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届高考历史小题必练6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6189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届高考历史小题必练6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高考届高考历史小题必练6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高考届高考历史小题必练6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高考届高考历史小题必练6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高考届高考历史小题必练6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新高考届高考历史小题必练6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新高考届高考历史小题必练6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新高考届高考历史小题必练6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新高考届高考历史小题必练6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新高考届高考历史小题必练6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新高考届高考历史小题必练6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新高考届高考历史小题必练6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新高考届高考历史小题必练6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新高考届高考历史小题必练6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新高考届高考历史小题必练6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高考届高考历史小题必练6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

《新高考届高考历史小题必练6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届高考历史小题必练6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高考届高考历史小题必练6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docx

新高考届高考历史小题必练6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2020·天津卷)20世纪60年代末,基辛格说:

“一个统一的欧洲对世界事务大概会坚持一种特别的欧洲的观点——这就是欧洲将对美国在大西洋政策方面的霸权挑战的另一种说法。

”这一看法出现的深层背景是(  )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B.欧洲威胁到美国全球霸权

C.世界多极化趋势显现D.美国与欧洲关系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欧洲将对美国在大西洋政策方面的霸权挑战”意味着欧洲实力日渐强大,结合题干时间20世纪60年代末可知,这一时期欧共体成立,同时日本逐渐发展、不结盟运动兴起,世界多极化趋势显现,而欧洲对美国在大西洋霸权的挑战只是多极化的表现之一,C是深层次背景,属于最佳选项;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是多极化趋势的一部分,是基辛格提出欧洲挑战美国大西洋政策的表层原因,不是最佳选项,排除A;20世纪60年代,美苏正处于冷战时期,美国未确立起全球霸权,B错误,排除;通过题干可以看出随着欧洲的崛起,美国和欧洲的关系势必发生变化,D只是对现象的描述,未挖掘深层次原因,不是最佳选项,排除。

2.(2020·山东卷)1969年美国出台了新的《出口管制法》,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与“非共产党国家”这一概念和划分方法,代之以“鼓励与美国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易”,并要求商业部修订管制清单。

这一调整主要是由于美国(  )

A.同苏联关系缓和B.与西欧竞争加剧

C.陷入侵越战争泥潭D.国家实力相对衰弱

【答案】D

【解析】根据“1969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美国陷入越战泥潭,国家干预经济政策逐渐失灵,在和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整体国家实力相对衰落,因此美国迫切希望改善国际环境,所以此时美国开始调整外交政策,故选D;此时美国同苏联的关系依然紧张,排除A;同西欧竞争加剧和陷入侵越战争泥潭都是导致美国国家实力相对衰落的部分因素,不能全面涵盖题意,属于以偏概全的错误,排除BC。

故选D。

1.1953年,美国新闻署在印度通过4500个微型图书馆向各级学校和社会组织提供了平装本的《我的信念》;1956年,美国在拉美地区推出了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版的《伟大和平》等大众书籍。

这反映出美国(  )

A.旨在实现世界文化的西方化B.与苏联争取中间地带的国家

C.意图缓和与新兴国家的关系D.借文化宣传展示其强大实力

【答案】B

【解析】据材料“1953年,美国新闻署在印度通过4500个微型图书馆向各级学校和社会组织提供了平装本的《我的信念》;1956年,美国在拉美地区推出了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版的《伟大和平》等大众书籍”,可知美国向印度及拉美地区提供或推出相关书籍,图书作为文化输出的载体之一,体现了美国推行霸权与苏联冷战的战略意图,故选B项;旨在实现世界文化的西方化夸大了材料内容,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美国的文化政策,并不是外交,排除C项;50年代美国向印度和拉美地区输送书籍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美苏争霸,并不是显示其强大实力,排除D项。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联邦德国的东方政策以闭塞和强硬为主要特征,对除苏联以外的所有东方阵营国家紧闭国门,杜绝外交往来。

1969年勃兰特任总理后,联邦德国开始推行“新东方政策”,改善与苏联及东欧国家的关系。

上述变化的发生主要是因为(  )

A.欧洲的冷战对抗局面已趋于缓和B.苏联逐渐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C.联邦德国力图摆脱美国政治控制D.联邦德国开始加快德国统一进程

