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综卷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仿真考05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48509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9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综卷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仿真考05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理综卷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仿真考05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理综卷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仿真考05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理综卷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仿真考05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理综卷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仿真考05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理综卷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仿真考05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理综卷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仿真考05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理综卷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仿真考05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理综卷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仿真考05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理综卷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仿真考05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理综卷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仿真考05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理综卷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仿真考05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理综卷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仿真考05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理综卷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仿真考05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理综卷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仿真考05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理综卷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仿真考05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理综卷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仿真考05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理综卷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仿真考05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理综卷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仿真考05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理综卷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仿真考05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理综卷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仿真考05Word格式.docx

《理综卷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仿真考05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综卷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仿真考05Word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理综卷届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三仿真考05Word格式.docx

A.突触2中的神经递质作用后的去向包括被突触后膜吸收

B.ab过程(不包括a点和b点)中,离子通道甲处于开放状态

C.B处膜电位一直为-65mV,可以确定Gly使后膜上的阳离子通道打开

D.突触1处产生的局部电流可以双向传导,传到B点的时间比A点长

6.某学生进行探究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每小格高度为0.1mm,面积为1/400mm2)进行计数。

甲图是实验过程中某一天的显微镜镜检结果,乙图是7天内根据镜检绘制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酵母菌数量过多,需稀释后再计数

B.乙图中第4~7d酵母菌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相同条件下再次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的K值基本不变

D.酵母菌自身代谢产物如CO2也会影响实验数据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质能的利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直接燃烧、生物化学转换和热化学转换

B.在人类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过程中,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三种不同层次的观测仪器先后得到了使用

C.能源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化学电源也可分为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

D.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是常用的反应速率理论,其中过渡态理论可解释温度、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将氢氧化钠溶液迅速倒入盛有盐酸的量热计中,立即读出并记录溶液的起始温度,充分反应后再读出并记录反应体系的最高温度

B.向装有2mL2mol/LAlCl3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入0.01mol/L氨水3mL,产生沉淀且沉淀不溶解,说明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

C.在Zn-Cu原电池中加入双氧水后,灯泡亮度增加且持续时间较长

D.海带灼烧成灰烬后,加水煮沸2~3min并过滤,滤液中可以加入适量的H2O2来氧化I

9.X、Y、Z、W、R属于短周期主族元素。

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Y元素的单质常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得到,Z元素的单质是常见的半导体材料,W与Z同族,R与Y同族,其单质有杀菌作用。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X与Y形成的两种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且均能与水反应。

B.根据非金属性强弱,不可能由Z的最高价氧化物制出W的最高价氧化物。

C.Y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和热稳定性均大于R的简单氢化物。

D.向两份BaCl2溶液中分别通入RY2、WY2,均无白色沉淀生成,但一段时间后,通入RY2的一份中可能产生沉淀。

10.下列有机物相关描述不正确的:

A.按照有机物系统命名法,化合物

的名称为:

3,3-二乙基戊烷

B.甲醇、乙二醇、丙三醇都为饱和醇,熔沸点依次递增

C.甘氨酸H2N-CH2COOH、丙氨酸CH3CH(NH2)COOH、谷氨酸HOOCCH2CH2CH(NH2)COOH

一定条件下形成链状三肽的结构最多有33种

D.分子式为C5H10O2的所有酯类的同分异构体共有9种

11.一种三室微生物燃料电池污水净化系统原理如图所示,图中有机废水中有机物可用C6H10O5表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b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b电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C.a电极反应式:

C6H10O5+24e-+7H2O===6CO2↑+24H+

D.中间室:

Na+移向左室,Cl-移向右室

12.常温下,现有0.1mol/L的NH4HCO3溶液,pH=7.8。

已知含氮(或含碳)各微粒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种微粒的浓度占各种微粒浓度之和的分数)与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溶液的pH=9时,溶液中存在下列关系:

c(NH4+)>c(HCO3-)>c(NH3·

H2O)>c(CO32-)

