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老人与海的艺术特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0256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老人与海的艺术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论老人与海的艺术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论老人与海的艺术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论老人与海的艺术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论老人与海的艺术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浅论老人与海的艺术特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论老人与海的艺术特点.docx

《浅论老人与海的艺术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老人与海的艺术特点.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论老人与海的艺术特点.docx

浅论老人与海的艺术特点

浅论《老人与海》艺术特色

摘要: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

这篇小说中,他热衷的主题——“硬汉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的艺术处理上,除了做到准确、鲜明、生动外,还特别讲求丰富。

他用那丰富高超的艺术手法建造了一座美丽的百花园,栽种着各种名花异葩,让我们尽情饱览这一切。

可以这么说,《老人与海》就是海明威“精通于叙事艺术”的一个光辉的范例。

是海明威客观、简洁、朴实的美学思想的完美体现。

关键词:

象征;重复;直叙;语言特色;现代叙事手法;老人与海

20世纪文坛出现了不少天才作家,海明威就是其中一个。

他以其独特的构思及创作理念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而《老人与海》则以其“精湛的叙事艺术”而响誉文坛,作品对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巅峰之作,正如他自己所说:

“这是我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可以作为我全部创作的尾声。

”这部作品是作者晚年思想的最后闪光,“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挫败”是小说揭示的主题。

其主人公桑提亚哥在茫茫大海上孤军奋战的形象是海明威二三十年代创造的“硬汉性格”形象的继续与发展。

《老人与海》的故事很简单,人物只有老人桑提亚哥和小孩曼诺林两人,从表面看老人虽然失败了,但在精神上他并不屈服,可以说这是一曲打不败的失败者的赞歌,突出表现了海明威高超的叙事艺术。

其刻画的人物富有感情,人物的心理描写与作品中的情景、景物自然的融合,叙述简洁凝练,行文流畅清晰。

小说描写了一位老渔夫在海上捕鱼,经过了84天,他还没有捕到一条鱼,大家都说他运气不好,不吉利,等到第85天,他决定去渔夫们从未去过的深海去打鱼,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勇气。

在海上,老人发现了一条很大的马林鱼,它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艰难的搏斗,终于在第三天早晨,把鱼叉刺进了马林鱼的心脏。

在返回的途中,老人遇到了鲨鱼的五次袭击,他用鱼叉、船桨和刀子勇敢反击。

当他驾驶小船回到港口时,马林鱼只剩下一幅巨大的白骨架。

海明威选用了简单的词汇,简单的句型结构和简单的句间逻辑关系,显示出一种朴素的尊严。

“一个人可以被消灭,可你就是打不败他”。

初读起来十分简单明了,但是细究下去,会发现简单的故事具有难以穷尽的内涵,具有极其独特的表现手法。

一、独一无二的“硬汉形象”

桑地亚哥,这个孤独的、失败的,但又有着胜利者冲动和坚强意志的老人进入了大海。

毫无疑问,这将是两个世界的相遇与搏斗。

一个孤独、破败,而又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与精神世界的苍老的生命,在与地球上最为狂暴的自然展开着惊心动魄的较量。

日月星辰和浩瀚无边的大海,构成了这场较量壮阔辉煌的空间背景。

桑地亚哥热爱着大海。

因此,他总将大海视为女人。

在他的心目中,“海洋是仁慈并十分美丽的”,但在另一方面,他又深知大海的“残暴”。

所以我以为,他将大海视为女人,还有着另外的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他对大海男性一般的征服欲望。

他与大海、与大马林鱼以及鲨鱼的殊死搏斗,正是这种征服的具体体现。

 

海上的桑地亚哥突显出他的孤独、失败但又决不服输的性格与命运。

仿佛他的一生,都在这次捕猎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体现。

他在大海中自言自语,体验着深切的无助与孤独。

他在与大鱼的搏斗中鲜血崩流、伤痕累累,还要与自己的饥饿、困乏,以及受伤与抽筋的肢体进行着自我搏斗。

正如他所说:

做一个渔夫,正是他“生来该干的行当”。

他将一切都理解为自己必然承担的宿命。

因此他靠自己的意志,最终杀死了大鱼,取得了胜利。

但他还是失败了。

因为最后,只剩下了大鱼的残骸。

而在精神的层面上,他却仍是胜利者。

他和那条大马林鱼一样,即使遭到彻底的“毁灭”,只剩下尸骨,可仍然没有被“打败”。

就是这样,海明威把现实人生的失败与苦厄转换与升华成精神的凯旋,并且给予了圣徒般的赞美。

 可是,桑地亚哥并不是圣徒。

他甚至“并不笃信宗教”。

在他的世界中,有着那么多凡俗而又美好的事物。

或者说,桑地亚哥的世界虽然孤独,但却并不自闭。

他与人们,与他周围小小的渔村世界,甚至与广阔辽远的现代世界,都息息相关。

他与渔民、与那个名叫马诺林的孩子和睦相处并且深受他的爱戴。

他在海上念念不忘的就是孩子。

对桑地亚哥而言,关注孩子意味着关注未来,不仅寄托和呼应着他打败对手、渴望胜利的内在冲动,而且还喻示着他与更加广阔和更加现代的外部世界的精神联系。

 

