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大庄园河南康百万庄园 - 论文.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77127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第一大庄园河南康百万庄园 -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第一大庄园河南康百万庄园 -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第一大庄园河南康百万庄园 -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第一大庄园河南康百万庄园 -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第一大庄园河南康百万庄园 -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国第一大庄园河南康百万庄园 - 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国第一大庄园河南康百万庄园 - 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国第一大庄园河南康百万庄园 - 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第一大庄园河南康百万庄园 - 论文.docx

《中国第一大庄园河南康百万庄园 -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第一大庄园河南康百万庄园 - 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第一大庄园河南康百万庄园 - 论文.docx

中国第一大庄园河南康百万庄园-论文关键字:

建筑文化历史文物雕刻百万庄园大院窑洞

中国有三大庄园,一个是四川刘文彩庄园,一个是东牟二黑庄园,另一个就是河南巩义的康百万庄园,它比西乔家大院还大19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大庄园。

康百万庄园位于巩义市康店镇,距市区4公里,始建于明末清初。

由于它背依邙,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的美称。

1963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定为国家级文物保

护单位,是全国三大庄园(刘文彩、牟二黑)之一,比西乔家大院大19倍。

所谓“康百万”是由于当时的庄园主康应魁两次悬挂“良田千顷”的金字招牌,土地商铺遍及东、陕西、

河南三省八县,而被称为“百万富翁”。

后来,慈禧太后逃难西安,回銮北京时,路过康店,康家出钱监工修造黑石关,县城、官殿行宫和“龙窑”,花费了100多万两银子,又向清延

捐赠白银100万两,慈禧说不知此地还有一个康百万富翁。

从此,“康百万”这个皇封就广泛地传开了。

康百万庄园临街建楼房,靠崖筑窑洞,四周修寨墙,濒河设码头,集农、官、商风格为一体,布局严谨,规模宏大。

总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有33个院落,53座楼

房,1300多间房舍和73孔窑洞。

分为寨上主宅区、寨下住宅区、南大院、祠堂区、作坊区、菜园区、龙窝沟、金谷寨、花园、栈房区等十余部分,庭院建筑基本属于豫西地区典型的两进式四合院,以具有园林、官府的一些特点,各类砖雕、木雕、石雕华丽典雅,造型优美,是华北地区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

展室摆放的有名人画和古玩珍宝,其中《留余》匾被选为《中国名匾》之一,是康家教育子弟的家训匾,有清朝翰林牛暄撰写。

其中一张楠木顶子床,耗工1700多个,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采用各种雕刻形成,共雕有“麒麟送子”、“双猩舞绳”等三十六幅图案,有十七个部分组成,拆开可以搬运,结合在一起可以使用,不仅有供主人休息的地方,也有供丫环伺候主人的地方,是顶子床中的精品。

“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因慈禧太后的封赐而名扬天下。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慈禧太后被迫携光绪皇帝和一小股军队逃离首都。

1901年,他们一行逃至巩义市,此时这帮人已是穷水尽。

在这危难之际,康家掌柜康英奎雪中送炭,向慈禧太后一行捐献了百万两银子,因此,获得了“康百万”的称谓。

康应魁家族,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历史上曾有康大勇、康道平、康鸿猷等十多人被称为“康百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代中期的康应魁。

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利用清延镇压白教之机“尽忠发财”,富甲三省、船行六河,土地达18万亩,财富无以数计,民间称其“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近是康家田!

