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69874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文档格式.docx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锦集7篇文档格式.docx

这些都是学生能够表演的基础。

尤为难得的是,他们还有着连老师都无法估量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所以我认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全能够自主通过简单的实验探究归纳出金属钠的性质,自主发现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共性和差异,自主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说我的教学设计。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我将基于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来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即用铁的认知模型同化建构出钠的认知模型,用金属的物理性质认知模型去同化建构金属的化学性质认知模型,并让学生在合作和实验探究的氛围中去进行学习。

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课前:

先将学生分组,学生人人参与,自主分工,使每个学生都能发现和使用自己的潜能。

同时下发学案,指导学生复习回顾,明确目标。

减少知识差距,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演好。

  课中:

通过两次使用预测、验证、总结这种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来同化构建钠的认知模型、同化构建金属的化学性质认知模型以完成教学任务。

  首先,根据学生的猎奇心理,播放一段关于钛有超强形状记忆性的视频,从而迅速地把学生带入新课中、进入金属的世界。

  其次,进入汇报预测环节:

由学生汇报学案中的三个问题。

  1.收集观察身边的金属材料并总结出金属物理性质的共性与差异性,引导学生构建出金属物理性质的认知模型,为同化构建金属化学性质认知模型做好了铺垫;

  2.用氧化还原观分析铁与氧气、酸、盐的反应,引导用新视角看待老问题,发现它们的氧化还原本质,使认识水平得到提高;

  3.由生活中的金首饰,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同时引导学生预测出钠的化学性质,并对预测质疑,激发学生实验验证的好奇心。

  接着,进入实验验证环节。

考虑到钠的性质很活泼,我打算增加演示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

通过控制钠块的大小和盐酸的浓度,使实验产生轻微的爆炸现象,以此验证预测,又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而后,学生按照学案中的实验指导依次完成钠的切割、燃烧、与水、与硫酸铜的反应四个实验,并记录现象,汇报结论。

汇报中引导学生得出钠能与氧气反应,但不同条件产物不同。

而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不易观察全面,但这却正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好素材!

所以我决定让学生做两次钠与水反应的实验。

第一次不作过多指导,让学生在汇报时自己发现观察的不全面,再鼓励学生重做实验,多角度全面观察,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更使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失误不是失败,只有停止思考和观察才是失败。

所以我认为在难点的突破上走弯路胜过抄近路,放手让学生经历困惑,苦恼,去收获惊喜与领悟,让学生乐在其中。

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不是一蹴而就,这种科学探究之乐是建立在苦苦追寻基础之上的。

有利于他们科学素养的提高。

接着,再增加钠与硫酸铜的反应,让反应结果推翻学生在初中所学的简单的金属置换观,这又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最后,进入总结提升环节。

  一是通过学生所发现的对与错,总结得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形成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二是通过学生所同化建构出的认知模型,总结得出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基本思想,实现化学学科内在知识的拓展。

  三是通过学生所归纳出金属的化学性质,总结得出金属的还原性本质,以及还原性强弱的差异。

  至此教学重点任务得以完成。

而有关金属的其他知识以及学生由铝的燃烧实验现象所引发的对金属氧化膜形成速度和致密性差异的思考,将于下节课探究完成。

  课后:

教师可引导学生去猜想、查证,把教学延伸到课后,并辅以适量的课堂反馈,及时发现问题,检验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针对这节课的教学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我有如下教学反思:

  1.充分采用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使学生由一种旧知识同化构建出另一种新知识,可以实现化学学科知识的不断拓展;

  2.充分采用自主实验探究,可以实现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以及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不断提高;

  3.充分采用群体合作学习,可以实现学生积极地自我认同并欣赏他人的不断形成。

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正是这启发了我的设计感悟,即教师巧导演,学生乐表演,教师喜赞赏,学生乐思考。

我真诚地期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在满心喜乐的氛围中学习,能够在探究创新中成长。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请多指教。

  谢谢大家!

