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3777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规划征求意见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校开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技术应用、汽车电子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等14个专业,其中信息技术专业群为首批省示范性专业群,计算机应用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省级精品专业和省示范性特色专业,电子技术应用、模具制造技术已建成为省特色专业,会计电算化为市级精品专业,电子技术应用和服装制作与营销为市级重点建设专业和市级精品专业。

制定了以职业标准、相关素质要求考核学生的多元评价办法,专业核心课程46门,企业参与开发的课程46门,理实一体化课程63门,拓展课程17门,校本教材56本,参与开发国家共建共享课程数2门。

信息技术专业群被全国职教学会评为第一批与欧佩克”设计创意中心”合作单位。

牵头组建了衡阳市中职教育集团,加入了湖南农林职教集团等6个职教集团。

2、教师队伍建设堪为中等职业学校示范,名师效益正在显现。

实施了《专业教师社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等10项专兼结合教师建设管理办法,开展了”教师进企业、服务促发展”活动,实施”三百”工程(百名骨干教师下企业、百名企业骨干进课堂、百名教师进修上水平)和教师成长工程,完善了师德培养机制,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专业教师队伍。

培养了12名省市级专业带头人,其中省级专业带头人3人,市级专业带头人9人,骨干教师30名,从富士康衡阳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生产一线聘请了51名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和兼职专业教师全部具备高级技师资格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承担专业课的授课比例达到52.4%,所有兼职教师都参与了学校教学计划制定、课程开发和实习实训管理等。

培养了132名双师型教师,专业教师91%以上具备双师素质。

目前学校教职员工253人,在编在职教职员工202人,专任教师21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72人,硕士教师4人,45岁以下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11%。

有省市教育局各专业教学研究委员会主任3人、委员16人。

近三年,教师荣获市级以上奖励326人次,其中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职教名师1人,省特级教师4人,省优秀教师3人,市优秀教师12人,市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17人,市教育教学评估与咨询委员会专家48人。

3、以民主决策为核心,突出人文关怀的治理能力明显提高。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形成与学校章程相配套的74项内部管理制度,实现依法依规办学和流程化管理。

2013年,学校被评为市依法治校示范校。

完善了《衡阳市职业中专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方案》、《衡阳市职业中专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管理办法》等,全面推行了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实施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贡献为导向、向一线教师倾斜的内部分配方案。

引入了市云龙计算机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公办民助的云龙计算机有限公司。

引入广东奔立尔衡阳工贸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校企联盟公司。

引入了丰顺车桥衡阳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模具数控加工厂,形成了校企”双方联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基地管理机制、激励机制、人才评价机制、跟踪服务机制和服务机制,这些经济实体既是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又是学生顶岗实习基地,还是区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中心、教学研究中心、职业培训中心和实习实训中心,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年销售收入突破了50万元。

二、制约学校发展的因素分析

湖南、衡阳经济进入了新常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数量、规格和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专业群整合问题,对接产业链的发展问题、教师队伍发展理念、治理能力建设理念等,对学校能否实现跨越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一是现有校园面积不足,严重影响了学校发展,制约了学校规模的扩大。

二是专业群刚刚建立,协同发展理念有待加强,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三是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还不强,技术服务的水平还不高,名师引进机制还不够灵活,在引进企业岗位能手、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等方面的通道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四是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创新驱动还不强,如在鼓励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建设股份合作制工作室的机制还有待探索。

三、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职教工作的重要指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工学结合为主线、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抓手、以示范专业群建设为龙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质量提升为根本,不断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改革的需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突出抓好教学改革、品牌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新校区建设,以湖南省、衡阳市“十三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紧扣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加强“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和治理能力建设,实现“立足衡阳,服务湖南,面向全国,信息技术、电子专业群为特色,多专业协调发展,国内有影响,省内树一流”的办学目标。

(二)总体目标

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学校稳步地迈上三个台阶。

第一个台阶:

到2016年,通过完成省级卓越中职学校的建设任务,做好学校搬迁到白沙洲工业园区新扩区的各项准备工作,完成300亩土地“三通一平”工作;

第二个台阶:

