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7064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0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docx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解析

一、初中语文试卷文化常识

1.你所在的学校正在举办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我讲历史】在我国的悠久历史长河里,涌现出了很多君子自强不息的例子,他们或是叱咤风云的武将,或是诗书满腹的文人……为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他们的认识,学校开展了“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请你以此为主题写一则你所知道的故事,为比赛做好准备,字数在80字以内。

(2)【图片链接】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幅书法作品,请指出它们各属于什么字体,并说说它们的字体特征。

(3)【补写对联】我国有许多鼓励人们自强不息的对联。

下面的对联就颂扬了这种精神,请你根据上联,补写出下联。

上联:

一路风雨兼程磨砺意志

下联:

________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旧时每晚六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B. 表,古代文体的一种,是古代臣子给君主的上书,内容多是谢恩、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

它与一般上书奏章的不同在于,上表常含有秉忠陈情、倾诉心曲的意思。

如《出师表》。

C. “二十四节气歌”是: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D. 《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戏剧家契诃夫。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

3.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呐喊》中的人物。

B. “扑朔迷离”“刮目相待”“醉翁之意不在酒”分别出自《木兰诗》《孙权劝学》《醉翁亭记》。

C. “豆蔻枝头二月初”中的“豆蔻”现在也称“豆蔻年华”,指的是少女十三四岁的年龄。

D. 古时,用“令郎”“令爱”尊称对方的儿子,用“令尊”和“令堂”尊称对方的父亲。

4.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成语“教学相长”“宁静致远”“三顾茅庐”分别出自《礼记》、诸葛亮的《诫子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B.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儒家经典《论语》。

C.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里经常使用比、兴手法。

比,即比喻;光,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D. 古人讲究礼节,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用敬称,如“令郎”“家君”“贤弟”,对自己一方则用谦辞,如“尊君”“舍妹”“小儿”等。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代的交际用语常有敬辞与谦辞之分,比如“惠顾”“垂问”“见教”是敬辞,“舍弟”“愚见”“拙作”是谦辞。

B.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等都是对中国戏曲现象生动的描述,这种描述反映出中国戏曲场景虚拟化的主要特点。

C. 梅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凌霜自行,不趋炎势”、“筛风弄月,潇洒一生”、“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分别表现的是菊、竹、梅的风骨。

D. 成语“温故知新”“一鼓作气”“熟能生巧”分别出自《论语》、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欧阳修的《卖油翁》。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是《羊脂球》,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B. 《马说》《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轼,他们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C. 谥号,是古代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事迹和品德给予的称号。

如欧阳修被称为“欧阳文忠公”,韩愈被称为“昌黎先生”。

D. 《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深切的关爱之情。

7.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令堂、令兄、令郎,令爱。

B. 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海燕》是一首散文诗,它把海燕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将来临”三个场面进行刻画。

C.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莫泊桑,这篇小说以主人公“我”的见闻为线索,展现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的关系。

D. 《论语》是我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8.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清科举制度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秀才或监生应考,考中的就是举人。

B. 左迁.贬官,降职。

犹言下迁。

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后世沿用之。

C. 春社,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人们拜祭先祖,祈求丰收。

D.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

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9.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呐喊》中的人物。

B. “扑朔迷离”“刮目相待”“醉翁之意不在酒”分别出自《木兰诗》《孙权劝学》《醉翁亭记》。

C. “豆蔻枝头二月初”中的“豆蔻”现在也称“豆蔻年华”,指的是少女十三四岁的年龄。

D. 古时,用“令郎”“令爱”尊称对方的儿子,用“令尊”和“令堂”尊称对方的父亲。

10.八年级(3)班开展“遵义旅游资源调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把以下遵义市旅游文化资源按照一定标准归类,并阐述归类理由。

(每一类只需选择2至3项,并填写序号。

不能与示例重复。

①贵州茅台酒②赤水丹霞地貌③凤冈锌硒茶、循潭翠芽、正安白茶④沙滩文化遗址⑤乌江小三峡⑥娄山关⑦海龙屯军事古堡⑧遵义会议会址

答题示例:

分类①③理由:

按照地区特产分类

(2)在小组活动交流会上,语文老师把上述资源的某一项用谜语形式展示了出来,请你写出谜底,并简述你猜出谜底的方法。

谜面:

起楼不要木,有人便是仙。

天上两滴雨,残阳铺满天。

(打一遵义旅游景点)

(3)老师准备儿童节开展本次主题的交流展示活动,要求全班同学参加。

下面是语文小组写的一则通知.请找出三处错误。

通知

全班同学:

请大家于6月1日下午到学校礼堂参加语文老师开展的活动,望大家做好准备,准时参加。

2018年5月30日

八(3)班语文小组

11.中秋将至,我校九年级举办以“月到中秋分外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从以下选项中选出两项月亮的别称。

(   )

A.太白

B.启明

C.婵娟

D.玉盘

E.金乌

(2)自古以来,与中秋有关的神话传说很多,请分别说出以下诗句与哪个神话传说有关。

①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晏殊《中秋月》

②友声相唤出河津,伐桂丁丁向月轮。

——汤显祖《送杨吉父伍念父乡试》

(3)中秋之夜与家人团聚,你会设计一项什么活动来度过佳节呢?

