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5406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京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京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京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京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北京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北京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北京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北京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北京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北京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北京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北京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北京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北京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北京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北京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北京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下载.docx

《北京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二年级语文教案模板Word下载.docx

  碑:

右边的笔顺是“撇、竖、横折、横、撇、横、竖”

  6.指导书写:

  阔:

“门”要写得宽大一点。

  雄:

左右一样宽,右边的“”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左窄右宽。

  三、课堂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完成课后2题。

  2.作业展示。

  3.师生评改。

  板书:

 

  24北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找出与三幅图相对应的段落指名读课文.

  2.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美丽”一词要读重音。

  北京如何美丽呢?

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

  3.读第五自然段:

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呢?

  (北京真美啊!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放课文录音,思考:

这段中有几句话?

介绍了哪些建筑物?

  2.出示投影:

指出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弄清中央、前面、中间的方位。

  3.指导读好方位的词。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第三段。

  1.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北京什么?

  2.结合画面和上文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的意思。

  “川流不息”是什么意思?

你能用它说句话么?

  3.请你带着自己的感情读读这段课文。

  五、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

北京有……还有……,说明什么?

  2.解释“名胜古迹,”并练习用“名胜古迹、风景优美”说话。

  3.练习用“高楼大厦”说话。

  4.指导朗读。

  六、朗读全文。

  七、全课小结。

探究活动

  1.收集关于北京的诗歌或歌曲,开展“我爱北京”的诗歌朗诵会或演唱会。

  2.师生共同收集关于北京的图片或照片,举办一次图片展览。

北京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橘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

金玲燕

 

  教材简析:

  《分橘子》是三册语文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通过记叙刘少奇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因为不乱摘橘子受到老师奖励,刘少奇又把奖给他的橘子分给同学的故事,赞颂了革命领袖刘少奇的优秀品质。

通过领袖的榜样,教育学生应从小养成不随便拿别人东西,有快乐与人同享的思想品质。

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文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课文采用叙述语气,语句浅显易懂。

但学生对课文叙述的内容不太熟悉,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补充介绍刘少奇的生平、功绩,以激发学生的感情。

通过课文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懂得不乱拿别人东西,关心别人、有快乐与人同享是孩子必须养成的重要品质,而且要使学生逐步养成这些好品质。

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是通过课文学习要求逐步达到的一个思想情感目标。

  学生情况:

  《分橘子》这篇课文通过记叙刘少奇小时候分橘子的故事,教育学生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有了快乐应与他人同享。

课文采用叙述语气,语句浅显易懂,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课文的字面意思。

领袖的榜样行为,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模仿欲望,对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养成有很大作用。

但是在物质生活资料丰富的今天,学生虽然能理解课文的字面意思,却不太理解为什么刘少奇从来不摘一个橘子,还要把橘子分给同学是一件十分值得称赞的事。

而我们学习课文不仅要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更要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循序渐进,通过几个步骤让学生逐渐理解刘少奇的行为是一种值得学习的好品质。

  设计思路:

  首先,初读课文,了解课文时代背景。

  利用听课文录音、自由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体上的理解。

在学习第1小节时,通过对刘少奇的生平介绍、”私塾”这个概念的初步认识,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其次,抓住重点句,品词读句,理解课文。

  在学习第2小节时,主要抓住其中描写橘子的话:

”秋天,黄澄澄的橘子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真惹人爱”,通过分析掌握这个重点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在分析这句重点句时,我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品味词句,寻找句子中最能体现出橘子可爱的部分。

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看图思考比较,分析讨论,逐步理解”黄澄澄、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真惹人爱”等词语的含义,体会橘子的可爱。

由此,来理解刘少奇不摘橘子是一种值得称赞的好品质。

  最后,练习设计,创设情境,进一步体会主人公的好品质。

  在课的最后,我又安排了一个说话练习,要求学生把朱老师夸奖刘少奇的话说具体,并且积极创设当时的情境,让学生试着模仿朱老师说话时的语气,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刘少奇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一种优秀的思想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学生学习,并激起学生学习的强烈动机。

  在本课的教学中,还要求学生养成不乱拿别人东西的好品质。

对于低年级学生,往往是知先于行,要做到知行结合本身就是个难点。

因此,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长期目标。

有的学生虽然能理解不乱拿别人东西是一种好品质,但对刘少奇优秀品质的学习往往只停留在思想上,在行动中未必能很好地实现。

这一目标,还需要通过课内外的长期训练,结合生活实践不断地指导提高才能达到。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刘少奇小时候分橘子的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火字旁,读准多音字”少”(shà

o),理解”橘子、枝头、灯笼”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1、2、4段,知道刘少奇小时候是个懂规矩,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好孩子。

初步培养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按提示分析句子,知道朱老师为什么说刘少奇是个好孩子。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思想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jú

   1、出示词语:

橘子。

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你喜欢橘子吗?

