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分析精选题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53078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7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分析精选题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分析精选题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分析精选题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分析精选题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分析精选题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分析精选题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分析精选题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分析精选题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分析精选题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分析精选题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分析精选题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分析精选题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分析精选题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分析精选题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分析精选题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分析精选题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分析精选题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分析精选题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分析精选题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最新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分析精选题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分析精选题资料.docx

《最新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分析精选题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分析精选题资料.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分析精选题资料.docx

最新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分析精选题资料

资料分析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最终成绩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般而言,这一部分的内容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各部分当中属于相对简单,但是由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答题强调时间性,因此位置靠后的“资料分析”是历来失分最为严重的一部分。

  资料分析题围绕着统计型的数据展开题目设置,如何快速的找到数据,如何正确的理解具体的计算方式,如何应用基本的速算技巧解决计算问题,这是备考阶段的重要内容,也是本书着力强调的重点。

与此同时,资料分析题还具有训练性,高分的取得与大量的练习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专家强烈建议考生在备考时多做练习题,特别是多做有时间限制的练习题,这对于大家答题能力的真正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阅读技巧

  资料分析的材料主要有四种:

文字型材料,核心在于对关键字、关键词的把握,也就是采用圈读法快速找到数据,进而为下一步计算做好准备;表格型材料数据结构比较清晰,一般来说,考生都可以迅速、准确找到所需数据。

因此,表格型材料主要测查的是考生的速算技巧,在阅读表格型材料时,着重在表格标题及横纵轴的把握;图形类材料,常见的图形样式有柱状图、趋势图和饼状图,图形类资料是所有题目中最为直观的一种,在阅读此类材料时要注意其时间和单位,然后注意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混合型材料,这是近几年考察比较多的类型,混合型材料从本质上讲并没有特殊的难度,但是毫无疑问增加了阅读的难度,不同材料之间的关系与衔接是考察的重点。

  二、统计术语

  在之前介绍资料题目解析时讲到,资料题目解析主要考察三方面的基本能力,其中一方面就是统计术语的掌握,统计术语是资料题目解析题目设置的中心,统计术语也是考生最容易出错的考点,因此非常有必要将资料题目解析中常考的统计术语以及关于这些统计术语的考点做一点梳理,进而搞清楚这些术语的意义和用法,对于快速解题至关重要。

如:

  

(一)增长量与增长率

  1.增长率是用描述现期量相对于基期量的相对变化量,具体计算公式为:

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100%=增长量÷基期量×100%

  2.在资料题目解析中,经常还会出现增长速度,增长幅度这两个概念,如没有特殊说明,增长率与增长速度和增幅表示的同样的意思,没有任何区别,所以当提到了增长快慢时指的是增长率的大小比较。

  3.增长量用来描述基期量与现期量的绝对变化量,计算公式为:

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增长率

  【考点1】增长率计算

  【例题】2007年前三季度,我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1853元,同比增长18.8%,而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月平均工资为1015元,同比增长11.8%。

则2007年前三季度,我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比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月平均工资大约高出()。

  A.82.6%B.84.1%C.95.1%D.88.2%

  【解析】计算方式为:

(1853-1015)÷1015=82.6%。

  【考点2】增长倍数计算

  【例题】2007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346元,同比增加3.2%。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3321元,同比增加3.4%。

则2007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高出()倍。

  A.3.12B.2.12C.1.12D.4.12

  【解析】计算增长倍数时要注意,增加倍数=增长量÷基期量=现期量÷基期量-1。

所以本题的计算方式为:

(10346-3321)÷3321或者10346÷3321-1。

  【考点3】增长量计算

  【例题】据行业统计,2010年上半年全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10963万吨,同比增长12.5%。

则2010年上半年,全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同比增加约多少万吨?

