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新区基础教育国际化建设规划015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699339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南沙新区基础教育国际化建设规划015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州南沙新区基础教育国际化建设规划015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州南沙新区基础教育国际化建设规划015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广州南沙新区基础教育国际化建设规划015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广州南沙新区基础教育国际化建设规划015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广州南沙新区基础教育国际化建设规划015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广州南沙新区基础教育国际化建设规划015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广州南沙新区基础教育国际化建设规划015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广州南沙新区基础教育国际化建设规划015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南沙新区基础教育国际化建设规划015文档格式.docx

《广州南沙新区基础教育国际化建设规划015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南沙新区基础教育国际化建设规划015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州南沙新区基础教育国际化建设规划015文档格式.docx

教育投入的结构不够合理。

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十一五”以来,南沙新区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为南沙新区教育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南沙新区的战略定位使南沙新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更大的挑战。

今后一个时期,南沙新区的教育事业要实现由农村教育向城市化教育和国际化教育的转型升级,通过国际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二、南沙教育国际化的意义

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或者本质,说到底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各国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教育市场,优化配置本国的教育资源和要素,抢占世界教育的制高点,培养出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本国的最高利益服务。

因此,教育国际化是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提高中国的教育国际化水平,将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作为优化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重要举措,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

(一)有利于增强南沙新区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南沙教育的国际化有利于促进南沙经济、社会发展,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增强区域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满足区域内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教育国际化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对肩负着“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重任的南沙新区、发展而言,提高教育国际化的水平有着更深层次,更广泛的意义。

(二)有利于开阔学校的国际视野

要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就要站在世界的高度上,面向世界来观察我们的教育发展,经常重视和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动向,并制定改革发展的目标和规划。

(三)有利于我们的学生尽快融入世界解决社会发展的大循环中

提高教育国际化,必然要求我们的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循环,密切联系经济社会的发展,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并用世界的眼光解决问题。

(四)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与和谐世界

开展国际交流最根本的是要学习、引进和交流世界优秀的文化,并使之与中国的文化融合起来,成为一种和谐的文化。

教育的国际化,有利于我们在今后国际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大力吸收世界各国的文化成果,同时也向世界宣传中国的优秀文化,并使之融合,共同建设和谐世界。

三、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以《南沙新区发展规划》为指引,围绕把南沙新区建设成为“新城市、新广州、新加坡”的目标,坚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用国际视野发展教育,充分利用CEPA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借助粤港澳合作平台,积极探索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新机制新模式,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综合改革、形成特色”的工作思路,逐步形成具有教育对外交流合作特色的教育体系,为全国其他地区推进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提供示范和可推广的模式,培养与南沙新区建设人才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四、发展目标

根据南沙新区教育发展实际,以及南沙新区的战略定位,在2012-2015年期间,要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化特色的现代化教育体系。

——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格局。

鼓励区域层面与学校层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特别是与港澳地区的合作。

实施走出去或请进来的战略,拓展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国际视野,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成为广州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区。

以部、市共建亚太地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机制为契机,积极争取成为广州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区。

——建立粤港澳教育培训基地,实现职业教育国际化。

为适应南沙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南沙新区对高端管理、研发和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大与香港、澳门的合作。

——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多元化办学机制,形成各级各类教育结构合理,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具活力、具有国际化特色的南沙区现代教育体系。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教育国际化交流效率。

五、工作思路

以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导,立足南沙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以教育国际化推进教育改革,推动全区教育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引领教育现代化。

六、主要任务

(一)建设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

通过重点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合作,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努力培养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

1、积极实施“明珠工程”,培育有国际化特色的品牌学校、品牌校长、品牌教师、品牌课程、品牌特色项目。

2、加强中小学校长、教师的海内外培训。

每年分期选派50位正、副校长和中小学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中小学校学习;

每年两次邀请国内外专家对南沙区校长、教师进行培训;

选派部分校长参加国内国际化水平较高学校挂职锻炼,提升校长教育管理的国际化水平;

实施中小学教师国际化、专业化提升项目,培养一批能承担国际理解教育任务的师资队伍。

2013年,通过校长对制定学校发展规划能力的研究,提升校长对国际先进办学理念的认同度和对学校发展的前瞻性水平认识;

2014年,各中小学校长至少有一项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并付诸实践的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行动项目。