为什么?

   2、橘子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水果,人人都喜欢吃。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出示课题《分橘子》,齐读。

     课题中有一个生字,出示”分”,说说这个生字怎么记?

   3、再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谁分橘子?

把橘子分给谁?

怎么分?

……)

  二、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听听课文录音。

    听后说说,课文中讲谁分橘子?

分给谁?

    shà

o

    出示:

刘少奇。

读准生字”刘”,多音字”少”。

    看刘少奇照片,简介刘少奇生平:

刘少奇爷爷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和毛主席一起为建设新中国,立下了很大功劳,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尊敬。

这篇课文是讲他小时候的故事。

  三、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要求:

(1)边读边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读准字音,记记字形。

(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2、指名读生字、新词。

注意读准字音:

”惹”。

     齐读生字。

   3、说说课文有几个小节。

  四、学习课文第1、4小节。

   1、指名读第1小节,思考:

读了这一段后,你知道了什么?

     (这一小节告诉我们故事发生时刘少奇的年龄,刘少奇读书的地方。

原来孩子们不是到学校读书,而是到老师家里去读书的。

   2、小朋友们都学得很好。

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请回答这些问题。

     出示:

(1)刘少奇在哪里读书?

        

(2)刘少奇什么时候,在哪里读书?

          指名回答。

   3、朱老师是怎么评价刘少奇的?

从课文的哪一节看出来?

(第4小节)

少奇真是个好孩子。

     齐读。

  五、学习课文第2段。

   1、朱老师夸奖刘少奇是个好孩子,那刘少奇好在哪里呢?

我们来学学课文的第2小节。

     自由读该段,同桌讨论,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从哪里看出刘少奇是个好孩子。

     出示句子:

刘少奇从来没摘过一个橘子。

     ”从来”可以换成哪些词?

   3、看看橘子生长的地方(朱老师的房前)橘子就长在朱老师的房前,刘少奇却从来不摘。

是橘子不可爱吗?

(不是)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秋天,黄澄澄的橘子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真惹人爱。

     读句子,你从哪里体会出橘子是很可爱的?

(讨论,交流)

   

(1)黄澄澄。

这是橘子的颜色。

(看图,黄澄澄的橘子)这黄澄澄的橘子成熟的时间是--秋天。

看图体会橘子的可爱。

   

(2)像一盏盏小灯笼,挂在枝头。

     为什么说橘子像一盏盏小灯笼?

(看图,挂满橘子的橘子树)体会”像一盏盏小灯笼”,并理解”挂在枝头”。

   (3)从这些地方,我们看出橘子是可爱的,用句子中的词说,就是--真惹人爱。

     这么可爱的橘子,谁能读好这句话?

指名读、齐读。

     谁能换种说法?

句式练习:

     秋天,橘子真惹人爱,()。

   4、橘子这么惹人爱,刘少奇却从来没摘过一个,是他不爱吃橘子吗?

那是为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刘少奇是个怎样的孩子?

(板书:

不随便拿别人东西)

   5、学到这里,你知道朱老师为什么称赞刘少奇了吗?

指名用不同的句式说说。

     谁能把朱老师的话说得具体些?

朱老师高兴地说:

”刘少奇(),真是个好孩子。

”(注意语气)

  六、复习巩固。

   1、因为刘少奇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所以朱老师要夸奖他。

可是朱老师夸奖他还有别的原因。

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下节课再学。

   2、读读这几小节中出现过的生字,说说怎么记。

     重点:

惹:

上中下结构,下面是”心”。

生在作业本上写一个,注意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完成课后第3题,按课文内容填空。

     朱老师的()有棵橘子树。

秋天,黄澄澄的橘子()在枝头,像一盏盏(),真()爱。

     填写,校对。

  板书设计:

                     12、分橘子

                    少奇真是个好孩子。

              从来没摘过一个橘子   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分橘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分橘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毛主席看戏》教学设计之二

诸葛建军

  

   1、了解毛主席延安看戏时所表现的遵守公共秩序和跟人民群众亲密无间的思想品德;

初步培养遵守公共秩序的公德。

   2、学会12个生字,认识戈字旁;

读写“看戏”等候个词语,“秩序、一定”等词语学会运用。

   3、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会仿照“……看见……就……”写句子。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要求掌握的词语;

第二、三段是课文重点,要抓住毛主席的言语,及群众敬爱毛主席的词句;

会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会仿照“……看见……就……”写句子。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戈字旁。

  一、引入课文:

   1、看课文插图,说说图上哪个是毛主席?