()

  A.1009B.1218C.1370D.1787

  【解析】计算增长量一般有2种计算方式,“现期量-基期量”或者“基期量×增长率”。

计算方式为:

(1)10963-10963÷(1+12.5%);

(2)10963÷(1+12.5%)×12.5%。

  

(二)基期量与现期量

  资料题目解析中,在描述关于某个统计指标变化时,经常采用的形式是一个时期的量与另一个时期的量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此时,作为对比参照的时期称为基期,而相对于基期的为现期。

  如表述“与2009年相比,20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这里的2009年为基期,2010年为现期。

“与日本相比,中国在2010年8月的出口总额增长了……”这里的日本是基期,中国是现期。

  描述基期的具体数值我们称之为基期量,描述现期的具体数值我们称之为现期量。

  【考点1】已知现期量求基期量(除法)

  【例题】2007年前三个季度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1794元,同比增长15.6%,则2006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为()。

  A.1452元B.2074元C.1552元D.1172元

  【题目解析】2006年为基期,则2007年为现期,2006年前三季度的平均工资为:

1794÷(1+15.6%)。

  【考点2】已知基期量求现期量(乘法)

  【例题】2007年前三个季度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1794元,同比增长15.6%,若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则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其他经济类型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为()。

  A.1872元B.2074元C.1852元D.1972元

  【题目解析】2007年为基期,则2008年为现期,2008年前三季度的平均工资为:

1794×(1+15.6%)。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统计术语决定了资料分析的具体的考试考点,只有掌握了每个统计术语的具体用法才会正确的将材料中的数据进行正确的运算,这一点在专业干部考试中尤其明显,专业干部考生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材料中的数据怎么使用,分不清楚是用乘法呢,还是除法,在后面的具体章节讲解中,有具体的阐述资料分析所涉及的统计术语。

  三、速算技巧

  速算是资料分析数据处理的方法,考生对于资料分析最大的恐惧在于,他们认为资料分析就是大量数据的运算,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资料分析中的数据处理考察的考生的基本分析能力,所谓分析是建立在快速计算的基础之上的,因而考生必须掌握常见的速算技巧,常见的速算技巧有4个,分别是估算法,直除法,差分法,公式法,还有一些特别的细化的方法如凑整运算,截位运算等等,以直除法为例来阐述速算技巧中的一些基本内容。

“直除法”是指在比较或者计算较复杂分数时,通过“直接相除”的方式得到商的首位(首一位或首两位),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速算方式。

在应用直除法之前,一般都要先进性一定程度的估算,应用范围更广的是直除法,直除法可以解决试卷中的大部分除法类计算题。

 一、基期和现期

  基期是作为一个比较的基准,即参照物。

基期年份通常出现在介词“和……相比”、“比……”之后。

而现期则是与基期比较的年份,较好判定。

基期和现期通常会与增长率或增长量结合起来考察,以下举出4个例题作为说明。

  【例1】2007年的GDP总额为P,与2006年相比增长了10%,则2006年的GDP总额为()?

  【例2】2007年的GDP总额为P,与2006年相比增加了3倍,则2006年的GDP总额为()?

  【例3】2007年的GDP总额为P,2008年比2007年下降了10%,则2008年的GDP总额为()?

  【例4】2007年的GDP总额为P,2008年比2007年减少了三分之一,则2008年的GDP总额为()?

  上述4个例题均为基期、现期与增长、降低结合起来考察的类型。

对于这类基础题型而言,先得分清楚是所求是基期还是现期,求解基期用除法,求解现期用乘法。

  例1与例2中,2006年是基期,2007年是现期,所求的是基期,用除法,计算式子分别为:

例1中2006的GDP总额为P÷(1+10%),例2中2006年的GDP总额为P÷(1+3);

  例3与例4中,2007年是基期,2008年是现期,所求的是现期,用乘法。

其次,增长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相加,降低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相减。

所以计算式子分别为:

例3中2008年的GDP总额为P×(1-10%);例4中2008年的GDP总额为P×(1-1/3)。

  二、同比和环比

  资料分析中的考题,有些并不会明确解释同比和环比的概念,但会在同一篇材料中给出同比增长率和环比增长率,此时就必须分清这两者的区别,以期选对数据进行计算。

  同比是与历史同期相比较,环比是与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较。

如,2010年第二季度的历史同期是2009年第二季度,上一个统计周期则是2010年第一季度。

  【例5】已知2010年5月,轿车销量为P,同比增长5%,环比增长4%,则与上年同期相比,2010年5月轿车销量增长了多少?