B.NH4HCO3溶液中存在下列守恒关系:

c(NH4+)+c(NH3·

H2O)+c(H+)=c(OH-)+2c(CO32-)+c(H2CO3)

C.往该溶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时NH4+和HCO3-浓度逐渐减小

D.通过分析可知常温下Kb(NH3·

H2O)>Ka1(H2CO3)

13.某试液中只可能含有K+、NH4+、Fe2+、Fe3+、Cl-、SO42-、NO3-、AlO2-中的若干种离子,离子浓度均为0.1mol·

L-1,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A.无法确定原试液中是否含有Fe3+、K+  

B.滤液X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有NH4+、Fe3+、H+和Al3+

C.无法确定沉淀B的成分 

D.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为NH4+、Fe2+、NO3-、SO42-

14.趣味运动会上运动员手持网球拍托球沿水平面匀加速跑,设球拍和球的质量分别为M、m,球拍平面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θ,球拍与球保持相对静止,它们间摩擦及空气阻力不计,则

A.运动员的加速度为gtanθ

B.球拍对球的作用力为

C.运动员对球拍的作用力为

D.若加速度大于gsinθ,球一定沿球拍向上运动

15.如图甲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质量为

的物体,让其在随位移均匀减小的水平推力作用下运动,推力随位移

变化的图像乙所示.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先做加速运动,推力撤去时开始做减速运动

B.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最大位移是12m

C.物体在运动中的加速度先变小后不变

D.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为8m/s

16.如图所示x轴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如图所示,场强方向与x轴平行,规定沿x轴正方向为正,一负点电荷从坐标原点O以一定的初速度沿x轴正方向运动,点电荷到达x2位置速度第一次为零,在x3位置第二次速度为零,不计粒子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电荷从O点运动到x2,再运动到x3的过程中,速度先均匀减小再均匀增大,然后减小再增大

B.点电荷从O点运动到x2,再运动到x3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减小再增大,然后保持不变

C.O点与x2和O点与x3电势差UOx2=UOx3

D.点电荷在x2、x3位置的电势能最小

17.如图所示,一个闭合三角形导线框ABC位于竖直平面内,其下方(略靠前)固定一根与线框平面平行的水平直导线,导线中通以图示方向的恒定电流。

释放线框,它由实线位置下落到虚线位置未发生转动,在此过程中

A.线框中感应电流方向依次为顺时针→逆时针

B.线框的磁通量为零时,感应电流却不为零

C.线框所受安培力的合力方向依次为向上→向下→向上

D.线框所受安培力的合力为零,做自由落体运动

二、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8.如图所示,相同的乒乓球1、2恰好在等高处水平越过球网,不计乒乓球的旋转和空气阻力,乒乓球自最高点到落台的过程中,正确的是

A.过网时球1的速度小于球2的速度

B.球1的飞行时间大于球2的飞行时间

C.球1的速度变化率等于球2的速度变化率

D.落台时,球1的重力功率等于球2的重力功率

19.如图所示,直杆AB与水平面成α角固定,在杆上套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杆底端B点处有一弹性挡板,杆与板面垂直,滑块与挡板碰撞后原速率返回.现将滑块拉到A点由静止释放,与挡板第一次碰撞后恰好能上升到AB的中点,设重力加速度为g,由此可以确定

A.滑块下滑和上滑过程加速度的大小a1、a2

B.滑块最终所处的位置

C.滑块与杆之间动摩擦因数μ

D.滑块第k次与挡板碰撞后速度vk

20.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套在光滑竖直杆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与该小球相连。

现将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沿竖直直杆运动到B点,已知OA长度小于OB长度,弹簧处于OA、OB两位置时弹力大小相等。

弹簧的形变量相同时弹性势能相同。

则小球在此过程中

A.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的位置有两个

B.弹簧弹力的功率为零的位置有两个

C.弹簧弹力对小球所做的正功等于小球克服弹簧弹力所做的功

D.弹簧弹力做正功过程中小球运动的距离等于弹簧弹力做负功过程中小球运动的距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80分)

21.(10分)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王同学用了两个量程为5N、最小刻度为0.1N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拉力,实验之前他先检查了弹簧测力计,然后进行实验:

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0,记录下O点的位置和拉力F1、F2的大小及方向;

然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仍将结点拉到O点,再记录拉力F的大小及方向;

然后取下白纸作图,研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1)实验前对弹簧测力计进行检查,下列哪些检查是必需的?

