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古诗二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冀教版00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3708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古诗二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冀教版00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古诗二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冀教版00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古诗二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冀教版00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古诗二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冀教版00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古诗二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冀教版00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古诗二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冀教版00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古诗二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冀教版00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古诗二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冀教版00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古诗二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冀教版00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古诗二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冀教版00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古诗二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冀教版00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古诗二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冀教版00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古诗二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冀教版00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本诗中的生字,理解诗句意思,熟读成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心品读诗文,体悟“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等词语构筑的画面和意境,读出诗的韵味和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人眼中西湖的美丽,对西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产生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诵读古诗,理解古诗内容。

难点

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语言美,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

(4分钟)

1、师:

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杭州最有名的景点就要数西湖了。

同学们,你们想去西湖游览一番吗?

2、师:

下面就让我们就一起去领略西湖的美景吧!

(播放课件“西湖景色”图片,)

教师解说:

 

自古以来,西湖以其秀丽的景色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西湖十大胜景闻名于世:

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还有著名的雷峰夕照、三潭映月等。

西湖山水秀美,林壑幽深,丰富的文物古迹,动人的神话传说,把自然、人文和艺术巧妙的融为了一体,西湖被人们称为“人间仙境”。

3、师:

欣赏过西湖的景色,你有什么话想说?

4、师:

西湖以其秀美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从古至今,无数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了他们的笔墨。

今天我们就随宋代大诗人苏轼走进西湖,学习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学生回答。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读课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知作者

(3分钟)

说到诗人苏轼,你们对他有什么了解吗?

谁愿意先来介绍一下你了解的苏轼?

2、教师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曾两次在杭州为官,期间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学生自由发言。

了解诗人和古诗写作背景,更便于学生理解古诗。

学习古诗

(30分钟)

(一)理解诗题

谁愿意把这首诗的题目给大家读一读?

在这里,“饮”是什么意思?

是谁在哪里饮酒?

当时天气怎样?

你能不能把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二)读通诗句

题目的意思我们理解了,让我们诗中去看一看。

课前老师布置了读古诗的预习任务,你们完成了吗?

下面我们现在小组内读一读,请小组的同学帮你指导一下。

2、认读词语:

潋滟 

空濛 

淡妆浓抹

字词我们认识了,谁愿意先来给大家读一读古诗,展示一下你的预习成果?

4、教师范读

(三)理解诗意

把诗读通顺只是学习古诗第一步,我们还要学会理解古诗的意思,你们能借助小组的力量自己弄懂古诗的意思吗?

2、出示学习提示:

小组交流对古诗意思的理解。

如果遇到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或其他小组。

刚才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那你们弄懂古诗的意思了吗?

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我们先来交流前两句诗的意思,谁愿意先来谈一谈

4、指导朗读

5、引导学生理解后两句诗的意思。

6、师:

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再读这首诗又会有不一样的感觉,自己读一读。

7、指名朗读,给予评价

(四)感悟诗情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知道这首诗里写到了西湖哪两种天气下的美景吗?

那晴天的时候西湖有怎样的景色呢?

用诗中的一个词语来回答。

雨天呢?

3、感悟“水光潋滟晴方好”

(1)、师:

老师找到了一副西湖景色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西湖的什么景色吗?

(水光潋滟)

(2)、师:

想象一下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天气里,苏轼坐在船上,会看到怎样的美景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3)、教师可补充其他关于西湖的诗: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4)、师:

看到这么优美的景色,诗人的心情怎样?

(5)、教师引读。

(6)、理解“晴方好”中“方”字的意思。

4、感悟“山色空蒙雨亦奇”

这一缕缕阳光,使西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美得恰到好处,可是一场细雨悄然而至,这会扫了人们游玩的兴致吗?

那你能透过字面,想想西湖雨天的样子吗?

(3)、指导朗读

其实关于雨的诗句我们也学过不少,你能想起一些吗?

(5)、指导学生读出作者对西湖雨景的赞叹。

(6)、师:

这场突然而至的小雨,不但没有扫了游人游玩的兴致,反而使我们领略了西湖的另一番风韵。

西湖的晴天很美,西湖的雨天也很美。

我们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读一读。

(7)、师生对读,体会西湖景色的美丽

5、感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此时此刻,你站在西湖上,面对西湖的美景想把西湖比作什么呢?

那诗人苏轼把西湖比作了什么呢?

用诗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3)、师:

西施是谁你们知道吗?