”胜极一时。

康百万靠河运发财,靠土地致富,靠“贡献”得官,多次得到皇帝赏赐,最高时官至三品,数次钦加知府衔。

明、清时期,康百万、沈万三、阮子兰被中国民间称为三大“活财神”;民国时期“东刘、西张,中间夹个老康”,是中原的三大巨富之一。

六七十年代,河南康百万庄园、四川刘文彩庄园、东牟二黑庄园,被称为全国三大庄园,康百万庄园作为三大庄园之首对外开放,轰动河南、闻名全国。

康百万庄园地处离巩义市城2公里处,是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

1963年六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依“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文化选址,靠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建成了一个各成系统、功能齐全、布局谨慎、等级森严的、集农、官、商为一体的大型地主庄园;它的石雕、木雕、砖雕,被誉为中原艺术的奇葩。

全庄园由十九部分组成,占地240余亩,保存下来的主要有住宅区、栈房区、作坊区、南大院、祠堂区等十部分、33个庭院、53座楼房、97间平房、73孔窑洞,共571间,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

令人吃惊的是如此庞大的建筑群仅有一个入口。

没有知情认路人带领,陌生人极难找到出口,弯弯曲曲地穿行在庄园里,宛如走进了一个大迷宫。

与绝大部分有钱人家所建的房屋不同,康家庄的建筑风格可谓别具风采。

它的大门入口可

以与古代的城门媲美,入口两侧均有主墙相依。

门里还有一个仿照北京长城的瞭望台而建的居高临下的观景台。

进入门里,拾级而上便来到观景台。

在台上远眺,绵延的邙脉一览无余,远处洛水的潺潺声也渐渐入耳,可谓风景绝妙!

拾级而下便是庄园的中心区。

尽管庄园的轮廓全貌保留得近乎完好,但必竟是一片废墟,如今这里是村里小孩子们游戏的天地。

孩子们的阵阵欢笑倒也不时地打破这沉寂的气氛,给庄园带来丝丝生机。

这座古老的庄园实乃儿童们玩捉迷藏的好地方。

康家是个大家族,平日里总是宾朋满堂。

因此可想而知康家的厨房该是特别地大。

这样才能解决众多人口的吃饭问题。

厨房里干活的人多,自然是热闹非凡,噪杂无比。

然而,其书房却恰恰挨着厨房!

这一点实在是让人困惑不解,热闹噪杂的厨房和安详静宜的书房竟然互为惠邻。

这里建有两个小亭子,还有一些枯萎、古老的花木,这些无形中给大院平添了几分伤感。

书房装饰得简单朴实,与大院里装修得豪华富丽的画室和卧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出书房,过几间房屋,便是画室。

这里所有的家具上都镶嵌有闪闪发光的宝石。

东墙上镶挂着明、清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西墙上则挂着一件清朝官服和一把康英奎平时练功习武时用的宝剑。

