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8128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精品教案

《古诗二首》

主备人

学科

语文

执教班级

二年级

教学课时

2

教学课型

新授讲读

审核人

教材

分析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无言绝句。

全诗用夸张的手法、绝妙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教学

目标

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原辽阔。

教学

重、

难点

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

准备

相关课件。

预设过程(第1课时)

二次备课

一、研究题意,自读自学

1.出示课题。

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

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

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然后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

告诉学生: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3.教师:

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二、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1.教师:

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

先看第一行。

 学生找出“高”和“百尺”。

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教师:

(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

“危”字怎么解释?

 学生查《新华字典》,危:

①险;②损害;③高。

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

 教师:

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楼),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

(想象后)高极了,

 真高啊,

 好像站到了天边一样……

 师:

第一行先写楼高,这样写——

 学生齐读:

“危楼高百尺”。

 教师:

要读出楼的高。

 学生提高嗓音朗读。

 教师:

一味提高嗓音,只能听见声音,不能听出意思。

只要把“高”字读得高些响些。

教师示范,再试一试。

 学生反复练习朗读。

 教师:

大家读出了心里对这个“高”字的感觉。

 2.教师:

(出示“星辰”卡片)“辰”字典里说是“日、月、星的总群”,这里指什么?

 生:

指星,因为夜里无“日”,而“月”不适用“摘”。

 教师:

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手可摘星辰”。

 学生据诗意抬手摘星。

 教师:

想象一下,摘星辰时手臂的动作,身体的姿态应该是怎样的?

 学生:

应该推窗伸臂,斜势向天,这样才能摘星辰。

 教师:

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是它却能形象地表现出高,大家朗读这句诗,想象诗人此时离天多近?

 学生朗读。

 教师:

摘星辰本是难事,但诗人此时觉得很容易,从诗句中的哪一个字体现出来?

 学生:

从“可”字体现出来的。

 师:

朗读时要读好这个“可”字。

 学生朗读强调“可”字。

 教师:

这样可以表达出轻而易举地伸手就能摘到星,更加说明楼的“高”。

 3.指导第三、四行诗句。

 学生:

齐读第三、四行诗句: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教师:

这两行诗句联系紧密。

现在你感到天上人和诗人之间距离多远?

 学生:

相距咫尺。

 教师:

这也是诗人的幻想,但生动地表现了“高”;由此也可见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

一齐来读好这两行诗句。

体会一下该怎样朗读。

 学生读得很响亮。

 教师:

好,你读得清楚,读出了“高”的气势。

 学生:

高昂地读。

 教师:

你也读出了“高”的气势。

再尝试用低沉的语气,(出示“恐”字卡片)要把“恐怕惊动他人”的心情读出来。

 学生尝试用低沉的语气朗读。

进一步体会诗句表达的含义。

 教师:

好,读得有感情,读出了诗人的心情。

现在同学们用上述两种读法各自练习朗读,要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然后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读法,为什么。

 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朗读。

 4.在表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全诗。

 5.教师:

行行朗读、字字思考、处处想象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要在今后学习古诗时继续使用,进一步掌握这种方法。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预设过程(第2课时)

二次备课

一、歌曲导入:

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

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课件中出示标题)

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朗读指导: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2、指导朗读:

朗读时应注意什么?

(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

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

(两分钟)

4、跟读:

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

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

在哪里看到的?

从诗中看到了什么?

(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师:

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

苍苍及时板书)

师:

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

(生:

茫茫及时板书)

师:

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

生:

很大、望不到边等顺势总结板书:

辽阔无边

还能看到什么?

牛羊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

草怎么样?

茂盛牛羊怎么样?

肥壮板书:

茂盛肥壮

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

静态描写

草低、见牛羊呢?

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

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天高地阔辽阔无边热爱家乡的情感

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

是否无人?

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机感、喜悦感、怡然自在感

五、当堂背诵

诗歌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诵诗歌,同时请用心去感受诗中优美的景色。

学生自行背诵三分钟,然后分男、女生检查两遍

六、作业:

将《敕勒歌》改写为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

(基于原诗、合理想象、注意抒情)歌曲欣赏中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敕勒歌

苍苍茫茫静(辽阔无边)

草低见牛羊动(茂盛肥壮)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雾在哪里》

主备人

学科

语文

执教班级

二年级

教学课时

2

教学课型

新授讲读

审核人

教材

分析

这是一个童话故事。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

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现出大雾笼罩下世界一片朦胧的奇妙景象。

作者赋予雾以孩子的语言,把大雾笼罩称作“雾藏起了世界”,把云开雾散称作“雾藏起了自己”,因此整篇课文显得生动有趣。

教学

目标

1、认识“雾、淘”等13个生字,会写“于、论”等8个生字,会写“于是、无论”等15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顽皮的样子,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

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教学

重、

难点

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照样子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教学

准备

相关课件。

预设过程(第1课时)

二次备课

一、生活导入,结合图片揭示课题。

1、回顾谚语:

我们积累过识天气的谚语,能谈谈知道雾的哪些知识?