  显然,题中设问是与上年同期相比,则是与2009年5月相比,选取的应是同比增长率5%进行计算。

  三、增长率与增长量

  增长率指的是增长的快慢,通常是相对量的增长;而增长量指的是增长的多少,通常是绝对量的增长,这两者较好判定。

根据资料分析的题型设置,考察增长量的比重逐渐上升。

  增长率=(比较期-基期)÷基期,增长量=基期×增长率=

  上述例5中,所求为2010年5月的同比增长量,利用公式,增长量=

  不难发现,快读领会题意的前提是,必需对相关的统计术语及其主要公式十分熟悉并善于使用。

只有先了解题目所求,才能选对数据;只有列对公式,才能正确求解。

掌握好了常考的统计术语及高频公式,加以练习,速度上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例题】2008年,新疆农林牧渔渔业总产值1176.69亿元,其中,农业产值784.19亿元。

请问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产值的比例为多少?

()

  A.64.7%B.66.6%C.68.3%D.70.4%

  【解析】观察选项可知,本题只需确定结果的前两位,除数是1176.69,根据直除法,应取1176.69的前三位,四舍五入取前三位得118,,所以结果的前两位是66,答案选择B选项。

根据下表,回答第1~5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5题。

  2007年前三季度,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529亿元,同比增长25.7%。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8247亿元,增长26.4%;农村投资13282亿元,增长21.2%。

在城镇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33951亿元,增长16.2%;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6814亿元,增长30.3%。

  从项目隶属关系看,中央项目投资7749亿元,同比增长15.4%;地方项目投资70497亿元,增长27.8%。

  从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938亿元、34522亿元和427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1%、29.3%和24.0%。

  从行业看,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1103亿元,同比增长24.9%;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投资5348亿元,增长10.6%;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1232亿元,增长13.7%;铁路运输业投资1395亿元,增长7.1%;非金属矿制品业投资1890亿元,增长50.9%;黑色金属矿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1741亿元,增长13.0%;有色金属矿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864亿元,增长31.2%。

  从注册类型看。

内资企业投资69502亿元,同比增长26.8%;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分别完成3742亿元和4648亿元,分别增长31.5%和18.7%。

  从施工和新开工项目情况看,截止到9月底,城镇5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累计259083个,同比增加27901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22439亿元,同比增长18.2%;新开工项目170123个,同比增加18151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60309亿元,同比增长24.2%。

  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城镇投资到位资金88764亿元,同比增长27.8%。

其中,国内贷款增长14.5%,利用外资增长15.5%,自筹资金增长32.2%。

  1.2006年前三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是:

()。

  A.60479亿元B.61904亿元

  C.69104亿元D.72815亿元

  2.下列各项投资中。

2007年前三季度增幅最大的一项是:

()。

  A.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

  B.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

  C.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

  D.有色金属矿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

  3.就2007年前三季度而言,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投资增长率高于第一、第三产业投资增长率

  B.第三产业投资增长额大于第一、第二产业投资增长额

  C.第一、第二产业的投资总值要超过第三产业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4.下列说法与资料相符的是:

()。

  A.与其他行业相比,2007年前三季度有色金属投资增长率最大

  B.2006年前三季度,非金属矿制品投资已经超过铁路运输业投资

  C.2007年前三季度石油和天然气业的投资额度已经超过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

  D.2007年前三季度黑色金属矿工业增长率超过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增长率

  5.关于2007年前三季度,城镇50万元以上的项目,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施工项目增加个数小于新开工项目增加个数

  B.新开工项目平均每个项目投资858万元

  C.平均每个新开工项目的金额大于施工项目平均金额

  D.施工项目增速大于新开工项目增速

  1.B【解析】2007年前三季度,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8247亿元,增长26.4%,则2006年前三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是78247÷(1+26.4%)=61904亿元。

