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电子教案第三四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0548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3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下电子教案第三四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三下电子教案第三四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三下电子教案第三四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三下电子教案第三四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三下电子教案第三四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三下电子教案第三四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三下电子教案第三四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三下电子教案第三四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三下电子教案第三四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三下电子教案第三四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三下电子教案第三四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三下电子教案第三四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三下电子教案第三四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三下电子教案第三四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三下电子教案第三四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三下电子教案第三四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三下电子教案第三四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三下电子教案第三四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三下电子教案第三四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三下电子教案第三四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下电子教案第三四单元.docx

《三下电子教案第三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下电子教案第三四单元.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下电子教案第三四单元.docx

三下电子教案第三四单元

乌鲁木齐市第122小学教学设计(教案)

课程标准

总目标: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年段目标:

(三下)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材特点及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数学广角。

1、数与计算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的数与计算方面的内容主要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三个单元。

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

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认识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2、空间与图形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的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

3、量的计量方面:

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了计量的知识范围,除了面积(地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4、统计知识方面:

在这一册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5、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单元。

一个是“解决问题”单元,专门教学解决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连乘和连除计算的问题;另一个是“数学广角”单元,这一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教学形式

新授

教师

陈丽莎

单位

乌鲁木齐市第122小学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第1课时)复式统计表

学情分析

1.十九大召开的时间?

答:

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基本认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使学生学会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将两个单式统计表合成一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表的简单信息转换和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通过认识、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学会填写信息。

教学难点:

学会文字和表格之间的转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环节的组织

内容落点

1

步骤1、2、3……

学习方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呈现情境图:

谈话:

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自由发言)

追问:

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每个小组的情况,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用什么方法整理好呢?

(板书:

统计表)

引导学生明确:

利用统计表整理相关信息会更清楚。

1.填写各兴趣小组统计表。

你能把这些信息填到统计表里吗?

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填写统计表,教师巡视。

从每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小游戏:

“快问快答”——抢答。

提示:

看着你们手中的4张小统计表回答。

(准备好了吗?

)问:

哪个小组的男生最多?

哪个小组的女生最少?

四个小组的总人数是多少?

谈话:

为什么我快问你们不能快答呢?

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一眼看出答案来呢?

启发引导学生思考:

把这四张小统计表合并成一张大统计表。

1、学生自由发言

 

2、小组合作

内容落点

2

步骤1、2、3……

学习方式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认识复式统计表。

合并、完善统计表。

2.填写统计表。

学生先独立填写。

小组内交流。

先填什么,再填什么,最后填什么。

集中交流:

统计表的填写顺序。

提醒完成统计表后要注意核实数据,并填写填表日期!

引导发现:

两种求总人数的方法起到了验算的作用。

3.比较新、旧统计表的不同。

启发:

从现在的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知道些什么?

你觉得这张统计表与刚才的几张统计表比较,有哪些优点?

小结:

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合成的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反映的内容更丰富。

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这张统计表就叫做复式统计表。

(板书课题)

1.先独立思考,想好后组长组织小组交流。

 

2.集中交流

 

3.学生讨论交流结果。

 

内容落点

3

步骤1、2、3……

学习方式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1、实践练习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组织

终点

落脚点三:

会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落脚点二:

会看条形统计图

落脚点一:

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起点

作业或预习

作业:

大册子

预习:

自我评价(反思)

 

乌鲁木齐市第122小学教学设计(教案)

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教学形式

新授

教师

陈丽莎

单位

乌鲁木齐市第122小学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第2课时)复式统计表练习课

学情分析

2.十九大报告的主题是什么?

答: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巩固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

熟练填写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巩固复式统计表的初步知识,学会正确处理表中信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认知习惯,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巩固复式统计表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复式统计表提出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

教学环节的组织

内容落点

1

步骤1、2、3……

学习方式

一、复习

1.复习:

我们学过了复式统计表,你觉得复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表比较有什么优点?

学生讨论、交流。

2.导入:

板书课题:

练习课

学生讨论交流

 

内容落点

2

步骤1、2、3……

学习方式

二、练习

1.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关于上面三届奥运会,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1)中国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多。

(2)俄罗斯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少。

(3)每届都是美国获得的金牌最多。

学生读题,分析题意,讨论:

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学生交流、汇报。

2.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2题。

下面是育才小学三

(1)班同学的体育成绩记录单。

请把这些记录整理在下列表中。

(1)比较一下这个班男生和女生的体育成绩。

(2)这个班的体育成绩怎么样?

分析:

(1)学生思考:

从上面两个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交流。

(2)如何比较男、女生的体育成绩呢?