(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

(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

3、展示云遮雾绕山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

(板书课题)

二、读文识字,整体把握。

1、教师示范读,学生听读,并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反复练习难度的句子,如第6自然段的长句子“不久……,有限的散步”。

4、借助拼音,自读词语。

(1)第一组:

“甚至、消失、藏起”,重点指导正音。

(2)第二组:

“桥梁、淘气、岸边、应该”。

重点指导识记:

梁——为何有“三点水”有“木”(渗透自理);该——刻、孩(与形近字区别)。

5、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

雾说的几句话,分别说出了他依次藏起的东西。

教师出示句式,指导整体把握:

雾,是个又淘气有顽皮的孩子,它把……藏了起来。

要求学生用连接词把雾藏起了什么说完整。

三、朗读感悟“雾的自言自语”

1、学生自由练读雾说的几句话。

2、教师示范指导,前三句读出淘气的感觉;后两句读出思考后有了新主意的惊喜。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暗淡、消失”两个词语,观察本课要写的“暗、消、失”三个字,分析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动笔临写。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雾”,还学了雾的淘气,它藏起了很多东西。

六、作业

抄写生字和词语。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预设过程(第2课时)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躲藏、海岸、淘气、悠闲、应该、甚至、桥梁。

2、雾把整体世界藏起来,世界变成什么样了?

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朗读感悟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第2~5自然段,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联练习说话。

出示:

淘气的雾把藏了起来,无论还是都。

2、学习第2自然段,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师引读课文,相机指导“无论还是都”要连读,并适当强调,读出一切都不见了的景象。

3、同桌互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朗读边想象画面。

4、朗读第4、5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顿号的停顿,理解和体会“甚至”的含义。

三、练习说话

1、想象说话:

淘气的雾朦朦胧胧,像一层纱笼罩着大地,它还会把什么藏起来?

出现什么情况?

2、出示图片,开拓思路:

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图片下方辅以句式:

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藏了起来,无论还是都。

3、同桌练说,说出景物的特点和情趣。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街、躲、该、散”4个字,学生观察分析,交流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共同点:

“街”是左右结构,其他三个都是左右结构,左右部件紧密穿插。

2、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展示评改。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雾,并且学了雾是个淘气和顽皮的孩子,他会藏起很多东西。

这样对于雾有了一定的了解。

六、作业

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雪孩子》

主备人

学科

语文

执教班级

二年级

教学课时

2

教学课型

新授讲读

审核人

教材

分析

课文编自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嵇鸿的同名童话故事。

可爱的雪孩子陪小白兔玩,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

小白兔的家着火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

白云很美很美,就像雪孩子纯洁美丽的心灵。

课文富有童趣,意境优美,同时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利于学生理解。

教学

目标

1、认识“累、添”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会写“唱、赶”等8个生字,会写“出门、起来”等11个词语。

2、学习默读,试着不出声;读出人物对话中不同的语气。

3、了解故事内容,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4、朗读比较两组句子,抄写其中优美的语句。

教学

重、

难点

学习默读,试着不出声。

教学

准备

相关课件。

预设过程(第1课时)

二次备课

一、谜语导入。

1.课件出示谜语:

“说是花,不是花,不长叶子不结果,没有树根没有杈,漫天遍地都是花。

”过渡:

同学们,你们知道谜底吗?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2.引导同桌合作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并评议。

3.组织全班齐读。

4.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开火车认读。

三、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8个会写字,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

3.强调书写要点。

4.组织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布置作业。

课件出示作业:

抄写8个会写字。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预设过程(第2课时)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开火车认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

1.引导学生学习第1自然段。

过渡:

雪后,大自然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课件出示第2~3自然段,引导学生自由读。

3.引导学生学习第4自然段。

引导学生带着开心的心情读这个自然段。

4.引导学生学习第5~9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5~8自然段的图画(网上找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2)启发学生思考:

小白兔是如何得救的?

5.引导学生学习第10~14自然段。

(1)提问:

雪孩子哪里去了呢?

小白兔看到这样的场景,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段落。

三、续编故事。

1.课件出示:

以《雪孩子又回来了》为题,想象小白兔与雪孩子再次见面了会做什么,说什么。

2.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3.组织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

主备人

学科

语文

执教班级

二年级

教学课时

3

教学课型

新授讲读

审核人

教材

分析

语文园地七安排了6个板块的内容。

“识字加油站”围绕“自然风光”编排了12个词语,分成4组,认识8个生字。

“字词语运用”安排了3项内容,一是复习部首查字法;二是积累描写天气景象的8个四字词语,并选择一两个词语描述其情景;三是学习拟人句,体会句子的有趣。

“写好”选择了学生非常喜爱的猫和老鼠的话题,有利于学生观察画面,展开想象写故事。

“展示台”引导学生整理别错字,交流预防写错字的方法。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民谣《数九歌》,配有插图,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积累。

“我爱阅读”中的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读起来朗朗上口、妙趣横生,要鼓励学生通过说、赛、听等多种方式,感受说绕口令的乐趣。

教学

目标

1.认识8个生词。

2.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独体字。

3.积累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

4.展示交流改正错别字的方法,复习巩固易错字和易混淆的字。

5.能够背诵《数九歌》,读懂其中蕴含的气候知识。

6.流利正确地读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感受绕口令的乐趣。

7.正确规范地看图写话。

教学

重、

难点

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独体字;正确规范地看图写话;展示交流改正错别字的方法,复习巩固易错字和易混淆的字;背诵《数九歌》。

教学

准备

相关课件。

预设过程(第1课时)

二次备课

一、识字加油站。

1、请孩子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认一认。

2、读一读:

自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按一定的标准将这些词语分类。

4、师:

你们觉得我们国家的汉字有趣吗?