请写出活动名称并说明理由。

12.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

只填序号即可。

①银花火树开元夜  ②避恶遍插茱萸枝

③几处笙歌留朗月  ④角粽投江祭诗魂

(1)元宵节

上联:

________ 

下联:

紫气丹光拥玉台

(2) 端午节

上联:

龙舟竞技怀屈子

下联:

________

(3)上联:

________

下联:

万家萧管乐中秋

(4)重阳节

上联:

延年畅饮菊花酒

下联:

________

13.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

让我们一起走进“酒香千古一一中国酒文化探究”专题实活动中去吧!

(1)【书法中的“酒”】书法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

下面是“酒”字的几个书法字体,分别代表的是甲骨文、篆书、隶书。

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看到以下书法字体的感受。

(2)【文学中的“酒”】如果你读读诗词歌赋、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一定会为其中所散发的醇厚酒香而陶醉。

请你写出与“酒”有关的一句诗文名句和一个故事(名称或梗概),与大家分享。

(3)【生活中的“酒”】醇香的酒令人陶醉,但现实生活中,酒也可能坏事。

奶奶生日那天,亲朋欢聚,举杯畅饮。

宴会结束后,喝了酒的叔叔准备开车回家。

请你说几句话劝阻他。

14.学习完《马说》一文后,你所在的班级拟开展一次有关“马”的知识竞赛活动。

假如你也是参赛选手之一,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马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成为我们忠实的朋友。

请根据你的积累,写出关于“马”的成语、谚语以及古诗各两个。

(2)自古英雄乘骏马,在中国历史上及古典文学作品中,有诸多英雄豪杰,也有许多宝马良驹。

请写出下面名马的乘骑者。

①赤兔马:

________     ②乌骓马:

________

③的卢马:

________     ④黄骠马:

________

(3)“马”字演变的历程是(   )

A.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B.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篆书

C.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D.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行书

15.班上开展主题为“推进诚信建设,强化规则意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需要做以下准备。

(1)【观点论述】何先生在当当网的一次促销活动中,以每台三千多元的价格抢购了7台苹果笔记本电脑,商家却以标错价格为由拒绝发货。

商家表示愿赠送小礼品作为赔偿。

对于商家的赔偿提议,何先生表示拒绝。

如何看待此次买卖纠纷?

说说你的看法。

要求:

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字数在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下图与战国时期一个以信变法的传奇故事有关。

请将该故事简要复述出来。

(60字以内)

(3)【撰写对联】我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关于“信”的典故,请结合以上内容,补出下联。

上联:

曾子杀猪言而有信

下联:

________

1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礼仪之邦

   中国自古就被称为“礼仪之邦”,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

(1)请把下面语句工整、准确地抄写下来。

不学礼,无以立。

(2)(尊老敬贤)尊敬老人与礼贤下士一直都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美德,下面的两则历史典故,分别赞美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①“圯上敬履”赞美的是________。

②“三顾茅庐”赞美的是________。

(3)(知书达礼)谈吐文雅,待人礼貌往往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

下面是王同学在不同场合使用的礼貌用语,其中不当的一项是(   )。

A.王同学初次见到德高望重的李教授,他说:

“久仰您的大名,幸会幸会!

B.好朋友考上理想的高中,王同学祝贺他说:

“恭喜你金榜题名!

C.王同学对帮助过他的周老师说:

“感谢您的愚见,才让我有今天的成绩!

D.王同学想知道邻居孙大爷的年龄,他说:

“请问您今年高寿了?

(4)(注重礼节)拱手礼在中国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很多礼学专家都认为,拱手礼不仅是最能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的见面礼节,而且也是最恰当的一种交往礼仪。

下图为男子和女子在一般场合行拱手礼的手势图,请你根据图画对拱手礼的行礼方式进行文字解说。

(不超50字)

女子拱手礼    男子拱手礼

17.小辉的爷爷过六十岁生日,家人聚餐,为老人祝寿。

(1)下列对联适合小辉送给爷爷的是(   )

A.耳顺年体健身康 花甲岁神清气朗

B.花甲岁神清气朗 耳顺年体健身康

C.庆古稀福如东海 贺生辰寿比南山

D.贺生辰寿比南山 庆古稀福如东海

(2)酒后,小辉的叔叔想要驾车回家。

假如你是小辉,你会对叔叔说________。

18.读下面的民谣,完成问题。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1)端午节是纪念谁的?

