过我做童生和秀才时低眉顺眼谦恭待人的样子,以及祖父祖母在艰难中支撑家庭时的情景,更没见过我身穿囚服被捕入狱,以及在监狱中被囚禁时万分痛苦的'情形。

你不尝着苦胆去好好想想这一切,又哪里算得上是有人心的人呢?

做人不能居高临下,不能仗势凌驾他人。

这样就应该用谦恭来保全自身,这是第二点。

祖父祖母疼爱你,你却因为亲近而忘了尊重;你的母亲教育你,你却傲慢而不亲近她。

现在我遭遇难以预料的灾祸,你替代我做儿子,能不恭敬地体会祖父祖母的爱护之心吗?

至于你的母亲,她还能依靠什么人呢?

你如果不孝顺,上天都要惩罚你了。

这样就应该用孝心来侍奉长辈,这是第三点。

我做官珍惜自己的名声和节操,不曾贪婪攫取,使自家富裕。

现在家中留下的财产,都是祖父祖母勤劳辛苦积累的,况且经历这次大难,已经花费了大半。

我曾有誓愿:

兄弟三人,财产均分成三份,自己一定不多拿一亩田一粒谷。

你要像对父亲一样对待伯父,像对母亲一样对待寡居的婶婶,即使有祖父祖母的命令,也丝毫不能多占多要,以致违背我的心愿。

这样就应该以公平之心来继承家业,这是第四点。

你既然没有兄弟,只有一个庶出的妹妹,就应该拿同胞妹妹看待她,倘若她嫁到中等或贫穷人家,必须给她一百亩陪嫁田地;至于庶妹的母亲,已经侍奉我多年,应当让她丰衣足食,分给她养老的田地,让她收取田租来供养生活。

家里家外进进出出,要严守规矩。

这关系到恩德道义,这是第五点。

你天资不愚钝,我教育不够,你读书已经很晚。

你要念着我辛勤劳苦,激发志气勤奋学习,假如有考取科举的一天,就先回家奉养老人。

如果科举没有希望,也要做一个读书秀才,把我留下的文稿书籍,好好整理。

这关系到我们家文章学问一脉相传,这是第六点。

我深以为苦的是人生在世不能为父母养老送终。

将来等到祖父祖母百年之后,一定把我葬在他们坟墓的旁边,不能远离他们。

《诫子书》阅读答案5

(一)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担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

①行:

行为,操行。

②澹泊:

也写作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

③淫慢:

过渡怠惰。

淫,过度,慢,怠惰,不勤勉。

④险躁:

过分急躁。

⑤治性:

约束自己的性情。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

(2分)

答:

2、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2分)

答: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公)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4、翻译下列句子。

(2分)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

5、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2分)

答:

6、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2分)

答:

参考答案:

1、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的故事。

(意对即可)

2、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意对即可)

3、B

4、译文: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5、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

(意对即可)

6、提示:

本题可就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志向、目标、修身、养德等其中一个方面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或教育。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诫子书》阅读答案6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9.下列有关文言知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诸葛亮为告诫劝勉儿子诸葛瞻而写的一封家书。

B.《狼》中“其一犬坐于前”中“犬”名词活用为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C.《论语·学而》中“不亦说乎”中“说”通“悦”,在文中意思为“愉快”。

D.《咏雪》中“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是一个文言倒装句。

10.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2分)

(1)夫君子之行

(2)非志无以成学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无以致远致?

(2)无以广才广

(3)意与日去日

(4)悲守穷庐庐

12.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3分)

原句: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A.迷惑傲慢就不能振奋精神,危险轻薄就不能修养性情。

B.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C.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危险轻薄就不能修养性情。

D.迷惑傲慢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13.作者认为君子修身养德需要哪些条件?

请简要概括。

(3分)

9.(3分)D

10.(2分)

(1)夫/君子之行

(2)非志/无以成学

11.(4分)

(1)达到

(2)增长(3)岁月,时光(4)简陋的房屋

12.(3分)B

13.(3分)答题要点:

立志;勤学;惜时。

评分说明:

一点1分。

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阅读答案7

文言文阅读。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需静也,才需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学成。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词语中的“穷”与“悲守穷庐”的“穷”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穷形尽相

B、穷年累月

C、穷乡僻壤

D、山穷水尽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不是清谈无欲的人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沉着镇静的人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3、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对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意对即可)

《诫子书》阅读答案8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③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④则不能励精⑤,险躁⑥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⑦,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集》)

注释:

①行:

操守,品德。

②淡泊:

不追求名利。

③宁静:

安静,集中精力。

④淫慢:

淫,过度;慢,怠惰。

⑤励精:

振奋精神。

⑥险躁:

暴躁,与宁静相对而言。

⑦接世:

接触社会,承担事务。

1.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

而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跨越了一千七百年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请就此谈谈你读后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学习和做人。

2.可以围绕全文总谈,也可以就某一名句而谈,但不要脱文而空谈。

【《诫子书》阅读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