【答案】C

【解析】两极对峙格局下,材料中“1969年勃兰特任总理后,联邦德国开始推行新东方政策,改善与苏联及东欧国家的关系”表明力图摆脱美国政治控制,故选C项;材料中“联邦德国”不能反映整个欧洲的冷战对抗,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苏联逐渐放松对东欧国家,联邦德国属于西欧,排除B项;联邦德国开始推行“新东方政策”,改善与苏联及东欧国家的外交关系,并非德国自身统一,排除D项。

3.美国政府决定向“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即第四点计划。

拉丁美洲、非洲、中东和和大多数远东地区被认为是欠发达地区而得到了援助,但第四点计划不包括中国、“铁幕”国家,美国的主要目的是(  )

A.援助发展中国家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答案】D

【解析】美国向除中国、铁幕国家之外的亚非拉国家提供援助,目的就是为了拉拢美苏两大阵营之外的国家,以遏制共产主义在不发达地区的发展及巩固国家安全,故选D项;中国也属于发展中国家,排除A项;美国第四点计划的主要目的在于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而不是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排除B项;1949年杜鲁门政府开始实施第四点计划,而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排除C项。

4.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NSC20号文件显示:

“鼓励和促使苏联各加盟共和国成为独立于苏联的实体;鼓励和促使苏联的东欧卫星国摆脱苏联的控制和影响;做好一定程度的军事准备,建立重要的物资储备,当战争一旦无法避免时,立即投入作战,并为全民动员打好基础。

”据此可以判断(  )

A.美苏“冷战”包含战争手段B.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已经形成

C.美苏矛盾尖锐,全面抗衡D.美国试图遏制苏联

【答案】D

【解析】“鼓励和促使苏联各加盟共和国成为独立于苏联的实体;鼓励和促使苏联的东欧卫星国摆脱苏联的控制和影响;做好一定程度的军事准备,建立重要的物资储备,当战争一旦无法避免时,立即投入作战,并为全民动员打好基础”,这是美国遏制苏联的一些想法,故选D项;美苏“冷战”是采取除了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排除A项;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是在1955年华约的成立,排除B项;材料的内容是美国试图遏制苏联的措施,没有涉及双方全面抗衡,排除C项。

5.据美国盖洛普民意测验显示,1946年2月,认为美国能够和苏联合作的被调查者降到了35%,到3月,71%的被调查者反对苏联的外交政策,只有7%的人赞同苏联的外交政策,5月,58%的人认为苏联“正在试图成为世界的统治力量”。

这些数据(  )

A.折射出美苏关系的日益恶化B.表明美国已对苏采取冷战政策

C.表明美苏实力发生根本变化D.反映出苏联与美国争夺霸权

【答案】A

【解析】二战后美国民意对苏联的负面评价呈上升趋势,从侧面反映了美苏关系在逐步恶化,故选A项;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时间不符,排除B项;二战结束时,苏联国力弱于美国,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美苏争霸开始与50年代后期,时间不符,排除D项。

6.如图为1947~1952年美国主要的对外援助项目对比图,导致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对外援助项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欧洲已经摆脱了美国的控制B.冷战阴影下的局部热战爆发

C.美国经济发展步伐明显放缓中D.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答案】B

【解析】通过分析20世纪50年代美国主要的对外援助项目可知,军事援助净增额明显增加,结合所学可知,美苏冷战下,在亚洲出现局部热战——朝鲜战争,故选B项;欧共体的形成使美国改变对欧政策,50年代,因马歇尔计划美国加强对西欧的控制,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美国对外援助50年代的变化,而非美国经济发展发展速度放缓,排除C项;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说明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排除D项。

7.1959年9月,赫鲁晓夫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进行了为期3天的非正式会谈,双方就德国问题、柏林问题、裁军问题、禁止核试验问题、进行科学文化交流、发展经济合作和双边关系等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戴维营会议的召开(  )

A.标志两极格局的形成B.标志美苏“热战”转向“冷战”

C.有利于缓和国际形势D.使美苏关系进入苏攻美守阶段

【答案】C

【解析】据所学,1959年,世界正处于两极格局对峙时期,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占据优势,材料中戴维营会议上双方达成了在国际争端中不诉诸武力的共识,有利于缓和国际形势,故选C项;1955年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排除A项;美苏之间未发生大规模的热战,排除B项;1959年,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占据优势,排除D项。