就是这样,海明威不仅刻画了桑地亚哥的精神与性格世界,还很充分地展现了这样的世界与大自然的世界(海洋、海鸟、大马林鱼、鲨鱼,以及日月星辰)、作为小型社会的渔村世界(渔民、孩子)、充满希望的未来世界(孩子),以及超越凡俗的神圣世界(他的祈祷和他的受难般的圣者形象)的精神联系,而这样的联系,无疑又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他的精神与性格世界。

桑地亚哥的世界,原来是这样的广阔、辉煌、博大与深邃!

我想,这正是《老人与海》这部篇幅不长、情节简单的小说具有永远的艺术魅力的基本原因。

 

今天,不会有人怀疑海明威是伴随着二次大战的硝烟炮火成长起来的一代名家,也更不会有人怀疑海明威所塑造的“硬汉形象”对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所产生的影响。

在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不是单一的人物系列,而是多层的。

当然,在“硬汉形象”系列中,大部分是描写身经百战的军人形象的。

(《永别了,武器》中的亨利。

《过河入林》中的坎特威尔上校)。

而《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在海明威所有的“硬汉形象”中都是独一无二的。

“海明威亲身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目睹了西方传统文明的崩溃和沦丧。

严格地说,海明威算不上一个思想型的作家。

他对宏观的思考毫无兴趣,只凭借自己感觉来刻画人物。

”①但正是《老人与海》这部作品,这部也是“凭借他自己的感觉”刻画出来的人物都不得不令人折服。

在人们印象中,风蚀残年的老人是“弱者”的代名词。

但在海明威笔下,这位宽厚、朴实、开朗、幽默的并且已是风蚀残年的老人都被画成了一个敢于同自然界斗争的“英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硬汉”。

在这部作品中,作家花很少的笔墨进行肖像描写,只在作品第二段写到“老头儿后颈上疑聚了深刻的皱纹,显得又瘦又憔悴。

两边脸上长着褐色的疙瘩,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反光晒成的肉瘤……两只手上都留下了皱纹很深的伤疤,但是没有一块是新的。

”通过这段描写,桑提亚哥这个经历过无数次磨难的人物形象一下子映入脑海。

文章第三段写到“除了那一双眼睛。

那双眼啊,跟海水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

”桑提亚哥虽然已是风蚀残年平息老人,但他依然有活力,对未来捕鱼生涯仍然充满向往,并且信心十足,从他那“愉快的、毫不沮丧的双眼”中即可看出。

文章开头将那“面粉袋补就的船帆”写成“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帜”,②而桑提亚哥都正是用这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帜”去搏击出光彩夺目的生命火花,死死地扼住了命运之神的咽喉,表现出了真正人性的自信和尊严。

二、象征主义手法的应用。

桑提亚哥打鱼的生涯实际上就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是强者与强者之争,其实就是资本主义世界人与人的关系的写实。

鲨鱼是海上的霸王,“它来到的时候就活像一只奔向猪槽的猪,如果一只猪的嘴有它的那么大,大得连你的头也可以伸到它嘴里去的话。

”凶神恶煞,来势汹汹,以至老人打它们时“觉得好象碰到了一块坚韧的橡皮”。

老人也是充满自信、崇尚强者的,他要钓上大鱼,实现自己追求的目标,就要与鲨鱼斗争,“要跟它们斗到死,即使是丢了鱼叉折断了刀子,他仍然信心百倍。

这一回它们可把我打败了。

我已经上了年纪,不能拿棍子把鲨鱼打死。

但是,只要我有桨,有短棍,有舵把,我一定要想法去揍死它们。

”老人尽管最终是失败了,但他毫不退缩,敢于斗争,充分享受到胜利者的欢乐,体现出人的尊严。

海明威有一句名言:

“冰山在海上移动是很庄严、很宏伟的,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那么《老人与海》隐在水下的八分之七究竟是什么呢?