A.将弹簧测力计放在桌面上,进行调零

B.将弹簧测力计竖直放置,进行调零

C.将弹簧测力计用力拉,看是否能达到最大量程

D.将两只弹簧测力计水平互钩对拉,检查两弹簧测力计读数是否相同

(2)下图是王同学研究合力与分力关系时在白纸下画出的图,根据物理上作图要求和规范,请指出图中存在的四种错误,

①;

②                    ;

③                     ;

④                     .

(3)在实验之余,王同学又将两弹簧测力计竖直互钩对挂,如右图所示,发现上面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大于下面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倒置后也是如此,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弹簧测力计外壳的重力

B.弹簧自身的重力

C.弹簧测力计只能水平测力

D.两挂钩之间的作用力不同

22.(10分)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小灯泡的规格为

“3.8V0.3A”,除了开关、导线外,还有如下器材:

电压表V:

量程0~5V,内阻约5k

电流表A1:

量程0~500mA,内阻约0.5

电流表A2:

量程0~100mA,内阻约4

滑动变阻器R1:

最大阻值10

,额定电流2.0A

滑动变阻器R2:

最大阻值100

,额定电流1.0A

直流电源E:

电动势约6V,内阻约0.5

(1)上述器材中,电流表应选,滑动变阻器应选.(填器材符号)

(2)某同学已连接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在闭合开关前,检查发现有一处不当之处,请指出并说明如何改正..

(3)不当之处改正后,在电路中所有元器件都完好,且电压表和电流表已调零,闭合开关后,发现反复调节滑动变阻器,小灯泡亮度发生变化,但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不能调为零,则断路的导线为(用图中给出的导线符号表示).

(4)通过实验得出了小灯泡的I-U图线如图乙,可知在小灯泡上的电压为2.0V时,小灯泡的电阻是    

(5)如果把该小灯泡直接接在电动势是2V、内阻是8

的电源上组成闭合回路,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

A

23.(16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1kg的小球套在一根固定的直杆上,直杆与水平面夹角θ为30°

现小球在F=20N的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从A点静止出发向上运动,已知杆与球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

试求:

(1)小球运动的加速度a1;

(2)若F作用1.2s后撤去,小球上滑过程中距A点最大距离sm;

(3)若从撤去力F开始计时,小球经多长时间将经过距A点上方为2.25m的B点。

24.(20分)如图1所示,一端封闭的两条平行光滑长导轨相距L,距左端L处的右侧一段被弯成半径为

的四分之一圆弧,圆弧导轨的左、右两段处于高度相差

的水平面上。

以弧形导轨的末端点O为坐标原点,水平向右为x轴正方向,建立Ox坐标轴。

圆弧导轨所在区域无磁场;

左段区域存在空间上均匀分布,但随时间t均匀变化的磁场B(t),如图2所示;

右段区域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不随时间变化,只沿x方向均匀变化的磁场B(x),如图3所示;

磁场B(t)和B(x)的方向均竖直向上。

在圆弧导轨最上端,放置一质量为m的金属棒ab,与导轨左段形成闭合回路,金属棒由静止开始下滑时左段磁场B(t)开始变化,金属棒与导轨始终接触良好,经过时间t0金属棒恰好滑到圆弧导轨底端。

已知金属棒在回路中的电阻为R,导轨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1)求金属棒在圆弧轨道上滑动过程中,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2)如果根据已知条件,金属棒能离开右段磁场B(x)区域,离开时的速度为v,求金属棒从开始滑动到离开右段磁场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Q;

