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学分样表例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8717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研修学分样表例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校本研修学分样表例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校本研修学分样表例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校本研修学分样表例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校本研修学分样表例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校本研修学分样表例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校本研修学分样表例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校本研修学分样表例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校本研修学分样表例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校本研修学分样表例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校本研修学分样表例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校本研修学分样表例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校本研修学分样表例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校本研修学分样表例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校本研修学分样表例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校本研修学分样表例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校本研修学分样表例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校本研修学分样表例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校本研修学分样表例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校本研修学分样表例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研修学分样表例子.docx

《校本研修学分样表例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研修学分样表例子.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校本研修学分样表例子.docx

校本研修学分样表例子

榆林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

 

研修人员:

研修主题:

小学数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方法的探究

县区:

横山县

工作单位:

党岔镇马坊小学

学年:

2013---2014

联系方式:

 

校本研修报告单填写须知

《榆林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报告单》为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材料封面,申请人要结合自身研修实际,逐项完善认定相关材料。

1.本报告单为教师一学年内校本研修活动的完整记录,由教师个人填写后报学校初审,作为教师个人校本研修学分认定的依据。

2.研修主题要认真选定,选题要小、实、新、活,尽量与本专业学科对口。

报告中所有项目都要围绕研修主题展开,研究要严谨,内容要详实。

3.申请材料用word输入,所填文字均为小四号仿宋体,用A4纸双面打印)。

4.严禁网络下载或拼凑,违者后果自负。

 

榆林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申请表

内容

信息

姓名

性别

学校

横山县党岔镇马坊小学

继教证书编号

职称

二级

电话

项目

申请事项

提供材料

申请认定分数

实际认定分数

初审

复审

认定

研修主题

小学数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方法的探究。

X分

研修计划

X分

活动记录

研修专题讲座

什么时间做什么

X分

示范教学

什么时间做了什么

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的研究》于2014年4月通过县级结题

学习笔记

学习什么内容多少份笔记?

“大家访”记录

家访记录多少份?

班主任

班主任记录多少份?

校本教材编写

编写什么教材?

指导青年教师

2013——2014年度第二学期指导刘艳老师

听评课记录

听课20节评议课5场次

教学反思8个

中考试题研做

中考试题研做10套

案例采集分析

案例采集分析12份

研修总结

 

研修成果

论文发表情况(人民教育、陕西教育及陕西教育科研、榆林教研、县级教育刊物)

浅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在省级刊物2013?

期《读与算》上发表

论文交流获奖情况

《倒数》教学设计获省教育学会教学成果二等奖

教学能手评审情况

 

现代教育技术类、自制教具类、指导学生作品类教学成果情况

研修学时

(培训)

2013年8月市级校本研修引领者培训8课时

2014年5月中小学有效教学教师培训16课时

2014年6月校园文化建设专家培训

8课时

考评等级

 

合计

学校初审意见

审核人(签字)

学校(公章)

年月日

县区复审意见

审核人(签字)

县教研室(公章)

年月日

市考核组考核意见

组长(签字)

年月日

 

材料目录

研修教师信息…………………………………………….1

校本研修工作计划……………………………………….2

 

研修教师信息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照片)

工作单位

横山县党岔镇马坊小学

继教编号

联系电话

邮箱

教育格言

个人工作简历

2002年9月----2003年7月任教于横山县王有地小学。

2003年8月----2004年7月任教于横山县党岔镇王家哇小学。

2004年8月----2009年7月任教于横山县党岔镇银湾常熟小学。

2009年8月-----今任教于横山县党岔镇马坊小学。

 

 

校本研修工作计划

研修主题

小学数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方法的探究

研修时间

2013年7月——2014年8月

研修内容

1、研读课标中关于阶段目标要求,交流课标研读体会,以便准确把握各学段目标要求;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及时撰写心得体会。

2、钻研教材,认真完成年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3、课堂教学,结合研修主题设计公开课。

4、听评课,教学反思,做好记录。

5、围绕主题撰写论文。

研修安排

1、勤于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2013年7月——2013年8月研读课标、通过网络听专家的讲座及课堂实录,做好学习笔记。

2、多听课,坚持做到听好每一堂课,做好研修笔记。

3、立足课堂教学,形成个人特色。

(1)日常教学中要备好每一节课。

(2)主动进行示范课教学研修期间设计一节校级以上公开课,并能形成一份高质量的教学案例。

2013年8月——2014年6月研修教学设计、听评课、设计一节公开课。

4、及时积累主题研修的第一手资料,为撰写论文和研修总结做准备。

2013年11月——2014年3月撰写论文,并公开发表。

2014年7月——2014年8月写研修总结。

校本研修活动记录

研修项目一

教学设计

过程性

材料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

课件、圆柱体的瓶子、剪子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过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过渡: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

(出示)

1、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

2、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过渡:

为了达到目标,下面请自学指导引领我们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第5页“做一做”前面的内容,看图看文字,从中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重点看绿底色部分的文字:

思考:

圆柱的表面积是什么?