1958年海明威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老人与海》本来可以长达一千多页,把村里每个人都写进去,包括他们如何谋生,怎么出生,受教育,生孩子等等”,但“我想学着另辟途径,把一切不必要向读者传达的东西删去”“这件事做起来很难,我一直十分努力在做”,这就是海明威总结创作的“冰山原理”。

“我总是试图根据冰山的原理去写作,冰山露出水面的每一部分,八分之七是藏在水面下的。

你删去你所了解的任何东西,这只会加厚你的冰山。

那是不露出水面的部分。

”海明威创作的“冰山”原理,一是对生活素材的高度的艺术概括,以少胜多,二是以小说中写出的这些有限的内容给人无限的启迪。

《老人与海》在这样一部不长的中篇里,概括了深广的思想内容,反映出重大的人生哲理问题,把潜伏在水下的八分之七表现出来,给读者以极大地想像与回味的余地。

难怪有人评价说,小说象征了作家的处境:

老人就是作家本人,马林鱼是他的作品,而鲨鱼就是当时社会上的一代文艺批评家,任何优秀的作品让这些批评家一批也就完蛋了,海明威一向最痛恨这些批评家。

三、景物描写与人物心情的和谐搭配

景物描写与人物心情和谐一致。

以景物的描写来烘托、表现人物的心情。

“陆地上空的云块这时像山冈般耸立着,海岸只剩下一长条绿色的线,背后是些灰青的小山。

海水此刻呈深蓝色,深得简直发紫了。

他仔细俯视海水,只见深蓝色的水中穿梭地闪出点点红色的浮游生物,阳光这时在水中变幻出奇异的光彩。

”“他眼下已看不见海岸的那一道绿色了,只看得见那些青山仿佛积着白雪的山峰,以及山峰上空像是高耸的雪山般的云块。

海水颜色深极了,阳光在海水中幻想或彩虹七色。

那数不清的斑斑点点的浮游生物,由于此刻太阳上升以头顶上空,都看不见了,眼下老人看得见的仅仅是蓝色海水深处幻成的巨大的七色光带……”这是老人出海时的美丽景色。

这景致色彩斑斓,绚丽多彩,烘托出老人刚出海的愉快的心情,表明了老人的自信心:

“八十五是个吉利的数目。

”鱼和人的和谐是最具特色,最富魅力的。

桑提亚哥在第85天驶向深海,终于等到大马林鱼上钩了。

大鱼的狂暴挣扎是预料之中的,桑提亚哥以他丰富的经验、足够的耐心机警地同它周旋,不离不弃,时紧时松,随它漂向远海。

在这场人鱼之争中,人始终掌握着主动权,充分品味着强者之乐,征服者之乐。

那条鱼逐渐从敌手变为对手,又从对手变成伙伴。

他把鱼儿当作兄弟,鱼在他的眼里是一件艺术欣赏品。

从大鱼拖着小船在海上漂游,到小船拖着大鱼在海上倘佯,人鱼较量的逐步弱化,人的内心独白,加上同大鱼的“对话”,摆脱了主人公在海上单调与孤独。

人鱼之争决出胜负后的短暂平静显得格外和谐。

而从第一条鲨鱼扑来起,人鱼之争掀起了一个个狂潮。

鲭鲨、星鲨、犁头鲨,一条,两条,一大群,老人面临的是极严峻的考验。

鲭鲨的凶残、星鲨的狡诈、犁头鲨的贪婪都表现到极致。

鲨鱼的凶悍、疯狂更能表现人的执着刚强。

桑提亚哥的个性特征也就因此而愈加鲜明。

“人不是生来要给人家打败的。

”“人尽可能被毁灭,可是不会肯吃败仗的。

”“跟它们斗,我要跟它们斗到死。

”这是他的信念,是他的宣言。

他用鱼叉扎死鲭鲨,“这个东西,既残忍,又能干,既强壮,又聪明。

可是我比它更聪明。

”他用刀子绑在桨上戳死了一头星鲨,可刀子被折断了,“我还有鱼钩呢……我有两把桨,一个舵把,还有一根短棍。

”他用短棍打,用舵把劈,用桨戳,打死一条又一条鲨鱼,直到“弹尽粮绝”,精疲力尽为止。

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搏斗,一边是鲨鱼的“猛扑--失败--再猛扑--再失败”,直至马林鱼肉被吃尽;一边是老人的“反击--损失--再反击--再损失”,直至最后不得不认输,人鱼对峙,互不相让,老渔夫寡不敌众,“终于给打垮了,没法补救了”,整个拼斗是惨烈、悲壮的,老人的勇敢拼搏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人鱼的对峙又和谐构成了“冰山露出水面的一部分”,给人强烈的震撼与深刻的思考,人鱼之争中的张弛起伏的节奏与大海浪涛的节奏互为呼应,使作品的主旋律单纯而不单调。

