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7948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Word格式.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Word格式.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Word格式.docx

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再动手试一试。

在米尺上数一数,1米有多少分米?

说说你是怎样数的,结果怎样。

(1米=10分米)

说说在我们周围,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学生小组进行操作。

●学生汇报自己量的情况。

●学生小组中自己进行一下测量,说说自己测量的什么大约是10厘米,什么大约是20厘米?

●汇报测量结果。

●小组同学进行讨论,用等式的形式进行表示出来。

●学生汇报自己画的方法和步骤。

学生尺、长1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板。

学生尺米尺

学生实践操作:

和你的同桌合作:

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

再说说接近几分米。

二、认识毫米

今天老师有一个小问题需要大家帮忙。

你能量一量自己的数学书的厚度吗?

大家说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老师还想知道的更准确一点,该怎么办呢?

有没有办法知道不到1厘米的数学书厚度到底是夺少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

它就是——毫米。

讲述:

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一些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你知道1厘米里有几毫米吗?

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几毫米。

板书:

1厘米=10毫米

在我们周围有哪些事物的长度是1毫米?

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东西?

(教师可以适当补充部分例子:

硬币的厚度,乘车卡的厚度等)

你能用自己的手指比画一下1毫米的长度吗?

手指游戏:

老师说长度,学生用手来比画。

(区分米、分米、厘米和毫米)

你知道量哪些东西的长度和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

三、巩固

你能说说他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吗?

小组合作练习:

每人拿出一块橡皮和一枝铅笔,先讨论量这两种东西的长度和厚度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再独立进行测量。

在()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铁钉长2()床长2()

大米宽2()黄瓜长2()

三条线段哪条最长?

先说说,再量。

量一量自己的拇指宽是几毫米。

1分米里有几毫米?

你是怎样知道的?

板书设计:

分米和毫米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主备人:

凌书文上课时间:

简单的单位换算第2教时总第2课时

1.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例题1:

自动铅笔的笔芯长6厘米。

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呢?

60厘米=()60毫米

2.(拿出一根自动铅笔的笔芯)

问:

这根笔芯长多少?

你知道吗?

(请一生上来测量。

3.测量结果是多长?

4.(板书:

6厘米)问:

能用毫米作单位吗?

(板书:

6厘米=()毫米)指名说。

5.你是怎么想的呢?

(同桌互说)

汇报(多人说一说)。

A.共有60小格,就是60毫米;

B.1厘米是10毫米,6厘米是60毫米。

6.你觉得这两种说法怎么样?

哪种更简单?

你能像他一样说一说吗?

(再请一人说)

7.出示例题2:

课桌的高是80厘米。

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呢?

80厘米=()分米

你是怎样想的?

8.这有一张课桌,它的高是60厘米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呢?

9.补充练习:

30分米=()米

40毫米=()厘米

10.这两题你们都会了,如果换两题行吗?

板:

你是怎么想的?

同桌一人说一题。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

1)现在请你自己量量这些图形中各条边长是多少厘米?

2)自己量一量,同桌可互相看一看,后汇报。

3)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4)同桌互说,后汇报。

2.完成2。

1)图上小朋友测量的是什么?

2)手的宽度和上步的长度。

3)你知道他手有多宽和一步有多长吗?

4)这用的是什么单位?

5)请你填一填书上的括号。

6)生汇报。

3.完成第3题。

1)请你填一填。

(学生独立填写。

2)开火车汇报。

3)第一题你是怎么比的?

4)讨论:

数据一样时,可以只看单位。

5)你还想说说哪题,你是怎么比的?

4.完成第4题。

1)这儿有两条线段,先估计它们的长度。

2)再量一量,看估计得对不对。

3)你用得是什么单位?

4)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5)同桌互说。

5.完成第5题。

1)指名读题。

2)师说要求。

有不理解的可以提出来。

3)生可以回家记录。

简单的单位换算

6厘米=60毫米

不进位加第1教时总第1课时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笔算和在1000以内的三位数加法,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

2.学生了解验算的重要意义,学会加法的验算方法,并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使学生体会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加法的验算方法的过程。

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的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写过日记吗?

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篇数学日记,大家想看吗?

(出示小黑板)

1.同学们,你们看了小黑板,有什么想法?

有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指名提问题,教师整理)

1)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2)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3)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4)二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谈话: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

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题:

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指名列式:

143+126)

下面请同学们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求出结果。

(生练习,小组讨论交流)

2.师:

谁愿意把你想出的计算方法告诉大家?

(指名说)

师: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3.鼓励学生用笔算的形式计算。

1)问:

在列竖式时,两个加数要怎样?

如何计算?

