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精品课程实施情况总结报告1.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7774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精品课程实施情况总结报告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精品课程实施情况总结报告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精品课程实施情况总结报告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精品课程实施情况总结报告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精品课程实施情况总结报告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精品课程实施情况总结报告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精品课程实施情况总结报告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精品课程实施情况总结报告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精品课程实施情况总结报告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精品课程实施情况总结报告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精品课程实施情况总结报告1.docx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精品课程实施情况总结报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精品课程实施情况总结报告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精品课程实施情况总结报告1.docx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省级精品课程

实施情况总结报告

项目批准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课程名称 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制造基础

课程负责人 何秋梅

所在单位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立项时间 2009年3月

所属院系机械工程系

填报时间2012年10月

《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制造基础》精品课程组

广东省精品课程《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制造基础》由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课程组在2008年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精品课程基础之上发展而成的,2009年由广东省教育厅批准立项为“省级精品课程”。

在省教育厅、学校相关部门与领导的支持和团队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三年的建设,在师资队伍、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课程资源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一)认真制订建设规划

为使本课程的建设有的放矢并取得实效,课程组根据省教育厅和学校对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求,结合本课程的实际情况,团队成员反复讨论后制定了《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制造基础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含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认真规划,为课程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严格按照《规划》执行课程建设

为使课程的建设有章可循,稳步推进,在近三年的时间里,课程组分步骤,有重点地对规划的内容实施执行,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具体做法如下:

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完善和充实教学内容和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

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重点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

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补充教学案例,优化教学过程,增加最新技术成果,更新教学资源;

2010年6月至2012年7月,重点推进教材改革与编写工作。

2009年起至今后更长的时间推动师资队伍建设,使课程组成员在学历、职称、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有明显的提升,最终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方向多样、教研水平高的教学团队。

二、成效与基本经验

(一)师资队伍建设

本课程集中了我院“机械基础课”教学的一批骨干教师,••高校机械专业毕业。

教学队伍的总体结构比较合理,是一支责任感强、团结协作好的的教学团队。

课程负责人何秋梅(副教授,加工中心技师)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手段,勇于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

曾在2008年12月份机械工程系“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在2012年6月份荣获院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作为成果第一完成人)。

组织开展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主持《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制造基础》省级示范专业群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主要是进行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成效显著。

注重教学研究,钻研学术,近三年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学术论文,发表5篇教学研究论文,有1篇在“南粤杯”校企合作经验交流研讨会论文评选中荣获三等奖;主持或主要参与3项教改项目,荣获院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作为副主编出版《数控铳床、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教材一部。

作为主编全面组织《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制造基础》、《Pro/E三维设计》项目化教材的编写工作,现正作为校本教材在使用中,效果良好,计划于本年12月份之前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积极投身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重点专业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特别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作为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团队教师开展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并将多年的教研教改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年教师成长过程中起到“传、帮、带''作用。

通过努力,该专业被评为“2012年度学院重点专业”。

作为骨干教师,••学过程中积极实践教学与教研的良性互动,将现代Pro/E三维分析技术的最新教研成果及时引入教材以及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精神。

组织团队开发利用《Pro/E三维设计》网络教学平台,并根据课程需要不断优化网络教学资源,重点突出职业考证与技能竞赛、学生作品展示。

指导学生参加各级技能竞赛,特别是省级和国家级项目,成绩优异:

2010.07-2012.07连续三届,指导的学生在广东省CAD图形技能及创新大赛中,分别荣获机械类高级组团体二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2011.08-2012.08,指导的学生在第四届、第五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均荣获机械类团体二等体、个人全能一、二等奖多名,被授予“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2011.10,指导的学生在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011.12,指导的学生在广东强力集团与我院联办的“家用电器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主讲教师林庆文(高级工程师)科研成果突出:

参与建设的课题《探究校企合作中教学模式的策略》被授予国家科研成果一等奖,主持的项目《有限元技术(FEA)在产品自主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建设的项目《反求工程与CAD/CAM/CNC系统集成及应用开发研究》荣获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一等奖,项目《虚拟制造技术在家电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荣获国家机械工业局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广东省电子机械工业厅一等奖,项目《机械及模具CAD/CAM技术及应用示范》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广东省电子机械工业厅二等奖。

教研成果主要有:

获2011年学院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奖、广东强力集团暨广东水院“家用电器创新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从化工业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主讲教师张社就(高级工程师)指导毕业设计多次荣获优秀奖,已发表“电动车制动盘盖复合成形模具”、“基于BRT原理的轴套深孔加工方法”等论文10篇,出版教材1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

2007年获学生评为“我心目中的良师”,2010年获评院级“第一届教师名师”称号。

骨干教师黄灿军(讲师,加工中心技师)近年来参与中国教育专家委员会教育规划重点课题《提高职业院校课堂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探究校企合作中教学模式的策略》并被授予国家科研成果一等奖,参与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省级示范性专业的建设。

主编《数控铳床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参编《液压与气动技术》教材,在《中国塑料》、《广东塑料》、《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新课程研究》、《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教书育人》等刊物发表论文7篇。

荣获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07-2008年度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度考核优秀等级;2008-2009学年学院优秀教师;・・08年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奖;2009“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竞赛“院级三等奖;2011年度考核优秀等级。

骨干教师周钦河(副教授)曾多次获得“我心目中的良师”称号,水利厅、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称号、中国当代教育协会“全国优秀教育园丁”称号。

曾主持中国教育专家委员会教育规划重点课题《提高职业院校课堂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探究校企合作中教学模式的策略》子课题并被授予国家科研成果一等奖。

主持学院课题《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研究》。

曾获中国当代教育协会第二届全国教育科研创新成果一等奖。

参与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液态乙醇浓度在线快速测控系统的开发及应用》和《面向流程工业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关键技术研究》,负责传感精度理论研究。

参与广州广日工程有限公司“节能型电梯智能化群组控制技术研究“、广州思卡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的车载电子标签等企业项目。

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16篇,主编、副主编《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制图与AutoCAD绘图》、《数控铳床、加工中心维修》、《模具CAD/CAM》、《数控铳床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电工基础》、《单片机应用技术项目式教程》等多部教材。

(二)课程内容建设

本课程对应的职业典型工作任务是机械零部件的设计、选材、毛坯生产、热处理、切削加工等。

这些典型工作任务构成了一般机械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的一个完整的流程。

因而,本课程主要是围绕这条工作路线选择课程内容。

选用了带式输送机和卷扬机作为教学载体,以这两种设备中的减速器作为主要的载体,基本按照一般机械零部件从设计到生产加工成品的路线来确定项目,选择设计一个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大型综合项目——“带式输送机或卷扬机等传动装置的结构设计及其减速器上各零件的生产加工”。

用这个综合项目中的子项目作为单项项目,对单项技能进行反复的训练。

依据机械行业典型机械零件的设计、制造过程中常见的工作任务归纳出具有普遍适应性的八个学习性工作项目。

以这八个学习性工作项目为载体,设计了八个学习情境作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体现工作过程性知识与技能的针对性。

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顺序安排教学。

前后学习情境之间又是相互关联的,所有学习情境综合成一个系统性的设计与生产加工的过程。

在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情境中,学习内容遵循基本的工作行为过程结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学生通过六步骤教学法的训练,学到了普遍适用的工作思路和工作任务的实施技能,随着学习的深入,能够完成的工作任务随之增多,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这种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遵循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由浅入深,以实际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设计贴近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性工作任务,突出了学习任务的职业情境。

让学生体验机械工程一线情境,并在实际工作氛围中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

(三)教学条件

1.教材及相关资料建设

本课程三年来一直使用的教材都是何秋梅等主编的《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制造基础》(校本教材)。

