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作文冲刺培训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1051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人高考作文冲刺培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成人高考作文冲刺培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成人高考作文冲刺培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成人高考作文冲刺培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成人高考作文冲刺培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成人高考作文冲刺培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成人高考作文冲刺培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成人高考作文冲刺培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成人高考作文冲刺培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成人高考作文冲刺培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成人高考作文冲刺培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成人高考作文冲刺培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成人高考作文冲刺培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成人高考作文冲刺培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成人高考作文冲刺培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成人高考作文冲刺培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成人高考作文冲刺培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成人高考作文冲刺培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成人高考作文冲刺培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成人高考作文冲刺培训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人高考作文冲刺培训Word文档格式.docx

《成人高考作文冲刺培训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人高考作文冲刺培训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人高考作文冲刺培训Word文档格式.docx

◆熟悉话题作文基本特点

◆通过模式训练掌握快速作文的基本技巧。

3、话题作文

3.1话题作文的涵义和特点:

●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是描述或者议论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或由头。

话题作文,就是就着这个由头说事论理,抒情写志。

通常表现为“请你以XXX为话题”进行写作,作文,古已有之。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贾宝玉他们的诗社,就常以某一事物为中心吟诗作文。

其中有吟菊花的、有咏海棠的,有题大观园的。

现在,我们在电视里也经常看到这种作文形式,一些不同栏目的节目主持人常和观众一块儿聊天,他们或谈茶经,或论棋道,或扫描人物春秋,或讲述百姓故事,或评论时事热点。

●话题作文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有较大的开放性与自由度。

它的开放性与自由度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文题范围较宽泛,可入题的内容比较丰富。

如上,吟菊花的,则梦菊、忆菊、供菊、画菊无所不写;

论棋道的,则棋艺、棋德、棋风尽纳其中。

二是对文体不加限制,可以记叙,可以议论,可以抒情;

也可以夹叙夹议,还可以写抒情性议论文,甚至可以写成小说、剧本等;

写法可以灵活多样。

因此,话题作文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发挥水平的广阔天地,它的写作旨趣是追求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要求大胆想象,自由发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这种命题方式是对束缚同学们手脚的写作教条的大解放。

正因为如此,话题作文才在近几年受到考试作文

(如1998——2002的高考作文)和竞赛作文(如《中国青年报》“三新杯”作文大赛)的广泛关注与青睐。

比如:

现在有一道作文题为《节约》,考生见到这道题时,可能会想到:

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应该大力提倡和赞扬的。

想到这一点本不错,但还不够,我建议考生先不要动笔,再进一步思考一下。

可能有的考生又会换一个角度思考:

一味地讲求节约,削减支出,可能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意识,如果人们的消费意识都不强的话,恐怕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从立意的角度看,这两种立意完全不同。

如果考生在平时练习中能够一题多立意,就可以训练和提高自己作文构思的敏捷性,从而避免命题作文时立意难产的尴尬,游刃有余地选择一个最佳的立意,写出一篇高水平的文章来。

关于要不要奉献、教育要不要产业化的话题也是这样。

●话题作文不同于命题作文和传统的“材料作文”,具有较大的中立性。

可类比主持人与正反方的位置关系。

命题作文给定题目,束缚最多,而虽然大多数话题作文也有材料,但话题作文的材料与材料作文的材料作用也不同。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立意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它提供的一般是中心意见,而这个中心意见往往是同学们要写作的根本。

而“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只是命题者所作的“作前指导”,是引发同学们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同学们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同学们展开联想的一个比附,是举一反三的“一”。

请比较下面两则材料并加以区别:

材料一:

一只老鸟指着开着门的鸟笼对它的几个孩子说“进去吧,我早就为你们准备好了家。

\"

“不,我们要上天!

它的孩子回答说。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二:

有人说当代中学生常常是矛盾的。

一方面,带有个性的脸颊,他们开始认识到自我,自信“我就是我\"

另一方面,在缤纷炫目、而且必须面对的生活面前,他们有时也迷茫,常常会问:

“谁能告诉我,我是谁?

