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高三语文一模汇编诗歌鉴赏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51445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高三语文一模汇编诗歌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三语文一模汇编诗歌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三语文一模汇编诗歌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三语文一模汇编诗歌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三语文一模汇编诗歌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三语文一模汇编诗歌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三语文一模汇编诗歌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三语文一模汇编诗歌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三语文一模汇编诗歌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三语文一模汇编诗歌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三语文一模汇编诗歌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三语文一模汇编诗歌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三语文一模汇编诗歌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三语文一模汇编诗歌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三语文一模汇编诗歌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三语文一模汇编诗歌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三语文一模汇编诗歌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三语文一模汇编诗歌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三语文一模汇编诗歌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学年度高三语文一模汇编诗歌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高三语文一模汇编诗歌鉴赏文档格式.docx

《学年度高三语文一模汇编诗歌鉴赏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高三语文一模汇编诗歌鉴赏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度高三语文一模汇编诗歌鉴赏文档格式.docx

所用意象组合,跳跃、奇诡,表达了激越与幽愤相冲荡的情感世界,境界雄奇宏阔。

【崇明】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3题。

(唐)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

篱边色,罗含

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注释]①陶令:

指陶渊明,因其主彭泽县做过县令,故称陶令。

②罗含:

东晋人,也酷爱菊花。

③金鹦鹉:

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④白玉堂:

指豪华的厅堂,这里喻指朝廷。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③觅宠光。

[注释]①糗粮:

干粮。

②政:

通“正”。

③陶翁:

陶渊明。

12.下列哪部作品中不能同时查阅到这两首诗()。

A.《唐宋诗集》B.《干谒诗选》C.《咏物选集》D.《律诗集萃》

13.两首诗吟咏对象均为“菊”,均提到陶渊明,主旨表达却各不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6分)

12.B

13.李诗借陶令、罗含的典故写菊花的品格高洁,但是并未借此表达隐逸之情,而是以花自况,表达不畏倾轧打击而担忧赋闲迟暮的忧虑,进而表明希望得到援引赏识的愿望。

杨诗突出野菊默默无闻,不被关注钟爱,但是,不改其清幽本色,以折枝欣赏表达对其的赞美。

同时,把野菊与希求陶渊明赏识的庭菊比较,进一步凸显其特立独行,高洁脱俗的品质。

评分说明:

两首诗歌分析各3分。

所咏之物特点、与自我关系、表达的主旨,共3点,1点1分。

【奉贤】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2—14题。

【甲】_________·

秋声

(宋)蒋捷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①声。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

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乙】秋夜

(宋)陈与义

中庭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汉明。

莫遣西风吹叶尽,却愁无处著秋声。

[注]①笳:

胡笳,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形似笛子。

12.下列词牌名适用于甲词的是( 

)。

A.永遇乐 

B.念奴娇 

C.声声慢 

D.沁园春

13.对于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甲词开篇点明时节,奠定了凄凉的基调。

B.甲词上片虚实相生,表达对故友的思念。

C.乙诗“洗”字形象地描绘秋夜天空的爽朗。

D.乙诗作者欲借西风、落叶寄托心中的愁绪。

14.两首诗歌都提到了秋声,但在情感表达上有明显区别,请围绕“秋声”加以分析。

(4分)

12.C(1分)

13.B(3分)

14.甲词将“秋声”作为全词的主要写作对象,选取了“豆雨声”“风声”“更声”“笳声”“砧声”“蛩声”“雁声”等多种秋声,渲染凄凉况味,传达词人由秋夜怀人、感伤战乱、悯惜农家辛苦等情感引发的愁绪之重。

乙诗中“秋声”则指西风吹叶之声,作为秋景之一,是诗人刻意寻找,用以寄托内心愁绪的一种载体,凸显其愁绪之深。

【黄浦】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1—13题。

水调歌头①

(宋)叶梦得

九月望日,与客飞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客较胜相先。

将领岳德,弓强二石五斗,连发三中的,观者尽惊,因作此词示坐客。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

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

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

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

平生豪气安在?

走马为谁雄?

