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八上电子学习资料第二章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55480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7.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八上电子学习资料第二章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地理八上电子学习资料第二章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地理八上电子学习资料第二章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地理八上电子学习资料第二章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地理八上电子学习资料第二章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地理八上电子学习资料第二章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地理八上电子学习资料第二章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地理八上电子学习资料第二章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地理八上电子学习资料第二章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地理八上电子学习资料第二章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地理八上电子学习资料第二章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地理八上电子学习资料第二章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地理八上电子学习资料第二章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地理八上电子学习资料第二章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地理八上电子学习资料第二章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地理八上电子学习资料第二章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地理八上电子学习资料第二章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地理八上电子学习资料第二章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地理八上电子学习资料第二章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地理八上电子学习资料第二章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八上电子学习资料第二章Word下载.docx

《地理八上电子学习资料第二章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八上电子学习资料第二章Word下载.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八上电子学习资料第二章Word下载.docx

C.西高东低D.四周高,中间低

2.山脉往往是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下列如图所在地形区表示四川盆地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3.既是我国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又是东西走向山脉的是()

A.祁连山脉B.秦岭C.昆仑山脉D.横断山脉

4.我国东部主要是()

A.山地和盆地的分布区B.高原和平原的分布区

C.丘陵和盆地的分布区D.丘陵和平原的分布区

5.制约山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A.资源B.资金C.交通D.劳动力

6.对我国河流流向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B.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C.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D.我国国土辽阔

二、综合题

7.读图2-1-6,回答下列问题。

图2-1-6我国部分地区示意

(1)图中山脉A是,它位于地势的第级阶梯,其北侧的地形区是。

(2)山脉B是,其东侧的地形区是。

(3)山脉C是,长江切断此山,形成著名的长江三峡。

该山脉东侧的地形区是。

(4)山脉A、B、C中,属于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的是。

8.读图2-1-7,完成下列问题。

图2-1-7

(1)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①高原,②高原,③平原,④海。

(2)图中代表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序号是,第二级阶梯的序号是,第三级阶梯的序号是。

(3)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主要是和等地形的分布区,海拔多在

米。

(4)这种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是。

同时,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大,资源极为丰富。

(5)该图反映出我国地势的特点是。

9.读图2-1-8,完成下列问题。

图2-1-8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

(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形类型名称:

①,②,③,④,⑤。

(2)由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我国地形的特点是

 

1.我国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地形的“骨架”,不少山脉成为地形区的界线。

请根据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判断下图①~④依次是()

A.大兴安岭、雪峰山、天山、太行山B.大兴安岭、巫山、天山、贺兰山

C.长白山、雪峰山、祁连山、太行山D.长白山、巫山、祁连山、贺兰山

2.下列对于山区的认识,正确的是()

A.山区条件太艰苦,特别是道路、交通不便,所以无法开发建设

B.山区有茂密的树林、清澈的泉水,是旅游的好地方,所以不用再开发建设了

C.山区虽然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较缓慢,所以我们要合理地开发建设山区

D.山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道路坑坑洼洼,所以无法开发

3.2012年6月,“神舟九号”顺利返航,选择的着陆地点是平坦开阔、人烟稀少的高原,该高原是()

A.内蒙古高原B.青藏高原C.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

4.读图2-1-10,有关我国西高东低阶梯地势的优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图2-1-10

A.有利于东部海上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顺地势深入内陆,带来充沛的降水

B.使许多大江、大河滚滚东流,有利于沟通东西部的水路交通

C.西高东低的阶梯地势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D.西高东低的阶梯地势使得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

5.关于我国地势、地形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B.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多种多样,平原面积广大

C.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D.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6.横纵交错的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

下列有关山脉的分析,错误的是(  )

A.雪峰山是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B.祁连山是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C.大兴安岭以东是东北平原,以西是内蒙古高原

D.昆仑山以北是准噶尔盆地,以南是塔里木盆地

7.下列关于我国地势对河流、农业、交通、水能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许多大河自东向西流入海洋

B.便于海洋湿润气候流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C.受地势高低的影响,我国众多大河,沟通了南北交通

D.河流从第三级阶梯流向第一级阶梯,落差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9.读左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①,②,

③。

(2)写出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A.,B.,

C.,D.。

(3)第一级阶梯从地形单元上讲是,平均海拔在米以上,号称“”。

(4)第三级阶梯在我国的部,海拔多在米以下。

(5)你的家乡在第级阶梯。

(6)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往往下切形成峡谷地段,河流落差,其经济利用价值是。