到2018年,启动学校新校园建设工作。

校企合作育人体制机制逐渐成熟,办学特色和优势初步形成,内涵发展水平和办学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第三个台阶:

到2020年,形成”数量足够、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以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为突破口,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将学校打造成衡阳市优势产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技术服务中心、人才输送中心、劳动力转移的培训中心。

学校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具有多项品牌的、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中等职业学校。

1、坚持“立足衡阳、服务湖南”的办学定位。

依托信息技术、电子行业和区位优势,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群、商贸旅游专业群等为建设重点、各专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学校向产学研一体化方向转变。

以中职学历教育为主体,以社会培训为增长点,积极开展面向“三农”的社会培训和终身教育。

发挥重点建设专业群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服务功能,推动各专业群的内涵建设,形成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特色专业体系,走差异化、集中度和品牌化发展之路。

培养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继续教育有基础、职业发展有空间,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劳动者。

2、坚持“设备先进、科学运行”的基本办学条件建设。

按照衡阳市职教布局调整规划,2017年,做好学校整体建设规划,完成衡阳市白沙洲工业园区新校园300亩土地各项报批手续,做好“三通一平”。

2018年基本建成,并完成搬迁。

3、坚持“对接产业、提升产业”的特色专业群体系建设。

进一步确立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群的领先地位,使之成为“产教深度融合、培养模式先进、办学条件优良、就业优势明显、引领推动产业发展”的特色品牌专业群,继续提高现代服务专业群的教学水平。

4、坚持“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名师培养,以实施“名师培养工程”、“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程”和“全员培训工程”为重点,努力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师德高尚、数量足够、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培养一批在本行业、本地区有影响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到2020年,学校教职工总数达到410人;

专任教师355人;

其中公共基础课教师108人,专业课教师247人,名师10名,大师2名,兼职教师75人,全部从行业企业聘请,“双师型”教师237人,双师比达96%;

省级以上专业带头人5人,市级专业带头20人;

骨干教师130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85人;

具有研究生学历的30人。

5、坚持“能力提升、素质综合”的教育教学建设。

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拓展校企合作领域,依托白沙洲工业园区,整合社会资源,组建校企合作理事会,完善校企互动工作机制。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创业主题活动和专家讲座等,使学生具备“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健全的人生品格、完善的智力结构、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职业素养、自主的创业创新能力”。

全面推广“交互式”教学法、基于榜样的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仿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将企业的横向研究项目引入到教学过程。

采取单项目评价、多项目评价和综合项目综合评价等工具,以学生实习作品为主要指标的课程考核方法全面实施,用评价促进教育质量提高,使各方满意率达到95%以上。

一线教师参与研究的面达100%。

主持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15项以上。

6、突出“优质高效、人文关怀“的治理能力建设。

修改学校章程,完善校内规章制度体系,建立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治理结构。

以重点建设专业群为突破口,构建由政府、园区、合作企业、行业协会以及学校等成员组成的集团理事会、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三级校企合作的办学管理平台,完善校企合作新机制。

健全民主管理机构,发挥教代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与监督主渠道的作用。

完善决策、实施、操作、发展、监控五大运行机制,实现学校流程化管理,促进学生成才、教师成功、学校发展。

积极探索社会力量、行业企业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建设股份合作制工作室,引导教师积极参加社会服务,发挥学校在管理上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7、坚持“立德树人,素质提升”的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德育工作者理论与业务素养,以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水平为突破口,全面推动我校德育工作上新台阶。

完善学生养成教育体系。

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和文明礼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校办学水平。

活跃社团文化活动氛围。

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最终成为学校师生喜闻乐见,具有实效的社团文化。

推进社会实践活动开展。

让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其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

8、坚持“立足衡阳、辐射全省”的办学效益建设。

提升社会服务功能,以服务行业企业技术创新、校企结合互动共赢机制为重点,推动应用技术研发;

学校职业培训年累计不少于6000人次。

四、主要发展任务

(一)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以建设绿色学校为校园建设的理念和指导思想,以建设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校园为目标,做好校园建设专项规划。