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

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②。

[注]①本词大约作于绍兴八年(1138),作者再次知建康府时期。

当时,北方大片国土为金兵所据,建康成为扼江守险,支援北伐军需的重镇。

②云中,指云中郡,为汉代边防重镇,李广曾在此抗击匈奴,建功立业。

11.小序中的“望日”指的是___________。

12.对诗歌炼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事促西风”的“促”字运用比拟手法,生动写出了西风相催、寒冬将至的情景。

B.“中夜入梧桐”的“入”字点出西风的劲疾,直入梧桐枝叶深处,勾起诗人的忧愁。

C.“起瞰高城回望”的“瞰”字写出诗人登上城楼遥望关河千里视野开阔豪情满怀。

D.“叠鼓闹清晓”的“闹”字写出场面的紧张热烈,叠鼓声起,诗人感情昂扬奋发。

13.词中画线句手法巧妙并且意蕴丰富,请从这两方面与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进行比较赏析。

(4分) 

11.(1分)农历每月十五日

12.(3分)C

13.(4分)答案示例:

手法上,两首词都用了典故;

但叶词是正用,辛词是反用。

(或者:

两词都抒发了情感;

辛词是间接抒情,叶词是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

)意蕴上,二人都抒发了虽然年老但仍渴望为国效劳的情感;

但辛词侧重在对主和派的愤懑,叶词侧重在看到手下将领武艺非凡弓马娴熟而生出的豪情。

【嘉定】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

(黄钟)人月圆·

_____湖上

(元)张可久

小楼还被青山碍,隔断楚天遥。

昨宵入梦,那人如玉,何处吹箫?

门前朝暮,无情秋月,有信春潮。

看看憔悴,飞花心事,残柳眉梢。

12.在校对《元曲精选》一书时,发现题目漏了两个字,以下选项中最可能是所缺二字的一项是( 

A.春日 

B.夏日 

C.秋日 

D.冬日

13.下面关于这首曲子的内容与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青山碍”写主人公在楚天的小楼远眺,被青山阻隔,难以望见心上人。

B.“昨宵入梦”为虚写,想象那“如玉”的人儿会在洞箫声中梦见主人公。

C.“憔悴”二字既扣“飞花”、“残柳”的景致,也写出主人公的愁苦面容。

D.“心事”与“眉梢”二字,表现主人公哀伤情绪,直抒胸臆,感情浓烈。

14.唐代诗人李益《江南曲》写道: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宋代诗人石延年以“月如无恨月长圆”对唐代诗人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

请结合此二则材料,赏析上面元曲中“明月”与“潮水”这两个意象的艺术效果。

12.(1分)A 

13.(2分)C

14.(5分)答题示例:

李益《江南曲》以潮水有信而爱人失期表达怪怨与思念,石延年以月有圆缺赋予其爱恨之情。

张可久这首曲子中的“秋月”“春潮”是主人公在爱人离去后每天早晚面对的景象,孤独寂寞;

称秋月“无情”,言时光流逝,春潮“有信”,反衬爱人回家无期;

表达主人公内心的思念和幽怨。

对李益、石延年诗句意象内涵分析2点,每点1分;

对本曲意象内涵及其艺术效果赏析3点,每点1分,评价1分。

【金山】

【甲】谢亭送别【乙】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许浑(唐)贾至

劳歌①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②。

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注]①劳歌:

送别歌的代称,源于《晋书》:

“新礼以为挽歌出汉武帝役人之劳歌,声哀切,遂以为送终之礼。

”②三湘:

泛指湘江流域、洞庭湖南北一带。

12.选出一项没有出现在甲乙两首诗中的艺术技巧( 

A.化用典故 

B.虚实相生 

C.借景抒情 

D.托物言志

13.对甲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的第二句写深秋霜林尽染,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疾奔,借美好的秋色反衬别离之悲。

B.甲诗中的“水急流”虽是写景,但与诗中送别之情景密切相关,呼应了第一句的“解行舟”,也开启了下一句的“人已远”。

C.乙诗一二两句既以“柳絮”“梅花”表明时间的变换,又以“洛阳”“三湘”表明地点的转移,渲染了一种苍凉的气氛。

D.乙诗用暮春时节的典型物候“柳絮飞”和“梅花发”来写“离情别恨”,给人一种人生飘忽无定、聚散难测的感觉。

14.甲乙两诗相比,有人觉得甲诗的尾句比乙诗的尾句更好,有人却不这样认为。

请阐述你的观点。

12.(1分)D

13.(3分)D(“梅花发”不属于暮春时节的典型物候)

14.(4分)示例一:

甲诗的结尾更好。

“满天风雨下西楼”是景物描写,是以景作结,(1分)比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1分)更显得含蓄委婉,(1分)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后再登楼目送友人远去的不舍和牵挂之情。

(1分)示例二:

乙诗的结尾更好。

“离恨空随江水长”是直抒胸臆,(1分)新颖别致,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离恨”比作浩浩荡荡的湘江水一样绵长而久远,(1分)比甲诗以景作结更富有感染力,(1分)写出了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时的无可奈何和痛苦难过。

观点明确,结合诗歌尾句运用的手法和内容分析,言之有理。

【闵行】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1—13题。

海棠坞①

细雨初怜湿翠裳,新晴特地试红妆。

无人会得东风意,春色都将付海棠。

雨中海棠②张九成玉脆红轻不耐寒,无端风雨苦相干。

晓来试卷珠帘看,蔌蔌飞香满画栏。

[注]①本诗是杨万里《寄题喻叔奇国傅郎中园亭二十六咏》之一。

②张九成:

南宋诗人,主张抗金,为秦桧所忌,谪居多年。

11.下面对两首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是七言绝句 

B.都有三个韵脚C.都属于咏物诗 

D.都有对仗句子

12.以下评价适用于《海棠坞》的一项是( 

A.冲淡悠远 

 

B.豪迈雄奇C.清新明丽 

D.深沉婉转

13.两首诗都写了海棠,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请作分析。

(5分) 

11.(1分)D12.(2分)C

13.(5分)参考答案:

两首诗都写了春天风雨前后的海棠,都表达了对海棠的喜爱之情;

(1分)不同的是,《海棠坞》着重于对初放海棠(1分)的赞美(偏爱)(1分),《雨中海棠》着重写雨打海棠,落红满地,(1分)更多的是表达了对海棠花落的惋惜与伤感,(1分)暗示了诗人自身的不幸遭遇。

【评分标准】共同点1分必答;

其他得一点给1分。

【浦东】

秋夜与友人宿

(唐)杜牧

楚国同游过十霜,万重心事几堪伤。

蒹葭露白莲塘浅,砧杵夜清河汉凉。

云外山川归梦远,天涯歧路客愁长。

寒城欲晓闻吹笛,犹卧东轩月满床。

秋夜同友人话旧

(唐)谭用之

露下银河雁度频,囊中垆火几时真。

数茎白发生浮世,一盏寒灯共故人。

云外簟凉吟峤月,岛边花暖钓江春。

何当归去重携手,依旧红霞作近邻。

12.依据题材,对以上两首诗归类恰当的一项是( 

A.山水类 

B.送别类 

C.隐逸类 

D.羁旅类

13.下列对两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杜诗“归梦远”暗扣“宿”字,谭诗“共故人”暗扣“话”字。

B.杜诗颔联用“蒹葭”“砧杵”,意象凄清,营造了凄寒孤冷之境。

C.谭诗颔联用“数茎”“一盏”,人灯相对,透露出人世沧桑之感。

D.这两首诗语言风格均清新质朴,而杜诗比谭诗情思更丰富宛转。

14.请赏析这两首诗歌的尾联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12.(1分)D 

13.(2分)D

14.(5分)杜诗尾联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视听结合,(1分)通过笛声、月色等意象视听结合描绘出秋夜佛晓时分凄清、寒冷的氛围,用清冷的笛声、寒凉的月色,(1分)表达了长愁无眠,宦游他乡(思乡)的漂泊之苦。

(1分)谭诗尾联运用想象(或虚写),(1分,虚实结合不得分)憧憬归去后携手伴红霞的温馨美好画面,(1分)表达了对往日美好生活怀念;

对再一次相聚“重携手”的期盼;

对友情的珍重。

(1分,答到一种情感即可得1分)评分(每首诗3个点,写出其中任意1点得一分,满5分为止。

【普陀】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8分)

却赴南邑留别苏台知己①

〔唐〕刘长卿

又过梅岭上,岁岁此枝寒。

落日孤舟去,青山万里看。

猿声湘水静,草色洞庭宽。

已料生涯事,唯应把钓竿。

【注】①至德三年,刘长卿刚而犯上,谪守南巴。

此诗是其将要赴任时所写。

12.你认为本诗可以收录于以下哪本诗集?

()(1分)

A.《乐府诗集》B.《古诗精选》C.《律诗选集》D.《绝句精选》

13.以下对本诗的表现手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动静结合B.虚实结合C.运用典故D.以景结情

14.为了更好地向英语读者传达出诗中的情感,参照现代文一第⑤-⑦段提供的信息,你认为相对而言,画线句中的“青”更适合翻译成“blue(蓝)”还是“green(绿)”?