老人和小孩的和谐是不应忽视的另一个层面。

曼诺林在作品的开头与结尾出现。

老人每天打鱼归来,“他总要走下岸去,帮他去拿卷起钓丝,或者鱼钩、鱼叉,以及绕在桅杆上的帆”,还为老人准备食物与钓饵。

结尾时,老人空手而归,他竟“放声大哭起来”,并一再安慰老人“它没有打败你,那条鱼并没有打败你。

”这个人物的出现,以他的纯真质朴衬托了老人的英雄气概,显示出主人公的伟大不凡。

小孩对老人的同情和崇拜也给老人温暖和信心。

老人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多次念叨着这样的话:

“要是孩子在这儿多好啊”,“我真希望有这个孩子。

”每到此时,桑担亚哥总要勾起对昨日辉煌的回忆,恢复他的信心,振作他的精神,孩子成了他的“动力源”,激励他不断去战胜敌人战胜自我。

《老人与海》正是以人与大海,人与鱼,人与人的和谐,奏出了一支“命运交响曲”的。

四、重复手法的应用

重复手法在许多家作创作作品时都使用过。

但海明威却突破了传统的重复手法的运用技巧,赋予它新的涵义。

在《老人与海》中,多次运用“重复”这一表现手法。

首先是梦境的重复。

相似的梦境在这部作品中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是在桑提亚哥出海捕鱼之前。

桑提亚哥梦见一些地方和海滩上的狮子,它们跟小猫一样在黄昏中嬉戏。

狮子出现在老人的梦中,绝非偶然。

而这时的狮子却像“小猫一样在黄昏中嬉戏”。

小猫一样的狮子,是多么的温顺而可爱。

在老人心目当中,他还没有充分的信心,他也不能确定到底能不能捕到马林鱼。

大海是广阔而神秘莫测的,前途未卜。

第二次梦境是在桑提亚哥捕到第一条马林鱼之后。

“此时他开始梦见迤长的黄色的海滩,看到在黄昏中走上海滩来的第一头狮子,接着别的狮子也出现。

他等着瞧一瞧有没有更多的狮子,这会儿他非常快乐。

”弗洛伊德说过,“梦是化妆的愿望的实现。

”这“第一头狮子”不正是桑提亚哥自己吗?

这时他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来面对突如其来的一切凶险,包括鲨鱼。

第三次梦境是出现在桑提亚哥回到岸上以后。

文中写到:

“老头儿又睡着了。

他依旧脸朝下睡着,孩子坐在一旁守护他,老头儿正在梦见狮子。

”这时候,桑提亚哥已经彻底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他“梦见狮子”,意味着一场“搏斗”即将开始。

但究竟老人有没有再出海,有没有捕到马林鱼,有没有再碰到鲨鱼,杀死鲨鱼……作者没有给我们交待。

这算是作品中的一个“空白处”,也是绝妙之处。

“波兰现象学学家英伽登认为艺术作品有‘空白点’,属于一种形而上的性质,难以言喻而又无所不在,必须依靠观众的填充才会获得意义。

”③其次重复的是桑提亚哥所说的一句话。

即“要是孩子在这儿多好啊。

”在桑提亚哥心目中,孩子的确是个帮手,可以帮他做一些事情。

这句话在文中共出现了6次。

在大海上,桑提亚哥无疑是孤独的,因此他希望有个帮手。

单从表面上,是很难理解的,但实际上桑提亚哥并非仅仅是因为孤独才说这句话的。

五、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艺术

读海明威的作品,都会被其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所感染。

可以这么说,在语言这方面,海明威比之其他名作家具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有人说,海明威是一位手‘拿着一把斧’的作家,‘他斩伐了整座森林的见言赘词,还原了基本枝干的清楚面目’,删了解释,探讨,甚至于议论,砍掉了一切苍苍绿绿的比喻。

”④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作者用经过锤炼的日常用语构成了作品独有的艺术风格,表达了主人公桑提亚哥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

在《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曾多次说到“要是孩子在这儿多好啊。

”表面上,桑提亚哥因为孤身漂泊在海上,感到孤独,无助。

他需要一个帮手。

但海明威的确是个叙事天才,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把狗扔掉了,只留下狗尾巴。

”人们在他富有暗示的字里行间寻到了弦外之音。

桑提亚哥说这句话实际上是想提醒他自己,不要再有什么幻想了,现在离岸边已经很远了,孩子是不可能赶到这边来帮助他的,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得靠自己。