二、字词句运用

1、复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步骤。

第一步:

确定所要查的字的部首,数出这个部首有几画。

第二步:

在“部首目录”里找出这个部首所在的页码。

第三步:

按照页码,在“检字表”中找到所查字的部首。

再数数除去部首还剩几画,就到相应的位置找到所要查的字和在正文中的页码。

第四步:

按照页码,在正文中查到所要查的字。

观察它的拼音和意思及组词等。

2、按照刚才的方法,学生自行动手查:

亏、申、丹、州、乃。

如果有不会查的,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3、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

5、总结方法。

6、学习拟人句。

(1)自由读句子。

①“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雾把自己藏了起来。

②风拿了我的毛巾跟手帕,擦过了汗,都扔到地上了。

又拿了妹妹的圆帽子,当作铁环

滚走了。

(2)你感觉这些句子有趣吗?

有趣在哪些地方?

(3)感受句子的特点:

把雾和风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这就叫拟

人。

运用拟人,不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

感情。

(4)我也来写写拟人句。

(5)请同学汇报交流。

三、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预设过程(第2课时)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

这节课,我们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课后我们将选出我班看图写话小能手,你们有信心写好吗?

二、看图说词语。

1、(课件)出示图片:

师:

请你仔细观察图画,然后说一说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生:

学生观察后,说一说想到的词语。

师:

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多!

你们一定能完成这次写话训练。

三、看图写话指导。

师:

在写话之前,我们要了解写话的要求。

出示写话要求:

仔细观察图画,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

有哪些动物?

他们在干什么?

想一想他们会说什么?

请用几句话把图上意思连起来写一写。

学生读一读,并说一说有什么要求。

师:

在黑板上板书:

时间、地点、动物、事情、想像。

师:

在写话前,我们要仔细观察图画,观察时要注意观察的顺序。

(一)指导观察图画。

师:

我们的观察顺序是:

整体——部分——整体。

师:

观察整幅图画,你能给这幅图定个题目吗?

请你把它写在练习本上。

生:

学生汇报。

师:

看了图画,你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

谁想出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说一说。

学生说。

(有一天)

师:

图画画的是什么地方?

请你说出表示地点的词语。

学生说。

(平板电脑旁)

师:

图上有哪些动物?

生:

猫和老鼠

师:

图上的老鼠在做什么?

请你说出来。

学生说一说。

(玩电脑)

师:

这时猫在哪里?

师:

想一想老鼠此时的心情怎样?

(二)指导写话。

师:

下面我们进行写话训练,就以《猫和老鼠》为题写一写。

师出示例句:

有一天,老鼠在()玩,老鼠正玩得(),这时,电脑里(),老鼠见到猫,()。

师:

说得真好!

师:

让我们一起读例文。

生:

齐读。

师:

写完整一段话,要注意交代清楚什么?

生:

看板书说一说。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四、学生看图写话。

1、写话。

2、师巡视,并指个别指导。

3、指名读一读写的话。

五、小结。

师:

这节课同学们可认真啦!

学到了看图写话的好方法,让我们说一说看图写话要注意什么。

生:

看板书说一说。

师:

同学回家后,继续写好看图写话,我们下节课评出看图写话小能手。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预设过程(第3课时)

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师:

你们平时经常写错字吗?

遇到容易写错的字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是一直让它错下去?

2、全班交流。

3、师:

今天我们将学习解决易错字的方法。

二、展示台

1、看看其他同学是怎样处理易错字的,一起来看看吧。

棉被---泼水纸巾---低头

带领---展现战士---土地

散步---南瓜今天---口令

带领---穿戴果园---圆心

以后---已经汽水---气体

再见---正在心情---晴天

2、读一读,把平时你也容易写错的字圈起来。

3、你也学学书上的办法将这里边到再在你还容易写错的字也单独记下来,时刻提醒自己。

4、给你们5分钟,将你们平时容易写错的字在笔记本上用相同的方法记下来。

5、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的易错字,提醒其他同学。

三、日积月累

1、出示数九歌。

2、学生自由读一读,借助拼音把数九歌读通读熟悉。

3、再读数九歌:

自由读、同桌读、分男女读、全班齐读。

4、简要理解数九歌的意思。

5、试着背一背。

四、我爱阅读

多种形式朗读,感受说绕口令的快乐。

五、老师总结,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