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上的的文明文化比较与交流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66706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历史上的的文明文化比较与交流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世界历史上的的文明文化比较与交流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世界历史上的的文明文化比较与交流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世界历史上的的文明文化比较与交流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世界历史上的的文明文化比较与交流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世界历史上的的文明文化比较与交流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世界历史上的的文明文化比较与交流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世界历史上的的文明文化比较与交流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世界历史上的的文明文化比较与交流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世界历史上的的文明文化比较与交流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历史上的的文明文化比较与交流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docx

《世界历史上的的文明文化比较与交流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历史上的的文明文化比较与交流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历史上的的文明文化比较与交流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docx

世界历史上的的文明文化比较与交流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世界历史上的文明:

文化比较与交流:

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rD

世界历史上的文明:

文化比较与交流

[编者按]2007年4月13—15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史学科主办了以”世界历史

上的文明:

文化的比较与交流”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五十多个高等院校,研究

机构,学术期刊和出版社的一百二十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盛会.学者们围绕着世界文

明进程中的战争与和平,不同文明/文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文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文明

交流的机制等方面展开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讨论,并对”全球化”,”全球史观”和”全球史”等

世界史教学和研究的理论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期刊发几位学者提交研讨会的文

章,意在进一步推动相关问题的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徐蓝(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近代战争所引起的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不仅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人

类文明不断发展的标志.

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发生在具有主权性质的民族国家出现之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的发展,市场和经济中心的形成,欧洲的政治区域化进程也在发展,其特点是不断否定教

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的权威,不断加强王权和主权意识,最终使民族国家应运而生.在这一过

程中,以1648年结束席卷欧洲的30年战争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及其形成的威斯特伐利

亚体系为标志,以主权国家为国际行为主体的国际关系体系也初具雏形.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家关系中国家主权的独立性,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强调了

国际条约的神圣性并规定对违约国可以实施集体制裁;开创了召开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

恢复和平的先例;建立了外交使团制度.这一切在人类历史上都具有划时代意义,表明了以

王权为代表的民族国家开始取代基督教的神权,成为国际关系的主体,一个以正式邦交形式

和召开国际会议为互动模式的国际关系体系在欧洲初步形成.与此同时,它所确立的有关

国家主权和国家关系的这些基本原则,也成为”现代国际法发展的起点”①.但是这个体系

还不具有全球性,它所展现的更多的是欧洲的以奥地利,普鲁士,英国,法国和荷兰(当时为

尼德兰联邦,涵盖现在的荷兰与比利时地区)为代表的”多极均势”为特点的国际秩序,还没

①LeoGross,”ThePeaceofWestphalia,1618—1648”,TheAmericanJournalofInternationalLaw,Vo1.42,No.1

Jan.,1948,pp,20_一4l,

世界历史上的文明:

文化比较与交流5

有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该体系并没有建立有效的冲

突解决和处理机制,而是”创造了一种和平和一种用以保证那种特殊的和平而不是普遍和平

的秩序”①.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后,欧洲仍然内斗不断,各国的力量对比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与

此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Et益国际化,欧洲列强凭借坚船利炮,迅速向外扩张,把世

界其他地区变成了欧洲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逐渐形成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但是,资本

主义的发展强化了欧洲各国对现实国家利益的追求,人权的理念和民主共和的思想猛烈地

冲击着专制主义的旧体制.这一切最终导致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同时也打破了威斯特伐

利亚体系所构建的欧洲”多极均势”结构.拿破仑帝国的不断扩张威胁了各国的生存,于是

英国与俄国,普鲁士,西班牙,奥地利等国先后组织了七次反法同盟,最终使拿破仑帝国解

体,旧王朝得以复辟.1814--1815年列强在维也纳召开和会并达成《最后议定书》,目的是

结束战争,恢复欧洲的和平与均势.

维也纳会议把欧洲所有的主权国家(除了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都包括在内;根据”正

统主义原则”恢复了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瑞典,荷兰以及那不勒斯等王朝原来的地位;用小

国和弱国的领土对战胜国进行补偿,再次重新划定了欧洲的政治版图.会议还通过了《关于

取缔贩卖黑人奴隶的宣言》,《关于河流自由航行的规章》以及《关于外交代表等级的章程》等

文件,对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国际问题作出了决定.随后俄国,奥地利,普鲁士签订《神圣同盟

条约》,并与英国签订《四国同盟条约》,以防止法国再度爆发革命.随着法国相继参加这两

个条约,这一目的已经达到.维也纳会议建立的这种新的政治军事及其领土的平衡,被称为

维也纳体系.《神圣同盟条约》和《四国同盟条约》是对它的重要补充.维也纳体系是继威斯

特伐利亚体系之后历史上第二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体系.该体系有三个突出特点:

第一,强权政治.它在欧洲大陆恢复了旧的专制制度,并通过战胜国对战败国财产的瓜分,

不仅满足了列强的领土野心,而且初步建立起一个新的欧洲大陆的均势.第二,它是一个五

极均势结构,依靠英国,法国,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的实力均衡,共同维持着欧洲的稳定.