书房西边是放置祖先牌位的灵堂。

这里有许多精美的神龛和有关祖先生卒的碑刻。

每块碑刻都要花费一个石匠三个月的工夫。

然而,引人注目的还是庄园里随处可见的石柱子的底座。

石柱子的作用是支撑房顶。

这种建筑方式使石柱免受潮湿的侵蚀。

这些六边形的底座是由多年形成的水晶石建造的,每个面上都刻有花卉和人物图案。

最富有想象力的是一个中间镂空雕刻出来的人物,似乎整个石柱是由他们支撑起来的,人物雕刻栩栩如生,活泼可爱,整个结构又不失平衡。

不少有关民间传说故事的石雕在大院里随处可见,经历了上百年的风吹雨淋,这些雕刻依然完好无损,雕刻的字体、轮廓依然醒目、美观。

这要归功于选料的精细考究。

康家大院的一大奇观是在普通生活区。

生活区有一处书法雕刻集中的窑洞。

此窑洞在院子的最西头,洞内两侧共有16块与成人一般高大的石碑,上面雕刻着赞扬庄园主人的诗篇。

赞美他“慈悲善良”、“慷慨大方”,风格迥异的中国书法在此各显风采。

庄园的另一奇观是窑洞窗户上的木雕。

镂空的木雕给人们留下的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绝妙印象。

与龙榻媲美的主人床 主人的卧室独领风骚,房间的天花板上涂刷得七彩斑斓,门窗的木雕也各具特色。

主人的楠木床则是万里挑一的精美绝伦的珍品。

它是由当年最著名的5位木雕工匠费时3年雕刻而成。

它的华美精致堪与皇帝的龙榻媲美。

床的对面是一

个高1米,长1.5米的木车。

它用来接送庄园的女眷们去厕所。

在那个年代,女人要缠足以防长成大脚丫子。

然而这三寸金的小脚女人们无法长距离行走,而厕所是建在大院里偏僻的地方,所以这个木车就成了接送小姐、姑娘们往返厕所和卧室的专用交通工具。

她们床前还放着几双前边尖,后跟高,面上绣有精美图案的小脚鞋子。

转了几个弯,便来到了饭厅。

其右侧放着一张供8人进膳的方桌。

桌上所有的餐具:

盘、碟、碗等都是八角形的。

康家迷信,相信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所以只要有算命先生造访,必定要用此餐具招待一番。

他们相信这样做会给全家带来好运和财富。

如有贵宾造访,康家主人则会依照满、汉传统举行大型的宴请,这种场合常常要用餐具108件。

尽管康百万庄园外观看似简朴,缺乏贵族城堡的气质,但它的内部装饰华丽。

今天建筑群保存得完善更为这处古老的庄园增添了无穷魅力。

康百万庄园四百年的财富神话 年少从语文课本上知道了四川省大邑县大地主刘文彩的收租院,书上说,那座地主庄园极其奢华气派。

近年来,随着电影

《大红灯笼高高挂》在西的乔家大院拍摄后,乔家大院似乎在一夜之间红遍全国,吸引着很多人前去游览。

郑州也个这样的庄园,这就是巩义的康百万庄园。

刘文彩庄园的规模比不上乔家大院,乔家大院占地13.7亩,康百万庄园占地260多亩,是乔家大院的19

倍!

规模最大的康百万庄园虽然上过不少影视剧,却没有和它齐名的那两家庄园名气大。

但名气小并不能说明它没有内涵,像当年刘勰拿着《文心雕龙》的书稿送给沈约看时,

沈约立马批得刘勰狗血淋头,但过了几年还是那稿让沈约看时,沈约就赞不绝口了。

只要

有内涵,名气是迟早要来的。

康百万庄园也是这样,正以它丰富的内涵吸引着中外的游人。

清代民居民俗画 洛水从巩义城西蜿蜒而过,洛水岸边的康店村,典型的封建堡垒式建筑群康百万庄园就坐落在这里。

推开厚重的大宅门,走进幽暗的青石门洞,一个壁垒森严、庭院深深的封建大庄园,打开了四百多年尘封的记忆,矗立在我眼前。

青砖灰瓦,依稀可辨当年巨贾豪宅之气度,雕梁画栋,更掩盖不住昔日的富丽堂皇。

康百万庄园始建于明朝晚期,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这座庄园依傍水,由19个功能齐全、布局严谨、等级森严、风格各异的建筑群构成,建筑面积6.43万平方米,有33个庭院、53座楼房、97间平房、73孔窑洞,共571间房屋,如今保存下来的主要有住宅区、栈房区、作坊区、南大院、祠堂区等部分,是目前国内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明清建筑群之一。

2001年6月,康百万庄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鼎盛时期,康家按照“天人合一,师法自然”,“靠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的原则,大兴土木,网

罗珍奇,先后建成了包括宅居、书院、戏楼、祠堂、花园、菜园、林场、石牌坊、造船场、陵园等不同用途的建筑群。

庄园依面河,建在蜿蜒起伏的邙腰上,平房围着高楼,高楼套着窑洞,院院独立,又院院相通,前后院曲径通幽,能启能闭,启则浑然一体,闭则各成体系。

远远望去,寨上寨下一片青堂瓦舍,楼房林立,气势磅礴,布局严谨,蔚为壮观,既雕梁画栋,豪华雄伟,又雍容大度,玲珑雅致。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李传泽说,康百万庄园是全国硬式建筑中最完整最典型的建筑。

