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教学的规范性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5344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课程教学的规范性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美术课程教学的规范性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美术课程教学的规范性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美术课程教学的规范性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美术课程教学的规范性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美术课程教学的规范性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美术课程教学的规范性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美术课程教学的规范性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美术课程教学的规范性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术课程教学的规范性doc.docx

《美术课程教学的规范性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课程教学的规范性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术课程教学的规范性doc.docx

美术课程教学的规范性doc

美术课程教学的规范性

传统的美术课程的教学比较单一,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要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负责,所以在美术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完整和规范,教学策略有效、完善、有序、合理就是规范。

美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美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明确美术课程的地位、作用与目标,注重教学过程、教学结构、教学评价等规范性,是实施美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美术教学改革是美术课程改革的关键。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美术课程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但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认识比较模糊,在教学实践中出现随意性、学科化等混乱现象。

这些问题的产生,从客观方面看,是因为美术课程本身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使早已习惯于封闭性学科教学的传统型教师难以适应。

从主观方面看,是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论研究都是以一般学科课教学为实践基础的,在这种学科课教学理论的影响下,有人认为美术课程不存在教学问题,或者用分科教学的路子来套美术课教学。

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对美术课程教学规范的探讨主要局限于其外部特征,而对内在结构研究不够,从而削弱了理论的指导作用。

由此可见,美术课程教学的深入开展迫切需要健全并完善教学论。

当然,理论上的不完善并不代表实践中的无法规范。

事实上,从美术课程产生之日起,人们便在探讨其规范性问题,课程史上出现的“经验课程”、“美术操作设计”、“学生自主的美术操作活动”等不同形式的美术课程实践也表明,美术课程作为与一般学科课程相对应的一种课程形态,有其相对一致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构,美术课程是可以规范的,本文拟对此作一些粗浅的理论分析。

一、美术课程的地位、作用与目标

人们对美术课程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在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下,学校课程以升学为唯一的价值取向,学校开设的是有限的几门升学考试学科课程,体音美劳等课程往往被严重忽视,美术课程有时无人问津。

“勤奋的学生认为学习美术是浪费时间,糟蹋精力,耽误学业,避之惟恐不远。

一般教师更不屑于过问美术课程教学,认为它是无关紧要的闲事。

”可见,在这种价值观影响下,美术课程的地位是不高的。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入,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也有了更准确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的核心思想是“发展观”和“全人观”,人的发展与人的学习活动的发展是一致的,这种“发展观”充分揭示了人的发展依赖于人的学习,人是在学习中求得发展的,学习是人发展的根本方式。

因此,美术课程不是为学习而学习,更不能将“学习”简单地理解为“手工制作、绘画、鉴赏”等等错误观念。

人的发展有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全人观”,用素质教育来解释,就是人的全面素质的整体的和谐的发展。

以“全人发展”作为参照系,我们发现,美术课程在促进人的整体发展中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因而显示出不同的育人功能和育人目标。

具体来说,一般学科课程目标以单一的学科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而美术课程目标以综合能力(主要是学习能力、动手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两类能力有机地构成人的完整的能力结构。

由此可见,一般学科课程与美术课程之间的关系不是主次关系,而应是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

美术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定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逐渐体会和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因此教师要注意美术课程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三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维度之间相符相成,融为一体的辨证关系,使学生的天性、灵性、悟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总之,用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来解释美术课程,既可以避免以“学科”为参照系思考美术课程存在意义的机械认识观,同时也为美术课程的实施指明了方向,即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来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充分而有特色的发展,而不是片面地强调为竞赛而竞赛、为创作而创作、为发展特长而发展特长。

二、 美术课程教学过程的规范性

美术课程的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所包含的基本要素在时空上的运动过程。

因此规范美术课程教学首先必须把握美术课程教学的内在要素以及外在的教学步骤。

因外在的教学步骤各学科都大同小异,这里拟着重分析美术课程内在的教学活动要素。

关于美术课程的教学过程,其实杜威早就进行过较深入的研究。

杜威认为,教学法的要素和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主要有5个方面的要素:

情境、问题、资料、方法、检验。

我们所倡导的美术新课程的教学活动的要素正是在吸收杜威理论中有益成分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包含7个要素:

(一)情境

是指进行美术课程教学所必需的,由一定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构成的外部环境,即教学所需要的氛围。

学生的学习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情境,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进行的。

情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的暗示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意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感受性,使学生逐步达到美术学习的最佳状态。

美术课程的情境主要有四种类型:

道德感情境、美感情境、理智感情境和综合情境。

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精心设计适宜的情境。

(二)问题

美术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一般有两层意义,一是指教学的主题;二是指教学所要解决的矛盾或疑难。

美术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主要有四类,即理解性问题、探索性问题、批判性问题和发现性问题。

问题是促进教学过程不断深化的关键因素,只有情境而无问题的教学不成其为美术课程意义上的教学。

美术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具有两个特点:

一是主动性,问题是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是学生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教师或教材中的,杜威将前者称为“真正的问题”,而将后者称为“模拟的或虚拟的问题”;二是开放性,美术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主要来自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问题本身限制条件少,因而结论一般不是唯一的,属于无结构型或半结构型问题,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而其他学科教学中的问题受限条件多,结论一般唯一,属于结构型问题。

(三)资料

杜威对“资料”要素的理解值得我们借鉴。

杜威认为,传统教学中的知识常被视为目的的本身,“学生的目标就是堆积知识,需要时炫耀一番。

这种静止的、冷藏库式的知识理想有碍教育的发展“,“扼杀思维的能力”,成为“毁坏心智的沉重负担”,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

为此,他主张美术课程教学不是供给学生一些现成的知识,而是给他们材料,让他们自己加以整理,借以解决手头的问题,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同时,杜威也不否认知识,但他认为,在美术课程教学中知识是作为一种资料即“进一步探究的资本,必不可少的资源”而存在的,它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四)思考

杜威视人为“问题——解决的人”,解决问题的思维是一种反省性思维。

杜威指出,材料和思维是一切反省教学活动的两个不可缺少的相关的因素,但两者又具有不同的特质。

在他看来,美术课程教学中的思考具有两个特征。

第一,思考是事实所暗含的,而不是它所呈现的,因而它具有创造性,美术课程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从而提出具有独创性的见解,杜威甚至认为,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的快乐,就是思维的创造性带来的快乐。

第二,由于思考具有独创性,因而思考是不能传递的,“当一个人把思考告诉别人时,对听到的人来说,不再是思考,而是另一个人已知的事实”。

因此美术课程教学不是给学生提供一些现成的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产生思考、证实思考,进行积极的意义建构,这样,教师不再是主宰者,而是而是作为一个学习者共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无论教师或学生愈少意识到自己在那里施教或受教就愈好”。

(五)实践

一般地说,实践就是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实践的过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过程,实践有动作实践和智力实践两种,美术课程中的实践多是动作实践。

在美术课程结构中,惟有动作实践最能体现美术课程的特点,因而它是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核心要素。

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才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美术课程中的实践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概括地讲,主要有文艺创作、调查研究、交流探讨,参观访问等,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况予以设计。

(六)总结

这是对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其目的是检查美术课程教学的成与败、得与失,促进认识的上升和思想感情的升华,并为后继学习的开展提供参照性建议。

小结要抓住课堂教学的中心,一堂课的中心,就是这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课堂小结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进行,努力解决课堂的主要矛盾。

课堂小结并不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无阶重述,也不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简单口忆,而是学生通过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提炼、深化,使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好的课堂总结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回味无穷,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同时又可以首尾呼应,使得教学内容系统连贯和相对完整。

(七)拓展

我们不能只局限于美术课堂教学,要积极向外拓展和延伸,积极利用有效的各种美术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开阔眼界,提高认识,这样多种形式相互配合和补充,美术教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学生的审美表达方式和情感表达渠道更加丰富,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美术课程学习不是孤立的,和其他学科、和社会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美术课程学习,几乎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加强美术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将学生的视野引向广阔的生活世界,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自觉开发、利用美术课程资源,是美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特点。

实际上,这次课程改革主张的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延伸拓展”,要求融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师生的每一个活动之中,不是刻意地去做样子。

而且,最主要的延伸拓展应该是学生的课外美术实践活动,即把课堂所学运用到生活中或是生活中印证课堂内容。

拓展的本质是把学生的视野引向更为广阔的生活领域和审美领域,指导学生自主进行丰富的课外美术审美和操作活动,而课堂教学的主要精力仍然是引导学生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图像。

总之,从美术新课程教学过程的全过程看,7个要素始终存在,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并外化为美术课程教学的5个步骤:

导入、新授、实施、总结和延伸。

三、美术课程教学结构的规范性

教学结构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要素相互关联的形式。

(一)美术课程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课程教学过程的逻辑源于教材内在的学科逻辑,教师通过分析教材掌握教材的逻辑结构,然后根据教材结构设计教学活动结构,通过教学结构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可见美术课程教学中教与学依附于教材,教学进程主要由教师掌握,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显性的。

同时教学的线索还要源于学生心理发展的逻辑,教与学还要依附于学生自主的学习,离开了学生自主的学习,美术课程改革便名存实亡。

因此美术课程教学要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但二者的联结点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指导也多是隐性的。

同时,美术课程教学赋予“教”与“学”以新的内涵。

美术课程教学中的“教”不是传授知识,而是知道学生自主的学习;相应地,“学”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这种“学”不是接受性的。

而是发现式的,“学”的内容是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

(二)  美术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

美术课程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因而其教学组织形式也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群体学习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班级学习、年级学习、全校学习等)和个体学习形式。

美术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一方面要注意多样性,从而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开拓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又要注意规范性,美术课程教学的任何一种组织形式都有别于传统教学的组织形式,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实质内容,同样的美术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学习活动形态,在有条件的学校中,还可以实施根据美术水平、能力或兴趣编成班级开展学习活动的形态美术教师应根据美术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运用相应的学习活动状态来组织,来实施美术教学。

