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生物课后限时练一讲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8198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版生物课后限时练一讲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课标版生物课后限时练一讲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课标版生物课后限时练一讲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课标版生物课后限时练一讲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课标版生物课后限时练一讲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新课标版生物课后限时练一讲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新课标版生物课后限时练一讲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新课标版生物课后限时练一讲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新课标版生物课后限时练一讲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新课标版生物课后限时练一讲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版生物课后限时练一讲述.docx

《新课标版生物课后限时练一讲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版生物课后限时练一讲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版生物课后限时练一讲述.docx

新课标版生物课后限时练一讲述

课后限时练

(一) 走近细胞

班级:

    姓名:

    得分:

    考频:

★★★★★

1.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羊和杨树具有相同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B.丰富度是群落层次上对物种的描述

C.病毒在活细胞中能够生存,属于个体层次

D.不存在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的生物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动物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具有系统层次,而植物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不具有这一层次,所以山羊和杨树不具有相同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丰富度是物种丰富度,物种丰富度的研究属于群落结构层次的研究;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没有结构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以看作细胞层次,又可以看作个体层次。

答案 B

2.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被率先发现。

致病元凶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其内部基因来自H9N2禽流感病毒。

下列有关H7N9禽流感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H7N9禽流感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C.H7N9禽流感病毒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D.H7N9禽流感病毒的遗传信息进行复制时,存在A—T、G—C和A—U、G—C中的一种配对方式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与病毒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而由题意可知,H7N9是病毒,不属于真核生物,因此C项错误。

答案 C

3.下列有关细胞及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麦细胞和发菜细胞的结构有差异,不具有统一性

B.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都是营腐生和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

C.原核细胞没有核膜,结构也比较简单,所以不具有多样性

D.细胞学说主要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解析 本题考查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细胞学说建立的意义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结构有差异,但都有相似的细胞膜、都有核糖体,遗传物质都是DNA,因此仍具有统一性。

原核生物中也有自养型的硝化细菌和蓝藻等。

答案 D

4.“超级病菌”MRSA的全名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有许多变种,其中PVL是毒性较强的一个变种。

该变种繁殖速度惊人,一个PVL病菌能在24小时内繁殖成1700万个。

下列有关“超级病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超级病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B.MRSA的遗传物质是RNA,变异快,所以有很多变种

C.MRSA的繁殖方式是二分裂,不存在染色体的变化

D.该“超级病菌”合成蛋白质时,转录发生在细胞核内,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上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超级病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除核糖体外,没有其他的细胞器,也没有细胞核和染色体。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答案 C

5.下列有关“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B.硝化细菌无染色体,故不能产生可遗传变异

C.乳酸杆菌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乳酸

D.S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菌落光滑,有毒性

解析 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微生物,A项正确;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无染色体,但可以产生基因突变,B项错误;乳酸杆菌为原核生物,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项正确;S型肺炎双球菌菌落光滑,有毒性,D项正确。

答案 B

6.(2013·南京四校调研)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蓝藻没有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

B.大肠杆菌没有染色体,但能进行转录和翻译

C.硝化细菌没有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D.乳酸菌没有核膜、核仁,但能进行无丝分裂

解析 本题考查原核生物的结构及其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

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无叶绿体,但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大肠杆菌的拟核中有裸露的DNA分子,无染色体,能够进行转录和翻译;硝化细菌是需氧型细菌,细胞内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能够进行有氧呼吸;乳酸菌不能进行无丝分裂,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答案 D

7.下列几种生物中,细胞内没有核膜的是(  )

①幽门螺旋菌 ②大肠杆菌 ③颤藻 ④酵母菌 ⑤曲霉

⑥草履虫

A.①②⑥B.③④⑤

C.①②③D.④⑤⑥

解析 本题考查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

原核生物的细胞中没有核膜,幽门螺旋菌、大肠杆菌属于细菌,颤藻属于蓝藻,都是原核生物;酵母菌和曲霉属于真菌,草履虫属于原生动物,它们都是真核生物,都有核膜。

答案 C

8.小芬利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细胞,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亮

