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8669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语文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语文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部编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棚、驮”等13生字,会写“愿、意”等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懂得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再试一试。

【教学过程】

一、大阅读分享

同学们这是我们近期阅读打卡统计图,为你们每天坚持读书点赞,为你们爱上读书点赞。

通过查阅你们的读书视频,我发现你们最喜欢童话故事了,下面谁想和大家分享你读过的童话故事?

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你可以评价,也可以说说自己听后的感受。

二、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师:

多么有趣的童话故事呀,这节课,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童话故事,请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14、小马过河。

生:

齐读课题

师: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小马过去了吗?

他怎样过的河?

师: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通过读课题就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快快打开书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三、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请在小组内交流你的预习情况,小组长做好检查。

2.交流完的小组已经坐端正了,下面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请看大屏幕:

谁能来读读这些词语呢?

(课件出示词语——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

书写“刻”和“该”

4.奖励大家一个小游戏:

泡泡世界,紧紧盯着泡泡哦。

5.祝贺大家挑战成功!

下面我们小组开火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互相纠正读音、语气、停顿。

组长觉得组内谁读得好,就奖励给他一颗星。

师:

同学们,刚才被奖励一颗星的同学请举手。

师:

你们真棒,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吧,向他们学习。

没有得到奖励的同学别灰心,一会还有读课文机会,继续努力呀。

5.师:

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结局又怎样呢?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哪些问题不懂。

不懂的问题,请标上问号。

师:

谁愿意把自己读书的收获说给大家听,你知道了什么?

生:

我知道了小马最后过河了。

生:

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小马是为妈妈送麦子要过河的。

生:

老师,我知道了小马一开始没有过去河,后来听了妈妈的话才过了河。

师:

你回答得很完整,已经把课文的大概内容概括出来了,很了不起。

生:

我知道了,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试一试。

师:

你的答案总是与众不同,我最欣赏你这一点,你不仅读懂了内容,还明白了一个道理,真的很好。

四、品读文本,感悟体会

(一)品读第一二自然段

师:

还有哪些地方你不明白,也说—说。

生:

老师,我不明白为什么老牛说水很浅,而松鼠说水很深呢?

师:

谁能为他解答这个问题。

生:

因为老牛很高,而松鼠身材很小,所以他们一个认为水不深,一个认为水深。

师:

你很善于思考,说得不错,有理有据。

生:

老师,我有个问题,小马的妈妈为什么自己不去送麦子,非得让小马去送呢?

师:

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谁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生:

因为小马的妈妈已经老了,她跑不动了;所以让小马去。

师: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

老师,我觉得不是老马跑不动了,擅长跑是马的本领,她是想锻炼一下小马。

师:

你的答案很精彩。

看来你已经看透了老马的心思了。

师:

小马愿不愿意去帮妈妈做这件事呢?

生:

愿意。

师:

从课文中的哪个词语你感觉到了。

生:

连蹦带跳。

师:

你能做个动作吗。

(生笑了,做不出来)那你能换个词语吗?

生:

蹦蹦跳跳。

师:

能为妈妈做事,小马是多么的开心呀,谁来当小马,读一读这段话。

师:

小马愿意为妈妈做事,说明这是一匹什么样的小马?

(大屏幕出示:

____的小马。

生:

善良的小马。

生:

孝顺的小马。

生:

懂事的小马。

(二)学习3-5自然段:

1.懂事的小马自愿帮妈妈把半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可当它去磨坊的路上却被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

当时小马是怎么想的呢?

(指名说)(课件随机出示:

我能不能过去呢?

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

2.此时小马的心情如何?

你们看,这个词就是为难(出示词语卡片:

为难)谁能来读一读呢?

(指名读、开火车读)

小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为难的心情呢?

(因为小马平时总是依赖妈妈,没有动脑筋想办法的习惯,更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啊,正是因为小马平时总依赖妈妈,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一条小河让它感到十分地——为难(引读“为难”)

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师:

小马很为难,他遇到了谁?

【板书牛伯伯、小松鼠】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呢?

请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生:

读对话。

师:

河水刚没老牛的小腿,所以老牛觉得过河是件很容易的事,所以他对小马说时,说多轻松啊!

你能像老牛一样的读读这个句子吗?