庄园住宅区包括寨上院、寨下院和龙窝沟3

个建筑群,共14个院落,是康家主要成员的居住处,有高约10米、长500米的寨墙。

入门穿过23.7米长的砖券隧洞,院内以中院为轴线左右展开,一排4个高大的门楼,皆为木制透雕垂花。

中院有过厅堂屋,东西为厢房,大门楼气宇轩昂,二门楼古朴典雅,土窑洞依就势,院内有假、葡萄架、花厅、花坛、盆景及各种浮雕、壁雕等。

作坊区在寨墙两侧,有4孔依寨墙筑起的窑洞和几十间砖瓦房,是康家勤杂人员的居住地。

栈房区和饲养

区建在寨下大路东侧,共5个院落,102间房,有马厩和遛马场。

在庄园西南200米处,建有金谷寨,四周深沟巨壑,易守难攻,为康家抵抗捻军的屯兵之所。

西乔家大院负责人到康百万庄园参观后曾感叹道:

“康百万庄园有一个特点是我们学不来的,那就是庄园内保存的康家当年使用过的实物,对于文物单位的旅游开发来说,这绝对是一笔财富!

据管理人员介绍,康百万庄园仍保存着康家使用过的奢侈豪华的陈设品和生活用具3478件,包括家具、珍玩、器皿、文具、书画、衣帽等,不仅展现了康家当年生活的原貌,也反映

了当时的社会习俗,对研究中原地区民俗、服饰以及古代冶金、制瓷、雕刻、纺织、刺绣等工艺流程和生产技术,都具有重要价值。

在康百万庄园游览时,我见到了极富口碑的顶子床和书有康家家训的《留余》匾。

顶子床耗费了1700多个工日才完成,相当于10个

能工巧匠3年的工作量。

该床雕刻独具匠心,形如宫殿楼阁,不但是一件实用品,还是不

可多得的木雕艺术品。

床内外雕刻人物、花卉、图案80余种,全床分二进间,床前置木踏步,后间系卧室。

床前踏板上雕刻蝙蝠与花卉图案,面部由里向外分层次雕刻悬檐,下垂四个大蓬。

第一层正中雕刻三位老人和三个小儿,左侧雕刻花、仙鹤、梅花、菊花、青松、寿柏、瑞兽、蝴碟,两人对饮、课读、下棋、教子等图案;第二层雕刻凤凰戏牡丹图;第

三层雕刻麒麟送子、游龙、小儿戏金鸡以及各种花卉等。

《留余》匾造型奇特,似开卷之书,系中华名匾之一,人赞曰“一进康百万,先看留余匾”。

庄园的讲解员介绍说,康百万庄园内的石雕、木雕、砖雕多如繁星,上从房顶各种不同的艺术构件,下至柱础、门枕石等

构图各异、别出心裁的石雕,外到檐下、门前繁缛的透雕、圆雕、浮雕,内至厅前的碧纱厨、窑中的落地罩、室内的花棂窗、院后的对花墙,还有楠木桌、雕花碑楼、石碑坊,甚至祭祀先人的神厨等等,都精雕细琢得花团锦簇。

遍布庄园的砖雕、木雕、石雕,刀法细腻,工艺纯熟,内容繁多,形神兼备,庄园犹如一个融会了建筑、考古、绘画、雕刻、书法、园林等诸多艺术的殿堂,被誉为中原艺术的奇葩。

原巩义市文物管理所所长、副研

究员赵玉安认为,康百万庄园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有住宅、商栈、作坊、学馆、殿厅、庙宇、祠堂、寨堡甚至关闭违犯族规之人的建筑和豢养兵勇的地方等。

