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途径与方法的研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6290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途径与方法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途径与方法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途径与方法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途径与方法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途径与方法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途径与方法的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途径与方法的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途径与方法的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途径与方法的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途径与方法的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途径与方法的研究.docx

《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途径与方法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途径与方法的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途径与方法的研究.docx

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肖秉林

一、选题背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有效教学(effective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

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

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

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20世纪末被学者介绍到我国,我国教育工作者逐步认识了有效教学,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1.构建全新的有效课堂教学系统。

对涉及教学的各个主要环节进行全面的优化设计,打造全新的课堂,着力焕发课堂的活力,体现学生的生命价值,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探索作为普通高级中学实施有效教学所采取的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措施、方法与手段,并且为全市全面推进有效教学提供典型经验,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

3.促进教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提升和专业成长。

实施有效教学,人的因素至关重要。

有效教学理念的贯彻,措施的落实,关键在于教师。

4.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有效教学的终极目标体现在学生的有效学习上。

因此,必须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培养途径,促进学习有效、高效的学习。

二、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

西方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如杜威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的重组为教学本质、以活动和练习为基本教学组织方式等实用的教学观,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的学说,赞克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最优化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等等,我们均可从中对有效教学进行探寻。

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

赫斯特(Hisrst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

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

如果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人需求和自主权,学生在课堂里的行为问题就会屡屡发生,导致其成绩一再滑坡。

他认为有效的教学应该保证学生有兴趣,能自我激发动机,有自主权。

这样,学生大脑完全投入到处理教材和学习任务之中,他们就会一直学习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因此,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有效教学:

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黛安.蒙哥马利对有效教学的研究。

一是课堂教学三原则。

黛安.蒙哥马利(DianeMontgomery详尽分析了学生、教师与教学任务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简称为CBG原则、PCI原则和3MS原则。

CBG是英语“CatchthemBeingGood”的首字母缩写,大意是“保持学生的良好状态”或“捕捉学生的良好状态”。

促使学生产生良好反应和保持学习动机的最好策略,就是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注意教师与学生之前的交流,提高学生的自尊心,以便消除消极的影响,改善学生的课堂行为。

PCI原则是一种建立在认知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意思是“积极的认知干预”。

它要求教师理解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也就是说,理解和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时,以及他们学到了什么。

当学生完成某一任务时,教师应该从质量的角度予以评价,对完

成的方法和技巧予以指点,肯定学生的想法和观点,以便学生取得进步;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应该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应该要求学生用有意义的方式来思考和运用学习材料;除了简答题以外,教师应该多多提出一些值得争论的问题。

这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

“3MS原则”包括一套相互关联的策略,它们是英语“Management、MonitoringandMaintenance”的首字母缩写,意思是“管理、监控和维持”。

优秀教师经常运用这条原则控制课堂秩序。

二是策略的上课计划。

黛安.蒙哥马利还倡导了一种不同的上课计划,即“策略的上课计划”。

“策略的上课计划”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包括各种教学活动的转换,还可以开展小组问答活动、小组研究等活动。

活动转换次数和时机取决于学生的注意力的保持程度。

采用“策略的上课计划”,可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水平,消除或减少因缺乏注意力和兴趣而产生的学生行为问题。

约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起,随着国内改革发展的需要,我国国内课程与教学理论界引入了建构主义心理学和后现代主义课程论,提炼出了有效教学的新的标准,如“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师生平等式的对话”、“学习背景化,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创造学习的意义”、“挑战性的活动”等。

为了实证这些标准,国外还提出“认知指导教学”、“认知复杂性教学”、“真实性教学”、“交互教学模式”等几种著名模式。

近年来国内出版了很多有效教学的译著,如2002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奥斯汀得克萨斯大学的教育心理学教授鲍里奇(GaryBorich博士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教学的新技巧》、《课堂信度评估》等,对课堂教室的安排、教师的清晰的讲解、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任务的定位、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较高级的教学目标等作了清晰、翔实的讲解。

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

理念与策略》(《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

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

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

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

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

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我的教学有效吗?

”“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他提出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的具体教学策略,还提出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新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建构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该背景下,不少学校和教师在改进教学方式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总结出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如讨论式、探究式等。

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

在“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地发展”这一核心价值观下,“新基础教育”从对教学设计的要求开始,经实施教学过程,到反思和重建,向教师提出一整套教学行为的新要求,并通过这些行为推动教师回到“研究”之中,从而促进教师发展。

经过长达10年研究形成的报告及叶澜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概念界定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有效教学:

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

即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

二是明确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

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

学生只有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

教学语言要纯净,能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教学手段要先进,能让学生易理解、易接受;教学方法要灵活,能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

教师的教学如果不能做到这些,即使教得再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策略:

是一种行动的方针,或者是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

本课题研究实现有效教学,包括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有效训练、有效辅导、有效评价等各个环节。

