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海县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4605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东海县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东海县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东海县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东海县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东海县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江苏省东海县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江苏省东海县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江苏省东海县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江苏省东海县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江苏省东海县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江苏省东海县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江苏省东海县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江苏省东海县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江苏省东海县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江苏省东海县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江苏省东海县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东海县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江苏省东海县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东海县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东海县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A.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B.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C.富于笔墨穷于命老在须眉壮在心D.斗酒纵观廿一史炉香静对十三经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禹,汤被之矣被:

蒙受,遭受

B.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道:

治理

C.越国以鄙远鄙:

边远的地方

D.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幸:

希望

7.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③舍相如广成传④宁许以负秦曲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岁断狱,不过数十狱:

监狱

B.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间:

从小路

C.每食辄弦歌而荐之荐:

推荐

D.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相:

辅佐君王的大臣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赠张别驾序

归有光

张侯自尚书秋官郎,出判苏州。

会其属县昆山之令阙,来署其事。

未逾月,新令且至,吾党之士,为会于玉山之阳,邀侯为一日之欢,盖莫不戚然于侯之去者。

噫!

人之相与,历岁月之久未必相爱也。

岂徒不能相爱,有厌其岁月之久,而去之唯恐其不亟也。

若侯之不鄙夷吾人,与吾人之所以爱侯者,可谓有情矣。

吏之来,皆四海九州之人,无亲知之素。

一旦以天子之命,卒然而相临如是者,岂法度威力之所能为哉?

夫亦恃其有情以相爱而已。

今或自谓其能制百里之死生,法度威力之可以为,视其人漠然,而独行其恣睢之意,则今世之俗吏类如此也。

侯为人慈爱恺悌,可以望而知其情。

故不逾月,而县之士民,无不爱且慕焉。

嗟夫!

吾县之人,力耕以供赋贡。

曲事天子之命吏,盖亦无所不至。

虽骈死敲扑之下,未尝敢有疾怨之心,独于是非之实有不能昧者,而见于里巷之歌谣也。

盖孔子之删《诗》三百篇,美一而刺九焉,所以导民之情,使之言。

若《十月之交》、《雨无正》,虽幽厉之虐,不能绝也。

今大吏或相与比于上,不曰吏之无良,然且诟詈吾人,以为风俗之薄恶。

夫二百年仁孝忠厚之俗,奚至于今而独恶耶?

方侯之视事,即有倭寇之警。

贼自滨海深入百里,络绎城下,侯以安静镇之。

虽在倥偬之际,不肯因循旧弊,以扰于民。

自前年贼至,而县常先时塞门,又严缒城之禁。

小民斗米束菜,悉为吏卒所苛取。

近郊之人,扶老携幼,望门而呼,城上莫有应者,独坐视其宛转于锋刃之下。

且日钩取疑似之人,以为贼谍而屠刳之。

盖冤苦无诉之民,有不独死于贼手者矣。

如前之为,今岁皆无之。

则贤人君子之所至,岂必其岁月之久!

如时雨之沾溉于物,岂有涯哉?

夫然后知侯之所以非今之俗吏。

而期月之间,吾人爱慕之深如此,则夫知吾县风俗之不薄者,亦莫如侯。

余故乐为道之云。

侯名牧,辛丑进士,山阴人。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一,有删改)

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来署其事署:

代理

B.侯为人慈爱恺悌恺:

和顺

C.且日钩取疑似之人钩:

牵连

D.无亲知之素素:

旧交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侯在昆山任上深得民心,离任之际,归有光和朋友们特地在玉山之南邀请他聚饮,席间所有人无不为张侯的离任而伤感。

B.昆山百姓耕种努力,认真完税,勤心侍奉皇帝派来的官员,对于官员的恶行也都隐忍且无任何发泄之举。

C.归有光认为,现在的有些无良官员动不动就说地方民风浮薄丑恶,对地方仁孝忠厚的民风积淀视而不见,实在令人气愤。

D.张侯治理昆山虽然时间很短,但百姓爱戴仰慕,归有光认为张侯深深了解昆山民风民俗并不浮薄。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人之相与,历岁月之久未必相爱也。

(6分)

(2)盖孔子之删《诗》三百篇,美一而刺九焉,所以导民之情,使之言。

(4分)

12.文中张侯应对倭寇不肯因循“旧弊”?

