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2799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三、学制

根本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在校修业年限为3-6年。

四、学位授予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专业主要课程与学位课程

1、专业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根底、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根底、微机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自动控制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等。

2、学位课程:

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程控交换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子系统设计。

六、专业主要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电子技术实验、微机原理实验、程控交换技术实验和现场总线实验等。

七、主要理论性教学环节

消费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八、毕业条件、学位授予条件及其他说明

1、本专业要求学生毕业时,应完成总学分学分,其中包括公共根底课学分,专业根底课学分,专业主干课学分,专业选修课学分,跨学科任选课学分,理论教学环节学分,其他课外理论和创新活动学分不少于8学分。

2、学生修完上述规定的学分并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九、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附表一〕

十、课程类别、门数与学分学时分配表〔附表二〕

十一、教学周历〔附表三〕

十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辅修培养方案〔附表四〕

十三、主要课程简介

1.电路分析〔课程编号:

ZB07201〕

学时数:

72;

学分数:

4;

考核方式:

考试。

课程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

电路分析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根底课,是学习模拟电子技术根底和信号与系统等电类课程的根底。

主要内容有:

电路的根本概念和定律、线性电阻电路和动态电路分析、网络定理、多端元件和双口网络、一、二阶电路分析、正弦稳态分析、三相电路、网络函数和频率特性、含耦合电感的电路分析研究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集总参数电路的根本概念、根本定理、定律和根本分析方法;

并能灵敏应用于电路分析中,使学生在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才能上得到培养和进步,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根底。

主要教学参考书:

[1]胡翔俊编著.电路分析.教育出版社。

[2]李瀚荪编著.电路分析根底.高等教育出版社。

[3]邱关源编.电路〔修订本〕上、下册〔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4]C.A.狄苏尔、葛守仁著,林争辉主译.电路根本理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2.模拟电子技术根底〔课程编号:

ZB07202〕

模拟电子技术根底是继电路理论课程后,物理学和电子类专业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根底课,是高等教育电类各专业和部分非电类专业必修的技术根底课,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电子器件,主要包括半导体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是电子电路,主要包括电压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和信号产生电路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的分析和计算;

三是电子系统,主要包括直流稳压电源和功率放大系统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的分析和计算。

通过该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对电子技术的根本概念,根本原理,根本方法和根本技能有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可以对一般性的常用的电子电路进展分析,对较简单的单元电路进展设计。

同时突出综合应用才能,创新才能,计算机应用才能的培养。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继续在这方面深造打下良好的根底。

[1]童诗白.华成英主编.模拟电子技术根底.高等教育出版社。

[2]康华光.电子技术根底.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3]陈大钦.模拟电子技术根底.高等教育出版社

[4]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模拟电子技术根底.高等教育出版社

[5]傅丰林.模拟电子技术根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3.数字逻辑电路〔课程编号:

ZB07205〕

54;

3;

数字逻辑电路是继模拟电子技术根底课程后,物理学和电子类专业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又一门技术根底课,课程的内容有:

逻辑门电路、逻辑代数根底、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半导体存储器、数/模和模/数转换。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掌握数字电路的根本概念、根本原理、根本技能、根本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纯熟掌握中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理解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

具备数字电路分析、设计和应用的才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继续在这方面深造打下良好的根底。

[1]康华光.电子技术根底、数字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

[2]阎石.数字电子技术根底.高等教育出版社。

[3]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室编.数字电子技术根底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4]曹汉房.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5]王越、沈伯弘.数字逻辑电路.高等教育出版社。

4.信号与系统〔课程编号:

ZB07204〕

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根底课。

主要内容包括信号和线性系统的根本概念,信号特性的分析方法,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时域和变换域分析法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信号与系统的根本概念,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根本特性,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根本分析方法,理解建立实际应用的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并最终解决实际问题这种研究过程,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才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为?

数字信号处理?

、?

高频电路?