但最有代表和最精彩的还不是上面这句话,而是桑提亚哥在遇到第二条鲨鱼时所说的。

“呀,”他嚷了一声。

或许,确切地说,这并不能算一句完整的话,只能算是一个感叹词。

但正是这个词却将老人心中的惊讶、恐慌,无所造从,却又准备迎接挑战的那种心理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刻画地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当一条鲨鱼来袭击马林鱼时,桑提亚哥是有所准备的。

因此,桑提亚哥最终凭借他的勇气和力量战胜了鲨鱼。

可就在他准备歇一歇,喘口气时,这条星鲨却出其不意地出现在他的船边。

这是出乎老人意料之外的。

他还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来迎接这一场新的挑战。

海明威用简短的一个词就将脸上带着惊讶、恐慌的形象跃然纸上。

接下来,文中这样描写:

“呀,”老头儿说。

“星鲨,来吧,星鲨。

”这时,桑提亚哥的心已经稍微平静了一些,他准备迎接这场挑战。

“来吧,星鲨。

”多么诙谐而又内涵。

最后,他说:

“去,去,星鲨。

滑到一英里深的水里去。

去见你的朋友吧,也许那是你的妈妈吧。

”这句诙谐而略带粗俗的话将桑提亚哥战胜星鲨后的愉悦的心情表现了出来。

六、描写手法上的绘画艺术和电影艺术的特点

在《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中,海明威用许多色彩鲜明的词来描绘事物,用近似绘画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示了一幅幅瑰丽而又精奇的画面。

海明威用其独特的笔触描绘了大海,使大海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迷人的美。

陆地上面的云彩现在像是巍峨的山峦似的升到上空去,海岸只剩长长的一条绿色的线,背后是一丛淡青色的小山。

现在水是深蓝色的了,深得几乎变成紫色。

他低下头朝水里望去时,看见深蓝色的水里纷纷筛出的红色的游走的小生物,和太阳幻成的奇异的光辉。

他凝视地望着他的钓丝,看见那些钓丝笔直地深入水里看不见的地方。

在海明威笔下,大海不再是波涛汹涌的,深不可测的,而是安详的、宁静的,是“蕴育生命的母亲”。

但是,大海蕴育生命,也毁灭生命。

桑提亚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去捕写林鱼,而凶险就隐藏在其中,作者用柔笔险境,只见其独到之处。

柔和只是一种表象罢了。

运用电影艺术表现技巧来展示广阔的场景又是这部作品的一个独到之处。

海明威娴熟地运用这种技巧,将活生的画面直接诉诸于读者的视觉,他以一种流动的、开放的影视画面逼真地展现了老人与海洋中的鲨鱼搏斗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

鲨鱼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

当一大段黑色的血沉在一英里深的海里然后又散开的时候,它就从下面水深的地方窜上来,它游那么快。

凶猛的鲨鱼形象一下凸现出来。

下面写到老头儿看到它来到,知道这是一条毫无畏惧而且为所欲为的鲨鱼。

他把鱼叉准备好,用绳子系住,眼也不眨地望着鲨鱼向前游来。

这预示着新的搏斗又要开始,真是扣人心弦。

绘画艺术与电影艺术的完美结合,使《老人与海》产生了虚实结合的效果,它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手法描写的缺陷,使作品既有大开大阔之气,又有含蓄蕴藉之妙。

海明威一生塑了无数个“硬汉形象”,而自己也以自杀结束了其传奇的一生。

“但是,以尊严的方式承载死亡,的确是他精神生活的最后一项伟大成就。

”⑤无论如何,海明威都以其作品征服了他们,以其“硬汉形象”为我们演奏了一首“强者之歌”,他的《老人与海》是艺术殿堂里永远闪光的“珍珠”!

注释:

①《死亡与升华——析海明威小说悲剧思想》选自《外国文学》张国申2003年第2期P71

②《海明威作品集》淅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12月版

③《声电光影里的社会与人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197④《海明威的启示》董衡巽著1992年版P437

⑤《面对苦难四题》选自《人与自我》张国平著P280

 

参考文献:

【1】袁贤铨:

《简论海明威的“冰山”风格》,《宁波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2】李国庆:

《大海般的韵律和内涵》,《外语教学》,2002年第3期。

  

【3】戴金喜:

论海明威独特的文体风格。

南平:

南平师专报2006

(1)。

【4】董衡巽:

海明威研究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5】刘瑛:

从《白象似的群山》看海明威作品的语言特点。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报.2005(12)。

【6】欧内斯特·海明威.《老人与海》南京:

译林出版社,1999. 

【7】张国敬译,欧内斯特·海明威《老人与海》天津: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