8.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和平队以志愿者的方式,支援非洲、拉美和中亚等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和健康等的发展。

美国学者曾说:

“和平队以他们的所作所为以及他们的行动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代表着我们的社会;美国志愿者在教室里和学校里教育着未来一代国家领导人。

”这说明和平队(  )

A.是美国“冷战”思维的产物B.加剧了文明价值观的冲突

C.成为传播工业文明的工具D.改变了第三世界的价值观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代表着我们的社会”“教育着未来一代国家领导人”可知,和平队通过材料中的方式向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宣传了美国的主张,渗透了美国的思想意识,说明美国在拉拢这些地区和国家,和平队是“冷战”思维的产物,故选A项;和平队的这种做法体现的是文明价值观的融合而非冲突,排除B项;据材料“代表着我们的社会”可知,和平队是传播美国价值观的工具,而非传播工业文明,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美国的做法,但是并未提到第三世界国家的反映,无法说明是否改变了第三世界的价值观,排除D项。

9.1949年,当美国人面对着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即将结束时,开始将注意力从中国转向了昔日的对手,日本成为美国东亚政治的核心,并且代替了中国在其全球战略中心地位。

美国政策的这一转变(  )

A.成为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关键因素B.客观上推动了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

C.推动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D.使美国放弃了战后改造日本的政策

【答案】B

【解析】由材料“日本成为美国东亚政治的核心,并且代替了中国在其全球战略中心地位”可知日本成为美国东亚政治的重心,美国通过扶植日本维护自身利益,客观上推动日本经济的崛起,故选B项;国民政府垮台的关键在于自身的黑暗统治,美国政策的出台是在国民政府即将垮台之后,排除A项;日本的崛起,推动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排除C项;“放弃了”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10.1960年9月,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其宗旨是:

协调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共同发展石油工业,从产、运、销以及价格方面采取联合行动,同西方国家和石油垄断集团进行谈判等。

这一宗旨旨在(  )

A.提升中东地区的国际战略地位B.遏制西欧一体化进程

C.维护石油生产国家的共同利益D.推动经济区域集团化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采取联合行动,同西方国家和石油垄断集团进行谈判”可知其宗旨旨在以维护石油生产国家的共同利益,故选C项;提升中东地区的国际战略地位是客观结果,但不是这一组织成立的宗旨,排除A项;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立没有遏制西欧一体化进程,排除B项;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作用,而非目的,排除D项。

11.冷战结束后,不结盟运动开始抛弃过去的对抗和意识形态偏见,强调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与发达国家建立一种“民主的伙伴关系”。

这种转变出现的深刻背景是(  )

A.世界格局的“无极时代”即将呈现B.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C.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一体化加速D.南北对话与合作向纵深发展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不结盟运动开始抛弃过去的对抗和意识形态偏见,强调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可知冷战结束后第三世界国家改变斗争策略,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与发达国家的交往中改变不平等,不民主的国家经济、政治秩序,以维护第三世界的共同利益,故选C项;当今世界呈现出多极化趋势,排除A项;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属于目的,排除B项;冷战结束后南北对话与合作处于停滞状态,排除D项。

12.下图是20世纪联合国亚非拉国家数量(单位:

国家数)变化情况,此变化主要是由于(  )

A.西方国家普遍衰落B.美苏两极格局的瓦解

C.新兴独立国家崛起D.联合国影响力的加强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曲线图可知,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联合国中亚非拉国家的数量大量增加,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二战之后,民族解放运动兴起,许多亚非拉国家获得了民族独立,并加入了联合国,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二战之后,西方国家在经济上普遍衰落,但是它们经济上的衰落与联合国中亚非拉国家数量的增多没有关系,排除A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瓦解是在20世纪90年代,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B项;题干曲线图反映的是联合国中亚非拉国家数量的增多,与其影响力无关,排除D项。

13.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在出访亚洲途中,在关岛谈到了美国对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政策。

他说:

“在我们同所有亚洲友邦的关系方面,现在是着重强调下列两点的时候了:

第一,我们将恪守我们的条约义务;第二,在国内安全问题上、在军事防务问题上,除非受到一个大国的带有核武器的威胁外,美国将鼓励并有权期望逐渐由亚洲国家本身来处理,逐渐由亚洲国家本身来负责。