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根底。

[1]管致中.信号与线性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

[2]郑君里.信号与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

[3]刘树棠译.信号与系统.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4]A.V.Oppenheim.信号与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

[5]吴大正.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5.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编号:

ZB07208〕

数字信号处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根底课。

主要内容包括:

数字信号处理的根本概念、根本分析方法和处理技术,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的根底理论、离散傅立叶变换DFT理论及其快速算法FFT、IIR和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有限字长效应、数字信号处理的根底理论,数字滤波器的根本理论和设计方法。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建立数字信号处理的根本概念、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根本理论和数字滤波器、IIR数字滤波器、FIR滤波器的根本设计方法,初步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技术实现,软、硬件实现方法。

培养学生从数学概念、物理概念及工程概念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为学习?

DSP原理及其应用?

等后续专业课程和从事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研究及其工程实现打好根底。

[1]丁美玉.数字信号处理教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程佩青.数字信号处理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3]邹理和.数字信号处理.国防工业出版社。

[4]奥本海姆.离散时间信号处理.科学出版社。

6.高频电路〔课程编号:

ZB07207〕

3.5;

高频电路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光信息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专业的核心课程。

它以通信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构成发送、接收设备的各单元电路、典型线路;

主要内容有高频电路根底、高频谐振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频谱的线性搬移电路、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频率调制与解调、反响控制电路、高频集成电路和高频电路EDA的工具使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高频电路及通信技术的根本理论和技术。

系统的掌握高频电路的根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可以纯熟掌握高频单元电路的电路功能、工作原理并能进展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理论才能。

[1]张肃文.高频电子线路.高等教育出版社。

[2]沈伟慈.高频电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3]谢嘉奎.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

[4]曾兴文等.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5]张义芳等.高频电子线路.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7.微机原理〔课程编号:

ZB07209〕

微机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根底课,本课程以Intelx86CPU为主线,系统介绍微型计算机的根本知识、根本组成、体系构造和工作形式;

是一门软、硬件相结合的计算机技术根底课,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组成的根本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以及应用系统中的系统扩展、接口〔串行接口、并行接口、A/D、D/A接口〕设计。

通过本过程的学习:

要求掌握微型计算机硬件的根底知识、根本原理,掌握汇编语言的指令及编程应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才能和编程才能,使学生能较清楚的理解微机的构造与工作流程,建立起系统的概念。

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锻炼,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软硬件开发才能,为将来的工作和?

嵌入式系统?

等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根底。

[1]周明德.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2]孙德文.微型计算机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3]戴梅萼.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4]杨素行,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8.通信原理〔课程编号:

ZB07210〕

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根底课。

主要内容包括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根本理论,各种调制方式的调制和解调原理,通信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以及通信领域的根本概念。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理解有关信号、信道、噪声的根本概念,掌握模拟和数字信号调制与解调的数学模型,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理解通信系统的同步原理,信号的最正确接收理论,信道编码的概念和原理,并熟悉衡量通信系统优劣的主要性能指标,理解通信网的根本知识,通信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展。

为挪动通信等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底。

主要教学参考书:

[1]樊昌信.通信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

[2]南利平.通信原理简明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3]曹志刚,钱亚生.现代通信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4]胡华强等.通信原理教程.科学出版社

[5]周炯槃、续大我等编著.通信原理,上下册.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9.信息论与编码〔课程编号:

ZX07206〕

信息论与编码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的定义、信息论的起源、开展及研究内容;

香农信息论的三个根本概念,即信源熵、信道容量和信息率失真函数,以及与这三个概念相对应的三个编码定理;

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根本方法等内容。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信息论与编码的根本理论,香农信息论的三个根本概念和三个编码定理,以及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和信息保密编码的根本理论和主要方法。

,为学习和研究信息的传输、存储和处理类的后续课程,及各种现代密码理论与技术打下坚实的理论根底。

[1]姜丹、钱玉美. 信息理论与编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陈运等.信息论与编码.电子工业出版社。

[3]

[4]仇佩亮.信息论及其应用.浙江大学出版社。

[5]王新梅、马文平、武传坤.纠错密码理论.人民邮电出版社。

10.智能仪器〔课程编号:

ZX07306〕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理论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它是建立在?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传感器技术?