请简要概括“旧弊”有哪些。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4题。

对酒①

陈与义

新诗满眼不能裁②,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注】①宣和六年,诗人时任符宝郎,后因事罢职而出监陈留酒税。

②裁:

写诗

13.请分析首联的作用。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简要概括全诗的思想感情。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2),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3),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4),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庄子《逍遥游》)

(5),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6),恐年岁之不吾与。

(屈原《离骚》)

(7),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8),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五、现代文阅读

(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蒲香永远流传

七色槿

兜兜他爹带着兜兜从安徽老家一路讨要来到小蒲河村的那天,是一个夏日的傍晚。

村里的贫协主任到镇上开会正好看见,就把爷俩带回村里,让他们在饲养处边上废弃的铁匠棚里住下了。

再后来改革开放,兜兜去了南方,一时间跟小蒲河村失去了联系。

十来年后,没有消息的兜兜又回到了村里,大婶们叫他搬到村外河边上的机井房去住。

沿路上看热闹的大婶们亲热地跟他打着招呼。

走到村东头,狗剩他爹在家门口叫住了他,抱出来几棵白菜给他装在车上。

第二天清晨,当房顶的烟囱第一次冒出炊烟的时候,兜兜和媳妇跑出屋外观看,高兴得像两个孩子似的。

小蒲河满槽的春水哗哗地在身边流过,河水淹没了河边的卵石和草地,两岸边干枯的蒲苇茎中已经冒出了黄绿色的嫩芽。

太阳还没有露脸,远处的杨树林子后面喷射出耀眼的霞光,河水被早霞映成了粉红色。

一群鸟儿在河边觅食,听到他俩的欢笑声,它们像喊齐了号令似的扑啦啦飞起来,随即调转方向向东飞去,在霞光中由灰褐色变成粉红。

小屋的门前传出叮叮当当的敲打声。

每到集日,兜兜会带着他做出来的物件往蒲河桥那边的集市去卖,平日里也会在河堤上的柳树下摆上几个。

这让村人们有些不是滋味,村街上闲唠嗑的人们就有了新的话题。

有人说:

“他一个祖传逃荒要饭的也想发财?

祖坟上没那根蒿子。

“没良心的兜兜,跑回来空手套白狼赚咱们的钱来了,当年青黄不接时候他爷俩来咱村,我可是给舀了两瓢苞米的,算是喂了狼啦。

接下来的几天,先是兜兜家摆在柳树下的水壶丟了一个,第二天又丟了两个簸箕。

兜兜媳妇不敢在河堤上摆摊了,她把东西都搬回到屋里。

接下来兜兜家来了两个穿制服的人,是镇上工商所的,要兜兜拿出营业执照。

那天夜里,睡在温热的火炕上,兜兜跟他媳妇闲说话,兜兜说:

“从我爹那辈起,我们就把小蒲河当成老家了,安徽的老家倒没怎么挂在心里。

出去那几年也一直是想着它,念着它。

可我现在心里慌慌的,闹不清是咋回事了,也没做错了什么,村里人为啥待咱跟以前两样了呢?

兜兜跟村里人疏远了,村街上很少见到他的身影,安静地生活在村外小蒲河边上的房子里。

中秋节那天,一个背着三个相机的艺术家来河边拍夜景。

他看见月光在波光粼粼的小蒲河上铺了一条谁也不能走的路,河面上水雾弥漫,天上一轮满月明媚而安详。

河岸边有一长溜的稻田,随着秋风摇摆的稻秧像海浪一样,有一间小屋子就像停泊在海上的船。

小屋的窗子透出鹅黄色的灯光,窗玻璃上长出一排蒲草,还有两个肥壮的蒲棒,还有栩栩如生的蝴蝶、蜻蜓挺立在蒲草上。

美呀,真美,艺术家惊呆了。

第二天,艺术家带来了他的老朋友,一位研究民俗的学者,也是艺术馆的馆长。

那位研究民俗的学者看到了兜兜媳妇压在炕席底下的全部剪纸,老先生像对待珍贵文物一般,带上白手套一张一张捧起来欣赏,他说从那些剪纸中闻到了醉人的蒲香,他从中挑选出几张带回去,并坚持留下五千元钱作为定金。

他让兜兜媳妇剪一套小蒲河的四季。

兜兜家几张破纸卖了五千块钱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村里,这下子村民们彻底愤怒了。