本课程自开设以来,主讲教师密切关注国内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领域各种新方法的最新进展及应用,每学期对教学内容更新一次,保证本课程从教学内容、体系结构到教学方法与国内外的发展同步。

为了跟踪机械行业的发展,充分体现职业院校教育的特点,在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上有利于学生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体现专业发展的前沿动向,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信息,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完善知识体系和学科覆盖面,目前采用每年更新一次的校本教材,并参考国内外出版的相关教材和参考书。

该教材与南海远望机床厂、广东力特等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一起根据企业需要和生产的实际编写。

还与企业合作编写学习情境和讲义相随进行教学,具有工学结合特色,使用效果良好。

目前,该校本教材已经提交给清华大学出版社,计划于本年底出版发行。

本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具有适用教材、自编实训大纲及指导书、课件、教案、动画、图片、视频、教学模型、相片、教学录像、习题、试题、实训讲义、现场产品等教学相关资料,各种资料均按照课程设计思路组织,好找易学,种类齐全。

课程组成员编写的教材如下:

(1)、待出版的校本教材两部:

《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制造基础》(精品课程配套校本教材,已提交给清华出版社于本年底出版发行)、《Pro/ENGINEER5.0三维设计》(项目化校本教材)

(2)、已出版的教材有九部:

《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制图与AutoCAD绘图》、《数控铳床、加工中心维修》、《模具CAD/CAM》、《数控铳床、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电工基础》、《单片机应用技术项目式教程》、《冲压模具设计》、^Pro/ENGINEERWildfire4.0产品设计应用教程》等。

2.实践教学环境

近年,本院作为国家级骨干院校和省级示范院校,大力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并鼓励企业共同参与。

如,本课程使用的主要实训场就是广东力特机械有限公司、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共同参与建设的。

设备齐全、实训环境好,设施利用率高,能够满足本课程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

将金工实训场和零件测绘场(机械传动实训场)改为课堂实训中心教学一体化教室,教室的一部分为理论教学场所,另外一部分为实践操作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边做边学。

在教学内容上,将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安排在零件测绘场进行,将机械装配与机构运动虚拟仿真教学安排CAD/CAM实训中心进行,将机械加工制造的教学环节安排在金工实训场和钳工实训场进行。

从企业聘任了一批能工巧匠作为实践指导教师现场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如现场讲座、生产车间讲解、操作工培训等,进一步加强了岗位实际技能的培养。

经过几年的努力,机械工程系已建立了一批稳定的长期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

与远望机床厂、广日电梯、广东力特、广州数控、天弘机电、东莞台一机械等十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形成了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与本课程有关的校外实训基地如下表,布点合理,功能明确,运行良好,能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程环境,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此外,作为校外实训基地的企业也纷纷录用本专业学生。

为了使学生在真实的工程中熏陶,与工作岗位零距离,我们的部分课程课堂就设在企业真实现场,同时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参与教学,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校内教学安排在多媒体教室、零件测绘场、机械传动实训场、金工实训场、钳工实训场、CAD/CAM实训中心等进行,具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教学地点。

实行“做中教、做中学''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课程中每一项工作任务的学习过程均与实际工作的工作流程相一致,基于实际零件的设计、制造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将课程教学内容与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工作要求有机地融合,形成鲜明的工学交替、任务驱动、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我们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及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关系,以真实的机械零部件作为教学载体,零部件设计生产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为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在兼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现场实操、现场参观学习,请企业的能工巧匠来校内实训中心教学以及学生顶岗实习等方法进行工学交替、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多样,显著提高了教学和实训的质量。

具体的教学方法有:

案例教学法、启发引导教学法、六步教学法、分组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演示教学法等。

课程的成绩评价采用形成性过程考核,注重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考核。

考核评价方法包括:

(1)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评价方法(工作成果评价60%、学生自评15%、教师评价25%,评价在每一学习性工作任务结束时进行)。