仅作坊区,就可分为建筑作坊、石工坊、木工坊、油坊、粉坊、染坊、戏班等类别,可谓门类齐全,布局合理,设计精巧,并极尽奢华。

康百万庄园不仅保留了黄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特征,而且吸收了官府、园林和军事堡垒建筑的特点,这也是康百万庄园的独特之处,是与全国各地特别是西的一些民居大院的区别所在。

蓝天白云下,康百万庄园一派浓郁的田园风韵,庄园前面的洛河里往返的船只徐徐行驶,对面的远清晰可见,庄园周围田园飘香,春日里含苞欲放的玫瑰、桃花、杏花招蜂引蝶…… 专家们评价说,康百万庄园是一幅绚丽的清代民居民俗活画卷。

与其类型相似的西乔家大院相比,康百万庄园历经明、清、民国400多年历史,而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晚于康百万庄园100多年,无论是在文物保护上,还是在旅游开发上,康百万庄园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豫商文化活历史 俯瞰康百万庄园,凝固的历史仿佛复活了。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写道:

“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

”康百万庄园是中华民族伦理学、民俗学、建筑学的历史缩影,是凝固于时间之河的多重性艺术,它见证了一个家族20余代的兴衰荣辱,也记录下了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的风雨沧桑。

而靠贩盐起家的康百万家族兴盛长达400多年的财富神话,更为新一代豫商乃至省外企业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康百万的绰号起因于庄园主康应魁两次悬挂千顷牌并向清廷捐助饷银,故人称“康百万”、“康半县”。

1901年9月25日,因八国联军入侵西逃的慈禧太后,由西安返回北京时路过巩县(今巩义市),康家闻讯,斥巨资修建御道、浮桥和行宫为慈禧太后接驾,用满汉全席招待两宫,并献白银百万两,被慈禧赐封“康百万”。

从此,“康百万”更是名扬天下。

据考证,康家是明朝初年由赵氏携带儿子康守信从西洪洞迁移而来,卜居在巩义桥西村。

自明代始,康家第6代康绍敬就初涉仕途,并以置办土地和店铺起家。

到了明朝中期,康家已拥有大量土地和店铺,成了一方富豪,桥西村也由此改称康家店。

康家靠河运发财,靠土地致富,靠“贡献”得官,多次得到皇帝赏赐,最高时官至三品,数次钦加知府衔。

康家历史上曾有400余位博取功名的子孙,前后富裕了12代,兴旺达400余年。

明、清时期,康百万、沈万三、阮子兰被中国民间称为三大“活财神”;民国时期则是“东刘、西张,中间夹个老康”,康百万为中原三大巨富之一,当时曾有民谚曰:

“河里行的康家船,岸上种的康家田,路上跑的康家马,栈里借的康家钱。

” 400多年中,康家曾有康大勇、康道平、

康鸿猷等10多人被称为“康百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代中期的康家14代康应魁。

他在前人的基础上,以家临洛水、黄河之利,靠漕运在东、河南、陕西、江浙一带经商,“富甲三省,船行六河”,拥有土地达18万亩,日进千金,家资巨万,民间称其“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全是康家田”,人称“活财神”。

俗话说:

“富不过三代”、“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可康家足足富了400多年,权势纵横千里,虽然其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策略,经营方式与内容也不同,但康百万的显著特

点是具有鲜明的豫商特色。

豫商文明要比晋商、徽商等商业文明年代早,从《诗经氓》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等记载看,早在春秋时期,中原的商业往来已非常活跃。

古代交通以水路最便利、成本最低,沿水路两岸的商业也相对发展较快。

当年郑国的大商人弦高就是巩义境内犒的秦师,从而保全了郑国。

康百万家地处河洛交汇处,距古都洛阳较近,因此深受中原文化影响。

康家的发迹史既有别于晋商大院、帮会文化,又不同于徽商的别墅、戏楼格局,而是兼容晋、徽两商派特点,采取农、官、商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稳扎稳打,形成以巩义为大本营,处处为营,处变不惊,历经四百多年仍富甲一方的特征。