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12.C13.D

14.答案示例:

Blue更适合。

这首诗写于作者谪守南巴将要赴任时,眼中所见是年年岁岁梅枝不变的寒意,落日下沉、孤舟漂泊的萧索,此去万里,此生无望,静寂的湘水茫茫无际,几声猿鸣更添悲凉。

诗中满是被贬远行的伤感和对浊世的失望,因此,用西方文化中蕴含忧郁沮丧之意的blue比代表清新的green更能表现出诗歌的整体氛围。

【松江】

(三)小明想用这首词去参加诗词大会的节目录制,请你帮他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望海潮•上太原知府王君贶①尚书 

(宋)沈唐

山光凝翠,川容如画,名都自古并州。

箫鼓沸天,弓刀似水,连营十万貔貅②。

金骑走长楸。

少年人一一,锦带吴钩。

路入榆关,雁飞汾水正宜秋。

追思昔日风流。

有儒将醉吟,才子狂游。

松偃旧亭,城高故国,空余舞榭歌楼。

方面③倚贤侯。

便恐为霖雨,归去难留。

好向西溪,恣携弦管宴兰舟。

【注释】①王君贶,王拱辰,即词中所指“贤侯”。

②貔貅:

喻勇猛的军队。

③方面:

地方军政要职。

12.小明要为这首词所拍摄的微视频配乐,以下选项合适的一项是( )。

A.轻快柔和的乐曲 

B.激越急促的旋律 

C.雄阔调长的音乐 

D.低沉抑扬的曲调

13.小明想要设计微视频的画面和镜头,以下设想不符合词意的一项是( )。

A.开头三句用远镜头,拍摄并州风光总貌,再聚焦人物个体特写,体现地方风土人情。

B.用镜头的移动,从“箫鼓”“连营”鼎沸场景切换到榆关雁飞之景,景物富有层次。

C.从“儒将醉吟”切换到“舞榭歌楼”,用蒙太奇镜头将不同时空画面组合,意境开拓。

D.结尾处配以弦管乐曲,用“泛舟西溪”慢慢淡出的镜头画面,表现翩翩远去的超然。

14.本届诗词大会以“城与人”为主题,导语为“只有人的情感进驻,才会有城的饱满”,请你紧扣该主题及导语,帮小明为这首词写一段解说词。

12.C13.A

14.在这首词中,山光水色与历史名都相会,自然与人文相辉相映,人杰与地灵呼应,政通与人和相谐;

这首词赞颂了一方官长,用智慧和情怀让并州焕发光采,百姓与“贤侯”之间感情深厚,引发了词人的追慕之情。

而当时间流逝,只余见证“儒将”“才子”的“舞榭歌台”,更说明了城市重要的不在瓦肆建筑,而在于情系。

词作诠释了城市的自然、人文、社会的氛围让人的生命姿态更舒展,迸发活力;

同时表现了人的情感的进驻,会让城市的自然山水印染人文气息,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更相融,城市的文化内蕴更“饱满”。

符合情境、导语的要求,依据应答的整体表现按等级给分。

【徐汇】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12-13题。

(7分)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天末怀李白①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②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①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流寓湘江。

②魑魅:

泛指鬼怪。

12.下列关于这两首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的格律较李诗严整。

B.两首诗都以“水”寄情。

C.两首诗都用了借代手法。

D.两首诗都以实写虚抒情。

13.宋人葛立方说“李诗思疾而语豪,杜诗思苦而语奇”,结合这两首李杜诗对此作分析。

12.(2分)A

13.(5分)答案示例:

李诗写“我”人在沙丘无心赏景、喝酒和唱歌,对“你”的思念如汶水浩荡南行难以抑制,感情奔放、言词率直,体现了李诗豪放飘逸的风格;

杜诗选用“鸿雁”“江湖”“冤魂”等意象,写急盼朋友音讯而不得,引发世路凶险的担忧,揣想友人向屈原倾诉内心的愤懑,把对友人的同情及殷切的思念表达得沉郁深微且寄意深远。

评分要点:

诗作分析与评语契合度各2分,语言表达1分。

【杨浦】

祭常山回小猎

(宋)苏轼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①,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②,白羽犹能效一挥。

注:

①巘:

大山上的小山。

②西凉簿:

谢艾,西凉名将,儒生出身,曾任主簿。

12.本诗对仗的联数是( 

(1分) 

A.一联 

B.两联 

C. 