(2分钟后比谁语言组织最完整!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第5页“做一做”的内容,看图看文字,从中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并与同桌说一说:

1、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可能是什么形状?

(可能是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

2、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并演示给大家看。

(2分钟后,比哪组同学发言最积极!

自学指导三: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第5页“说一说”的内容,看图看文字,从中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重点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思考并填空:

1、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图是(),长方形的长等于(),长方形的宽等于(),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用字母的式子表示就是S侧=()×()=()

2、S表=()(3分钟后,比谁最聪明!

自学指导四: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第6页“算一算”的内容,看图看文字,从中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重点看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过程,思考并填写课本空缺。

(2分钟)

过渡:

下面请认真看书自学,比谁自学的最认真,自学效果最好。

自学竞赛开始。

四、先学

<一>、看书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检测:

回答自学思考题。

五、后教

<一>、更正

师:

写完的同学请举手,回答问题,发现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由差-中-好)(要求:

认真观察,正确书写,写完的同学认真检查。

2、完成第6页的“试一试”习题

指明生板演,其余生练习本完成。

<二>、讨论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计算?

2、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怎么计算?

3、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

过渡:

今天你们表现实在是太好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老师这里有练习题,敢不敢来试一试?

六、补充练习

1、将一个边长12.56厘米的正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形状,现在要给这个圆柱配一个底面,这个底面的面积是多少?

2、做一个底面直径是1.5米,高3米的圆柱,它的侧面最大可以张贴多大面积的海报?

过渡:

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能做得又对又快,字体还又端正。

七、当堂训练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两个底面积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或容积的含义。

2、经历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圆柱体的转化过程。

教具准备:

圆柱体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学过哪些体积的计算公式?

请说出这些公式.

2、回顾圆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过渡:

我们在研究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是把它转化成长方形来解决的,那么圆柱的体积是否也能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

二、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或容积的含义。

2、经历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8——9页“试一试”以上内容,重点看圆柱体的转化过程,思考并交流:

1、什么是圆柱体的体积(或容积);

2、沿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成若干等分,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什么立体图形?

3、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的底面积(),这个长方体的高与圆柱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所以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用字母表示是();

4、认真看课本“算一算”例题,学会解决有关圆柱体积的实际问题。

(自学5分钟后,小组交流汇报)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认真看书,老师巡视,确保每个学生能认真自学

2、做一做:

(1)完成自学指导中的思考题;

(2)完成课本第9页的“试一试”练习(指名两个同学板演,其它同学练习本上完成);

(3)老师巡视,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并收集错例,进行二次备案。

五、后教:

1、交流汇报自学指导中的思考题,用圆柱模型操作转化过程,小结圆柱体积计算方法;

2、纠正:

学生将自己不同的做法板书于黑板对应的位置;

3、集体评议(正误、板书及解题方法)

六、全课小结:

交流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及有疑惑的地方。

七、当堂训练:

完成课本“练一练”。

板书设计:

圆柱体积

因为:

圆柱的体积近似于长方体的体积

而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乘高

所以: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乘高

 

《正比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正比例,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质疑:

什么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谁能举些例子?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过渡:

可见,这样的两种量之间肯定某种关系,哪在什么情况

下,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成正比例关系呢?

现在我们就来探究。

《正

比例》(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过渡: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

(ppt出示)

1.结合事例,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过渡:

为了达到目标,下面请自学指导引领我们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19页的文字,读图读文字,思考并完成:

1、观察图像,填表。

2、回答问题:

(1)表中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

(2)正方形的周长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

(3)正方形的面积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

(4)它们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先自学2分钟,再小组长组织交流2分钟后汇报!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20页的2、3小题的文字,读图读表格,思考并完成:

1、表中有哪两个量是相关联的量?

2、这辆汽车时间和路程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2分钟后,比谁语言组织最完整!

自学指导三: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20页下面的的文字,重点看红底色部分的文字,再结合前面的例题思考并完成:

1、上面哪几组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相同?

相同点是什么?

2、什么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3、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4、上述例题中哪几组量成正比例关系?

(先自学2分钟,再小组长组织交流2分钟后汇报!

四、先学

(一)看书: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检测(课本21页“想一想”习题)

五、后教

  

(一)更正

   师:

写完的同学请举手。

下面,请大家积极发言,发现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由差-中-好)

  

(二)讨论

   1、正比例的意义是什么?

   板书: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2、追问:

正比例关系用什么式子来表示?

    板书:

y/x=k(一定)

   3、正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是什么?

   板书:

1、这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2、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

 4、谁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正比例关系?

    如:

(1)商一定,被除数和除数。

     

(2)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5、评正确率、板书,并让生改错。

   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能做得又对又快,字体还又端正。

  七、当堂六训练

板书设计

正比例

正方形的周长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不变

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变

总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总价与数量的比值不变

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

(1)两种量是相关联的变量

y/x=k(k值一定)

(2)两种变量的比值一定

 

《正比例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正比例。

教学难点:

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谁能举些例子?

2、什么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3、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指名学生回答并补充!