8.阅读下列关于我国四大高原的“顺口溜”,判断它们描述的是哪个高原。

(1)巍巍苍苍,冰峰千丈;

百里悬河,山川相间。

(2)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风吹草低,黄羊遍地。

(3)秃山黄丘,川梁相间;

沟谷纵横,地表破残。

(4)洼地罗列,山川相间;

熔岩地表,结构奇巧。

10.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地图

材料二动画片《喜洋洋和灰太狼》中灰太狼决心洗心革面,想和新疆天山草原上的喜洋洋们做好朋友,打算邀请她们去游遍中国。

(1)灰太狼先来到我国最大的盆地A盆地,参观盆地边缘绿洲上的一种古老引水工程。

(2)再去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被称作“中华水塔”的地区,去吃糌粑、品青稞酒。

(3)然后搭乘HTL370航班前往台湾,参加台湾原住民(少数民族)的丰收节,享受美味的菠萝、香蕉。

(4)接下来渡过台湾海峡,到湖北参观参观B(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

(5)进入陕西,欣赏具有浓郁“黄土风情”的民歌--信天游,在(当地传统民居)中度过了难忘的夜晚。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爱好兴趣,从下面的研究性学习中,任选一项完成。

研究性学习一

你到过我国的哪个高原?

根据你的实际经历,在查阅有关资料,制作一期介绍某个高原的电子刊物(PPT)。

温馨提示:

可以配上自己拍摄的照片,从当地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游历感受等方面介绍。

研究性学习二

制作简易中国地形模型。

制作步骤:

1.在一块薄板上,分别描出我国主要陆地轮廓示意图、一二阶梯分界线、二三阶梯分界线(线都要粗重些)。

2.把塑泥分别压成0.5公分、1公分、2公分左右厚的板,然后在描好线的薄板上,用做好的泥板分别刻取大陆轮廓(0.5公分泥板)、第二阶梯轮廓(含第一阶梯1公分泥板)、第一阶梯轮廓(2公分泥板)。

3.将所得泥板按顺序粘好,得到阶梯模型胚胎。

根据局部地势变化,进一步修饰胚胎,使其更符合我国地势特点(如云贵高原、准格尔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等处)

造山:

准备粗细不等的泥条,将主要山脉粘在相应位置(有的山脉可直接在泥胚上捏出来)。

4.对照地形图,根据各地形单元特征,分别修饰塑造山脉、高原、盆地、平原。

刻上长江、黄河,加上台湾、海南等岛屿。

第二节气候

东营市实验中学杨永恩

自主预习

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1.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图8-2-1

(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相差_____。

气温自南向___逐渐降低,1月0℃等温线大致沿___________一线分布。

(2)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_____。

_________地区气温相对较低,主要因为这里地势高(影响因素是地形)。

2.温度带的划分

图8-2-2

(1)划分依据:

根据气温的_____差异,并结合_________实际。

(2)温度带的分布:

从北向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分布在西南地区的、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___________。

二、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1.降水的空间分布:

不均匀

图8-2-3

(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_________向_________递减。

(2)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一线。

2.降水的时间分配:

(1)我国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__~__月。

从季节分配上看,夏、秋季降水,冬、春季降水。

南方雨季开始___,结束___,雨季___;

北方雨季开始___,结束___,雨季___。

(2)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大。

这主要与不稳定有关。

3.干湿地区的划分

图8-2-4

_______________,即一个地区年_______和_______的对比关系。

(2)干湿地区的分布:

我国东南部以_____、_______区为主,西北部以_____、_______区为主。

三、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图8-2-5

1.气候的主要特征: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气候分布特点:

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_____气候区,由北向南分布着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_气候;

我国西北部地区分布着___________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独特的_________气候。

此外,我国一些高大的山地,气候呈明显的_________。

四、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图8-2-6

1.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

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

2.冬季风和夏季风:

源 地

风 向

特 点

影 响

冬季风

______________

偏北风

_________

气温方面:

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使南北温差加大

夏季风

______________

东南风和西南风

使我国大部分地区__________;

降水方面:

自向,降水量越来越少

教学探究

【重点、难点突破】

★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图8-2-7

第一步:

引导学生读图,找出冬季、夏季气温等温线。

第二步:

通过数据变化方向,得出冬季气温南高北低、夏季普遍高温的分布特点。

第三步:

引导学生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南北差异主要是纬度差异导致;

夏季北方白天时间较长,弥补了纬度差异的不利。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图8-2-8

引导学生回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进一步探讨南北方向气温的差异,思考影响因素——纬度因素;

东西方向降水量及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的差异——海陆因素;