你们知道为什么称他为主席?

出示投影。

(毛泽东自1943年3月以来一直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直至逝世。

故事反映的是他在延安任党中央主席期间的事。

   2、了解题意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这个故事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

毛主席看戏的故事是怎样的?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自学。

     A、标出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

     B、划出新词。

     C、轻声读课文,读通顺。

     D、学习田字格中的生字。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共同纠错。

   2、认读生字卡片,重点正音。

     团、演、站、乱、肯:

读准前鼻音。

     秩序:

读准翘舌音。

     定:

读准后鼻音。

   3、记字形,理解词义。

    剧团:

专门演戏,由演员、导演和其他有关人员组成。

    演戏:

”演”,左‘’右‘’,右11画,宝盖头下有一横。

    座位:

教室里每个小朋友都有座位,看戏的时候,每个人也都有座位。

    站:

就是‘立’,左边‘立’的第五画横改成提。

    乱:

有守秩序就乱了。

    一定:

态度很坚决。

上下结构,下面的笔顺是:

    不肯:

‘肯’上止下月,‘月’的撇改成竖。

    腿:

腿的书写笔顺一定要正确,先写‘月’,接着写‘艮’,最后写‘辶’,‘艮’的一撇改成点。

  四、齐读课文,要求正确。

  五、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秩、序、腿、演、戏”

  六、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熟课文。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1、学习课文1——4段,理解课文内容。

   2、会正确地朗读全文。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生字、新词。

   2、复习偏旁:

戈字旁。

   3、完成课后第2题,写出字的偏旁,再组词。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读后讨论:

毛主席看戏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

(延安:

革命根据地,在陕西省北部。

   3、小结:

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毛主席来看戏。

   4、齐读这一段。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哪几句是讲毛主席的,用“——”划下来;

哪几句是讲人民群众的,用”“~~~”划下来。

   2、指名回答。

(第1、3句是写毛主席的,第2句是写人民群众的。

   3、男女生分读第二段。

男生读1、3句,女生读第二句。

   4、从1、3句话中看出毛主席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品质?

(主席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5、人民群众看到毛主席来是怎么做的?

(都站起来、想、让给他坐)大家为什么想把自己的座位让给毛主席坐呢?

(人民群众热爱、尊敬毛主席。

)板书:

尊敬、热爱

   6、你觉得怎样读才能读出对领袖的热爱和尊敬呢?

说说你的体会。

   7、指名读——齐读。

   1、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学习第三段课文,让学生自己学懂课文。

   2、边读边思考与第二段相同的思考题。

   3、读后讨论:

第1句写人民群众;

第2、3两句写毛主席。

   4、师生分读第三段。

   5、毛主席为什么在后面找了位子坐下?

     当大家坚决要毛主席坐到前排来,毛主席是怎么做的?

结合理解“一定、不肯”两词语的意思。

   6、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与第二段一样讲的是在看戏时,毛主席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7、齐读二、三段。

   1、开幕了,毛主席是怎样看戏的?

请看图说一说。

(毛主席抱着小朋友一块儿看戏。

   2、毛主席为什么抱着小朋友一起看戏?

   3、齐读第四段。

   4、如果你是那个小朋友你会怎么想?

  六、.总结全文。

    你觉得毛主席的做法对吗?

为什么。

                [第三课时]

   1、复习巩固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总结课文,初步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的公德。

   4、能仿照“……看见……就……”写句子;

能区别“秩序与次序”。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词卡。

   2、听写词语。

(一生到黑板前写,其余生在本子上写。

听写完后纠正。

  二、有感情地朗读、复述课文。

]

   1、听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2、自由读、指名读,要求正确有感情。

   3、看板书复述课文。

(自由准备;

指名复述,评议。

  三、.总结课文,行为指导。

   1、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像毛主席那样,自学遵守公共秩序。

   2、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遵守公共秩序?

   3、学习儿歌:

    小朋友,要牢记;

乘船厂,不乱挤;

    买东西,按顺序;

看影剧,不嚷嚷;

    开大会,守纪律;

从小学生会守秩序。

  四、作业指导:

   1、出示:

毛主席看见前面坐满了人,就在后面找个位子坐下了。

       毛主席看见大家给他让座,就站起来让大家还是坐原来的座位。

     A、找找这两句的共同点。

(……看见……就……)

     B、你能照样子说句话吗?