  2.D【解析】由资料可看出,2007年前三季度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同比增长13.7%,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同比增长24.9%,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0.3%,有色金属矿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1.2%。

所以选D。

  3.B【解析】2007年前三季度,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938亿元、34522亿元和427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1%、29.3%和24.0%。

A项错误:

第一产业投资增长额为938—938÷(1+41.1%)=272.7亿元,第二产业增长额为34522-34522÷(1+29.3%)=7822.8亿元,第三产业增长额为42787-42787÷(1+24.0%)=828l亿元,B项正确;第一、第二产业的投资总值为938+34522=35460亿元,小于第三产业的投资额,C项错误。

  4.C【解析】2007年前三季度投资增长率最大是非金属矿制品业,A错误;2006年前三季度,非金属矿制品投资为1890÷(1+50.9%)=1252.5亿元,铁路运输业投资为1395÷(1+7.1%)=1302.5亿元,B错误;由资料可知,2007年前三季度石油和天然气业的投资额为1232亿元,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为1103亿元,故C正确;2007年前三季度,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同比增长13.7%,黑色金属矿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3.0%,故D错误。

  5.D【解析】2007年前三季度,城镇50万元以上的项目同比增加27901个,新开工项目同比增加18151个,A错误;新开工项目平均每个项目投资60309÷170123=0.355亿元,B错误:

施工项目平均金额为222439÷259083=0.8586亿元,大于新开工项目,C错误:

施工项目增速为27901÷(259083-27901)=12.1%.新开工项目增速为18151÷(170123-18151)=11.9%,D正确。

根据下表,回答第1~5题。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万吨

2000.0

14.7

亿米

660.0

10.3

化学纤维

万吨

2390.0

15.3

成品糖

万吨

1271.4

34.0

卷烟

亿支

21413.8

5.9

彩色电视机

万台

8433.0

0.7

家用电冰箱

万台

4397.1

24.5

房间空气调节器

万台

8014.3

17.0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

亿吨标准煤

23.7

7.0

原煤

亿吨

25.36

6.9

原油

亿吨

1.87

1.1

天然气

亿立方米

693.1

18.4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32777.2

14.4

其中:

火电

亿千瓦小时

27218.3

14.9

水电

亿千瓦小时

4828.8

10.8

粗钢

万吨

48966.0

16.8

钢材

万吨

56894.4

21.3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2350.8

22.7

其中:

精炼铜

万吨

344.1

14.6

电解铝

万吨

1228.4

32.6

氧化铝

万吨

1945.3

46.7

水泥

亿吨

13.6

9.9

硫酸

万吨

5500.0

9.3

纯碱

万吨

1771.8

13.6

烧碱

万吨

1759.3

16.4

乙烯

万吨

1047.7

11.4

化肥(折100%)

万吨

5786.9

8.3

发电设备

万千瓦

12991.0

11.1

汽车

万辆

888.7

22.1

其中:

轿车

万辆

479.8

24.0

大中型拖拉机

万台

20.3

1.9

集成电路

亿块

411.6

22.6

程控交换机

万线

5387.1

-27.2

移动通信手持机

万台

54857.9

14.3

微型电子计算机

万台

12073.4

29.3

200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1.2006年纱产量为多少万吨?

()

  A.1744  B.1780  C.1893  D.1854

  2.2007年下列哪种商品产量增长最快?

()

  A.电解铝 B.氧化铝  C.成品糖 D.轿车

  3.下列哪种商品2007年增长量最大?