根据学科群集聚原则调整校园总体规划和建设布局,做好建筑、道路、场地、景观、绿化和水、电、气、通讯等配套设施规划;

根据需求和资金筹措情况,合理安排”十三五”基建计划。

学校将按规划建设好五个功能区:

①教学及实习实训区(教学楼、理实一体教室、实训大楼)②行政综合区(行政办公楼、图文信息中心(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对外合作交流中心)③文体活动区(标准田径运动场、篮排球场、室内体育场馆、学生活动中心)④后勤服务区(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后勤及附属用房)⑤教工生活区(教工周转房)。

建议在新校区附近,预留部分土地,由市政府给予优惠政策,以商业化的模式开发建设教工宿舍,以稳定教工队伍,并有利于引进人才特别是双师型教师。

在完成五个功能区建设的同时,还将完成数字化校园等已开建项目的建设;

做好电子图书馆、电子档案室等项目的建设与管理;

按照合规、安全、优质、环保、节能和协调的原则建设和管理校园。

(二)办学规模

坚持办学规模和生源类型结构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以全日制中职教育为主体,非全日制教育、社会培训为补充的办学模式,至十三五末,全日制在校学生突破6000人,非全日制教育在校生达1500人,年培训人数达2000人次。

表1全日制学生规划表单位:

年份

毕业生人数

招生数

在校生数

合计

高职

中职

2016年

1276

1400

100

1300

3862

250

3612

2017年

1145

1750

1650

4467

300

4167

2018年

1317

2100

2000

5250

4950

2019年

5950

5650

2020年

6300

6000

总计

6888

9450

500

8950

25829

1450

24379

(三)设施设备

根据市职业教育的整体规划,未来学校的专业群为信息技术类、电子技术应用类、公共服务类3个大类,涵盖14个专业。

根据学校发展规模,到2020年在校生人数突破6000人,每个班都实行多媒体教学,加上“教、学、做”合一的实训室,所需多媒体教学设施设备共180套;

按教育部每100名学生需22台电脑,加上办公用电脑共需1450台;

按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等专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中的校内实训室建设要求进行设置专业实训室,公共实训室进行共享的原则。

公共实训室共需实训室15间,信息技术类专业实训室30间,电子技术应用类专业实训室25间,其它20间。

共需实训室90间。

(四)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我校将与示范性专业群建设相结合,着重建设好国家级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实训基地,同时兼顾市、校二级的精品专业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基础课程的相关实验室,“十三五”末完善建设3个专业群实验实训室90个,使每个专业有相应的实验实训室,按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等专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中的实训要求或专业教学需要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设施设备的项目达标率和实验实训项目开出率100%,设施设备价值达标率80%以上、完好率90%以上;

积极推进多形式开放性实践教学,课余时间所有实训室向学生开放,每周开放20小时以上。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巩固校外实训基地76个,新建校外实训基地14个,校外实训基地达到90个,确保每名学生毕业前有半年的顶岗实习机会。

(五)专业及专业群建设

1、优化学校专业建设机制。

建立专业负责人制度并加大对专业负责人的考核和奖惩力度,建立健全新专业建设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竞争淘汰机制,逐步形成新专业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长效机制。

2、加强职业调整,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专业。

对基础条件较好的专业,加大资助和管理力度,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

对发展前景不理想、办学条件较差的专业,通过按学校招生、按专业群招生等方式,对其进行调整和改造。

加大对专业建设的投入,以省级示范校特色专业(特色专业)及示范校特色专业群建设为示范和导向,实施校级特色专业(群)、重点专业(群)建设。

强化优势,凝炼特色,努力打造一批特色专业(群),带动专业(群)建设整体水平提升。

3、加强专业交叉与融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需求的趋势,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群)能力为基本要求,明确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社会发展和学校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4、加强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加强教学内容改革,重视基础课程,加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突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改变教学内容陈旧、重复和课程体系改革不配套的状况,要精选教学内容,开展与各有关课程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工作,尽快将“四新”成果反映到教学内容中去。

加大对课程建设的投入,以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示范和导向,实施校级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建设,重点建设公共课、必修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发展必修课程,尤其是新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强化优势,凝炼特色,努力打造一批精品课程,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课程建设整体水平提升;