B.在甲中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被观察到

C.若玻片右移,则甲的影像会右移而乙的影像左移

D.若在甲中看到的影像模糊,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影像

解析 随着物镜放大倍数的增大,视野变暗,因此在相同的光圈下,甲视野较乙视野亮;甲是在低倍镜下看到的影像,若置于高倍镜下,视野范围变小,故在甲中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不一定都能被观察到;由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像,因此玻片右移,甲、乙的影像均向左移动;物像需要在低倍镜下调整清晰后再移到高倍镜下。

并调整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答案 A

9.(2013·郑州质量预测)下列关于高倍镜的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至高倍镜

B.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C.高倍镜下视野较暗,可调大光圈使视野变亮

D.高倍镜放大了倍数,但观察到的实际面积缩小了

解析 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用高倍镜观察时,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即可,不需要调节粗准焦螺旋。

答案 B

10.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4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丁)进行分析、观察,获得的结果如表所示(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上述甲、乙、丙、丁4种细胞所代表的生物最可能是(  )

①衣藻 ②硝化细菌 ③乳酸菌 ④光合细菌 ⑤蛔虫 ⑥水稻

A.②⑤⑥①B.①⑤④⑥

C.①④⑤⑥D.④⑤①⑥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甲无核仁,说明为原核细胞,但有光合色素,据此可判断最可能为光合细菌;乙有核仁,说明为真核细胞,但无线粒体,据此可判断最可能是蛔虫;丙有光合色素和叶绿体,且有中心体,外层结构能被纤维素酶分解,最可能是低等植物衣藻;和丙相比,丁无中心体,所以最可能是高等植物水稻。

答案 D

11.如图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关该组生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中各细胞都含有两种核酸

B.具有核膜、核仁的细胞是①②③

C.②③④一定是异养生物

D.③的摄食行为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解析 由图可知,图示生物都有细胞结构,因此都含有DNA、RNA两种核酸。

①②③有核膜、核仁,是真核细胞,④⑤是原核细胞。

④是细菌的结构图,细菌有自养型和异养型。

③是变形虫,通过细胞膜的流动来摄取食物。

答案 C

12.如图所示四种不同生物,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和②的主要区别在于②具有细胞壁

B.③和④的主要区别在于③具有拟核

C.①和③的主要区别在于①具有细胞结构

D.②和④的主要区别在于④没有核膜

解析 ①和②属于原核生物,③没有细胞结构,④属于真核生物。

细菌和蓝藻都具有细胞壁;艾滋病病毒结构比较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也不具有拟核。

答案 C

13.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起来观察血细胞涂片。

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

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  )

解析 考查显微镜的使用及常识。

显微镜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多少取决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少,反之,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多。

要想清楚地看到载玻片上的物体,显微镜的物镜与载玻片之间要有适当的距离,放大倍数越小,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大,反之则越小。

答案 D

14.细胞具有多样性,下面对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关系的理解有偏差的是(  )

A.卵细胞富含营养、体积大与早期胚胎发育相适应

B.精子具有尾部与其运动相适应

C.红细胞无细胞核与其能再生的功能相适应

D.神经元有长的突起与其传导功能相适应

解析 红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细胞分裂也要有细胞核,故C项错。

答案 C

15.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象(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请据图回答:

(1)科学家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填标号)。

(2)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填标号),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________,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________(填标号)。

(4)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________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题干的图形辨析中可以看出,B图是原核细胞,其余各个图形都是真核细胞,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依据是细胞是否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图是蓝藻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蓝藻没有叶绿体,但是能利用细胞中的色素进行光合作用,C图是叶肉细胞的结构模式图,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因为原核细胞中只有一种细胞器,即核糖体,所以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只能是B;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红细胞,原因是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也没有核膜,同时也没有线粒体等细胞器,所以得到的膜比较纯。

答案 

(1)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

(2)B、C 核糖体

(3)细胞 B

(4)红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提取的膜会比较纯

16.