迎风坡、背风坡的差异——地形因素。

读图分析冬季风的发源地:

中、高纬度大陆内部,决定了其性质是寒冷、干燥,对我国的影响是降温减湿。

夏季风发源于低纬度的海洋,决定了其性质是温暖湿润,对我国的影响是增温增湿。

【教学资源链接】

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一、气候方面

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

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

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

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

3.秦岭—淮河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

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

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

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7.南北方地区分界线。

二、植被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所以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

三、河流水文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长,冬季不结冰;

秦岭—淮河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多,汛期短,冬季结冰。

秦岭—淮河还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

四、地形、土壤、矿产方面

1.地形:

秦岭—淮河以南以丘陵为主;

秦岭—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

2.土壤:

秦岭—淮河以南渐以红壤为主;

秦岭—淮河以北以黄壤或棕壤为主,东北以黑土为主,西北多白色沙质土。

3.矿产:

秦岭—淮河以南以有色金属居多,工业上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出口加工等轻工业为主;

秦岭—淮河以北以煤、铁、石油为主,工业方面以重工业占的比例较大。

五、农业方面

1.耕地类型:

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为主;

秦岭—淮河以北以旱地为主。

2.粮食作物:

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稻为主;

秦岭—淮河以北以小麦为主。

3.油料作物:

秦岭—淮河以南以油菜为主;

秦岭—淮河以北以花生、大豆为主。

4.糖料作物:

秦岭—淮河以南以甘蔗为主;

秦岭—淮河以北以甜菜为主。

5.作物熟制:

秦岭—淮河以南一年二至三熟;

秦岭—淮河以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影响我国的冬、夏季风

每年的5月份,夏季风在南部沿海登陆,与冬季风交会。

夏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被北方南下的冷空气抬升,凝结降雨,形成一条范围宽广的雨带,雨季开始。

6月份,夏季风势力进一步增强,冬季风势力进一步减弱,雨带向北推进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由于冬、夏季风势均力敌,雨带会在这里徘徊1个月左右,出现长达1个多月的阴雨连绵天气。

这时,正值江南梅子黄熟时节,故被称为“梅雨季节”。

古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形象地描绘了梅雨季节的景象。

7月中旬,夏季风势力急剧增强,雨带被急速推进到黄河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我国北方普遍进入雨季。

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结束,随之出现长达1个月左右的晴朗天气。

由于此时正值伏天,又是水稻的旺盛生长期,需水量大,骄阳似火的干旱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所以这段时期又被称为“伏旱”。

9月开始,冬季风势力增强,夏季风势力减弱,雨带迅速退到长江以南。

10月,随着冬季风势力的进一步增强,频频南下,夏季风便退出大陆,我国东部的雨季也随之结束。

基础闯关

1.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分别是()

A.北极村、重庆B.哈尔滨、吐鲁番

C.北极村、吐鲁番D.哈尔滨、武汉

2.关于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地降水比较均匀B.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C.全国大多数地方的降水集中在春季D.降水季节变化不明显

3.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生存,主要是因为我国()

A.气候类型多样B.季风区广大

C.雨热同期D.夏季普遍高温

4.下列叙述能正确反映我国气候特征的是()

A.气候类型多样,海洋性显著B.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C.气候类型多样,灾害性显著D.气候类型多样,干旱性显著

5.四川、湖南、贵州等地的居民有吃辣椒的习惯,这可能与当地的什么气候特征有关()

A.气候炎热,特别是夏季炎热B.气候潮湿,特别是冬季阴冷潮湿

C.温差大D.冬季寒冷

6.关于影响我国的季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包括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

B.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主要来自北冰洋

C.在夏季风的影响下,我国各地夏季高温多雨

D.我国境内受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被称为季风区

7.读图8-2-9,完成下列问题。

图8-2-9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山脉),B(河流)。

(2)A—B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包括:

①等温线大体通过这里;

②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与该线一致;

③该线是(温度带)和(温度带)的分界线;

④该线是(干湿)地区和(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8.图8-2-10是哈尔滨、武汉、北京、广州四地的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8-2-10

(1)写出A、B、C、D所代表的城市名称:

A.,B.,C.,D.。

(2)从图中的气温变化曲线可以看出,四座城市1月份的气温差异比7月份的,反映了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

四座城市7月份气温都超过℃,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

(3)据图分析北京的气候特点是。

(4)根据各城市降水量的情况分析,降水多集中在季。

从全国范围看,我国降水分布的总趋是。

(5)四座城市中,纬度最高的是。

能力提升

1.关于我国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B.冬季全国普遍冷湿

C.夏季南北温差很大D.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

2.下列有关我国降水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最多的地方是海口,最少的地方是拉萨B.冬春降水多,夏秋降水少