(3)如果根据已知条件,金属棒滑行到x=x1位置时停下来,

a.求金属棒在水平轨道上滑动过程中通过导体棒的

电荷量q;

b.通过计算,确定金属棒在全部运动过程中感应电流最大时的位置。

 

25.(22分)如图甲所示,竖直面MN的左侧空间中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上、下及左侧无边界)。

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可视为质点的带正电小球,以水平初速度

沿PQ向右做直线运动若小球刚经过D点时(t=0),在电场所在空间叠加如图乙所示随时间周期性变化、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使得小球再次通过D点时与PQ连线成

角,已知D、Q间的距离为

小于小球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忽略磁场变化造成的影响,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电场强度E的大小

(2)

的比值

(3)小球过D点后做周期性运动。

则当小球运动的周期最大时,求出此时磁感应强度

及运动的最大周期

的大小,并在图中画出此情形下小球运动一个周期的轨迹。

26.(10分)有机物A(C6H8O4)为食品包装纸的常用防腐剂,A难溶于水但可以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A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反应,得到B(C4H4O4)和C。

通常状况下B为无色晶体,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C的一种同系物是人类广泛使用的饮料成分。

(1)A可以发生的反应类型有(选填序号)

①加成反应②酯化反应③加聚反应④氧化反应

(2)B分子所含官能团的名称、

(3)B分子中没有支链,则B的结构简式,和B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4)由B制取A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该反应类型

(5)天门冬氨酸(C4H7NO4)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

结合上述反应流程,推断

天门冬氨酸的结构简式

(6)两分子天门冬氨酸一定条件下可以缩合生成一种六元环肽结构的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7.(18分)I.NH3在工业生产上有重要的应用

(1)写出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泄漏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若将少量氨气与过量氯气混合,则生成一种酸和另一种化合物A,A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试写出A的电子式;

A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水反应,可用于饮用水的消毒,试写出此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II.某白色固体甲常用于织物的漂白,也能将污水中的某些重金属离子还原为单质除去。

为研究其组成,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又知,甲的焰色为黄色,盐丙和丁的组成元素和甲相同,乙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处气体体积在充分加热挥发后经干燥测定

(1)甲中所含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甲的化学式

(2)写出

中产生黄色沉淀的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乙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因是

(4)甲的溶液还可用作分析化学中的吸氧剂,假设其溶液与少量氧气反应产生等物质的量的两种酸式盐,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下列物质中可能在溶液中与甲反应的是

A.NaIB.Cl2C.AgNO3D.NaOH

28.(15分)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我国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CCUS或许发展成一项重要的新兴产业。

(1)已知:

CH4(g)+2O2(g)=CO2(g)+2H2O(g)ΔH1=akJ•mol-1

CO(g)+H2O(g)=CO2(g)+H2 

(g)ΔH2=bkJ•mol-1

2CO(g)+O2(g)=2CO2(g)ΔH3=ckJ•mol-1

反应CO2(g)+CH4(g)=2CO(g)+2H2(g)的ΔH=  kJ•mol-1。

(2)利用废气中的CO2为原料制取甲醇,反应方程式为:

CO2+3H2 

CH3OH+H2O其他条件相同,该甲醇合成反应在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后,CO2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

①a点所代表的状态________(填“是”或“不是”)平衡状态。

②c点CO2的转化率高于b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际生产中发现,随着甲醇的生成,还伴随有少量CO副产物出现:

,且CO2的转化率、甲醇的产率和CO含量除受浓度、度、压强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催化剂CuO的质量分数、气体混合物在反应锅炉内的流动速率影响(用空间流率表示)。

通过实验分别得到如下数据图2、3:

①由图2得,最佳空间流率为h-1;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调整催化剂配比,并记录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得到如下表数据,试说明不选择单组份ZnO原因是。

(4)用二氧化碳催化加氢来合成低碳烯烃,起始时以0.1MPa,n(H2):

n(CO2)=3:

1的投料比充入反应器中,发生反应:

2CO2(g)+6H2(g)