2014年,通过对校长作为领导者、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考核评估,建构对学校的发展性评价机制。

2015年,通过对校长在教育国际化的理念认同、规划制定、实施策略和考评等要素的研究和行动提升,初步形成教育管理国际化水平的校长队伍。

3、选聘优秀外籍教师,提高师生外语水平。

以政府购买方式推进“外教进课堂”项目,采取全区统筹派遣等方式进行外籍教师的聘用和管理。

4、在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指导下,每年定期召开“教育国际化高层论坛”;

组织专家参与区域教育规划、开展学校和教师专业发展评估、定期开展教育国际化讲座,营造良好的教育国际化氛围。

(二)建立提升学校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机制。

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指导下,将学校评估认证作为提升学校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机制。

选择不同类型的学校,用本土化的国际标准对学校开展评估认证试点,以此为契机建立提升学校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机制,促进学校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高。

2013年12月四所学校申请NCCT学校教育国际化认证,并开始接受认证辅导;

2013年两所学校取得NCCT学校教育国际化认证资格证书;

2014年另外两所学校取得学校教育国际化认证资格证书,全区20%的学校自主参照NCCT学校教育国际化认证标准进行自我评价;

2015年,全区50%的学校自主参照NCCT学校教育国际化认证标准进行自我评价。

(三)合作开展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相关研究

以承担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题的方式,选择部分学校作为项目实验校,组织开展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相关研究。

通过开展区域性课题研究,引领学校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教师发展机制、学校课程建设机制、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学校管理机制研究、学校教育质量自我保障机制等七方面开展学校教育国际化研究,提高学校对教育国际化的认识,借鉴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促进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重点突出以下两个方面工作:

1、有计划地组织专家指导项目学校教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优化教学模式,深入开展“有效教学”研究,以构建高效的“学习共同体”为导向,切实转变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与学的方式。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在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原则基础上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教与学的方式。

2、开展以人为本的国际理解教育,建构有南沙特色的校本德育课程。

充分挖掘区内丰富的德育资源,推进德育校本课程建设。

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教育,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开展生命教育和生态教育,加强学科德育渗透,打造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以国际理解教育为核心的德育课程。

(四)打造一批国际化水平较高的特色学校

1、开展高中特色课程建设,建设国际化特色鲜明,符合区域和学校特点的特色化高中课程体系。

引导高中学校在办学传统中开发,从地域文化中挖掘,从学生成长需求中补充的特色课程内容,立足本校的独特的学校文化教育资源,寻求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办学,合作开发特色课程,建设国际化特色课程,通过特色课程的建设形成学校发展特色,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铸南沙教育品牌。

力求2015年实现全区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创建特色课程。

2、启动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增加优质教育资源。

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专家的指导下,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使辖区内高中借鉴国外高中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经验和教学方法,促进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高中,乃至全区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化。

⑴合作共建高水平、高品位的外国语学校

广州外国语学校是市教育局和南沙区人民政府共建的一项重大的教育民生工程。

南沙区继续重视该校的建设和发展,配合市教育局从资金投入、政策优惠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合作共建高水平、高品位的外国语学校。

一是积极引进一流的外籍教师和国际合作项目,为高中毕业生开通直达国际一流大学的直通车;

二是扩大该校的办学规模,增办附属小学和幼儿园;

三是引进更多的国际合作项目,将广州外国语学校办成全国一流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品位学校,为高等院校输送具有世界意识和视野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⑵引进优质教育机构和优质国际学校,提升南沙教育影响力

为充分挖掘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区域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南沙区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签订共建广外——兰卡斯特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项目占地1000亩,其中200亩用于举办一所外籍人员子女国际学校,以满足外籍学生的教育需求。

“十二五”期间,将根据南沙新区发展规划,争取更多的优质国际学校到南沙办学。

积极引进优质国际教育机构,进一步提高我区优质教育资源的比重, 

如最近进驻南沙区的广东优联教育集团是从事国际课程引进推广及国际教育合作交流的专业机构,该公司与国外多家知名大学及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中国学生提供了一个在本土入读美式寄宿高中的机会,该课程及教学与美国本土完全对接,并融汇中国文化特点,全部由外教授课,其核发的高中文凭及成绩证明不仅被美国所有大学认可,同时能够申请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大学。