”这就是“尼克松主义”。

尼克松主义表明,美国(  )

A.强化与苏联的对抗B.放弃对盟国的义务

C.采取积极进攻战略D.霸权主义相对衰弱

【答案】D

【解析】由材料“美国将鼓励并有权期望逐渐由亚洲国家本身来处理,逐渐由亚洲国家本身来负责”可知美国逐渐减弱对亚洲地区的干预和直接介入,是霸权主义相对衰弱的表现,故选D项;材料中并未提及美国对苏联的态度,排除A项;“放弃”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1969年正值冷战时期,“积极进攻”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14.20世纪70年代以前,拉美各国外交政策的意识形态一直很浓。

70年代,拉美大多数国家承认国际关系中的多种意识形态,主张不同社会政治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开展“多元外交”。

这一变化(  )

A.顺应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B.推动了亚非拉国家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C.表明了“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

D.旨在应对欧盟国际地位提高带来的挑战

【答案】A

【解析】拉美各国外交由强调意识形态到开展“多元外交”,积极摆脱美国的束缚,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故选A项;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两极格局瓦解后,“一超多强”局面出现,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993年欧盟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15.1968年版美军《统帅纲要》又补充规定,“稳定局势作战也包括在冷战中”。

哪里有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他们的军队就派往哪里进行镇压。

尽管如此,二战前非拉和大洋洲只有38个独立国家,二战后已发展到140多个独立国家。

这表明(  )

A.国际政治旧秩序已经崩溃B.第三世界力量不断壮大

C.意识形态的斗争趋于缓和D.区域集团取得显著成就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哪里有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他们的军队就派往哪里进行镇压。

尽管如此……二战后已发展到140多个独立国家”可知,尽管美国企图镇压人民革命力量,但是二战后亚非拉美地区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独立国家不断增加,第三世界力量不断壮大,故选B项;国际政治旧秩序一直都存在,排除A项;冷战时期,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斗争对立和冲突一直存在,排除C项;区域集团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16.1945—1949年,90%以上的亚洲地区实现了民族独立。

1950—1959年。

这一浪潮从亚洲向北非延伸。

沉默的非洲开始觉醒,非洲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主战场。

这体现了当时(  )

A.第三世界积极参与国际治理B.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C.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凸显D.亚非国家摆脱了西方的控制

【答案】B

【解析】根据“1945—1949年,90%以上的亚洲地区实现了民族独立”“非洲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主战场”可知,随着亚洲绝大对数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以及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新兴民族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力量不断壮大,这体现了当时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故选B项;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形成,才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且题干没有涉及参与国际治理,排除A项;题干没有反映实现民族独立的亚洲国家,以及争取民族解放的非洲国家建立区域经济组织,不能表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凸显,排除C项;亚洲和非洲国家还没有全部获得民族独立和解放,不能说明亚非国家摆脱了西方的控制,排除D项。

17.“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

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受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家关系的唯一的基础。

”以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客观上反映了二战后美苏对峙的政治格局

B.“现有军事集团”总部分别在华盛顿和华沙

C.集中体现为独立自主和加强集团合作的原则

D.出自1961年法德等六国签订的《巴黎条约》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两极格局下第三世界国家积极谋求维护自身独立、主权、发展和和平的有效途径,发起不结盟运动,而材料内容出自1961年不结盟运动通过的《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故选A项;“现有军事集团”是指北约和华约,北约的总部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华约的总部在波兰首都华沙,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加强集团合作的原则,排除C项;1951年,法德等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排除D项。

18.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表明当今世界(  )

A.出现单边主义B.一体化趋势加强

C.形成两极格局D.多极化趋势加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苏联解体之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特别是欧洲走向联合、日本经济的崛起、俄罗斯大国的遗存,特别是中国的崛起,使得世界多极化趋势大大加强,故选D项;在苏联解体之后,美国试图建立由它所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是其企图并没有实现,排除A项;题干所述史实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而不是“一体化趋势”,排除B项;在苏联解体之后,两极格局已不复存在,排除C项。

19.有学者指出,直到1991年,世界还是一个头顶悬挂着核冲突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危险世界,尽管危险,但可以预测;而今,人们则生活在一个更加动荡不可测的世界。

据此可知,该学者意在(  )