第三,它开始用”会议外交”的方法,通过上述五大国定期举行国际会议,对列强各自的利益

和矛盾进行协商解决,从而维护大国的利益.这也被称为”欧洲协调”②.

从总体来看,维也纳体系仍然是一个欧洲列强之间相互妥协的国际体系.但是该体系

在国际关系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一,在19世纪已经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

际格局之下,维也纳体系已经具有一定的世界性,可视为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关系体系;但

是世界其他地区是作为欧洲列强侵略和资本扩张的对象而进入这个体系的,因此只具有从

属性.第二,该体系的缔造者们至少建立了一种定期会晤进行协商的程序以应对形势的变

化,这种”定期会晤进行协商的思想表明,各大国在决策过程中,已经将兼顾考虑多种因素的

①KaleviJ.Holsti,PmceandWar,ArmedConflictsandInternationalOrder1648—1989,CambriageUniversityPress.

1991,P.40.

②GordonA.CraigandAlexanderL.George,ForceandStatecraft,DiplomaticProblemsofOutn.OxfordUniversity

Press,1990,PP.43—51.

6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第3期

作用制度化了”.①这种制度化的安排,是一种监督和控制潜在的国际冲突的机制,从而使该

体系在力图维护集体安全方面比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前进一步.第三,”均势”原则已经成为

指导后世制定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维护国际关系体系内均衡结构的经典性原则.第四,它

对各国外交代表的等级的规定,至今还被作为外交惯例而广泛运用.维也纳体系维持了欧

洲大约一百年的和平.但是它既没有消除各国的扩张野心,也没有停止它们之间的争斗.

1854--1856年以英法为一方,以俄国为另一方为争夺奥斯曼帝国遗产而进行的克里米亚战

争,以及此后接连爆发的法,意对奥地利的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是列强用武力改变欧

洲政治版图和实力分布的重要表现,并使该体系严重动摇.随着意大利与德国的统一,随着

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西欧列强的

实力对比终于发生了巨大变化.它们竞相对外扩张瓜分世界,矛盾不断尖锐.于是各国为

了自身利益的需要,逐渐结成两大军事集团,并制造了一系列政治危机和军事冲突,最终导

致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维也纳体系也荡然无存.但是,这场主要由于欧洲列

强的争斗而引发的世界性战争却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实际结束了欧洲的

全球霸权时代.

与欧洲的逐渐衰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与苏联的不断崛起.美国的参战不仅完全改

变了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使这场战争进入了真正的全球阶段,而且意味着当欧洲力量耗尽

之时一个强国的出场,从而使国际力量的中心开始从欧洲向大西洋彼岸转移.不仅如此,美

国还把自己对战后世界的看法,即威尔逊总统提出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强加给欧洲,并与欧

洲分享战后世界秩序规划者的角色,从根本上结束了”欧洲协调”的国际关系体系.另一方

面,1917年爆发的十月革命和苏俄的诞生,第一次将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了现实,打破了资

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并从欧洲内部对它的世界支配地位提出了挑战.殖民地人民也高举起

“民族自决”的旗帜掀起了战后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使扩大到极限的欧洲殖民体系

开始了不可逆转的解体过程.于是,美国与苏俄这两个几乎同时崛起但又主张不同制度的

力量不断发展,并将追随它们的力量集合在各自的旗帜之下,使19世纪争雄世界的欧洲列

强相形见绌,使以美,苏为两大力量中心的两极格局初露端倪.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相继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安排战后秩序.主要

内容有:

宣布德国及其各盟国应当承担战争罪责,并据此而对战败国进行政治,经济,军事,

领土,海外殖民地等各个方面的严惩;有限承认民族自决权,恢复波兰的独立并建立了一批

民族国家;建立以《国联盟约》为基础的国际联盟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主权国家的国际组织,

并对殖民地进行委任统治;协调战胜国列强在亚太地区的关系并限制海军军备;确认以”门

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它们共同侵略中国的基本原则,等等.上述这些对战后世界作出

的安排,形成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该体系也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它反映了20世纪

的世界已经形成了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的现实,具有真正的世界性,社会主义革命和殖民地

半殖民地的解放斗争对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二,它是一个由英国,法

国,意大利,美国,日本构成的多极均势结构,并留有欧洲大国均势的痕迹,但由于对苏联和

①KaleviJ.Holsti,PeaceandWar,ArmedConflictsandlnternatio~lOrderJ648—1989,P.40

世界历史上的文明:

文化比较与交流7

德国等重要战略力量的长期排斥而缺乏稳定性.第三,它提倡集体安全,并希望通过建立国

际联盟而建构一个能够成功处理国际冲突的和平秩序,但实际上国联在防止和制止侵略战

争方面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①.第四,强权政治贯穿其中,战胜国片面追求民族国家的绝对