C.东部降水多,西部降水少D.降水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读图8-2-11,完成3~5题。

图8-2-11

3.图中所示季风的源地是()

A.蒙古和西伯利亚B.太平洋和印度洋

C.新疆及内蒙古一带D.北冰洋

4.下列地区受此季风影响时间最长、影响强度最大的是()

A.内蒙古高原B.华北平原C.塔里木盆地D.黄土高原

5.从图中可以看出,此季风对青藏高原地区的影响不大,主要原因是()

A.昆仑山脉的阻挡B.距季风源地遥远

C.地势高D.高原地表沟壑纵横

6.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疆属干旱地区,所以没有森林分布

B.我国气候类型多样,有利于多种农业经营

C.青藏高原气温低,不能种植粮食作物

D.我国夏季高温多雨,对各种农作物的生长都很有利

7.读图8-2-12,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问题。

图8-2-12

(1)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原因是。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南方许多地方夏季气温超过℃,北方广大地区气温也在℃以上。

所以,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是。

(3)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对我国农业生产的有利作用是

(4)我国西部地区夏季等温线多呈分布,这说明我国西部地区的夏季气温分布主要受的影响。

(5)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原因是。

8.将下列地区与它们所属的干湿地区、植被类型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华北平原A.湿润地区a.草原

②天山B.半湿润地区b.森林

③塔里木盆地C.半干旱地区c.荒漠

④长江中下游平原D.干旱地区d.森林、草原

9.读图8-2-13,完成下列问题。

图8-2-13

(1)图中西侧山脉和东侧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东侧河流为。

(2)下列几组数字,有可能为正常年份A地1月平均气温的是()

A.5℃B.8℃C.-4℃D.16℃

(3)下列几组数字,有可能为B地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的是()

A.420毫米B.260毫米C.680毫米D.890毫米

(4)两地代表性的粮食作物:

A地是,B地是;

代表性的水果:

A地是,B地是。

(5)根据我国温度带的划分,A地位于带,B地位于带;

据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划分,A地处于地区,B地处于地区;

A地属于(气候类型),B地属于(气候类型)。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位多次去过西藏的朋友介绍他的旅游经验:

去西藏最好的时节是每年的8月到10月;

携带物品的原则是轻便、实用;

防护用品最好带上墨镜、遮阳帽和防晒霜等;

衣物中,最好带上鸭绒服和防水服等;

心、肺、脑和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不宜进入高原;

最好携带吸氧用具等。

(1)下列甲、乙、丙、丁四幅图展示的景观,游客有可能在青藏高原看到的是。

(2)针对这位朋友的下列建议,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加以解释说明。

①“携带物品的原则是轻便、实用”“最好携带吸氧用具”是因为

②“防护用品最好带上墨镜、遮阳帽和防晒霜等”是因为

③“衣物中,最好带上鸭绒服”是因为。

指导学生搜集展示不同气候下的植被、农作物、人们生活习性等方面的材料,并分析与当地环境的关系。

第三节河流

河口区实验学校闫文华

1.以外流河为主

(1)外流河与内流河

图2-3-1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

2图中描出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界线。

②列举两条注入太平洋的外流河、;

列举两条注入印度洋的外流河、;

唯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是。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④从干湿地区看,外流河主要分布在地区和地区,内流河主要分布在

地区和地区。

(2)河流的水文特征

图2-3-2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的变化曲线

2图中横线处填注河流名称。

②外流河的汛期一般出现在季,河水主要来自;

而内流河的汛期出现在是季,河水主要来自。

我国东部主要河流中,流量最大的是,汛期最长的是,结冰期最长的是,含沙量最大的是。

1.河流在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的特征,统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

2.东北地区的河流因为冬末春初积雪融化形成春汛。

2.长江的开发和治理

(1)概况

图2-3-3长江流域示意图

长江发源于山脉,注入海。

全长6300千米。

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

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城市是,中游和下游的分界城市是。

兼跨长江中上游的省区是,兼跨长江中下游的省区是。

长江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依次有:

A高原、横断山区、B高原、

C盆地、D平原。

长江干支流大部分流经(温度带),无结冰期。

请用彩笔在图中描出长江的主要支流(自上游到下游):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

(2)“水能宝库”——水能的开发

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被誉为“”。

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河段,有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分析长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3)“黄金水道”——航运价值(为什么把长江称为“黄金水道”?

支流众多,水量。

长江干流横贯东西,以下可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