晋商往往从小商贩开始,精打细算,滚雪球,各成体系,渐成气候;徽商则以投机取巧,互相联合,形成商帮。

从地域上,康百万以黄河中下游为主线,通过泾河、渭河、洛河、沂河等水路,向周围发展,西部最远至兰州,东部最远达日本,北至京、津,南达沪、杭

等地。

从经营内容看,康百万为代表的豫商,以土地为主,处处设栈房,赚钱买土地,在土地的拥有量上,可以说是当时全国商人之冠。

从经营思想上看,晋商重钱不重官,“学而

优则商”,从小就教育孩子怎样挣钱;徽商重官不重钱,赚钱为做官,从小就教育孩子做官;豫商往往是深藏不露,“守中虚外”。

中国人“学而优则仕”、“尊儒黜商”的观念一直根深

蒂固,而康百万家族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冲破了这种禁锢,大胆经商,并以公益为手段,修黄河大堤、建学校、赈灾民,消解社会矛盾,获得较宽松的社会生存环境。

东民间所敬的“活财神”中就有“康百万”,从而赢得民心和朝廷的赏赐,达到做官的目的,回归正统。

徽商“轻离别”,一去数十年不回,晋商也有这种特点,豫商却是以河洛文化为核心,特别重乡土、恋家乡,很少有长年在外不归者。

康百万是豫商的典型代表人物,发家之后,康家历经明、清、民国建成了规模宏大、功能齐全的封建地主庄园,使康百万庄园成为中原地主庄园之首。

回溯康家浮沉,这座高墙林立、气宇不凡的封建地主大宅院,就是其盛极一时的最好注脚。

正在逝去的尴尬 巍巍邙,清清洛水。

在沿黄旅游线路上,康百万庄园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河图洛书的发源地。

近年来,旅游热持续升温,康百万庄园的经济效益却远远落在同行的后边。

奇怪的是,去西乔家大院必然要路过康百万庄园所在的巩义市,很多河南人舍近求远蜂拥着去乔家大院,康百万庄园却是门庭冷落车马稀。

巩义市文物管理部门慕名到乔家大院考察发现,同为地主庄园的乔家大院,一天的门票收入达十五六万之巨,康百万庄园全年的门票收入仅1万多元,竟不及乔家大院的零头!

康百万庄园遭遇的这种尴尬,我在采访中也明显地感受到了。

采访这天是周末,但前来游览的只有三三两两的游客,讲解员寂寞地闲在一旁,偌大的庄园显得有些冷清。

据了解,目前来康百万庄园游览的多是散客,团体游客接待量很小。

面对如此局面,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乔家大院红红火火,康百万庄园却冷冷清清呢?

康百万庄园何时才能重振雄风?

郑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曹萌说,西乔家大院并非中国现存庄园中的翘楚,但由于借拍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契机充分开发旅游资源,它深入人心并成为庄园文化的代表。

相形之下,康百万庄园的历史、规模及内涵均远远超过乔家大院,但由于开发不够,康百万庄园的知名度与乔家大院等同类型景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虽然我对旅游开发是个门外汉,但我觉得康百万庄园在旅游开发上的不足是显而易见的,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是,西乔家大院很早就在打郑州人的“主意”,眼下,“五一”旅游黄金周临近,人家的广告早已经播撒到了我们家门口,而康百万庄园依然是“默默无闻”,不但对外省外地的宣传力度不够,就是在郑州,康百万庄园又有多高的知名度呢?

说起康百万庄园和乔家大院,一些游览过这两处景点的巩义人向记者坦言,康百万庄园可玩可赏之处要超过乔家大院,现在康百万庄园多少有点抱着金碗要饭吃的味道!

