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79536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

5.简述汉字造字的六种基本方法。

1)象形2)指事3)会意4)形声5)转注,同义互训6)假借,同音替代。

6.“三皇五帝”正统的说法是指哪些人?

三皇: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正统观点)

五帝: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7.中国人为什么把自己称作“龙的传人”?

龙最初是生殖图腾,后演化为政治图腾。

(1.首先是远古人生殖崇拜的结果。

(2.大国统治需要有某种神奇的强大超凡的力量的支助。

(3.农耕文明需要雨水保护。

龙主管雨水。

8.简述《易经》包含的哲学思想。

(1.对立统一的思想(2.变化发展的思想

(3.矛盾对立与转化的思想(4.主观能动性的思想

(5.无限发展的思想

9.揭示《周易》精髓的“阴阳鱼图”最早是什么时代的作品?

《阴阳鱼图》:

据明朝初年的赵挥谦说,南宋时,朱熹派蔡元定到四川搜集这些图,蔡得到三副图,这是其中之一。

不知什么原因,朱熹没有见到这幅图。

赵挥谦也是好不容易才搜集到的。

李申认为,我们最好相信,这图是元朝末年的人创造的,也可能就是赵挥谦创造的。

10.简述孔子“君子观”的主要内容。

为人处世之道—君子观

1.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的实质:

爱人

2.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义的实质:

适宜

3.礼是仁义的表现形式礼的实质:

体仁行义的行为规范

4.时中中庸之道:

执两用中,“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

5.“知命”尽人事而待天命

11.简述儒家之“儒”的本质含义。

儒,含有不穷困、不为困难所吓倒,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的人之意。

儒家的儒,正是这种不穷困、不为困难所吓倒,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的君子儒,而非小人儒。

12.述评儒家的“穷独达兼”的为人处世之道。

穷独达兼。

(义)

孔子:

“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

孟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尽心上》

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对此有很好的表白: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3.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1.“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

2.“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3.启发式教学方法

4.实事求是的学风

14、儒家的理想人格——内圣外王

内涵:

内圣,指内心有深厚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修养,即内修圣人之德。

外王即外施王者之政,指把主体内在的修养所得,推广于社会,使天下道一风同。

用儒家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通过修身来齐家,进而治国平天下。

方法:

三纲八目:

三纲:

①明明德,②亲民,③止于至善。

八目:

①格物、②致知、③正心、④诚意、⑤修身、⑥齐家、⑦治国、⑧平天下;

15.述评儒家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人生哲学及其现代意义?

当仁不让,义不容辞。

(义)

孔子为中国人做出了楷模——舍己为人,公而忘私,以天下为己任,杀身成仁,舍身求义。

这种不顾个人安危,以天下为己任,赴汤蹈火,前仆后继的精神,是儒家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今天的脊梁。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16.道家思想的出发点是什么?

杨子、老子、庄子的答案各是什么?

出发点:

全生避害

杨朱的方法——逃离人世,遁迹山林。

老子的方法——遵道行事,自然无为。

庄子的方法——无待无我,避于仙境。

17.简述道家老子的为人处世之道。

袭明:

按道、常、规律办事。

处柔:

(贵柔守雌)“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无为”:

“寡欲”: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第46章)所以要“寡欲”。

不为天下先:

“三宝”:

一是慈,即宽容;

二是俭,即退缩,保守;

三是“不敢为天下先”。

18.述评老子“不敢为天下先”的人生哲学。

19.庄子的理想人格——浑沌、神仙

《应帝王》中有一个寓言: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

‘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19.述评庄子的生死观。

主张“重生”,反对“轻生”

“外生死”

超生死——游无何有之乡

20.“视死如归”的含义及其文化渊源。

齐物论》说: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大宗师》说:

“死生,命也;