高中化学说课稿篇2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化学新课程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人教版)第三章《烃的衍生物》第一节《醇、酚》第二课时,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并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际能力,体现化学新课程“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理念,贯彻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等精神,我将从以下五方面设计这节课:

  一、说教材

  1.内容和地位

  本节内容从知识结构上看,可分为四部分,即苯酚的分子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它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从教材整体上看,芳香族化合物在中学化学里面,教材只着重介绍两种物质——苯和苯酚,其中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

而苯酚既是很重要的芳香烃衍生物,又是酚类物质的代表。

可见,《苯酚》在高中有机化学里面也处于较重要的地位。

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内容是安排在《乙醇》后,学生在学习乙醇的过程中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对乙醇中官能团羟基的性质也已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

教材在这一基础上紧接着安排苯酚知识的学习有其独特的作用,既能联系前面已学过的知识,又能为后面烃的衍生物的学习提供方法,作好铺垫。

而苯酚的结构与乙醇结构中都含羟基,因此,苯酚和乙醇的性质有相似之处,但事实上苯酚性质与乙醇性质又有不同之处,本节内容安排在此还有对比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对比学习,使学生对酚羟基和醇羟基的性质将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的化学环境有一定的相互影响,从而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认知特征并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a、认识酚类物质,能够识别酚和醇

  b、掌握苯酚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

  c、理解苯环和羟基的相互影响

  

(2)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对苯酚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a、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b、通过对结构决定性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教育。

  c、培养学生关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生活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苯酚的化学性质。

  难点:

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的化学环境的相互影响。

  二、说教法

  学情分析:

  本节课前,学生已学完了烃和烃的衍生物中的乙醇等内容,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特别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一定的认识,能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通过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加工建构知识体系,在该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是知识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苯酚结构与乙醇结构的相同点(都有羟基)为学生对苯酚性质的探究提供了基础;

苯酚结构中与乙醇的不同点(羟基与苯基相连)又为学生的进一步的探究提供了空间。

因此,我将该节的内容设计成探究式教学模式。

主要采用通过创设情景——探究实验——理论推导——反思应用等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实物感知、演示实验和现代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体现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

  三、说学法

  围绕本节课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类比类推,以旧促新和实验探究等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情景一】新课引入

  我利用生活中的化学来引入新课,先展示药皂、苯酚软膏以及苯酚软膏的说明书,让学生阅读苯酚软膏说明书,提问:

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苯酚可能具有哪些性质?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征,引导学生初识苯酚,组织学生观察苯酚的颜色、状态,指导学生动手做探究实验一,根据苯酚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自主探究苯酚的溶解性。

在此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主动的获取苯酚物理性质的知识,传统的教学一般是把物质的物理性质直接传递给学生,显然,这些知识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比老师将知识简单地传递更易接受和掌握。

  【情景二】初识苯酚

  【探究实验一】物理性质

  学生实验:

(1)组织学生观察苯酚的色、态,并小心的闻它的气味。

  

(2)溶解性实验(溶剂分别为冷水、热水和乙醇)

  重点归纳出苯酚的色、态、味和溶解性。

  (3)、产生疑问:

在苯酚药膏说明书中还提到了“色泽变红”、“不能与碱性药物并用”那么,色泽变红的原因是什么?

不能与碱性药物并用说明苯酚可能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情景三】结构特点

  结构分析:

观察分子模型,类比醇、酚、酸中羟基的性质

  【情景四】极弱酸性

  【探究实验二】苯酚溶液是否有酸性?

  学生观察到浑浊的苯酚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变澄清,说明苯酚显酸性,因此,苯酚又名石碳酸,联系已学过的知识:

向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剂,溶液会变红,那么,苯酚溶液也显酸性,向苯酚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是否也有此现象呢?

通过演示实验,发现苯酚中滴加紫色石蕊后并不显红色,学生产生了疑问,苯酚的水溶液为什么不能是石蕊变红呢?

引导学生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苯酚酸性太弱,苯酚的酸性究竟有多弱呢?

提起了学生的兴趣,这样自然的过渡到二氧化碳与苯酚钠的反应,指导学生动口向苯酚钠溶液中吹入二氧化碳,此时学生既兴奋又有很浓厚的兴趣,这样设计既是课堂生动活泼,又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实验学生对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已经完全掌握。

  【情景五】三元取代

  【探究实验三】取代反应

  接着组织学生讨论:

乙醇和苯酚同样含有羟基,但为什么乙醇不呈酸性,而苯酚呈弱酸性?

这说明什么问题?

点拨学生:

由乙醇和苯酚的结构上分析,并展示他们的分子结构以帮助理解,得出是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羟基具有一定的特性,这同时也更进步加深化学环境对官能团性质的影响,突破了难点。

继续设疑,那羟基对苯基是否也有影响?

  联系前面已学的知识:

苯与液溴的反应,推测:

将浓溴水加入苯酚中会发生什么反应呢?