A.批判核武器存在的危险性B.否定多极化世界发展的趋势

C.强调两极格局的可预测性D.强调当今国际政治不确定性

【答案】D

【解析】两极格局虽然危险,但可以预测,而当今“人们则生活在一个更加动荡不可测的世界”,可知该学者认为两极格局瓦解后的国际政治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故选D项;虽提及核冲突带来的危险,但并非题干主旨所在,排除A项;承认当今世界更加动荡不可测,并不等同于否定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排除B项;虽提及两极格局的可预测性,但并非题干主旨所在,排除C项。

20.进入21世纪后,随着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新兴国家正从国际权力的边缘走向中心,从主流国际体系的外围走向内部,成为国际秩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这说明(  )

A.新兴国家开始主导国际事务B.国际新秩序已经基本形成

C.美国单极霸权地位日益削弱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答案】D

【解析】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秩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体现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故选D项;新兴国家积极参加国际秩序不能体现“开始主导”,排除A项;目前是一超多强,国际新秩序尚未形成,排除B项;发展中国家虽然力量增强,美国依然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排除C项。

21.据统计,仅在2002年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使用“自由”“民主”等词汇就达到80多次,时任美国总统布什说:

“我们将积极致力于把民主、发展、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希望带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材料折射出(  )

A.“一超多强”趋势加强B.全球化进程加快

C.美国极力推行霸权主义D.世界形势相对缓和

【答案】C

【解析】通过题干中布什的言论,即“我们将积极致力于把民主、发展、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希望带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可知美国极力向全世界推广它的价值观,这是其霸权主义的体现,故选C项;题干内容述及美国极力向全世界推广它的价值观,而没有涉及“多强”如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等国家对此的态度,排除A项;题干内容主要是政治方面的表现,而不是经济方面的表现,排除B项;美国向全世界推广它的价值观,会导致世界的不安宁,而不是“世界形势的缓和”,排除D项。

22.漫画有时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影射时事。

下图是刊登在2007年《国际先驱导报》上的一幅识刺漫画,对其所隐喻的国际政治局面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成为世界霸主B.多极格局已经形成

C.军事对抗全面加剧D.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答案】D

【解析】从漫画中看出美国遭到带有全球地图的牛的攻击,美国试图建立单级世界遭到挑战,说明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故选D项;漫画中美国遭到牛的攻击,说明美国并不是世界的霸主,排除A项;多极格局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没有形成,排除B项;漫画中美国遭到牛的攻击说明美国世界霸主地位遭到挑战,漫画没有体现军事对抗全面加剧,排除C项。

23.在1991年这个国际体系由两极转向单极的时间点,中国国际关系学者的普遍认识是,日、欧等国和国家集团地位相对上升,国际格局的特点是多极化趋势在加强。

这说明(  )

A.单极世界已经建立B.日欧等国主导世界格局

C.美国实力逐渐衰弱D.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答案】D

【解析】从材料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都是经济实力较强、对世界影响力较大的国家,故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故选D项;从材料“日、欧等国和国家集团地位相对上升,国际格局的特点是多极化趋势在加强”,可知1991年后单极世界没有建立起来,排除A项;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多极化意思是影响世界的政治力量并不明确,故日欧等国主导世界格局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从材料“日、欧等国和国家集团地位相对上升,国际格局的特点是多极化趋势在加强”,可知材料强调的是苏联解体后,世界上主要经济体和国家实力上升,不是对美国实力衰落的表述,排除C项。

24.1990—1992年间,世界各地许多出版商感觉跟不上形势。

他们发现有20多万个地名索引不得不去掉重排,有数百万张地图都已过时,而地图出版也不得不由五年一版改为一年一版。

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  )

A.世界格局发生剧烈变动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C.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答案】A

【解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发生剧烈变动,因此世界地图也不得不重新调整,故选A项;第三次科技命,人类进入“信息时代”,这与世界地图调整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排除C项;世界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反映,排除D项。

25.与下列历史时间轴方框处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①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②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B.①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②一超多强局面出现

C.①“杜鲁门主义”出台②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D.①欧洲九国情报局成立②一超多强局面出现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时间,冷战开始对应“杜鲁门主义”出台;1967年欧共体成立,1970日本、欧共体的崛起对应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故选C项;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被认为是正式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排除A项;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确立,排除B项;一超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