未来将加大对此类优质国际教育机构的扶持力度,帮助其做大做强,形成品牌和示范效应,提升南沙区教育的影响力。

⑶打造英东中学国际化特色学校

加大对英东中学的扶持力度,帮助其积极寻求与香港及境外教育机构的合作,并根据需要开设特色班级,招收港澳人士子弟来校就读;

充分发挥英东中学作为中美校联盟成员学校的作用,使师生境内外交流成为常规。

(六)推动区域间和学校间的国际交流

建立区域间的国外联系机制,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方法。

鼓励全区中小学同国外或港澳地区的学校缔结友好学校,通过不定期互访和人员交流,不断提升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国际化意识,借鉴国外优秀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形成国际化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在高中、初中和小学三个学段与国外高质量的中小学建成5-6个姊妹学校。

组织学生游学,加强学生交流。

通过资质好、声誉佳的社会中介组织,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国外游学或参加青少年国际夏令营,参加国际比赛以及文化、体育、青少年科技活动等交流,增强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

(七)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教育国际交流效率

搭建网络国际教育交流平台,运用信息技术,通过远程互动,深入开展教育国际交流活动;

推进教育国际化专门网站建设,做好宣传引导。

1、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全面提升中小学校的信息化硬件配置水平。

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全区中小学校园网,实现全区中小学校园网建设100%,全区中小学教学课室100%配备多媒体教学平台。

为教育国际化交流提供先进、快捷的信息化硬件环境。

提升区教育城域网带宽,为教育国际化交流提供安全、高速的互联网网络环境。

2、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知识素养,推动教育应用平台的使用,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2011年已开始实施骨干学校间远程双向视频教学模式试点工作;

2013年开始全面推广远程双向视频教学模式。

主要推广区内骨干学校开展“穗港澳”远程双向视频教学交流活动,为教育国际化交流探索先进快捷、安全有效的交流模式。

3、建立和完善区级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水平教育信息化素养的教师与管理人员队伍,全面提高校级网络管理水平,为教育国际化交流提供保障。

(八)配合南沙作为广州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区,以基础教育国际化推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国际化工作。

以教育部和广州市共建亚太地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机制为契机,积极争取成为广州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区。

1、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共建广外—兰卡斯特大学,同时,尽快落实引进5所世界一流大学,通过引进境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借鉴先进办学模式和理念,促进师资和学生国际间交流和流动,培养、引进和聚集高端学术人才和团队,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基地。

2、为适应南沙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南沙新区对高端管理、研发和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大与香港、澳门的合作,在南沙引进国内优质职业院校,与港澳优质职业院校合作,开设金融、工商管理、酒店管理及旅游服务和航海、物流等专业。

鼓励港澳高校或其他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在南沙区设立职业培训中心,与港澳合作开展国际职业证书培训计划,导入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实施LICC职业英语行动计划,促进港澳企业和人员在文化、政策、技术和产业方面与内地对接,打造粤港澳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

通过项目合作和活动推进等方式引进港澳的先进教育理念、科学管理模式及优质课程,促进我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形成教育国际化优势。

七、保障措施

(一)区教育局成立“基础教育国际化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计划的协调和落实工作。

区教育局各个部门对计划的落实责任到位、目标明确。

项目学校成立“基础教育国际化推进工作小组”,由学校领导人任项目负责人,设执行办公室,负责推广与执行学校国际交流事务。

(二)制定政策,加强指导,使教育国际化规范发展。

要制定相关政策,为计划的落实提供政策保障,同时,要加强对教育国际化的规范化管理,建立有效地教育国际化办学风险防范工作机制。

(三)加强宣传引导。

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先进经验和典型。

引导学校梳理开放意识、国际意识。

高度重视教育国际化工作。

(四)加大经费投入,做好经费保障。

由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教育国际化工作所需经费,纳入预算统筹和管理。

各项目实验学校安排相应的工作经费,用于推进教育国际化工作,重点用于校长、骨干教师国内外培训和引进外籍教师等于教育国际化相关工作。

(五)加强培训,提升素养,拓宽国际视野。

定期调研,评估全区教师培训需求,设计短期和长期的境外教师培训计划,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满足不同教师发展需要。

组织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前往发达国家或港澳地区进行培训;

组织中小学校长和教育管理干部,前往教育国际化先进地区和国际学校学习考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