其中,有效备课是根本基础,有效课堂是教学核心,有效训练是重要依托,有效辅导是有益补充,有效评价是持续推进。

课堂是有效教学的主阵地。

其它教学环节都是围绕有效课堂建设进行系统而周密的教学设计。

途径: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效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

广大教师应当逐步树立“导学”的理念,着眼于有效性的提高,积极投身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中,持续促进有效教学理论的学习与内化,实现有效教学能力的提升。

方法:

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

探索在一所学校的层面实施有效教学的各种步骤和手段,并对全市推进有效教学提出建议。

四、研究目标、内容

目标:

1.探索普通中学全面实施有效教学的一系列策略、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整套从教学管理到学生发展的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以及各种保障措施。

2.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全体师生树立有效教学的意识,使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3.总结学校实施有效教学的做法与经验,形成典型,对全市推广有效教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内容:

1.教师实施有效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

2.学校实施有效教学管理机制与方法创新的研究。

3.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4.学校有效教学的整体评价与教师有效教学个体评价研究。

5.构建以“中学导学制”为主体的有效教学新教学模式研究。

有效教学包括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有效训练、有效辅导、有效评价等。

有效备课要做到:

熟悉学生,吃透教材,把握课堂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的起点;合理预设,动态生成,揣摩课堂教学的流程和细部的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教材。

有效课堂,注重渲染情境的导入,通过主问题设计带领学生将研究一步步引向深入,面对课堂突发情况的机制处理,合理控制教学节奏的松紧与快慢。

有效训练突出训练的及时性和分层性。

有效辅导则是增强辅导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有效评价侧重过程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特别是激励性评价。

有效备课。

备课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熟悉学生,吃透教材,把握课堂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的起点。

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看,学习的过程就是在原有知识与能力网络基础之上进行拓展与完善的过程。

把握准教学的起点,明确学生能力的最佳发展区,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以实现。

为了充分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我校正在积极实践“个备——集备——个备”的三轮备课模式。

二是合理预设,动态生成,揣摩课堂教学的流程和细部的情境。

教学目标的预设应

当突出主问题的设计,一课一标,一课一得,切忌目标分散零碎,备课中应当贯彻“导学”的理念,摒弃教师的强行、死板的流程设计,认真揣摩如何有效启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入学习,探索理论的形成、知识的发展,让学生动态自主生成三维目标。

有效课堂。

上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

课堂有效的因素很多,其中有效调控至关重要。

课前渲染情境的导入,通过主问题设计带领学生将研究一步步引向深入,面对课堂突发情况的机制处理,合理控制教学节奏的松紧与快慢等等。

有效训练。

训练是教学反馈的重要形式。

训练的有效性侧重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及时性。

加强课堂和课后训练的及时反馈,通过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的重点、进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二是分层性。

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要求他们定时、定量完成相同的作业,不利于提优补差,整体推进,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因此,作业必须在题量和难度上体现区别对待的差异性,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辅导。

辅导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补充环节。

有效辅导的关键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辅导的针对性。

根据对象数量的不同,辅导可分为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

根据辅导目的的不同,辅导又可分为提优辅导和补差辅导。

不论何种形式的辅导都应突出辅导的针对性,针对特定的对象,选择特定的内容。

二是辅导的灵活性。

辅导难度较大的以及需要重点强化的,教师可以亲自组织;难度一般,操作简易的,可以通过学习小组,让学生进行互助合作的辅导。

有效评价。

我们必须摒弃单一、僵化的终结性评价模式,加大过程性评价的力度,弘扬“进步就是成功”的学习理念,积极推进肯定进步、激励进步的评价模式,努力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要引导教师进行有效教学。

实施有效教学,教师是关键。

全体教师必须树立有效、高效的教学理念,注重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突出互动交流的有效性,增强知能建构的有效性,不断加强有效教学的意识。

与此同时,广大教师还应通过不断学习,逐步增强实施有效教学的教学素养。

例如教师的专业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这些素质都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的能力基础。

平时,学校将通过积极的组织和系统的培训,不断提升广大教师有效教学的素养。

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心是根本的保证,方式是突破的法宝。

各学科的教学,教师首先应当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点,带领学生体验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愉悦,引导学生感受将知识演化成实际运用能力的快乐。

平时,不断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的信心,确立挑战自我、寻求进步的信念,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在发展中收获更大的信心。

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的效益。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大力倡导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效推进学习方式的革新。

各学科应当根据学生的基础和个性差异,组建4—6人的学习小组,加强课内的学习研讨,推进课外的学习延伸。

不断引导,不断激励,逐步规范学习小组的正常运作。

各学科还应当加强知识的实践研究和运用探索,努力实现学习方式质的飞跃,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实施有效教学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教师教学要有“对象”意识,不能“唱独脚戏”,因为离开了“学”,也就无所谓“教”。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这种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语文、数学等的发展。

2.关注教学效益。

教师教学要有时间与效益观念,既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

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综合。

3.关注教学的可测性。

教师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并应尽可能使目标具有可测性,教学完结时,能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实施测量。

当然,不能简单地说“可量化”的教学就是好的、科学的教学。

有效教学既反对拒绝量化,也反对过于量化。

应该把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综合起来,

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成绩。

4.关注教学反思。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我的教学有效吗?