请你结合成长中的亲身经历,以“我的故事”为话题,讲出一段真实的体验和感受。

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分析:

通过比较,我们很容易发现,由于材料的“功用”不同,二者的区别是明显的。

前一则材料,是文章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同学们必须找准材料的“焦点”,审清“自立”这个题旨后才能构思写作;

而后一则材料,仅仅为我们提示了一个内容指向,其写作范围也要比前者大得多。

在写法上,以往的材料作文很容易套用“三段论”、“四步法”。

引述材料、分析材料、联系材料、归结材料几乎成了这类作文固定的写作模式(并不是说这种模式完全要不得,作为基础训练它是可以的,但在选拔考试中,这种模式作文肯定占不了什么优势)。

而话题式材料作文,除了明确限定性内容外,同学们在写作时,完全可以从简审题,突破传统材料作文所形成的种种程式,在它为同学们提供的最广阔的思维空间里,大胆地发表对事物的高见,不拘一格地写出社会生活的五彩缤纷,写出自己的最精彩的故事。

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也不是同一概念,但二者又有交叉的地方。

有些命题本身可以是话题,如“我的苦恼”、“尝试”、“历史告诉我”等等。

而有些命题就不能仅仅把它看作话题,因为它已经是作者的观点或主张了,如

“金钱并非万能”。

话题作文的话题,既是题目又不是题目。

说是题目,是因为它是同学们立题写作的一个“索引”和依据,所写一定要与之关联与粘合。

就是说,同学们写作的车厢必须挂在“相关内容”这个火车头上,否则你就到不了站。

说不是题目,是因为这个话题只是为同学们的写作规定了一个范围,引发我们写作的由头,在文章拟题、立意、选材、文体和表达等方面留给我们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

打个比方说,以前的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如果说是划了个小圈子,那么,话题作文就是划了个大圈子。

站在小圈子里比划拳脚,总是有本领施展不出的感觉,或者动不动就踩线,动不动就出界违例,极大地束缚了我们的思想,影响了水平的发挥。

大圈子为我们提供了用武之地,有本领的就使出来吧!

然而我们有些同学不会利用这用武之地,总是习惯于把自己圈定在小圈子里,放不开思路,写不出有新意的文章,或者思路是直线条的、平板的、没有层次的。

3.2话题作文实例示范

例1、江苏作文题目

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请以“人与路”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例2、浙江卷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据《列子》记载: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

“愿有所息.”仲尼曰:

“生无所息.”

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

(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

(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

(《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

(旅游学专家)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疲劳到来之前,适当休息效果会更佳。

(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

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1)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

(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不少于800个字。

(5)不得抄袭。

例3、湖南作文题目:

谈意气

以《谈意气》为题,对字典里“意气”的三种解释作个阐述。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3.3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从近年来高考满分作文中总结出的拟题形式,以供考生参考:

★形象描绘式

此类题目将所要讲述的道理形象化,把文章的观点生动地表现出来,达到“言浅意深”的效果。

如关于“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话题作文,一考生将自己的作文题目拟为“把握别人垂下的藤索”,题目中的藤索正是文中老师的建议,迷惘中的“我”正是抓住了这根藤索,才走出“暗无天日的洞穴”。

“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然而作者对这几个字却只字未提,只是以形象的标题明确地向阅卷者传达了这个观点。

2004年的关于“幸福快乐与我们的思维方式”为话题的作文,一篇名为《蒙着黑纱的幸福》的文章很引人注目。

揭开黑纱,即揭开我们思想上的阴影,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幸福就在身边,形象的比喻道出深刻的道理。

上海卷高考作文《文化的呼吸》也正是通过这种形象化的方法写出了文化所需要的一种状态。

★貌离神合式

此类作文题目多将几个毫不相关的名词用分隔号隔开,而通常这些看似毫无联系的名词却被作者巧妙地勾连在一起,共同揭示文章的主题。

如以“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为话题的高考作文中,重庆一考生的题目拟为“诗人·

明月·

黄花”,初看此题,自然会产生这一个疑问———“这三者有什么关系”———正是这个疑问,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得读者自然而然地产生阅读的愿望。

又如一篇名为《哀痛者·

幸福者》的文章,文中正是借鲁迅先生《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的内容阐明了“换一种思维方式,‘哀痛者’也会变成‘幸福者’”这一观点。

  ★诗文化用式

此类题目巧妙地运用古典诗词中的语句,或营造意境,或点明观点,可以原诗文完整借用,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写。

如“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作文中,作者借用杜甫的名句“感时花溅泪”为题,形象地揭示出感情亲疏与事物认知的关系,充分说明了“人的感情亲疏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便也不同”的观点。

如“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的作文中,一考生的题目为“争渡!

怎渡?