引导学生归纳:

比较男生和女生四个等次的人数多少。

3.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3题。

(1)男生喜欢()类图书的人数最多。

(2)女生喜欢()类图书的人数最多。

分析:

(1)学生进行调查、记录。

(2)将记录的数据填在表中。

(3)分析统计表。

学生讨论男生喜欢什么类图书最多?

女生喜欢什么类图书最多?

小组讨论后交流、汇报。

(4)引导小结:

可能男、女生喜欢的图书不是上面这三种,有可能在其他里。

要让学生明白统计的准确性。

 

1.先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

 

2.集中交流

 

3.学生讨论交流结果。

 

内容落点

3

步骤1、2、3……

学习方式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39~40页练习八第4~6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实践练习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组织

终点

落脚点三:

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落脚点二:

会画条形统计图

落脚点一:

熟练掌握条形统计图

起点

作业或预习

作业:

大册子

预习:

自我评价(反思)

 

课程标准

总目标: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年段目标:

(三下)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材特点及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数学广角。

1、数与计算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的数与计算方面的内容主要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三个单元。

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

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认识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2、空间与图形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的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

3、量的计量方面:

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了计量的知识范围,除了面积(地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4、统计知识方面:

在这一册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5、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单元。

一个是“解决问题”单元,专门教学解决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连乘和连除计算的问题;另一个是“数学广角”单元,这一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教学形式

新授

教师

陈丽莎

单位

乌鲁木齐市第122小学

课题名称

第四单元(第1课时)口算乘法

学情分析

3.十九大报告共分几大部分,内容是什么?

答:

十九大报告共分13个大的部分,分别是:

⑴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⑵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⑸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⑹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⑻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⑼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⑽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⑾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⑿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⒀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1、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2、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1、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2、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教学环节的组织

内容落点

1

步骤1、2、3……

学习方式

一、学前准备

口算练习:

30×320×620×413×32×4200×4

9×50120×240×72×323×2400×2

让学生任选两题说说口算的方法。

1、学生自由发言

 

2、小组合作

内容落点

2

步骤1、2、3……

学习方式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例1情境图,组织学生看图编一个小故事。

(2)组织学生获取信息,并根据获取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3)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4)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15×3的计算方法,并汇报。

(5)教师小结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6)课件出示例1“想一想”,鼓励学生独立计算。

(7)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例2

(1),鼓励学生分析题意,独立列式计算,并交流口算过程。

(2)组织学生计算例2

(1)下面的四道计算题,交流发现。

(3)课件出示例2

(2),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独立列式计算,并交流口算方法。

(4)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1.先独立思考,想好后组长组织小组交流。

 

2.集中交流

 

3.学生讨论交流结果。

 

内容落点

3

步骤1、2、3……

学习方式

1.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43页第2题,并让学生说一说口算方法。

3.完成教材第43页第3题。

 

1、实践练习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组织

终点

落脚点三: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落脚点二:

整十数乘一位数或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落脚点一:

练习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起点

作业或预习

作业:

大册子

预习:

自我评价(反思)

 

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教学形式

新授

教师

陈丽莎

单位

乌鲁木齐市第122小学

课题名称

第四单元(第2课时)口算乘法练习课

学情分析

4.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哪些历史性成就?

答: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巩固复习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环节的组织

内容落点

1

步骤1、2、3……

学习方式

基础知识练习。

1、70×7060×9080×5011×40

30×8020×7040×6031×20

1、学生自由发言

 

2、小组合作

内容落点

2

步骤1、2、3……

学习方式

1二、探究新知

1、运用口算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44页的第7题,这是一道图文结合的题。

引导学生认真看题中的文字,还要认真观察图,看图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说一说,你从题中都知道了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想:

(1)题中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解决这三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信息?

(3)在充分分析题意之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解答过程,订正结果。

2、小象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00千克。

20年后这头大象重多少千克?

(1)让学生完整地回答出此题需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

学生之间互相订正,互相补充。

(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和结果。

 

1.先独立思考,想好后组长组织小组交流。

 

2.集中交流

 

3.学生讨论交流结果。

 

内容落点

3

步骤1、2、3……

学习方式

1、口算。

2、小明要买12本书,每本书19元,小明大约要带多少元钱?

3、教材第45页的第10题。

 

1、实践练习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组织

终点

落脚点三:

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

落脚点二: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落脚点一:

巩固复习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起点

作业或预习

作业:

大册子

预习:

自我评价(反思)

 

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教学形式

新授

教师

陈丽莎

单位

乌鲁木齐市第122小学

课题名称

第四单元(第3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学情分析

5.过去五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

答:

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2.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通过合作学习、交流算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合作意识

重点:

掌握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