C2H4(g)+4H2O(g)△H,不同温度下平衡时的四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如图4所示:

①该进行的反应的△S0(填:

“>

”或“<

”)

②对于气体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也可以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P),则该反应的KP=。

③为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除改变温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是(列举2项)。

29.(15分)已知苯甲酸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有弱酸性,酸性比醋酸强。

它可用于制备苯甲酸乙酯和苯甲酸铜。

沸点(℃)

密度(g·

cm-3)

苯甲酸

249

1.2659

苯甲酸乙酯

212.6

1.05

乙醇

78.5

0.7893

环己烷

80.8

0.7785

乙醚

34.51

0.7318

环己烷、乙醇和水共沸物

62.1

(一)制备苯甲酸乙酯

相关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如表格:

实验流程如下:

(1)制备苯甲酸乙酯,下列装置最合适的是  ,反应液中的环己烷在本实验中的作用。

(2)步骤②控制温度在65~70℃缓慢加热液体回流,分水器中逐渐出现上、下两层液体,直到反应完成,停止加热。

放出分水器中的下层液体后,继续加热,蒸出多余的乙醇和环己烷。

反应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碳酸钠的作用是,碳酸钠固体需搅拌下分批加入的原因。

(4)步骤④将中和后的液体转入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mL乙醚萃取,然后合并至有机层,用无水MgSO4干燥。

乙醚的作用   。

(5)步骤⑤蒸馏操作中,下列装置最好的是________(填标号),蒸馏时先低温蒸出乙醚,蒸馏乙醚时最好采用  (水浴加热、直接加热、油浴加热)。

(二)制备苯甲酸铜

将苯甲酸加入到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充分溶解后,加入Cu(OH)2粉未,然后水浴加热,于70~80℃下保温2~3小时;

趁热过滤,滤液蒸发冷却,析出苯甲酸铜晶体,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成品。

(6)混合溶剂中乙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趁热过滤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7)本实验中下列药品不能代替氢氧化铜使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醋酸铜  B.氧化铜  C.碱式碳酸铜  D.硫酸铜

(8)洗涤苯甲酸铜晶体时,下列洗涤剂最合适的是________

A.冷水B.热水C.乙醇D.乙醇水混合溶液

30.(14分)下图为某科研小组对寒富苹果叶片发育状况的研究成果,其中图2为一定温度、最适CO2浓度下的测定结果,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⑴为探究叶片发育过程中的最大光合生产能力,最好选择晴好天气,并于10︰30左右做净光合速率的测定,O2是水的_______产物,可根据单位时间O2的释放量来测定。

若在正午12︰00左右测定,则净光合速率可能会降低,此时叶绿体中三碳酸含量与10︰30左右相比会。

⑵图1显示,萌芽后的叶面积在不断扩大,之后趋于平缓,这是细胞__________的结果。

在叶片发育的过程中,其净光合速率逐渐升高可能与两个因素相关,一是叶片结构逐渐完善,作用活动逐渐增强;

二是随着叶片的展开和扩展,与叶片发育密切相关的_______作用活动增加较少。

⑶光补偿点是指当整个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时的光照强度。

由图2可知,寒富苹果叶片的光补偿点与(因素)有关。

若升高温度,则A点的变化是。

31.(12分)“探究和验证”是高中生物学习的重要内容,是一种以实验为核心的实践活动,其核心都是设计实验和实施实验。

(1)验证胰岛素缺乏会引起糖尿病的实验:

实验材料:

两组健康、大小相同的同种狗,胰岛素,试管,本尼迪特试剂及其他必需用品。

实验步骤:

第一步:

取两组健康、大小相同的同种狗,将A组狗的胰岛切除,B组狗作假手术(切开皮肤但不切除胰岛)处理。

第二步:

分别收集两组狗的尿液于试管中,滴加本尼迪特试剂并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第三步:

每天定时给A组狗喂食适量的胰岛素,然后收集尿液,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分析:

①上述实验步骤中的一项不严谨之处是:

②不严谨实验步骤纠正前和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