是在每年的什么时间?

(2)从课文中可以看出人们纪念他的原因是什么?

19.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以“礼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1)【礼貌用语我知晓】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

你被评为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托你去呈送邀请函,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讲座。

刚见面时,你会说:

“梁教授,①________(久违、久仰)大名!

呈送邀请函时,你会说:

“梁教授,敬请②________(莅临、光临)指导!

临别时,梁教授赠你一本书,你会说:

“您的大作一定认真③________(阅读、拜读)!

(2)【礼节习俗我评说】家里来客人时,妈妈总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

这种待客礼节你赞成吗?

说说你的看法。

20.国学,以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喜爱。

(选做三个)

(1)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学,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

(2)二十四节气中“春分”过后是什么?

(3)古人常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

这句话出自哪里?

(4)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指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还有一部是谁写的?

作品名字是什么?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语文试卷文化常识

1.

(1)①岳飞,身怀报国之志,一生精忠报国,以满腔热血挥洒在南宋的大地。

②勾践卧薪尝胆;③司马光用圆木警枕写《资治通鉴》;④祖逖闻鸡起舞。

(2)①楷书,字体端庄,匀称工整;②行书(行楷),笔画连

解析:

(1)①岳飞,身怀报国之志,一生精忠报国,以满腔热血挥洒在南宋的大地。

②勾践卧薪尝胆;③司马光用圆木警枕写《资治通鉴》;④祖逖闻鸡起舞。

(2)①楷书,字体端庄,匀称工整;②行书(行楷),笔画连绵,灵活连贯。

(3)半载苦乐同享铸就辉煌

【解析】【分析】⑴开放性试题,所讲的故事要围绕“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来选择,叙述完整,语句通顺即可。

这样的故事如,①岳飞,身怀报国之志,一生精忠报国,以满腔热血挥洒在南宋的大地。

②勾践卧薪尝胆;③司马光用圆木警枕写《资治通鉴》;④祖逖闻鸡起舞。

⑵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图一符合楷体的特点。

行楷,也称“汉字行楷手写体字形”,是偏重于楷书书写笔法(法则),比楷书行笔自由,又比行草规正的行书字体。

图二符合行楷的特点。

⑶对联讲究字数相等并押韵,所以在做对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字数相等、句式一致、结构相应、内容相关等特点,按照上联“一路(数量词)风雨兼程(主谓短语)磨砺意志(动宾短语)”来分析下联即可,如“半载苦乐同享铸就辉煌”。

故答案为:

⑴①岳飞,身怀报国之志,一生精忠报国,以满腔热血挥洒在南宋的大地。

②勾践卧薪尝胆;③司马光用圆木警枕写《资治通鉴》;④祖逖闻鸡起舞。

⑵①楷书,字体端庄,匀称工整;②行书(行楷),笔画连绵,灵活连贯。

⑶半载苦乐同享铸就辉煌

【点评】⑴开放性试题,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

所讲的故事要围绕“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来选择,叙述完整,语句通顺即可。

⑵考查学生对书法的鉴赏能力。

楷书,代表人物颜真卿。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

宋宣和书谱:

"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认为楷书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

行书的优点:

张怀《书议》说:

"行书非草非真,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带草者谓之草行",在日常生活中最切实用的字体。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联的知识。

我们要熟知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即对偶,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义相关,抓住这个特点,即可作答。

2.A

【解析】【分析】A项,表述错误,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故选A。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

解析:

A

【解析】【分析】A项,表述错误,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故选A。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常见的文化常识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3.D

【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

D“令爱”是称对方女儿的敬词。

“令堂”是称对方母亲的敬词。

故答案为:

D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

解析:

D

【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

D“令爱”是称对方女儿的敬词。

“令堂”是称对方母亲的敬词。

故答案为:

D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4.D

【解析】【分析】D项中“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父亲,并非对对方亲属的敬称。

“尊君”是对对方父亲的敬称。

故选D。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考文化、文学常识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考生要注意

解析:

D

【解析】【分析】D项中“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父亲,并非对对方亲属的敬称。

“尊君”是对对方父亲的敬称。

故选D。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考文化、文学常识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考生要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对选项的内容要逐项审读,运用知识去辨析理解。