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实验三,根据已有知识学生很容易得出是取代反应,那么,是几元取代呢?

引导学生回忆甲苯与浓硝酸反应的产物,类比类推苯酚与溴水反应的产物是三元取代。

接着,我请学生回忆苯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的条件和产物现象,并与该反应对比,哪个取代反应更容易?

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苯酚更易取代,为了加深理解苯酚更易取代这个事实,我从苯和苯酚的结构上对比说明,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得苯酚中苯环上羟基邻、对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易被取代。

因而苯酚中苯环的性质与苯的性质有了差异,加深对难点官能团对所处的化学环境有影响的理解。

  【情景六】显色、氧化

  回顾情景一,学生们通过分析色泽变红可能是苯酚与空气中某些成分反应了,不能与碱性药物并用可能是苯酚具有酸性,这两点包含了苯酚的主要化学性质,也就紧扣这节课的重点,以下就围绕这两点来展开,首先,我引导学生们分析空气的成分,得出最有可能与苯酚发生反应的物质是水和氧气,设问:

苯酚是与水反应而色泽变红的吗?

根据刚才的探究实验一,学生很容易判断出苯酚变红不是与水反应造成的,既然不是与水反应造成的那就可能是与氧气反应造成的,因此,在这个猜想下,我做演示实验一,很快同学们观察到苯酚液变红了,该实验证明了苯酚确实因与氧气反应变红,学生们推断出苯酚具有还原性,接着我就追问:

既然苯酚具有还原性,那么,除了能与典型氧化剂氧气反应外,还能否与其他氧化剂反应呢?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我们学过的氧化剂,从学生罗列的氧化剂中我选择了两种:

溴水和三氯化铁,这样的教学设计使溴水与三氯化铁在本节的出现显得很自然,

  性质小结: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用途

  【情景七】苯酚用途

  五、总结反思: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带着刚才的思考、讨论的结果再次梳理思路,从整体上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最后用一道习题来运用本节课的知识。

  六、反馈练习:

  

(1)苯酚与浓硝酸反应可生成一种烈性炸药,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2)选择合适的试剂和仪器,除去苯中的苯酚。

  七、课外探究

  设计实验证明葡萄和葡萄饮料中含有酚类物质。

通过这个生活小常识和一个课后实验,加强学生对酚类物质的辩证的认识。

  八、说板书

  

(一)、物理性质:

  1、无色、特殊气味的针状晶体;

  2、常温下,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二)、分子结构:

  (三)、化学性质:

  1、极弱酸性:

  2、三元取代:

  3、显色反应:

遇FeCl3溶液显紫色(检验苯酚)

  4、易被氧化:

  (四)、用途:

高中化学说课稿篇3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

又可以为在化学2中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

本节学到的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

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

而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提出本节教学的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能说出钠的主要物理性质;

认识钠的还原性,能描述钠与水、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并会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动手实验,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探究活动,亲身参与实验的操作,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以及如何从实验的角度揭示反应过程

  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以前没有看到过钠,更谈不上钠的化学反应了,燃烧后得到的过氧化钠化学式特殊,学生比较难以接受,因此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比较分析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同时也应该由点到面,能够学会几种金属之间性质的比较具体情况,以及金属的性质和金属原子的结构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些都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所在。

  二、说学情

  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初步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基础,但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

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

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虽然处于抽象思维阶段,但还需借助直观演示等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本课注重实验探究。

  三、说教法

  

(一)教学方法

  1.实验法。

这是化学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识的建构过程,充分体现建构理念。

我演示和学生实验相结合,让学生去实验,去体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去思考。

  2.谈话法。

在做实验的同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展开讨论。

可以是老师提出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可以是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讨论。

  3.讲解法。

在做实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对重要知识点及难点进行讲解。

  

(二)教学用具:

  实验仪器:

烧杯、镊子、小刀、滤纸、坩埚、铁架台、火柴、酒精灯、滴管、玻璃片

  实验试剂:

金属钠、蒸馏水、酚酞

  四、说学法

  1.实验探究。

通过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合作学习法。

让学生分组准备实验,分组讨论,使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自己畅所欲言,去列举在生活中了解到的金属的反应,比如铁的生锈,铜绿的产生,铁质菜刀为什么表面是黑色而刀口是银白色等,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二)实验探究

  初中已经接触到一些金属,这里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认识金属的通性;

复习和金属相关的化学性质,并分类归纳:

铁可以和氧气反应,活泼的金属可以和酸、盐发生置换反应等。

最后总结性思考这些反应中金属原子的失电子情况,引出性质和结构的相互关系。

  由此及彼,提出问题。

铁可以和非金属单质氧气反应,那么其他的金属呢?