”“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

”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

五、研究计划与预期成果

把本课题研究与我校的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学导学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的实践与研究结合起来,着力在“五个结合”上做文章:

一是认真备课与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二是认真上课与实施“导学”课堂模式学习本结合;三是认真训练与促进学生分层提高相结合;四是认真辅导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五是认真评价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相结合。

强化以“导入、导疑、导研、导练、导评”为内容的“五环节”教学法的有效研究。

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学习阶段,重在统一思想,掌握方法;二是研究阶段,坚持把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三是总结评价阶段,重在及时矫正研究的方式方法。

并采用案例分析、深入实践等方法,推进其研究的纵深发展。

1.关注学生的学习。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本质上取决于教师建立能够实现预期教育成果的学习经验的能力,而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加涅是比较早的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学生学习的人之一。

1965年,他出版了影响至今的学习心理学著作《学习的条件》,应用信息加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心理学思想,形成了一个能解释大部分课堂学习的学习论体系。

不仅阐明了五类学习的性质、有效学习的条件以及它们的教育含义,还提出了一个以他的学习条件分析为基础的教学论新体系,从四个方面对有效教学做了探讨。

这四个方面分别是: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

布鲁纳提出,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

他认为这种学习方法要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去探索未知,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的内容不是给予的,学生必须亲自发现它,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布鲁纳强调应该广泛应用“发现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保留一些使人兴奋的观念”,同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

要求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去思考史学,亲自去发现结论和规律,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

2.关注交往与沟通。

教学的一个中心任务是产生新知识、新技能以及概念性框架。

师生之间的交往被看作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间良好的交往。

教学不再被看成是由教师决定而是取决于双方。

比如,单纯的赞扬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并没有一致的关系。

而且,“在班里运用表扬与奖励的最大弊端是一些人可以经常获得表扬,而另一些人却很难获得。

更可怕的是,没有得到表扬与奖励的学生开始认为自己‘不够好’,这会给一部分学生带来潜在的伤害。

教师意识到这一点转过来对全体给予过分慷慨的表扬和奖励,但是学生们能看出实质,他们能把不自然的、不应得的表扬与奖励或华而不实的奖励与真实的事情鉴别开来。

”所以,研究的视角也对准了课堂内外的社会互动和文化环境。

近年来的研究已经强调了合作、交流、“共同体”对教与学的作用,强调文化与社交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此外,社会文化理论和活动理论也扩展了教与学的定义,以强调教与学的社会、语言、文化和政治环境。

在这些理论中,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合作的建构过程,存在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之中,存在于教室的社会结构之中,存在于学校的更大的机构之中。

交往与沟通是而且永远都是教学的核心,但是,教师们所面临的一个两难境地就是如何选择教学策略以便使学生学得更好,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能够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置身于这样的两难境地,教师们面对一系列的问题:

运用讲授的方法教学的有效性有多大?

能否做得更好些?

通过相互对话学生们能学多少?

谈话很重要,但是,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谈话是正确的?

我们如何使谈话更有效?

我们掌握提问的方法有多好?

全班性的讨论值得吗?

什么是最好的组织小组讨论的方法?

毫无疑问,所有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师生间的交往与沟通。

3.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

迄今为止,所有的有效教学著作中都提出了各

种各样的有效教学策略,从备课到上课,再到评价,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策略。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

人们普遍认为,相对于听、说、读、写、算的“基本技能”来说,高层次的学习策略,如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方法的策略、元认知策略、合作学习的策略、科学利用时间的策略、原理学习的策略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仅仅掌握零碎的教学技能是难以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有效性的,必须将具体的方法、技巧上升为策略。

到底有多少种教学策略,这难以统计,仅以艾伦·C·奥斯丁所著的《有效教学策略》一书为例,就有11种之多。

如果将每一种策略扩展开来阐述,则可以集册成书,比如数不尽的教师课堂提问策略、观察策略、决策策略,学生学习的预习策略、练习策略、解题策略等等都是以专著或教材的形式出现的。

坎贝尔则为教师和学生总结出101条已被证明是成功的教与学的策略。

预期研究成果:

2009年9月至12月,完成《有效教学备课案例集》。

2010年1月至12月,完成《有效课堂教学实录》。

2011年1月至6月,完成有效教学论文及经验介绍。

2011年1月至6月,完成《有效教学的策略、途径与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肖秉林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