5.D

【解析】【分析】D项“一鼓作气”出自编年体史书《左传•曹刿论战》,表述有误,故选D。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辨析。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

解析:

D

【解析】【分析】D项“一鼓作气”出自编年体史书《左传•曹刿论战》,表述有误,故选D。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辨析。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敬辞谦称、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习俗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

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知识和常识,找到关键词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词句,比照辨析正误。

6.C

【解析】【分析】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

韩愈的谥号是“文”,“昌黎先生”是世称。

故答案为:

C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

解析:

C

【解析】【分析】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

韩愈的谥号是“文”,“昌黎先生”是世称。

故答案为:

C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7.C

【解析】【分析】C项中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故答案为:

 C。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

解析:

C

【解析】【分析】C项中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故答案为:

 C。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8.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

C有误;春社,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人们拜祭灶神,祈求丰收。

D.正确。

解析:

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

C有误;春社,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人们拜祭灶神,祈求丰收。

D.正确。

故答案为:

C

【点评】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

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

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9.D

【解析】【分析】D.“令爱”是称对方女儿的敬词。

“令堂”是称对方母亲的敬词。

故答案为D。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掌握。

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积累,对教材中出现

解析:

D

【解析】【分析】D.“令爱”是称对方女儿的敬词。

“令堂”是称对方母亲的敬词。

故答案为D。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掌握。

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积累,对教材中出现的常识要熟记,同时要加强课外的阅读,积累常见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

10.

(1)示例一:

④⑥⑦⑧;按照人文风景分类;示例二:

②⑤⑥按照自然风景分类;示例三:

⑥⑧按照红色旅游(革命遗址也可);示例四:

④⑦按照历史古迹;示例五:

⑥⑦按照战斗遗址(军事类)

(2)娄山关。

理由

解析:

(1)示例一:

④⑥⑦⑧;按照人文风景分类;示例二:

②⑤⑥按照自然风景分类;示例三:

⑥⑧按照红色旅游(革命遗址也可);示例四:

④⑦按照历史古迹;示例五:

⑥⑦按照战斗遗址(军事类)

(2)娄山关。

理由:

一是拆字法;二是根据“残阳铺满天”一句联系到“残阳如血”从而想到《忆秦娥·娄山关》猜出即可。

(3)①“通知”要居中。

(位置不对)②“全班同学”称谓要顶格。

(位置不对)③没有写活动的具体时间。

④没有写出活动主题。

⑤落款署名和时间位置颠倒了。

【解析】【分析】⑴可分别按人文风景、自然风景、红色旅游等分类。

人文风景:

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风景。

自然风景:

没有人为因素的大自然景观。

红色旅游:

以中国共产党相关的历史纪念地为资源的旅游。

熟知景点内容,才能准确分类。

⑵谜语中的拆字法是根据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和人们的认识规律,把一个字拆开,分解成几个独体字,或者给一个字的组成部分赋予一定的意义。

而“起楼不要木”就是去掉“楼”中的左偏旁“木”。

由“有人便是仙”推知“无人便是山”,而“残阳铺满天”一句即可联系到《忆秦娥·娄山关》,整合在一起便是“娄山关”。

另外还有注意一个关键性提示,即“打一遵义旅游景点”。

⑶①标题:

第一行正中间写“通知”两字,也可根据需要在“通知”前加一些有标示内容的文字,如“紧急通知”、“××(单位)关于××××的通知”。

②通知对象:

一般在正文之前第一行顶格写,下加冒号。

在日常简单的通知中,正文内容已经明确了通知的对象,那么开头的对象名称可省略。

③正文:

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内容要具体明了,写清原因、目的、时间、地点及具体要求。

④署名和日期:

发出单位和时间分两行写在正文末尾的右下方。

本题在标题、称呼、活动时间、活动主题以及署名和时间都有问题。

按上面的要求一一改正即可。

故答案为:

⑴示例一:

④⑥⑦⑧;按照人文风景分类;示例二:

②⑤⑥按照自然风景分类;示例三:

⑥⑧按照红色旅游(革命遗址也可);示例四:

④⑦按照历史古迹;示例五:

⑥⑦按照战斗遗址(军事类)

⑵娄山关。

理由:

一是拆字法;二是根据“残阳铺满天”一句联系到“残阳如血”从而想到《忆秦娥·娄山关》猜出即可。

⑶①“通知”要居中。

(位置不对)②“全班同学”称谓要顶格。

(位置不对)③没有写活动的具体时间。

④没有写出活动主题。

⑤落款署名和时间位置颠倒了。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分类整理的能力。

答题时要熟知景点内容,才能准确分类。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与辨析能力。

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