从金、铁、镁和氧气的反应看,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

可以让学生去思考:

更多的金属呢?

水到渠成的提出典型金属钠、铝分别和氧气反应的情况。

  1.发现问题

  通过多媒体展示上新闻--一炸起千层浪珠江"

水雷"

迷团待解,播放"

水雷爆炸"

的模拟视频。

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铁桶中装的什么物质?

为什么会爆炸?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为本节课的讲授打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从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出假设

  通过新闻可知,铁桶内装的是金属钠。

通过直观的认识,引起学生对实验时钠的用量的重视。

接着请学生从一个化学专业者的角度,根据新闻中描述的有效信息对钠的性质做合理的假设和推断。

  3.实验求证

  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问题如下:

怎样取用金属钠?

应取多大的钠块?

我对实验过程进行指导,告知学生用镊子取钠块置于玻璃片上,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并用小刀切下绿豆大的一块钠。

  接着进行实验。

问题

(1)钠能与水反应吗?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验证钠与水反应后生成的溶液成分。

请学生边实验边记录现象,同时交流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

  问题

(2)钠能不能燃烧?

把一小块钠放入坩埚中加热,()会有何种变化。

写出钠与氧气反应生成淡黄色过氧化钠的方程式,同时请学生标出电子转移数目与方向。

由此,巩固氧化还原反应旧知识,明白反应条件对结果的影响。

  再次提出问题:

钠的化学性质为何如此活泼?

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确物质结构决定其性质。

  4.得出结论

  通过提问的方式请同学描述:

  

(1)在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原因;

  

(2)推测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3)钠燃烧时的现象及原因。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提取化学信息的能力。

  学生回答后,教师投影出钠的物理性质:

  

(1)金属钠外观像石头,灰白色。

钠很软,可以用小刀切开。

(硬度小)

  

(2)切开金属钠的断面,能观察到金属银白色的光泽,但光泽很快变暗,重新变成灰白色。

(易被氧化4Na+O2=2Na2O)

  (3)金属钠可以与水剧烈的反应:

浮在水面上(密度比水小)、变成光亮的小球(熔点低且反应放热)、四处游动、发出咝咝的声音、有气体产生、有白色烟雾产生等,向生成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后变红(生成氢氧化钠)。

  (4)得到的气体是氢气,可由元素组成进行分析。

  (5)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的固体,过氧化钠。

(有的略带黑色)

  请学生书写出钠与水、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数目与方向,改写为离子方程式。

从而巩固化学用语,复习氧化还原知识及离子反应知识。

  (三)拓展应用

  我提出问题,使学生将本节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能根据新学知识指导生活生产实际。

问题如下:

1.钠应当如何保存?

2.钠着火时能否用水扑灭?

为什么?

3.如果金属钠着火,该用什么灭火?

  (四)课堂小结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由点到面,让学生思考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很多金属可以和非金属氧气发生反应,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到这些反应中金属都体现出还原性。

这样和前面的氧化还原反应相呼应,并和本节课开始的时候金属的物理性质的通性相呼应,增强课堂的完整性。

还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从反应的难易程度入手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金属还原性的强弱区别。

  (五)布置作业

  1.请学生设计检验钠和水反应生成气体的装置图。

  2.从钠的用途和钠的制取角度,试着追查新闻中提到的这些铁桶可能的________或去处?

  六、板书设计

  略

高中化学说课稿篇4

  一、教材分析

  通过以前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和化学反应的自发性、以及原电池的原理等理论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理论知识准备。

化学电池是依据原电池原理开发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阔的应用范围的技术产品。

小到手表、单放机、儿童玩具,大到航空航天、卫星通讯,几乎无处不在。

因此本节的教学是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延伸和拓展,将抽象的理论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感性体验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的深入认识化学电池。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电池工业的进步,各种新型的电池层出不穷。

教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三大类电池,如生活中最常用的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二次电池(铅蓄电池)、和在未来有着美好应用前景的燃料电池。

简介了电池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性能和适用范围。

同时向学生渗透绿色环保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电池的组成与应用;

  理解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

  了解常见电池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

  【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