全村空前一致地统一起来,要共同对付那个异类了。

河边上的那间小房子像磨盘一样压在村民们的心上,人人都觉得沉甸甸的。

人们盼望着河水暴涨冲垮那间房子,盼望着平地起炸雷炸塌那间房子,盼望着那块地面裂开一道缝再合上,让那间房子彻底消失。

不知从谁开始,晚上有人到河边挖沟了,就对着兜兜家的小房子挖。

全村在家的汉子们晚上都去了兜兜家屋外挖沟。

沟是挖得够深够宽了,但是渗出来的水却不多,村民们等不及了,把手上的锹镐换成了水桶,从河里提水往沟里灌。

女人们也加入进来了,小蒲河的夜晚充满了令人心悸的泼水声。

人们往河那边看去,那间房子黑着灯,窗户大敞着像睁大的眼睛,玻璃上的窗花撕得乱七八糟的。

兜兜两口走了。

很快就是冬天了,没有遮掩的小蒲河显得更宽了,被灌水的人们踩烂的蒲苇没来得及长起来,露着干枯的根。

小蒲河村又恢复了祥和平静。

(有刪改)

1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多处采用了对比手法,如将兜兜前后生活境遇进行对比,将小蒲河村村民对兜兜前后态度进行对比,将兜兜对待小蒲河村的前后情感进行对比。

B.文章将目光和心灵的触角深入到偏僻乡村的角角落落,展现了特定历史背景下形形色色的小人物的平庸与悲哀。

C.小说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世道在变,人心不古。

作品构思巧妙,立意深远,揭示出在社会变革的大潮中,部分乡村的淳朴之风受到了冲击。

D.小蒲河村村民看到原本赤贫的兜兜开始发家致富,心理失衡,表达了作者对渴望共同富裕而不得的村民们的同情。

17.请赏析文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18.小说以“小蒲河村又恢复了祥和平静”结尾,有何作用?

六、现代文阅读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1题。

材料一:

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77.6亿件,同比增长25.7%;

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396.7亿元,同比增长23.7%。

分业务类型看,同城业务量累计完成50.8亿件,同比下降0.2%;

异地业务量累计完成220.4亿件,同比增长33.9%;

国际及港澳台业务量累计完成6.3亿件,同比增长21.2%。

分区域看,上半年,东、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分别为80.1%、12.6%和7.3%,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80.5%、11.1%和8.4%。

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

中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基本持平;

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

(摘自2019年07月1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国家邮政局今日发布2019年6月邮政业消费者申诉情况通告。

通告显示,国家邮政局和各省(区、市)邮政管理局6月共处理消费者申诉44844件,申诉中涉及快递服务问题的42840件,占总申诉量的95.5%。

6月,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问题申诉42840件,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10.1%。

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问题有效申诉1479件,环比下降5.7%,同比下降68.5%。

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有效申诉的主要问题是投递服务、快件丢失短少和快件延误,分别占有效申诉总量的35.6%、21.2%和18.6%。

快递服务问题有效申诉量环比增长的有违规收费和快件延误问题,同比均呈下降趋势。

(摘自2019.7.22《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三:

快递员事先没通知一声,就把快件投递进了智能快件箱,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

日前,国家邮政局公布了《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管理办法》(下称《办法》),从今年10月1日起,用智能快件箱投递快件,应当征得收件人同意,否则此类情况算违规。

此番新规定的“快递投放快件箱需要征得用户同意”,是快递公司与收件人的一种契约,是依法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有利于促进快递业的规范发展,减少无谓纠纷,倒逼快递末端服务精细化,值得期待。

当然,不可忽视的是,快递柜公司、快递公司、用户三方应该照顾各方利益。

逾期费怎么收,收多少应该进行明确规范,避免引发不必要的争议,从而减少三者之间可能产生的摩擦和矛盾,使快递业能健康有序发展。

(摘自2019.7.22《新京报》,有删改)

材料四:

记者日前从国家邮政局2019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绿色包装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今年4月份随机检查情况显示:

快递包装减量化成效明显,电子运单使用率已达95%;

寄递企业二次包装占比逐渐降低;

可循环中转袋推广应用深入推进,已达到50%;