三联 

D. 

四联

13.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本诗笔力雄健,豪情激越。

B.本诗气势飞动,句意流走。

B.本诗用词贴切,神形俱活。

D.本诗用典含蓄,讽意微露。

14.有人认为,苏轼的这首诗深受王维《观猎》的影响,缺少创意。

你是否赞同?

请阐述理由。

附:

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12.C(1分)

13.D(2分)

14.(5分)赞同:

首联同为点题,写出猎场面。

(但苏诗仅从写出猎军队军容,而王诗则从听觉、视觉写出猎,先声夺人。

)颔联写马和鹰,明显借鉴王诗颔联写法,通过系列动词“弄”“跑”“掠”写出马神采俊逸,鹰凶狠异常,与王诗意境相似。

颈联最典型的是回望白云的动作,取自王诗尾联“回看”“暮云”,并不如王诗“千里”之境界开阔。

尾联苏诗用典,表明自己建功立业的志向,但相对王诗用三个地名,渗透用典塑造飒爽豪迈的将军形象还要略逊一筹。

(1点2分,2点3分,3点4分,4点5分)

【长宁】

(三)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12—14题。

临江仙

〔南宋〕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

回头双鬓已星星。

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

只愁飞诏下青冥①。

不应②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①飞诏下青冥:

谓下令回朝。

②不应:

不顾。

12.出版社编《分类词选》,这首词放入以下类别中合适的一类是()。

A.忆旧 

B.致仕 

C.赠别 

D.怀乡

13.下列关于这首词写作特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记得”句以昔日乐景衬相思之深。

B.“回头”句虚写重逢之景渲染悲情。

C.“铁马”句情景交融,境界雄阔悲壮。

D.全词上阕幽峭冷艳,而下阕豪放磅礴。

14.画线部分思路曲折、词情慷慨,请加以赏析。

13.C(2分)

一般人即使安心守边疆也仍然希望归家,霜塞晚也是常人眼中的悲景,画线句却从友人的角度想象,说他热爱边塞生活,有横槊赋诗之兴,只恐被朝廷召回,勾画出友人在其心中雄姿英发的形象,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希望友人在边塞建功报国的情意,这样写熨帖动人,有激励人心的力量。

临别赠言毫无衰飒之气,词情慷慨,读来痛快淋漓,如闻边鼓之声。

【青浦】

(三)阅读下面两文,完成12—14题。

千秋岁

宋·

秦观

水边沙外。

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

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①会。

鹓鹭同飞盖②。

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千秋岁③

黄庭坚

苑边花外。

记得同朝退。

飞骑轧,鸣珂④碎。

齐歌云绕扇,赵舞风回带。

严鼓断,杯盘狼藉犹相对。

洒泪谁能会。

醉卧藤阴盖。

人已去,词空在。

兔园⑤高宴悄,虎观英游⑥改。

重感慨,波涛万贯珠沈海。

[注]①西池:

作者与诸同僚聚会之地。

②鹓鹭同飞盖:

指作者和同僚一同乘坐着车辆飞驰于大道。

③这是黄庭坚被贬宜州,经过衡阳时,追和秦观遗作《千秋岁》的作品。

④鸣珂:

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

⑤兔园:

汉梁孝王园,指代朝廷。

⑥虎观英游:

虎观,泛指宫廷中讲学处。

英游,英俊之辈,才智杰出的人物。

12.根据两首词字数的多少,可以判断这两首词都是( 

A.长调 

B.中调 

C.小令 

D.双调

13.以下关于语言风格的评价对两首词都适合的一项是( 

A.清新自然 

B.沉痛悲苦 

C.慷慨激昂 

D.质朴苍劲

14.结合秦词末句“飞红万点愁如海”和黄词末句“波涛万贯珠沈海”,比价两首词的情感异同。

12.(1分)B(千秋岁这个词牌是71个字,所以从字数上看是中调。

在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外为长调)

13.(2分)B(从“飞红万点愁如海”、“洒泪谁能会”等句能看出两首词都表达了沉痛悲苦的情绪。

14.(共5分)同:

都表达了个人的仕途失意之愁苦、伤感之情。

/(1分)不同:

秦词:

从全词看,既写了伤春之情,又写了仕途失意之愁苦。

“飞红万点愁如海”句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极写暮春季节落花缤纷引发的伤春之痛,又含蓄地表达了“忆惜”所生发青春不再,壮志难酬的失意、悲苦之情。

(2分)黄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