康百万庄园与乔家大院的差距不仅是知名度,还有包装、营销等方面,康百万庄园遭遇的尴尬反映了我们河南人“憨厚有余,精明不足”!

郑州大学的安国楼博士讲了这样一件事:

去年国庆期间,他曾向亲戚推荐康百万庄园,对方却说“没听说过这些景点”。

“不仅是知名度,包装和策划也要到位。

”安国楼博士认为。

专家们认为,除了展出实物,康百万庄园还有很多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开发———根据康家以水运经商起家的特点,可以在洛河上开展水上赛龙舟、唱黄河调子等活动;结合康家民居历经明、清、民国三个时代的特点,可以在庄园内相关院落安排有特色的祝寿、结婚庆典、拜月、祭祖等活动;也可以在庄园内安排河洛大鼓等具有区域特色的地方曲艺……因为游客不仅要游览古建筑,他们还要通过旅游了解到诸如历史知识等更丰富的内容。

郑州大学旅游学院的龙京红教授认为,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康百万庄园面临的不仅仅是旅游开发问题,他们首先要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然后才是开发旅游资源。

不可否认,如何兼顾文物保护与开发旅游资源,也是康百万庄园面临的难题。

由于历史原因,庄园的文物大部分遗落在民间,文物部门曾经花费400余万元从民间收回

500多件文物,但散落在民间的康家文物还有不少。

目前,偌大的康百万庄园还藏身在一

片农宅后,部分房屋仍没有收回保护起来,致使一些建筑受到破损,既破坏了庄园的整体性,也降低了庄园的旅游价值。

专家们认为,经验证明,真正有长久生命力的旅游资源,往往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地区利用其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收效显著。

如云南丽江古城、西平遥古城、福建的客家土楼等,都创造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专家们也指出,中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比比皆是,但能真正有效利用开发者并不多。

由于开发程度存在差异,各地即使历史文化资源相似,旅游业发展却有很大的差异。

毋庸置疑,昔人已逝,一代豫商巨贾康百万已然衰落,但面对着康百万庄园这一历史留下来的资源,我们有责任让它再现昔日风采。

令人欣慰的是,康百万庄园遭遇的尴尬不会太久了。

为找准康百万庄园的旅游定位,巩义市文化旅游局经过多方论证,确定了“以保护文化为基础,突出康百万地主庄园文化,展示地域窑院文化特色”的思路,

编制了旅游发展规划,计划投资2.6亿元,将康百万庄园打造成为一座集“文物游览中心”

、“金谷寨展览区”、“龙窑、太平船水上游览区”为一体的多功能精品景区。

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名扬天下 康百万庄园位于巩义市康店镇,距市区4公里,始建于明末清初,属于豫商康氏家族。

所谓“康百万”是由于当时的庄园主康应魁两次悬挂“良田千顷”的金字招牌,土地商铺遍及东、陕西、河南三省八县,而被称为“百万富翁”。

后来,慈禧太后

逃难西安,回銮北京时,路过康店,康家出钱监工修造黑石关,县城、官殿行宫和“龙窑”,花费了100多万两银子,又向清廷捐赠白银100万两,慈禧说不知此地还有一个康百万富翁。

从此,“康百万”这个皇封就广泛地传开了。

中国有句老话:

富不过三代,但是康家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一直富裕了十二代。

四百多年间,历史上曾有康

大勇、康道平、康鸿猷等十多人被称为“康百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代中期的康应魁。

康百万靠河运发财,靠土地致富,靠“贡献”得官,多次得到皇帝赏赐,最高时官至三品,数次钦加知府衔。

明、清时期,康百万、沈万三、阮子兰被中国民间称为三大“活财神”,有“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近是康家田!

”的说法,财富无以数计,胜极一时。

民国时期“东刘、西张,中间夹个老康”,是中原的三大巨富之一。

六七十年代,康百万庄园作为三大庄园之首对外开放,轰动河南、闻名全国。

康百万庄园是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