利益,使该体系存在严重的内在矛盾和致命弊端,并导致战后的和平既短暂又脆弱.因此,

从本质上讲,作为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是一个孕

育战争的体系.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确没有带来永久的和平与安宁,仅仅20年之后,更大规模的战

争就再度来临.而这一次则是由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使人

类在物质上和精神上蒙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双重劫难,而且彻底宣告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

系的终结,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奠定了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直接,最深刻的结

果,是欧洲作为传统力量中心的彻底衰落和美国与苏联这两个欧洲侧翼大国的真正崛起,从

而最终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完全

被战火所摧毁,取而代之的是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这个新的两极格局的基石,就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中后期由反法西斯大同盟的主要领导人通过多次会谈所签订的一系列协定而确立

的雅尔塔体系;而两极格局的外在表现,则是美苏在战后逐渐形成的”冷战”态势.

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

打败法西斯并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重新绘制

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欧洲被一分为二,分别处于美苏的控制之下;建立联合国作为协

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对殖民地和国联委任统治地实现托管计划,提倡和

平,民主,独立原则.通过对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分析和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历史发展,我们看

到雅尔塔体系的一些明显特点:

第一,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持战后的世界和平为主要目

标,战后的历史已经证明,尽管存在长达40多年的冷战和各种局部战争,但是就世界范围来

说,这一目标已经实现.第二,它是一个美,苏两极均势结构,但是两极的战略力量只是相对

平衡.第三,联合国以维护世界和平,防止和制止侵略战争为根本宗旨,具有普遍性和权威

性,不仅体现了国际政治的民主化进程,而且安理会及其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大国一致”原

则,体现了维护集体安全的国际关系准则.第四,它建立在美,苏战时军事实力均势的基础

之上,是美英苏三大国出于对各自利益的现实考虑和对战后世界安排的长远打算,在进行了

长期的讨价还价之后达成的政治交易,因此同样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深深烙印,并在实际上

成为美英苏谋求势力范围的产物.

还必须指出的是,雅尔塔体系形成的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首先,鉴于苏联的

经济实力始终远逊于美国,因此在双方对立的整个历史时期中,冷战对苏联的伤害程度远远

甚于对美国的伤害程度.其次,两极格局也未能囊括所有的国家和地区ernDomina—

tions,1945—1955,NewYork,1982,p.6.但是应当指出的是,国联在促进社会福利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并对国际秩

序和国际组织的运作提供了经验.

8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第3期

进程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西欧,中国和日本实力的增长,在两极

格局中不断生长出多极的力量.另外核威慑的制约因素也不可低估.这一切最终使雅尔塔

体系和平演变.当苏联作为一个超级大国以自行坍塌的方式最后消失时,冷战得以终结,雅

尔塔体系也成为历史的陈迹.但是,作为雅尔塔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联合国继续存在.联

合国作为当代世界主权国家所组成的政府之间的最大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尽管存在着各

种问题,但是仍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国际格局多

极化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联合国在执行联合国宪章,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促进世界的

和平与发展方面功不可没.它对国际无政府状态的干涉,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援助,对教育文

化事业的关注,反映了历经战乱的人类理性正在作出正确的选择:

较量与敌对将趋于缓和,

竞争与交流将日居主导.这一切正是人类社会进一步走向文明和成熟的标志.

文明交流的限度

王燕平(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师)

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系统,文明间不断地进行着交流.文明交流

是组成文明的诸要素在横向上的互动,是文明间互通有无的过程,交流中的每一方都处于传

播和接受中.交流的目的或许相去甚远,交流本身却是”历史的主要驱动轮”.①文明交流可

以使各文明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在短期内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现,人类文明的

前进步伐因此大大加快.②文明交流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在客观的物质世界中由

“现实中的个人”进行的,”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

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③

文明交流不是随意展开的,它受到诸多限制.文明交流的物质条件和交流中介对交流

有明显的制约作用,这种制约是文明与其客观物质基础之间关系的一个方面,并非文明之间

的相互限制,可以由交流的一方或双方共同努力去改变甚至克服.在文明交流的历史中,我

们常常看到,文明在向外传播时有所保留,在接纳的同时也有所拒绝,文明交流受到交流双

方的共同限制.相对于前一种限制而言,这种限制是内在的,是不能克服甚至是很难改变

的.文明交流因此具有有限性,文明交流的限度就是对此种有限性的具体说明.

文明交流的限度是文明交流中文明自主的必然结果.处于文明交流状态的文明,首先

是在文明的空间维度上作为某一地理区域内的人类群体生活方式的总和而出现的,这些文

明相对独立,具有强有力的结构.文明的基本结构就是在转瞬即逝的文明图景背后更简单

的实在:

”由地理条件,社会等级,集体’心理’和经济需求等因素所施加的无尽无休的约

①McNeiU,W.H.,AH肋oftheHumanCommunity:

Prehis~tofPresent,3rded.PrenticeHaU,1990.P.XV

②马克盎主编:

《世界文明史》上,”导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1—7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