(4)、教师简介:

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她和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合称四大美女。

相传 

西施在溪边浣纱,倩影倒影在溪水里,鱼儿看见了竟然忘记了游动,沉了下去可见西施的美貌与妖娆。

(5)、师:

那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施,你们觉得这样的比喻合适吗?

(6)、指导朗读后两句

(7)、师:

如果说晴天的西湖是浓抹,那么雨天的西湖就是淡妆,而且无论晴天、雨天,西湖都是——淡妆浓抹总相宜;

如果说冬天的西湖是淡妆,那么夏天的西湖是浓抹,无论冬天、夏天,西湖都是——淡妆浓抹总相宜;

如果说晚上的西湖是淡妆,那么白天的西湖是浓抹,无论白天、夜晚,西湖都是——淡妆浓抹总相宜;

指名朗读古诗题目

学生回答

学生谈对题目的理解

小组活动

指名朗读古诗

全班齐读。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

预设:

晴天的西湖,太阳高照,水面波光粼粼,正好展示着西湖的美丽;

下雨了,山中雨雾迷蒙,景致也很奇妙。

学生练读。

(预设:

水光潋滟 

山色空濛)

指导学生读出诗人心情的愉悦。

李白: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检查预习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丰富学生阅读体验

联系其他学过的诗句理解。

课堂小结

2分钟

苏轼像我们一样,就这么看着,从早晨看到晚上,从春天看到冬天,被西湖的美景所陶醉,他的身在西湖,心更在西湖。

(补充资料:

苏轼曾经两次在杭州任职。

其间,他带领当地人民疏导了西湖,并筑堤防洪,这条修筑好的堤坝就成了著名的“苏堤”。

同时他为了保护西湖,还建造了著名的“三潭印月”。

最后就让我们和诗人苏轼一起把这西湖的美景深深的印在自己心中吧!

3、配乐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布置作业

1分钟

师:

其实,关于西湖的诗作还有许多许多,同学们课下可以去搜集其他一些关于西湖的诗句或文章,并把它们积累下来,下节课我们一块交流。

作业:

搜集其他关于西湖的诗作。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晴 

水光潋滟

总相宜

雨 

山色空濛

教学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经典诗文,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一篇传世佳作。

这首诗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课堂一开始,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西湖的最直观的感受,使其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中。

然后引导学生了解了这首诗的作者苏轼以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更便于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

接着从诗题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自学、交流的方式进一步理解诗意。

随后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指导,使学生深入理解。

在突破诗歌的教学难点,理解“潋滟”一词描绘的西湖画面时,我出示了晴天的西湖波光闪闪的画面,让学生在朗读和理解的过程中发现美的词,并能用自己的词汇来描绘图片中的画面,在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使其在情感上得到升华。

随后,引导学生在苏轼的笔下感受西湖朦胧细雨之奇。

在这个环节,我先出示画面,让学生想象并来描绘,学生的情绪达到高潮之际,出示诗中的句子“山色空蒙雨亦奇”,体会奇的独特之处,加之各种方式的情感朗读引导,使学生能够走进诗中奇妙的境界。

在感受奇妙的意境后,通过一系列的铺垫,学生渐渐进入了诗歌的情境,西湖时晴时雨的美丽画面浮现在了他们的脑海之中,这对诗歌后两句“欲把西湖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理解,对诗人情感的领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觉得这节课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1、以读代讲,以读悟语,以读悟情。

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由浅入深,铺垫得较好,有层次性。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接力读、齐读、配乐入境读,多种形式的读,课堂上书声朗朗。

图文并用,借助图画将古诗词形象化,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更直观地理解诗词,反复吟咏诗句,体现语文课堂浓浓的语文味培养学生语感,感悟诗意,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课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以教为重心向以学为重心的转移。

由于每个教学环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步步推进,因此,学生生生互动时,生成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引导比较巧妙到位,生生之间思维碰撞的火花很精彩,个性得以充分张扬。

3、在想象中个性化感悟诗中的意境。

教学中,我注重对文本进行拓展。

如在理解“水光潋滟”时:

插入了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在理解西湖雨天的美丽时,让学生回想以前学过的关于雨的诗句,来体会西湖雨天的神奇和与众不同;

最后布置的作业是搜集西湖其他的诗作,通过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深化了对诗歌的理解。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如教师引导语过多,课堂容量不够等等。

不过我相信通过这次大胆的尝试,对我以后的诗词教学一定会有更多的借鉴和帮助。

每一次尝试,每一次收获,每一次新的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