()

  A.氧化铝 B.水泥  C.硫酸  D.纯碱

  4.2006年火力发电量与水力发电量比为()。

  A.3∶1  B.5∶1  C.5∶36 D.36∶5

  5.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2007年所有主要工业品生产量都增加了

  B.产量增长的产品中,彩色电视机增幅最小

  C.氧化铝增长速度最快

  D.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增长率与原煤增长率最为接近

  1.A【解析】2006年纱产量为2000/(1+14.7%)≈2000/1.15≈1740(万吨),与选项A最为接近,故应选A。

  2.B【解析】氧化铝增长速度为46.7%;电解铝增长速度为32.6%;成品糖增长速度为34%;轿车增长速度为24%,故B选项正确。

  3.B【解析】氧化铝:

(46.7%×1945.3)/(1+46.7%)≈(50%×1950)/(1+50%)≈650(万吨);

  水泥:

(9.9%×13.6)/(1+9.9%)≈1.36/1.1≈1.24(亿吨)=12300万吨。

  计算到这里就不需要再计算了,水泥增长量远远超过其他三类。

  4.B【解析】2006年火力发电量与水力发电量比为[27218.3÷(1+14.9%)]/[4828.8÷(1+10.8%)]≈23689/4358≈5.4,与B项最接近,故选B。

  5.A【解析】从表中“比上年增长%”这一栏中可以看出程控交换机增长率为“-27.2%”,可知并不是所有的工业品生产量都增加了。

1.达标湖泊容量2005年比2001年()

  A.上升了24.3%B.下降了24.3%

  C.上升了24.3个百分点D.下降了24.3个百分点

  2.尽管五年中降雨量大幅增加,但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仍逐年上升,这说明()

  A.地下水开采量减少B.地下水开采量增加

  C.地下水量减少D.地下水量增加

  3.表中反映的是第几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情况?

()

  A.“七五”B.“八五”C.“九五”D.“十五”

  4.从表中可以看出五年中治理最理想的项目是()

  A.达标河段B.达标库容

  C.达标湖泊容量D.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

  5.五年中达标河段同比治理最好的是哪一年?

()

  A.2003年B.2003年C.2004年D.2005年

  1.【解析】D。

应为2005年的达标湖泊容量为35.2,而2001年为59.5.,则用05年的减去01年的得-24.3,则为下降24.3个百分点,因为百分点是指不同时期以百分数形式表示的相对指标所以不用百分号。

  2.【解析】B。

五年中降水量大幅增加,平原地区的水位埋深上升,即地下水位下降说明了地下水开采量增加导致。

  3.【解析】D。

十五期间指2001年到2005年。

  4.【解析】B。

从表中可以看到,只有达标河段和达标库容治理情况有所好转,并且达标库容治理的效果比较突出。

  5.【解析】C。

通过比较计算可以得知。

2004年同比治理最好。

根据下面的表格资料回答1-5题。

  1.2007年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销售额约为()。

  A.96279亿元B.80241亿元

  C.10375亿元D.10026亿元

  2.2007年,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每个从业人员创造销售额约为()。

  A.30.7万元B.60.7万元

  C.382.7万元D.682.3万元

  3.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A.2004年B.2005年

  C.2006年D.2007年

  4.全国设有科技机构的企业的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A.一直上升  B.一直下降

  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上升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B.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人员的减少幅度从2003年至200d年一直低于其他从业人员的减少幅度

  C.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研经费的增长幅度从2003年至2007年五年来一直高于销售额的增长额度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A【解析】1588.61÷1.65%=96279亿元。

故选A。

  2.A【解析】2007年从业人员总数为141.1÷4.5%=3136万人,则本题答案就是96279÷3136=30.7万元。

故选A。

  3.D【解析】2004年138.7÷4.78%,2005年为136.8÷4.88%,2006年为136.7÷5%,2007年为141.1÷4.5%,比较发现,2007年数据的分子最大,分母最小,所以2007年的数值肯定最大,所以选D。

  4.B【解析】设有科技机构的企业的数量=企业总数×设有科技机构企业的比重。

通过观察,2004年数据肯定低于2003年,2007年数据肯定低于2006年。

只要比较2004-2006年的数据即可,2004年的是21776×28.4%=6184,2005年为22904×26.2%=6000,2006年为23096×25.3%=5843,说明设有科技机构的企业数量是一直下降的,所以选B。

  5.B【解析】A项中2004年从业人员为138.7÷4.78%,2003年从业人员数量为156.4÷4.6%,也就是2004年从业人员数量低于2003年从业人员数量,所以A错误;科技人员从2003年到2006年一直在减少,而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却在增加,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