       提供例句:

星期天,可可看见妈妈忙着洗衣、擦地板,就   。

指名说,评议。

   2、课后第三题。

     A、读读句子,什么带点词语“次序、秩序”的不同意思。

     B、说清词意。

(“秩序、次序”是近义词,都有不混乱、有条理的意思。

但“次序”只表示事物在时间、地点上的排列先后,”秩序”含义较多,还表示不混乱的情况。

   3、课后第四题。

     1)、独立补充句子。

     2)、再交流学习结果,重点评议最后一句。

这一句是学生模仿中的创造。

《毛主席看戏》教学设计

《毛主席看戏》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秋天里》教学设计之一

宁德市小学教师培训部施茂枝福鼎市硖门学区郑大聚

 

  《秋天里》是第三册复习二安排的口语交际训练题。

教学时,必须把握三点:

一是紧扣题目,从内容入手启发引导。

打开“说路”二是根据学生实际,因势利导,力求让学生说好。

首先,注意让学生说出秋天特有的景色和有趣的事。

其次,结合教材描写景物的三句话中含有“远处、近处”的实际,引导学生最好把话说得有条理些。

再次,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要相机引导学生把话说规范。

三是创造条件,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交际。

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教学流程安排如下:

  一、课前绘画,丰富话源

  教学本课时,正值秋天。

如果是城里的学校,组织一次郊游,乡村的学生则让学生留心周围的景物,让每一位学生用彩笔画两张画儿,分别把所看到的印象最深的景色和人的活动描绘下来。

意在以此提供源头活水,为学生交际时的有话可说创造物质基础。

  二、歌曲导入,启发说路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

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

  教师引导:

同学们,歌曲里的小朋友们是在什么地方找到春天的呢?

为什么从这个地方可以找到春天?

让学生以同桌为小组展开讨论,个别汇报,小结:

从“红花”、“绿草”、“黄鹂”等景物中,我们可以找到春天,因为“红花”在春天里开放,“绿草”在春天里发芽,“黄鹂”在春天里歌唱。

现在,我们来读一段话,看看从这段话中,能不能找到春天。

媒体出示:

“远处稻田一片金黄,庄稼成熟了。

树下有落叶,孩了们在捡红叶。

近处有葡萄架,两个孩子帮大人摘葡萄。

”让学生齐读一遍,然后同桌一组展开讨论:

  ①我们能否从中找到春天?

  ②我们从中能够找到什么?

是怎么找到的?

  让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相机板书”秋天里”。

教师提问:

今天我们就以“秋天里”为题进行口语交际。

就这个题目,我们能说些什么?

让学生讨论,汇报,一小结,可以说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说秋天里的景色,比如,“远处稻田一片金黄,庄稼成熟了”,“树下有落叶”,这是秋天才会有的景色。

二是说秋天里人的活动,比如,“孩子们在捡红叶”,“两个孩子帮大人摘葡萄”,这是秋天里才有的人的活动。

  通过上述环节,意在让学生打开思路、有话可说并且说的时候能抓住秋天的特点。

  三、就近交流,借画学说

  1.以同桌同学为一组,就课前自己绘画的内容互相说说画中秋天的景色、要求:

①让对方听了以后能明白说的是秋天的景色。

②刚才所读的几个句子见了“远处”、“近处”显得有条理,大家说的时候,最好也能这样有条理。

  在学生充分参与交流的基础上,让一对同桌同学到讲台前汇报。

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台上的同学说的是不是秋天的景色,说得是不是比较有条理。

组织学生评议。

评议着重围绕上述两点要求展开,对发言同学表达是否清楚明白和语言是否规范也应予以适当的评价,同时,对是否恰当运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也应予以一定的评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接着,另请一对同桌同学汇报,除了上述要求外,教师还可以提出“说的景色和说法最好与前一对同学不一样”的要求,以鼓励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语言表达的创造性。

随后,可以提出“他们说的好在哪里”、“他们说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赏”“你认为他们说的有不足的地方吗”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2.以前后桌同学为一组,就绘画的内容,互相说说秋天里人的活动。

要求:

①说的必须是秋天里才有的人的活动。

②说的活动要有人物、时间、地点。

  学生练说,先后两次指名汇报,组织评议。

评议时,以上述两点要求为侧重点,但应兼顾语言的规范性,以及听说态度等。

  四、自由组合,深入练说

  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组合,互相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画中以外的秋天的景色或者发生在秋天里的有趣的事。

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汇报。

  五、课外延伸,生活中说

  让学生回家以后,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邻居小朋友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秋天的景色或者秋天里有趣的事。

意在沟通课内外联系,学用结合,在日常生活的交际中经受实际锻炼,养成真正的交际能力。

《秋天里》教学设计

《秋天里》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