45毫米“瘦身胶带”得到全面推广。

在推进包装绿色化方面,行业探索推进步伐明显加快。

邮政企业在30个省完成配发绿色包装箱,在北京和河南试用可降解包装袋。

在推进包装减量化方面,推广应用成效更加凸显。

寄递企业通过推广使用电子面单、规范包装操作、减少胶带使用、印刷减量等措施推进包装减量化,主要品牌快递企业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95%以上。

邮政企业进行系统升级,推广使用一联面单。

邮政企业已有23个省完成窄胶带采购使用。

在促进包装循环利用方面,行业亮点做法不断涌现。

邮政企业试点投入可循环包装箱,回收率达100%,使用中空板可循环信盒,材料重量减轻60%以上。

(摘自2019.7.16《工人日报》)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

B.6月,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问题申诉42840件,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10.1%。

C.邮政业消费者对快件丢失短少问题的有效申诉占总量的21.2%。

D.寄递企业推广使用电子面单,主要品牌快递企业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95%以上。

2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快递业务量与快递业务收入呈正相关。

B.2019年6月,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问题申诉42840件,比2018年6月下降0.3%。

C.快递是否投放智能快件箱,应该尊重客户意愿,鼓励用户在购物时就自行选择配送方式。

D.为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寄递企业正规范包装操作,杜绝所有二次包装。

21.根据以上材料,简要概括我国快递业发展特点。

七、作文(70分)

2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国产动漫《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反派一哥申公豹的一句话,戳痛无数人的心: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搬动它。

”培根有一句关于“成见”的名言,他也认为真正可怕的,并不是那种人人都难以避免的一念之差,而是那种深入习俗、盘踞于人心深处的偏见。

 

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学分认定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B(洒脱用于较为抽象的评价,潇洒可以用于评价具体的人和事。

狂放不羁强调不受约束,特立独行强调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

拘谨:

(言语、行动)过分谨慎;

拘束。

2.B(本段的中心意思是评论元画中强调笔墨的这一特点。

④句紧承首句而来,⑥句紧接着④句,①⑤句排在⑥句之后,②句跟后文的形式美、结构美联系紧密,故放在最后。

3.D(D是除夕,其他三句是元宵节)

4.C(抓住关键句“只有当社会疏松到足以使个人的能力得到自由发展的时候,有价值的成就才会从人类社会中萌发。

”)

5.B(选项B是清诗人袁枚题随园联。

是一副摘句联,出自唐代诗人杜荀鹤《题衡阳隐士山居》。

上联反映袁枚仿效宋代诗人林逋养鹤、种花的隐居生活。

林逋学识渊博,但志向清高而不出仕,在杭州西湖孤山隐居,终生未娶妻生子,以种梅养鹤、泛舟湖中自娱,人称梅妻鹤子。

客至,便有童子放鹤招他回去。

三岛客,传说东海的仙人居住在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上。

下联则表白袁枚欢迎人们任意来观赏自己的花园。

花是美的象征,是健康向上的标志。

种花、爱花、赏花是古今中外男女老幼的共同爱好。

6.C

7.D

8.B(A.狱,案件;

C.荐,祭祀;

D.相:

主持礼节仪式的人)

9.C(抓捕)

10.B(文章第三段说的是“吾县之人,……独于是非之实有不能昧者,而见于里巷之歌谣也”,意思是“我们县的人,……唯独对于事情的是非曲直就有不能昧心作伪的,有时只能表达在乡间小巷中的歌谣里”,可见应有发泄之举。

11.

(1)人之间的交往,经历过很长的岁月却未必彼此友爱。

哪里只是不能互相友爱,有的(甚至)厌烦了那长时间的往来,想要离开只怕不能赶快(做到)。

(“相与”,交往;

“历”,经历;

“岁月之久”,定语后置,应为“久之岁月”;

“爱”,友爱;

“徒”,只是;

“厌”,厌烦;

“去”,古今异义,离开;

“亟”,赶快。

(2)孔子编删《诗经》三百篇,赞美的诗歌只有一成,意在讽刺的却有九成,(正是)用来疏导百姓的情感,使百姓说出他们的心声。

(“盖”,句首发语词,不解释;

“删”,编删;

“美”,赞美;

“刺”,讽刺;

“焉”,句末语气词;

“所以”,古今异义,用来……的;

“导”,疏导;

“使”,让;

第一个“之”,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之”,结构助词,的,第三个“之”,代词,他们。

12.