2)问:

应从哪一位算起?

教师列竖式计算:

百十个

143

+126

269

3)指名说笔算过程,以及在结果中每一位上数表示什么?

4)小结:

三位数相加时应怎样列竖式,从哪里算起?

4.教学验算方法。

1)介绍:

要检查算得对不对,还要验算。

验算)

2)将例题中的两个加数位置交换,该怎样列式?

(板书竖式:

126)

+143

3)学生笔算,看计算的结果和例题相比会怎样?

4)说明:

在笔算是要检查加法做的对不对,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遍,看得数是否一样,这样的检查叫做验算。

5.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三位数笔算加法,应该怎样列竖式?

从哪一位算起:

怎样验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在书上算一算。

(生独立计算)

2)你想怎样验算?

3)汇报。

你是怎样算的?

怎样验算的?

2.想想做做第3题

1)先说一说你从表中知道了什么?

2)独立计算。

3.想想做做第4题

1)说图意。

四.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计算。

注意对齐数位。

不进位加

143+126

+126

269

验算:

126

+143

进位加第2教时总第2课时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4+650+9060+90

8+370+803+7

这几题都是什么加法?

每题的和最高位都是几?

为什么都是1?

2.笔算。

37+2564+8

这两题在笔算时分别是怎样加的?

3.导入新课:

笔算百以内进位加法时,要先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些知识,学习万以内笔算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

进位加法)

二.新授

出示例题图,学习例题。

1.出示问题1:

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指名列式:

85+143=

2)学生尝试笔算。

3)指名说计算办法。

从哪位算起?

说说个位上相加的过程。

十位上8加4得多少?

十位上满了十怎么办?

十位上的和怎样写?

百位上相加是多少?

为什么得2?

4)指名学生完整的口述笔算过程。

5)请学生在书上进行验算,再填写横式得数。

2.出示问题2:

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82+126=

2)请学生独立探索解决,指名板演。

3)集体核对,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学生独立验算,横式上写得数。

3.归纳

1)请你想一想,笔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怎样算?

(组织学生讨论)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3)小结:

做笔算加法要将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三巩固练习

2)汇报。

2.想想做做第3题

1)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

6576334

+243+646+569

208712893

2)怎样列式?

3)独立计算。

4)汇报。

4.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计算。

2)你是怎样验算的?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三位数加法笔算要怎样算?

进位加

85+143=85+126=

8585

+143+126

208211

巩固练习第3教时总第3课时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一.揭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数相加的笔算加法,谁来说怎样笔算这类加法呢?

今天,我们就来练习有关的计算。

二.计算练习

1.想想做做第5题

比一比,算一算。

6+87+96+35+7

60+8070+9060+3050+70

1)学生自己口算。

2)同桌说一说,第二行的几道题你是怎样算的?

3)比一比:

每组题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4)指出:

在计算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进一位。

2.想想做做第6题。

1)说说图意。

2)小兔到学校怎样走比较近?

同桌说一说。

3)同桌说:

小猴呢?

谁到学校的路近一些?

4)指名说。

3.想想做做第7题

3.想想做做第8题

2)小明一共跳了多少下?

小方呢?

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

4.想想做做第9题

2)在图上指一指每个小动物的家在哪里。

3)从小兔家到小猴家有1000米远吗?

从松鼠家到小狗家呢?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小组内交流。

指名说。

三.课堂小结

在计算不进位加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口答

连加第4教时总第4课时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通过交流、比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一.复习

8+5+16+7+39+8+2

6+5+39+7+37+8+6

2.找出最快最好的办法,口算出每个三角形上数的总和。

439

557581

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3.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笔算三个数的连加。

(板书课题:

连加)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

一、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你打算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

85+143+126

2)同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算?

(同桌说,再独立计算试一试)

指名说如何计算。

3)再想想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小组讨论。

4)指名说:

还可以只列一个竖式

85

+126

354

5)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人小组说一说。

2.教学试一试:

四、五、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78+194+236

178

194

+236

个位上先加哪两个数比较方便?

十位上呢?

同桌讨论。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学生自己完成计算)

三.巩固练习

53279586

316402117

+125+311+208

2)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指名汇报,集体核对。

1)学生自读题目,理解题意。

2)指名说题意:

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3)生独立计算。

4)汇报核对。

1)指名说图意。

2)三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

怎样列式

3)学生独立计算。

4.想想做做第5题

1)指名说图意。

2)师小结:

花坛每边268厘米,三角形花坛的三条边一样长,花坛的栏杆一共长多少厘米?

3)学生独立计算。

5.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获得了什么?

连加

85+143+126=354(本)

354

 

3.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4.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4.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二年级数学下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