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

圣人“不知说(悦)生,不知恶死”。

21.简述庄子的幸福观。

相对幸福自由尽性

以理化情,达生知命

绝对幸福无己、无功、无名

22.简述中国道教的特点。

①它是重视今世、重视生命价值的宗教。

②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即相信仙人、仙境的存在,世人可以寻求到或修炼成仙。

③是重视科技的宗教。

23.简述佛教中“菩萨”的含义及其精神境界。

波罗蜜修渡成功的人便是“菩萨”。

“菩萨”是梵语菩提(觉悟)萨陲(有情)的译音,中文直译即为“觉有情”,即多情的慈悲救世的得道者。

24.简述佛教中国化的主要表现。

1.死后成佛到今生成佛

2.禁欲主义苦行僧被修正

3.长期修炼成佛到顿悟成佛

4.佛教对中国巫术的妥协

25.简述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区别。

小乘佛教:

认为世间无常,人生是苦。

主张出家修行,宣称生死轮回,在轮回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罗汉)

大乘佛教:

主张世间无常,一切皆空。

把超越现实世界的精神解脱说成是最高、最真实、最理想的精神境界,叫作“涅磐”。

(菩萨、佛)

26.简述《三十六计》的成书时代及其作者。

檀公即南朝刘宋王朝大将檀道济(385-436年),高平金乡(今山东省济宁金乡县檀庄)人。

2008年9月,在檀道济的家乡济宁地区发现了玉简册书《三十六计》,玉书尾片刻有“开皇十六年十一月一日,何震刻”即公元596年,距檀道济仅160年左右。

27.简述中国古代的战争观。

㈠.义战而礼战

㈡.强兵而重战

㈢.弭兵而反战

㈣.义战而仁战

28..述评“向戍弭兵”。

“弭兵之会”就是谈判修和,停止战争的盟会。

公元前546年,宋国大夫向戌,约合晋卿赵子文、楚令尹子木等在宋结盟,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弭兵之会”,又称“向戌弭兵”。

此次弭兵大会共邀请了十余国参加,并约定,除齐、秦大国外,其余各国均需准备双份礼品,分别贡于晋、楚盟主国。

从此,小国的贡纳负担增加了一倍之多。

“弭兵”也是当时的一种社会思潮。

向戌弭兵受到了子罕的批评:

“凡诸侯小国,晋楚所以兵威之。

畏而后上下慈和,慈和而后能安靖起国家,以事大国,所以存也。

无威则骄,骄则乱生,乱生必灭,所以亡也。

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

兵之设久矣,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德也。

圣人以兴,乱人以废,废兴存亡昏明之术,皆兵之由也。

而子求去之,不亦诬乎?

以诬道蔽诸侯,罪莫大焉。

纵无大讨,而又求赏,无厌之甚矣!

”子罕的意见有三:

①弭兵不利于小国。

②弭兵不合天意。

(天生五材)。

③弭兵不符合圣人之道。

《左传》是褒子罕而贬向戌,尚武备而贱弭兵。

28.如何看待宋襄公的泓水之战。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举兵伐郑,楚军为救郑而与宋军战于泓水。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曰: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

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

‘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

‘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

29、子曰:

仁者爱人。

其爱人的最低标准是什么?

爱人之首要在哪里?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爱人的根本之道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推己及人的肯定方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的否定方面。

爱人的始要:

亲亲为大

30.“存天理,灭人欲”的理欲观合理性及其弊端

最早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的是《礼记》。

《礼记·

乐记》: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

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

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

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佚作乱之事,……此大乱之道也。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并把灭人欲当作存天理的必要条件。

天理与人欲的关系:

①相互依存。

他说:

“有个天理就有个人欲,盖缘这个天理,须有个安顿处,才安顿得不恰好,便有人欲出来。

②相互对立。

朱熹更强调天理人欲的对立。

认为“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天理人欲在界限上虽是不确定的,但在性质上却是不容混淆的、对立的。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存则天理灭,二者不可调和。

总之,一个人,食,足够即可,饭要吃,来点肉,来点酒,都是可以的,但大鱼大肉,花天酒地,奢侈浪费,贪图享受,则是过份了,违背了封建道德规范,不该吃的你吃,不该穿的你穿,总追求好吃好喝,则是人欲,要灭绝。

色,不能没有,有即可,但有必须是在符合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的前提下的有。

32、三皇五帝中三皇的各自功用

三皇的功业:

燧人氏:

“钻木取火,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具去毒”;

伏羲氏:

“仰观象于天,俯察法于地。

因夫妇,正五行,始定人道”;

神农氏:

“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土尧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