”,便是化用李清照《如梦令》中的诗句。

“争渡”写出了当人们竞相争渡的情形,而“怎渡”提出了怎么才能拥有最完美的行程,暗合了话题的内容。

2005年上海卷关于流行文化的话题,有的考生将题目拟为《莫为浮云遮望眼》、《任尔东西南北风》,巧妙地化用诗句吸引阅卷者的注意。

  ★妙趣横生式

此类题目,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题目的幽默趣味吸引阅卷者的注意。

如《森林公审大会实录》一文,童话般的题目马上勾起阅卷者的阅读兴趣,希望一睹为快。

文章的观点也正是通过森林法庭审理兔子与灰狼一案得以体现。

还有一题为《审苍蝇》的文章,也以其独特的视角赢得了阅卷者的喜爱。

高考作文中,一篇名为《我饿了》的文章引起阅卷者的注意,原因正在于充满妙趣。

  ★经典改编式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聪明的作者也正借用对文学经典作品的改编让自己的文章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通常,此类作品的题目便明示了这一特点。

如《〈孔雀东南飞〉新传》这样的题目,别出心裁,改编原著,以全新的面貌诠释了“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这一话题。

又如《琵琶行之父母有情》一文中,运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于音乐的描写的诗句与父母对我的教育一一对应,述说了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流行时尚式

此类题目能够将学生所感兴趣的流行时尚元素与话题相结合,以新奇的方式让题目引人注目。

如《“爱”在心口难开》,化用流行歌曲《爱你在心口难开》,将父子间的真情真挚地表达出来。

前段日子流行《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风靡一时,上海卷的小考生立即借用,改编成自己的作文题目《谁动了我们的文化观》,不能说不聪明。

  ★直现文体式

此类题目直接显示出文章的特殊文体。

同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或抒情散文不同,它的文体是别致的,与众不同的。

借此来引起阅卷者的注意。

如《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一文,通过文中“望诊”“把脉”……“医生建议”,写出了“吴诚信”的种种表现以及治疗办法,极具新意。

又如一篇名为《药品说明》的文章,借对产品的说明写出了自己对“感情亲疏和对事物认知”这一话题的认识。

  ……以上所列出的题目类型不过是沧海一粟,不可能囊括所有的题目式样。

重要的是考生能够从这些题目中得到一些启示,再融入自己的思考,也能拟出精彩的题目。

 

4、2008年成人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预测与对策

4.1作文评分标准预测

总体评价:

小改与大改之分.大改立即实行的可能性不大.

★小改:

大作文与去年相比仅分值发生变动,由60分变50分.另增加小作文评分标准,设定20分分值.

★大改:

大作文评分标准向普通高考标准接轨.即由普通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等级分组成.后者强调个性化.可参阅<

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统考教材>

第242页.

4.1.1小作★文评分标准

四要点:

理解+转述+分析+语言,总分20分.可参阅<

第302页.

4.1.2大作文评分标准

★内容(15分)+语言(15分)+结构(15分)+文面(5分)可参阅<

4.2相应对策

★内容第一,文面保底,常识错误不犯.

★高考作文反面教材

1、尽管司马迁多次遭受宫刑,但他忍受住一次又一次的痛苦,还是以顽强的毅力写出了伟大的《史记》。

 

2、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不得不忍受断腿之苦,……

3、我看到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的伟大成就和伟大愿景,不由感叹: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4、一代男儿司马迁自愿接受宫刑,就是因为他心中的伟大愿景——那就是大唐还没有一部自己的史书,于是他忍辱负重为大唐完成了《史记》。

5、司马迁在受到残酷的宫刑之后,忍辱苟活,因为他知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

6、有人说人生有三大恨事:

一恨鲫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

第三恨我忘了,不过我想,第三恨应该是:

三恨愿景泡汤。

7、没有愿景,就像投不了胎的野鬼一样。

/没有愿景,就像孤魂野鬼一样没有归宿。

没有愿景的生活就像没有放味精的菜一样,可吃但不鲜。

8、我的爸爸就像亲人一样爱我。

9、周总理的愿景是国家的富强独立,在他心里只有四个大字:

为人民服务!

10、眼睛为什么长在两边,因为它是用来向前看的。

11、人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生死故,两者皆可抛。

12、我最大的愿景就是有骂人的习惯。

虽说五讲四美要遵守,但恐怕只有坐在房顶上骂上三小时不带重样的才能解解我心头的怨气。

写到这里,我手心发汗,因为我怨的是这张考卷,因为它决定了我的未来和前景。

就凭这不足半米的考卷和一些墨水,就决断我十二年的求学生涯,我不服。

但我犯不着跟分数过不去。

13.我的很多同学为了能考上军校或警校,不惜把眼睛给做了。

14、泰戈尔说: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15、汨罗江边,项羽手持利剑于颈间,他高呼……

16、韩愈跟着刘邦去打仗,一天,……

17、我们一家三口,爸爸妈妈和姐姐。

18、远远地,走来一位女姑娘。

19、什么是举一反三?