加强课程的常规性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建立课程建设负责人制度,负责对该门课程的规划、管理与建设;

健全和完善课程检查与评估制度,加强对新专业课程建设的过程性管理。

设立专业教材建设专项基金,用于规划教材的编写、出版及评奖;

按照学校教材建设规划,完善教材评审、评价与选用机制,加强对教材的建设、选用等的过程管理;

大力开展教材研究工作,积极探索教材建设与管理的改革;

建立教材质量信息反馈制度。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师资结构与质量,实现资源共享。

按照“重在结构优化,兼顾数量补充”的原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研究修订师资引进与聘任方面的管理规定,实现引进与聘任有机结合;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稳定兼职(含返聘)教师队伍,适度补充普通专业核心师资;

制定和修改师资移植和培养方面的管理规定,实现师资移植与培养的结合、所有与共享的结合。

鼓励和支持部分年轻教师通过单科进修、攻读学位等方式实行专业迁移,有效解决老专业师资过剩与新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

充分整合与利用校内的资源,避免师资的重复引进和配置,解决师资不足与工作量不满的问题;

制定和修改师资培养方面的管理规定,加强自身教师队伍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教师外出学习、进修和顶岗实习机会,尤其要注重教师教研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完善专业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制,以形成知识结构合理、梯队明显,具有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为目标,鼓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与教研能力。

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机制,提升学校整体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到2020年,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讲师(或同等)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占40%以上;

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人员占10%以上。

6、紧密结合专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专业基地的建设。

加强专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实验实训室管理体制,构建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

更新实验实训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训项目。

要进一步改善实验实训条件,抓好实验实训教学内容的改革,全面推进实验实训室开放,切实提高实验实训教学质量。

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加大与本地相关单位、企业的联系,尤其要加强与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基地的联系;

进一步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

既要重视基地的教学功能,又要考虑基地的科研功能,以基地为基础,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7、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专业建设投入力度。

学校要加大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确保各专业建设和重点建设专业及项目配套经费的及时到位。

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力争获得国家和省市地方财政的支持,尽可能提高专业建设经费占学校总支出的比重。

建立开放联合的专业建设机制,组织一些有良好发展前景、对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重大作用的专业与社会、企业进行联合建设,或通过贷款、社会入股等形式募集建设资金,进一步优化经费投资渠道,加大建设步伐。

同时,通过对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不断提高专业的自我造血功能,增强专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8、加强专业教学研究、改革与实践。

学校根据发展需要,开展一些高层次的具有前瞻性、探索性的规划类教学改革立项研究。

加强职业教育研究工作,扩大研究范围,提高研究层次,在研究内容与水平上都要有新的突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在宏观层面上要深入研究各自的定位与规划,在微观层面上要不断探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关于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与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学校将加强对教学改革的总结,进一步发挥教学改革的指导作用。

(六)队伍建设

1、教学名师、大师建设。

通过培训学习、企业锻炼、参加高层次的教研和学术及技术交流活动、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将省级专业带头人戴金文培养成教学名师,将省级专业带头人唐连三和市级专业带头人吴昌松培养成教学大师,服装专业黄晓娣、刘红梅培养成大师,他们在战略上能指导专业岗位建设,在省内外中职学校专业教育方面形成较强的影响力,成为本区域技术专家。

主要负责从宏观角度规划本专业发展前景,设定专业建设总体思路与发展方向,并指导调整专业岗位群,为后续的专业岗位能力和专业岗位课程的建设提供依据。

2、专业带头人建设。

通过让专业群带头人及其培养对象主持专业建设项目,主持教研、科研项目,指导骨干教师开展教研、科研活动,带队到国内相关院校或企业调研等方式,及时掌握国内同类专业的建设情况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和成功经验,提高专业群带头人的学术水平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能力。

培养熟悉产业(行业)发展趋势、能驾驭专业群建设、具有较强综合协调能力的专业群带头人。

完善专业带头人年度考核机制,培养对象每年公开发表教研教改论文或专业论文1篇以上,主持或参与7个以上省级课题研究。

3、骨干教师建设。

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