因此美术课程教学的每种组织形式都反映美术课程的自主性特征,即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

(三)  美术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

美术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方式的改革,这将引起学生学习方式发生积极的变化。

任何教学方式都应该导致有效教学,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学生美术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和目的意识,使学习变成一种主动的有乐趣的行为。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

师生行为之间存在着一种有机的密切联系。

方法决定于内容,其他学科客教学以讲授、讨论、练习等方法为主,这是由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基础性等性质决定的。

美术课程的内容是学生的直接经验和视觉感觉,直接经验和视觉感觉的实践性、主动性决定“从自主中学”是美术课程教学的方法论原则;体现学生主动学习则是美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本质特征。

因而美术课程教学方法应以讲授、演示、呈示、对话与讨论、练习、情境、参观、观察与发现等方法为主,形成美术课程独特的教学方法体系。

今后的美术课程教学更重视教学中的师生的双边关系,将调整引导与传授的比例,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即减少教师传授的比重,增加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学习美术的方法以及发现自己的美术表现方法的比重。

首先,教师要积极创设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和人文情境;其次,通过思考、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在欣赏活动中,通过比较、讨论、对话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收集资料、体验、思考、鉴别、判断等学习方法,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使学生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真正起到培养学生美术素养以及人文精神的作用;再次,还要积极导入信息技术,让学生学习检索、选择、鉴赏艺术作品的方法,学习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交流。

最后要指出的是,美术课程教学的时空具有很大的弹性,它因特定的学习内容和进程的不同而各异。

为了保证学习的完整性,时间的分配可以相对集中,教学空间则不应仅仅局限于教室或课堂,而应该延伸到适于不同学习内容的特殊空间和环境,在合适的环境中展开学习,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总之、美术课堂教学时空的设计应该注意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充分挖掘教育资源。

美术教学方法也将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进一步从教师角色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评估方式的多样化等各方面进行改革。

四、美术课程教学评价的规范性

美术课程教学评价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判定美术课程教学的好坏、优劣及其实际效果的过程。

目前,由于美术课程实验还处于起步阶段,广大中小学教师对美术课程教学还缺乏理性认识和实践经验。

美术课程教学评价则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方面的诸多反馈信息,从而改进美术课程教学,逐步建立起新教学体制。

可见,探讨美术课程教学评价的规范性问题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伴随着21世纪美术教育更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美术教育内容更新,教学形式与技术更趋向多样化等变化,美术教育评价面临新的挑战。

立足于素质教育的美术教育评价更加重视对每位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作出积极的评价,美术教育评价目标的指定可采用认知、情感与操作目标体系,也可以选择达成、向上和体验等目标体系。

美术教育评价标准可从学习、教学态度、美术操作、创造能力测试、美术鉴赏能力测试、美术成就等方面评价制定具体可行的标准。

美术教育评价可采用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互相评价与自我评价、诊断评价、形成评价、和总体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美术教育评价的实施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例如课堂评价、成长册、美术学习能力测试、美术展览会、美术专题发表会、教学记录、公开教学等。

在新世纪中,美术教育者应从课程评价、学习评价、教学评价三方面,根据实效性、可行性、适度性、多样性、开放性、技术完善性等原则进一步开发美术教育评价的方法。

具体地说,新世纪美术课程教学评价应更为重视以下三点。

(一)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重视教师与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可以采用问卷形式,也可以采用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的方式。

在学习档案中放入学生所收集的美术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包括研习记录、构思草图、设计方案、美术作业、相关美术信息(文字或图像资料等)、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

学生通过建立美术学习档案不仅提高了美术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促进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质量。

教师通过学生的美术学习档案,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特点,了解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在观念和方法上的进步,发现学生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二)  注重美术活动表现评价

美术教学信息的收集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询问、观察、测验、作业、专题设计、创作集、自我评估等。

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美术活动表现评价要求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的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活动表现评价可以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方式,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

评价结果以简单的形式加以记录,并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以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应该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

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与等级想结合,还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必须明确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甄别、选拔,而是为了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要克服的弱点和发展的方向。

(三)建立教师评价体系

强调美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建议教师在每一个单元教学结束后,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以及需要改进之处。

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是美术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开展恰当有效的美术教育评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美术素养,还能推动教师不断改进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以达到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目前,我国的美术教育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评价体系尚未建立,还有不少课题有待于美术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习评估和教学评估的理念和思路。

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美术教学评价的成功经验,根据不同学校和老师的特点提出可行的评估标准,从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以及教师对学生、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等各个角度开展多样化的评价,以达到促进美术学习的目的。

美术课的课堂教学千变万化,教法也要灵活多样,只有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过程,教师需要注意在教学过程规范性,新课程理念才能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中。

美术老师只有把课堂教学落实到实处,认认真真地上课,扎扎实实地上课,才能还美术学科的本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