就是举一个例子反对三个例子

第2讲成人高考作文快速作文法

导语:

近年高考语文,由于不少考生一味模仿部分高分作文,片面追求形式上“创新”,致使考场中上出现大量的“四不象”作文;

有些考生忽视常规作文的结构训练,缺乏快速架构作文的能力,所写作文思维紊乱、残缺不全、颠三倒四、主次不分,不能让阅卷人在快速审读中迅速把握其思维逻辑,自然只能得到较低分数。

考场作文就写作主体来讲,是急就章,要在不超过四五十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文章。

就阅卷主体来讲,是浏览者,高速运作的机制决定了阅卷人只能在最多两分钟内(有些十几秒)浏览完毕并作出判断给出分数。

这二者都决定了考场作文在结构上的一些特殊要求。

首先是结构必须有头有尾,层次清楚,清晰明朗,条分缕析,使阅卷人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思维进程。

其次是结构应有一定的模式特征;

近年的高分作文中,不少就是按常规体式和模式结构获得的。

熟悉几种常规而实用的结构模式,并经过长期操练使之了然于胸,必将提升同学们快速架构文章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档次。

1.记叙文结构的几种实用模式及其特点

1.1时序顺进式

即选取生活流程中的某一片断按时序进程进行描写,其内容层次依次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

其模式如下:

开头(引出故事)→故事主体(对人物或事物主体进行细致刻画)→结尾(议论点题)。

1.2平列展开式

选取不同角度的几个生活片断或将同一内容的几个侧面在同一层面上平列展开,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其基本模式是:

材料①

开头(引出材料)→主体 →结尾(抒情、议论)

材料②

1.3对比映照式

选取有显著差异的两组内容(可以是相反或相对的两个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进行反衬式组合。

其基本模式为:

正面材料

开头(引出材料)→→结尾(抒情、议论)

反面材料

说明:

行文时一定要写出对比点,为议论、抒情做准备。

至于先写正面材料还是先写反面材料则视作者的构思和材料特点而定。

1.4穿插回放式

即利用思维可以超越时空的特点,以某一物象为线索,将描写的内容通过插入、回忆、倒放等方式串联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操作的关键是选好串联的物象,并围绕一个中心截取生活中的材料。

其模式为:

开头(交待物象,引出材料①)→发展(引出材料②)→高潮(引出材料③……)→

结尾抒情、议论)

1.5记叙文模式作文辨析

(点评下列作文模式及其特点)

作文一

鹅与猫的决斗(提要)

去年秋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目睹了一场罕见的鹅与猫的决斗。

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至今使我难以忘怀。

(开头:

引出故事。

“罕见”、“障心动魄”、“难以忘怀”点出故事特点,吸引读者。

那天一我刚放学回家,轻轻推开院门,只见一只母鹅警惕地瞪着一只野猫。

刚出世不久的一群小鹅在母鹅的身后惊恐地围成一堆。

地上散布着一些白色的鹅毛。

显然,鹅猫决斗已经开始一会了。

突然,母鹅伸长脖子,压低鹅头,紧贴地面,像离弦之箭一样冲了过去,将漫不经心地盯着小鹅的野猫狠狠地啄了一口,一撮灰色的猫毛被母鹅摔在地。

野猫一个翻滚从地上跃起,翘起胡子,双目圆瞪……(描写具体决斗过程)。

母鹅艰难地抵挡着野猫的攻击,笨拙的身体成了幼鹅的掩体。

(故事主体部分:

描写鹅猫决斗的情景,突出母鹅舍身护幼的精神,为结尾的议论做准备。

我被母鹅这种伟大的母爱感动了,赶紧轰开了野猫。

精疲力竭的母鹅趴在地上,用翅膀护住幼鹅。

我来到母鹅身旁,轻轻地抚摸着它,安慰着它:

一股暖流从我心中冉冉升起……

(结尾:

扣住“母爱”描写自己的感受或发表议论,深化文章主题。

作文二

看风筝(提要)

星期天,我和爸爸去广场玩。

秋高气爽,正是放风筝的好季节。

各种各样的风筝点缀在一望无垠的蓝天上,煞是美丽。

引出材料,交待时间、季节、事由,突出“美丽”)

材料①:

这边是一位快乐的老者在放“猪八戒吃西瓜”。

……(具体描写)

材料②:

那边是两个小姑娘在放“蜻蜓戏水”。

材料③:

另一边是一位年轻的父亲带着一位机灵的小男孩在放“米老鼠”。

他们好像遇到了一些麻烦,正在请教一位慈祥的老者。

我忍不住走了过去……(具体描写)

(主体部分描写放风筝的几个片断。

要注重细节描写和材料变化)

放风筝是一个看上去简单而有趣的游戏,然而却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

……(结尾:

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议论,深化文章主题。

作文三

我的母亲(提要)

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

“儿行千里母担心”、“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从俗语到古诗,歌颂这一伟大主题的名言名句多不胜数,而且脍炙人口。

然而,我是女孩,母亲的女儿。

我曾经憎恨我的母亲,坚决地否定母爱。

(开头以对比的方式引出材料,吸引读者)

那是2001年8月底,我考上了一所普通中学。

母亲坚决反对我上高中……

(描写我与母亲的冲突或父亲与母亲的冲突及我的心理活动)

快三年了,我很少搭理我的母亲,甚至很少回家。

每当我从母亲的眼中读出痛苦与无奈时,我心中甚至生出一丝莫名的快意。

然而我错了!

大错特错!

(以上两段过渡)

2004年5月15日,星期六,晚上11点15分。

一个让我刻骨铭心的日子,一个让我终身愧疚的日子,一个让我谢天谢地的日子。

因为从那一刻起,我读懂了我的母亲,终结了可能的终身遗憾。

5月15日,学校难得地放了一天假,让我们回家和父母商量填报志愿的事。

我把自己的想法和父亲说了,父亲没说什么。

晚上是照例的看书。

11点15分,我去客厅喝水,经过父母的房间,无意中听到了一段对话

……(描写对话内容)

(对比材料要写得震撼人心,方能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我如遭雷击一般立在饮水机旁。

我的脑中一片空白。

只觉得天旋地转,客厅里的家具像在空气中飘浮起来一样。

忽然,“砰”的一声,我手中的水杯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我扶着饮水机,总算没有倒下。

母亲从房间里冲出来抱住我,拼命地问我“怎么了”。

“没事,妈妈——”我大叫一声,紧紧地抱住母亲,恨不得钻进母亲怀里。

母爱,是伟大的。

没错!

(结尾:

着力描写自己的感受,不可用太多的议论或抒情破坏文章的意境和情感氛围。

若描写不到位,则可增加抒情或议论。

作文四

钢笔人生

走进考场,我首先将一个精致的钢笔盒子放在座位的右上角。

望着它,我思维的野马在记忆的原野上奔驰……

以前,妈妈经常自豪地向亲朋好友炫耀,说我“抓周”的时候抓的就是钢笔。

从此,父母对我的前程便充满了憧憬。

“钢笔”便注定与我的一生结下渊缘。

(交待物象及与“我”的人生关系,是故事的开头)

带着幸福的憧憬,父母亲高兴了好多年。

从幼儿园到小学,我的成绩在智力正常的孩子中还算不错。

我还会时不时地抓着钢笔做刻苦学习状,引得父母那带点虚荣的希冀像气球一样膨胀起来。

进入小(五),我开始恨钢笔了。

因为像山一样的作业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钢笔不再给我带来快乐。

我的成绩随着小学毕业的临近而从优秀降到中等,再降到中下。

感谢《九年义务教育法》让我顺利地进入初中。

然而成绩却丝毫没有起色。

为了我,父母的争吵愈来愈多、愈演愈烈:

那种伤心明明是看着一位神童毁灭或天才堕落的伤心。

我无暇顾及父母的伤心,因为我正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

网络游戏可比钢笔有趣得多啦!

初中三年,一眨眼就过去了。

我虽然没有坏到哪里去,但自然也不是父母骄傲的“神童”。

其间,我常常不自觉地用精彩的游戏镜头驱赶父母失望甚至痛苦的眼神。

我知道父母每年在我生日的时候都会给我买一支精致的高级钢笔——它们正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父亲略显空荡的书架上。

但我却不敢正眼看它们,甚至尽量不去父亲的书房。

在父亲失落的目光中,我以“择校生”的身份走进了一所“全封闭管理”的学校。

“全封闭管理”,这意味着我每五天半才能和我心爱的网络游戏幽会一次。

果然,不到三天,我对游戏的渴望就像犯了毒瘾一样难以控制。

更为恼人的是,班主任是个语文老师,要我们用钢笔书写,还说出了一大堆理由——虽然我一句也没记住。

然而,改变我的也是一支钢笔。

(注意这一段转折性过渡)

那应该是开学后一个多月了。

对陌生环境的新鲜慢慢散去,压抑在心底的顽劣就冒出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