(1)在倭寇来犯前就封闭城门严禁外出。

(2)掠夺百姓仅剩的粮米菜蔬。

(3)坐视不理城外百姓呼救。

(4)抓捕残忍杀害可疑的人。

(张侯“不肯因循‘旧弊’”这一信息,在倒数第二段,接着在后面圈出相关的句子,理解其意思并进行概括。

如“自前年贼至,而县常先时塞门,又严缒城之禁”,这是在倭寇来犯前就封闭城门严禁外出;

如“小民斗米束菜,悉为吏卒所苛取”,这是掠夺百姓仅剩的粮米菜蔬;

如“近郊之人,扶老携幼,望门而呼,城上莫有应者,独坐视其宛转于锋刃之下”,这是坐视不理城外百姓呼救;

如“且日钩取疑似之人,以为贼谍而屠刳之”,这是抓捕残忍杀害可疑的人。

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张侯,由尚书秋官郎,改任苏州判。

正逢其辖县昆山县令空缺,(张牧)前来代理此职。

未到一个月,新县令到任。

我们这帮玩友,聚会在玉山南面,特邀张侯共尽一日之欢,没有人不为张牧的离去感到伤感的。

啊!

人之间的交往,有的经历过很长的岁月,却未必彼此友爱;

不只不能互相友爱,有的甚至厌烦了长时间的往来,而避之不及。

像张侯这样不瞧不起我们,且我们也因此热爱他,可以说是有情了。

官吏们的来历,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没有戒亲戒友的老关系。

一旦因皇帝的任命,忽然像这样聚到一起,难道是法度的威力所能强求(友爱)的?

也只有凭借情感才能相知相爱罢了。

现在有些人自以为能决定自己管辖的百里地盘内的人的生死,认为依靠法度威力就能做得到,对别人漠不关心,却放纵自己的一已私意,正是当今世上的俗吏才如此这般。

张侯为人慈爱平易,一接触就看得出来他的心意;

所以他到任还不到一个月,全县的官士百姓,无不喜爱他仰慕他。

感叹啊!

我县的人民,努力耕种以上缴税赋。

全心全意伺朋皇帝派来的官吏,真是无所不至。

即使相继死在苛刑之下,也从没敢有怨恨之心;

唯独对于事情的是非曲直,就有不能昧心作伪的,有时只能表达在乡间小巷中的歌谣里。

孔子编删《诗经》三百篇,赞美的诗歌只有一成,意在讽刺的却有九成,正是以此来疏导百姓的情感,引导他们说出心声。

如《十月之交》、《雨无正》迈样的歌谣,即便以周幽王、厉这样的暴虐,也无法禁绝。

如今的有些重臣们一起向皇上迚言,不提官吏们的无良,反而诟骂我们的百姓,认为世风浇薄、人心不古。

迈两百年来仁爱、孝悌、忠诚、朴实的民风民俗,难道到如今就偏偏变得恶劣浅薄了吗?

张侯刚到任管事时,便遇到了倭寇来犯的警讯。

海贼从沿海而来,深入内陆上百里,纷纷不绝地攻到城下。

张侯安然镇静地抵御来犯之敌。

即便在兵荒马乱之中,也不肯沿习以前的恶劣做法,搅扰百姓。

自从前年海贼来袭,县里总是在倭寇到达前就封闭城门,又严禁出城。

老百姓仅剩一点粮米菜蔬,还都被官吏役卒夺走。

靠近县城的人们,扶老携幼,来到城下呼号;

城上却没有人回应他们,只坐视他们在锋刃下挣扎。

更有甚者,还说要抓捕可疑的人,将他们当作海贼的间谍而残忍地处死他们。

想来含冤受苦的百姓,不单单是死在倭寇手里的。

像这些以前的行径,今年都没有了。

可见贤人君子的出现,哪里一定要很久的时间!

仿佛及时的雨水浇灌万物,哪有什么边际?

由此可知,张侯当真不是今天的一般俗吏。

就在一月之间,我们对他的敬爱、仰慕之情便如此之深;

想来知道我县民风民俗不是薄恶的人,也没有比得张侯的了。

所以我乐于向人们讲述他的事。

张侯名叫张牧,是辛丑年的迚士,山阴人。

13.点题;

与尾联中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