等课程根底上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的专业课。

主要内容有智能仪器的开展现状,智能仪器系统的总线技术,智能仪器的数据采集技术,基于DSP的仪器系统设计,VXI/PXI总线仪器,虚拟仪器,网络化仪器和高性能智能仪器的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智能仪器的根本工作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术进展仪器设计的才能。

熟悉智能化仪器仪表的设计和开发方法,适应现代测控仪器开展的要求。

为学生从事仪器仪表整机设计打下扎实的根底。

[1] 

程德福.智能仪器.机械工业出版社。

[2] 

赵新民.智能仪器设计根底.哈工大出版社。

[3] 

王家桢,王豪杰等.传感器与变送器.清华大学出版社。

[4]宋俊涛.仪器接口及自动测控系统.重庆大学出版社。

[5]朱欣华,姚天忠编.智能仪器原理及设计.中国计量出版社。

11.程控交换技术〔课程编号:

ZX07303〕

2.5;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主要内容包括交换的概念、交换设备的开展及分类、呼叫处理的根本流程,数字交换网络的构成及交换原理,交换机的硬件构造、原理及功能配置,与交换设备组网有关的网与信令系统的根本知识,程控交换机的工程设计与管理维护,与程控交换技术相关的一些新概念、新技术,如现代通信网的构成、窄带和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以及IP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纯熟掌握交换的根本原理,信令系统,程控交换机的软硬件组成,呼叫接续过程,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为以后在通信领域工作打好根底。

[1]张中荃.程控交换与宽带交换.人民邮电出版社。

[2]林康琴等.程控交换原理.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3]叶敏编.程控数字交换与交换网.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4]李正吉等.程控交换技术实用教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5]桂海源编.程控交换与宽带交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编号:

ZX07304〕

自动控制原理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根底课,也是专业主干课之一。

其主要内容包括:

自动控制系统的根本组成和构造、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根底知识,包括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稳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以及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计算机辅助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经典控制理论的根本概念、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机理、控制器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掌握在时域和频域中,对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进展分析的方法。

为相关后续课程和今后从事自控方面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根底。

[1]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

[2]谢克明.现代控制理论根底.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3]王万良.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

[4]卢伯英译.现代控制工程.电子工业出版社。

[5]谢红卫、皱逢兴译.现代控制系统.[美]RichardC.DorfRobertH.Bishop

高等教育出版社

13.电子测量〔课程编号:

ZX07309〕

考察。

电子测量是电子信息、自动控制、测量仪器等专业的通用技术根底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电子测量的根本原理、测量误差分析和实际应用,主要电子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电参数的测试方法,该领域的最新开展等。

电子测量技术综合应用于电子、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方面的根底知识和应用才能;

掌握主要物理量〔电压、频率、相位及元件参数等〕的根本测量原理和方法,进步综合运用所学根底知识进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务实求真的科学作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研发工作打下根底。

[1]张永瑞等.电子测量技术根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张乃国.电子测量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

[3]陈杰美钱学济.电子测量仪器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

[4]肖明耀.实验误差估计与数据处理.科学出版社。

14.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编号:

ZX07307〕

电磁场与电磁波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根底课程,也是后续专业课的必要根底。

本课程是对“电〞现象的根本概念与根本规律的较为本质的描绘,主要介绍有关电场、磁场以及电磁场的根本概念、根本规律以及根本分析方法;

理解和把握场与波的内涵以及电磁波的空间行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电磁现象的根本概念、根本规律以及根本分析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根底。

[1]冯恩信.电磁场与电磁波.高等教育出版社。

[2]倪光正.工程电磁场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3]谢处方.电磁场与电磁波.高等教育出版社。

[4]王家礼、朱满座等.电磁场与电磁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5.挪动通信〔课程编号:

ZX07302〕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主要内容包括挪动通信的根本理论与组网技术,挪动通信环境中电波传播特性及场强计算方法,挪动通信系统的调制技术,挪动通信系统中的噪声、干扰特性及指标计算方法,挪动通信网的构成方法、容量计算、信令形式及交换控制技术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挪动通信的根本理论与组网技术,挪动通信系统的调制与解调技术,挪动通信网的组网技术、容量计算、信令形式及交换控制技术,挪动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进步综合运用所学根底知识进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为今后从事挪动通信方面的工作打下结实的理论根底。

[1]郭梯云.挪动通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田翠云.挪动通信系统.人民邮电出版社。

[3]蒋同泽.现代通信系统.电子工业出版社。

[4]杨留清等.数字挪动通信系统.人民邮电出版社。

[5]吴伟陵等.挪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