如图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如果8上安置的两个物镜标有40×和10×,目镜6标有10×,那么根据图中物镜的安放状态,所观察到物像的____________(填“长度”“面积”或“体积”)是物体的____________倍。

(2)某同学依次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制作装片;②用左眼注视目镜视野;③转动4调至看到物像;④转动5调至物像清晰。

你认为操作程序是否正确?

如有补充请作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的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压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离玻片标本0.5cm处停止。

用左眼注视目镜视野,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镜筒。

请指出该同学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载玻片上写着一个“b”,那么视野中看到的是________。

(5)用4台显微镜观察水绵细胞,在相同环境中,若视野的明暗程度相仿,反光镜的选用一致,则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一台是(  )

A.目镜15×和物镜45×B.目镜15×和物镜10×

C.目镜5×和物镜10×D.目镜5×和物镜45×

(6)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下图。

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7)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切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____________。

若视野中一半明亮,一半黑暗,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造成的。

解析 显微镜的放大是径向放大。

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在使用高倍镜时应先用低倍镜,观察的标本应选择没有细胞重叠的区域。

若镜头脏了,不能用手擦,也不能用布擦,应用专门的擦镜纸来擦。

放入的小块植物组织展平后应盖上盖玻片。

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倒像,相当于把标本水平转180度后所呈现的状态。

一般来说在反光镜和光圈稳定不变的情况下,放大倍数愈小,视野越亮,看到的细胞愈小,数目愈多;反之,放大倍数愈大,视野愈暗,看到的细胞愈大,数目愈少。

反光镜调整不好,导致视野一半明亮,一半黑暗。

答案 

(1)长度 100

(2)不正确。

正确的操作:

①→转动5降镜筒→②→转动5调至看到物像→转动4调至物像清晰

(3)①擦拭镜头不应用纱布,而应用专门的擦镜纸,②放入小块组织后展平,然后再盖上盖玻片,再放置到显微镜载物台上固定

(4)q

(5)C

(6)C

(7)切片标本切的厚薄不均匀 反光镜没有调整好

17.科学家观察发现,有一种俗称“熊虫”的动物,若进入“隐生状态”(这时它的代谢速率几乎可降至0),能耐受-271℃的冰冻数小时,据研究,熊虫进入隐生状态时,体内会大量产生一种叫做海藻糖的二糖。

根据上述资料,有人认为“熊虫体液中的海藻糖可以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避免受低温造成的损伤”。

请设计一实验方案,用于探究上述观点的真实性。

(操作时只要定性即可)

(1)设计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看,用于实验的材料应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可以将取自同一动物个体的组织或器官,经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得大量实验用的材料。

(3)简述实验操作:

①取经动物细胞培养获得的同种动物细胞适量,等分成甲、乙两组;

②向甲组细胞的培养液中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组细胞的培养液中不加;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实验的预期结果及相应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如果实验目的不明确,设计的实验方案也就成了无的放矢。

在实验步骤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保证实验条件尽可能相同,排除其他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由于是探究实验,结果可能有多种情况。

答案 

(1)探究熊虫产生的海藻糖是否能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避免受到低温造成的损伤

(2)自身不含海藻糖也不能合成海藻糖

(3)②一定量的熊虫产生的海藻糖

③将甲乙两组细胞均控制在-271℃的条件下冰冻数小时

④观察并记录两组细胞的生活状况

(4)①若甲组细胞均生活良好,乙组细胞均(或大部分)死亡,则说明熊虫产生的海藻糖确实能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避免受到低温造成的损伤;

②若甲、乙两组细胞均(或大部分)死亡,则说明熊虫产生的海藻糖不能保护组织细胞,不能使组织细胞避免受到低温造成的损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