(2)阶段考核评价(各个学习情境的项目评价,在每一学习情境结束时进行统计)。

(3)课程总体成绩评价(过程评价和期末考试成绩的综合,以及学生自主创新的设计或生产加工的成绩)。

本课程建设的一大亮点就是充分引入Pro/ENGINEERWildfire三维技术到本课程教学中。

包括:

(1)虚拟装配(利用Pro/E强大的造型和装配功能,让学生自己设计零件或者根据需要从零件资源库中调出零件,进行装配设计)。

(2)机构运动仿真(为学生掌握传动机构的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实验环境)。

(3)虚拟零件库的制作(便于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大大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

此外,还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与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还应用计算机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制作了电子教案、网络课件、视频示范等教学资料,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教学效果

1、专家、督导及学生评价

本课程长期以来的建设成就得到校内督导队、学生、校内外专家、行业企业的肯定。

(1)广东省机械研究所阮毅高级工程师评价:

《机械零部件设计及制造基础》是高等学校机械类各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具有实践性较强,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

在多年的课程建设中,课程负责人带领课程组成员,积极探索,始终坚持高职专业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原则,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文件。

课程结合普通高职院校、实用性人才的培养特点,根据专业建设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改革,其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相互渗透,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

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自身特点,采用“边讲、边做、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

该课程改革思路清晰,教学模式新颖,建设力度大,管理举措多,教学效果好,有着先进的教学理念。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课程内容体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职业资格证书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开放性实验室建设,以及与企业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达到了同类课程领先的教学水平。

总之,该课程建设成熟、特色较为鲜明,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改成果。

(2)南海远望机床有限公司(原广东省机床厂)厂长杨学恒工程师评价:

我们远望机床有限公司与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建立了长效的合作关系,我们主要是生产机床,对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制造的要求很高,而广东水电学院《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制造基础》课程具有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他们的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相互渗透,注重符合生产实际的训练。

该课程基于我们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进行开发和设计,培养出来的学生到我们企业工作的适应性很强,动手能力也很强,工作态度好,学生综合素质高,省去了我们企业二次培训,我们认为该课程的教学是成功的,符合企业需求的。

(3)广州南邦机械有限公司杜存财高级工程师评价:

每年都有一部分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的学生来我们单位实习,实习主要涉及到机械设计与制造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与《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制造基础》课程组老师接触较多。

课程组老师经常与行业企业交流,获取人才培养要求的新信息,按照社会的需求培养人才。

该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对原有的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等的有关内容进行了精选与整合,从满足机械工程实际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设计理论、基本技能出发,突出了实用性、创新性和综合性。

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快掌握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最急需的知识。

我在实习指导中发现该校的学生机械设计与制造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扎实,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及职业素养,工作认真,吃苦耐劳,能迅速适应岗位工作,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4)校内督导组评价

《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制造基础》课程建设是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开展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内容以及自编实训教材都富有高职高专特色,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改革方向。

课程改革理念先进,课程内容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满足企业对高职高专学生能力的要求。

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近年来,该课程组在教学、实践性环节等各方面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在教学上,该课程组老师授课认真、负责,教学质量高,深受学生的欢迎。

正如学生的评价:

“课堂练习的时间充足,能够掌握所学内容,上课的效果很不错”。

“老师辅导学生认真耐心,讲课结合生产案例,让我们掌握了知识”。

该课程在建设过程中积极采用校企联合办学的方式,使理论教学更贴近于实际应用;同时校内实践性教学环节丰富多彩,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科研方面,该课程组老师发表了几十篇有较高水平的论文,参与国家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并主持了多项校内青年基金项目的研究。

(5)学生评价

我院教学质量管理部门每个学期都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教,概括如下:

课程组主讲教师被评价均达到90分以上,等级为优秀或者良好。

从总体上看,学生对任课教师评价是肯定的,评价结果摘录:

授课认真,有责任心,敬业精神等很值得我们学生学习;教育学生有爱心,解答问题耐心;技能与综合能力培养相结合,教学方法实用,注意视、听、做、用结合;课程内容新、项目丰富。

特别是以工作任务为目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通过一个任务的学习,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同时,老师在每次的学习任务结束后,都通过循循善诱,启发学生进行更多的思考;课内外与学生交流广泛,既包含知识与技能问题,也包含人生处世、职业精神方面的问题。

2社会认可度

(1)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强,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训练载体,所以获得的工作技能实用性强,操作熟练,参加工作后学生能够马上进入工作角色,实现了学习与工作的无缝对接,获得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东莞市台一机械有限公司对我院毕业生的工作评价:

吴仁伟、邓贤模、曹红彩等2006年6月加入东莞市台一机械有限公司,分别任职生产部生产岗和管理岗,为人诚恳,工作态度积极认真,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扎实,

广州市黄埔精密模具厂对我院学生顶岗实习评价:

本厂从07年12月起,先后接收了贵院机械系05级-09级的学生张健铭、陈华越、谭炳炜、巫苑辉、钟沛洪、罗海旋等6位同学到厂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时间从1个月至3个月,实习工种有模具设计、机械加工、线切割加工、装配等。

从学生的工作态度和完成工作任务情况来看,该批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虚心向师傅学习,工作上比较主动,基本能完成工作任务,无论是加班或是正常上班,都能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

总体来说,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较好,具备了出一定的职业能力,表现令人满意。

希望学校继续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增强他们对企业工作的适应能力。

广州市天弘机电有限公司对我系毕业生的工作评价:

学生对工作适应快,动手能力强,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扎实、全面,工作积极主动,学生综合素质高,岗位适应能力强,省去了企业的二次培训。

学校的教育训练全面有效。

(2)课程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

课程教学在注重突出专门知识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先进性的同时,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通过学历教育融入职业技能鉴定内涵,将课程教学全面覆盖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应知和应会,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安排和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为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提供可靠的保障,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实施“双证制”教育。

目前,我院机械工程系实训中心已获得广东省社会保障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授权:

与本课程相关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证资格有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绘图员、助理模具设计师、铳床工、车床工、Pro/E三维数字建模师,证书的一次性通过率都在85%以上。

这些职业资格证均与本课程有关。

其中,本课程的机械零部件的设计,都离不开Pro/E、CAD工具,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进行运用和内化。

数控铳床工和数控车床工与跟本课程密切相关。

其理论知识与普通机床操作工大部分是相通的;基本上都是来自本课程的学习而获得的,实操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该课程为数控机床操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学生产品能够体现应用价值

平时通过课程的项目化教学,采用项目考核、班内比赛、班费出资奖励等激励措施,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组团进行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也以三维数字仿真方式进行设计实践活动,成果多多。

包括工业设计作品、机械工程结构设计作品、工程分析作品、工业仿真作品,大部分都是面向生产制造等工程应用目的的设计。

有些学生还以顶岗实习的方式或兼职参与企业的设计项目,如广东强力集团的电饭煲的设计(09级的沈炳贤同学、10级的林贵原、林欣同学)、“从化荔枝蜜”形象包装设计(10级的管博智同学)、佛山顺德合捷电器实业有限公司抽油烟机的设计(09级的方广铭同学)、佛山锡山家具集团家具外观设计(09级的袁超同学)等等。

以下再举几个体现学生作品使用价值的实例:

课程项目中学生设计的卷扬机、绞车、盘磨机、矿用链式输送机等的传动装置均是机械行业中的常规实用的机械设备;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的精压机、三自由度转动关节型机械手臂、龙门式上下料机械手等都在可机械行业中得到应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10级学生设计的减速器及其零部件如齿轮、轴、轴承、键等,最终都用Pro/E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