过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正比例的关系”(板书

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过渡: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

(ppt出示)

1.进一步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学会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三、练一练

(一)、出示检测要求:

要求认真审题,细心做题,把字写端正。

(二)、出示检测题:

数学课本第21页“练一练”的1---4题。

(三)、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督促学生都在认真的做题。

四、议一议

(一)、同桌对改

教师出示检测题的完整答案,学生同桌对改,得上分数,观察完成情况,全对的给予表扬。

(二)、讨论

1、同桌互相交流,生生纠正,师生纠正。

2、什么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列举些例子?

3、什么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4、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5、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

6、让学生更正错题

过渡:

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复习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做得又对又快,字体还又端正。

五、当堂训练

板书设计:

正比例(复习课)

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

相关联的量

比值一定

 

校本研修活动记录

研修项目二

示范课: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第一课《倒数》教学设计

过程性

材料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页倒数。

教学目标:

1、在计算、比较、观察中,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

中国的汉子结构优美,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如果把“杏”字上下颠倒,变成了什么字?

(呆)把“吴”字颠倒呢?

(吞)……那数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征呢?

师:

事实上,一个数也可以倒过来变成另一个数,比如3/4到过来变成4/3,6/7倒过来变成7/6。

师:

你能根据它的的特性给它起个名字吗?

(倒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倒数。

(板书课题:

倒数)

二、学习目标(生齐读)

1、发现倒数的特征,掌握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能正确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过渡:

目标明确了,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

样自学呢?

请打开书到第24页,我们一起来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1

请大家认真填写课本第24页“算一算”并认真观察思考:

(1)几组算式的积有什么共同特点?

(2)每个算式中两个乘数有什么特点?

(2分钟后,比谁的语言组织最完整。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1、看一看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1”认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位同

学都在认真看书自学。

2、做一做

抽两名后进生上台板演“算一算”其余同学写在课本上。

(二)后教

1、更正“算一算”。

2、组织学生讨论思考题,几组算式积的共同特点(乘积都1),

每个算式左边两个乘数的特点(分子分母互相颠倒)。

五、自学指导2

请同学们默读“试一试”上面的那句话,思考:

(1)倒数的意义是什么?

(2)找一个数倒数的方法是什么?

(3)怎样理解“互为”这两个字的?

(2分钟后,比谁能回答思考题并会做检测题。

六、第二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1、看一看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1”认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

位同学都在认真看书自学。

2、做一做(完成思考题)

(二)后教

1、讨论思考题

(1)

师:

倒数的意义是什么?

你能说出黑板上谁和谁互为倒数吗?

还能举出其他例子来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板书: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互为倒数、和互为倒数……

2、讨论思考题(3)

师:

你们是怎么理解“互为”这两个字的?

能否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3、检测(完成课本“试一试”)

抽两名后进生上台板演“试一试”其余同学写在课本上。

比谁做的又对又快,比谁书写最工整,比谁坐姿最端正。

(1)更正每一题,问:

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认为对的举手?

如果错,请说出为什么?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

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1的倒数是1。

(3)讨论0有没有倒数?

(4)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5)同桌对改,调查学情。

4、练一练(ppt出示)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更正讨论。

七、全课小结

倒数的意义是什么?

1的倒数是?

0有没有倒数?

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学生回答对教师不必重复)

八、当堂训练

下面我们就用今天的知识来做作业,有信心做全对,自写工整的请举手?

作业:

小练习册第19页第1题和第20页第4题。

板书设计

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如:

2/3和3/2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校本研修活动记录

研修项目三

研修笔记:

1、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撰写心得体会

过程性

材料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方法心得体会

通过几学期学习洋思教学的成功经验,认为洋思人敢于改革、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值得学习。

他们构想了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这一点对我影响很大,他们的“双领、四清”个人认为很有必要。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学生的在校时间80%在课堂里,学生在课堂里的生活是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生活。

因此,学校课堂生活的质量关系着学生生活的质量和学校教育成效。

经过对照学习、结合自己教学实际,以下几方面今后的工作中应努力去探究、学习。

一、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学形式。

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把整个“引导、、学练、堂堂清”教学模式的形式的一切一切,照搬过来,可以说,您的收获一定大不了,甚至会出现退步,可能要出现成语中“鸡飞蛋打”的效果。

要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实质和所教班级、学情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

遵循的原则:

凡是能使学生学习变好、能使学生习惯好转的方法、要求都可以强化,但千万不要在原方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动作过大,否则学生、老师都吃不消,循序渐进,使这些方法和制度逐渐加强。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这就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地扔掉原来的不好的方法和经验。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

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

但有的老师总认为自已不讲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讲,学生总结不全面,这就错了。

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

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

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

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

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去教好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

课前预习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

课上的巡回指导和提问会使感到劳累。

课下的辅导和作业更需要的细心和奉献。

4、“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

如果学生从来没有自己预习过课本、从没有自己总结过知识点、从没有自己讲过课、没有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那在开始时就要有个思想准备:

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失败,这就需要教师严格落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始终如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