师:

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

快读一读。

你能给“立刻”换个词吗?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连想都没想,就要趟过去。

)这句话该怎样读呢?

师:

松鼠是怎么说的呢?

师:

松鼠的伙伴就淹死就在这条小河里,他眼看着小马就要下河,准备趟过去,这时松鼠候心情怎样?

(紧张、着急)你从哪里知道的?

抓住词语感受松鼠的紧张、着急、担心。

你想当当那只着急的松鼠吗?

师:

咱们一起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吧。

师:

同学们,刚才老牛伯伯、小马、松鼠的对话精不精彩?

此时的小马感到很为难,因为牛伯伯和松鼠一个说水浅,一个说水深,到底谁说的对,你快告诉小马呀。

生:

我觉得他们说的都对,因为老牛很高大,所以他觉得水很浅,而松鼠身材小,所以他觉得水很深。

师:

你的思维很活跃,反应很快,这个问题回答得让大家都感到很满意。

师:

此时,如果你是小马,你会怎样做呢?

生:

我会用一根木棍往水中放,试试水有多深。

生:

我觉得可以用“扔石子”的方法试一试,河边一定会有石子的,如果石子落水的声音很响就说明水很深,石子落水的声音很小就说明水不深。

生:

老师,如果我是那匹小马我会自己下水试一试,如果觉得不是很深就耥过去,如果感觉有些深了,有危险了就赶紧调头回来。

师:

你很聪明,也很勇敢,敢去尝试,还为自己找了退路。

师:

可书中的小马却想到回家问妈妈。

你来评价一下,这是一匹什么样的小马?

 (大屏幕出示:

____的小马。

生:

胆小的小马。

生:

不爱动脑筋的小马。

生:

懦弱的小马。

师:

你都知道“懦弱“这个词,可真了不起。

(三)学习6、7自然段:

1.那妈妈告诉小马河水是深是浅了吗?

(没有)那妈妈是怎样对小马说的呢?

请读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用双横线划出妈妈教育小马的话。

(指名读)

2.读一读,想一想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呢?

【课件出示】

3.听了妈妈的话,如果你是小马,你会怎么做?

小马也是这样想的,再一次来到河边亲自去试了试水的深浅,结果它发现原来(课件出示:

河水既不像(),也不像()指名读、个别读、齐读。

5.那你能用“既不像……也不像……”的句式来说说小马的高矮吗?

(指名说、同桌说)

五、总结收获、读中升华

师:

小马通过自己的尝试终于顺利过河了,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像小马一样遇到过什么难题,你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生:

我有时做数学作业时,遇到不会的题就问妈妈。

师:

噢,那学了这篇课文后,你觉得应该怎样做?

生:

应该自己先试试看不能做出来,实在不会再问妈妈。

生:

我以前一遇到点难事,就放弃了,我觉得那样不对,今后,我要向小马学习,要先想一想,试一试。

师:

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呀。

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老师希望你们能做一个勇敢的、爱动脑筋的孩子,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真正的成长。

师:

能根据插图和词语复述这个故事吗?

自己先试试。

【课件出示词语】

六、拓展阅读,巩固运用

过渡:

同学们,以后我们做事的时候一定要多观察多思考,凡事都要去试一试,只有这样才能不耽误时间,把事情做得更好!

推荐大家读一读《我想我能行》,想一想从这个故事中,你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14.小马过河

老牛图浅

爱动脑筋

小马图松鼠图深实践出真知

老马图亲自试试

部编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

第一课时学情分析

《小马过河》的故事讲述的是妈妈让小马把粮食送到河对岸的村子里去,走到河边,小马不知道能不能趟过,就问牛伯伯河水深不深,牛伯伯说河水很浅。

正当小马刚要迈腿,小松鼠却叫住了他,对他说河水很深,会要了他的命。

小马一听没主意了,跑回去问妈妈。

妈妈让小马自己去试一试,原来河水既没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没小松鼠说的那么深。

  这个故事是一个小学生都会讲的故事,然而故事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自己,在参考别人的意见时,如果像小马那样勇敢地迈出自己的一步,而不是犹犹豫豫的,就能体会到成功和长大的快乐。

这个故事说明了人们做事不能总是基于别人的认知去认识,而应努力自己去尝试。

 

二年级学生对故事情节已很明晰,语言发育还较薄弱,对故事中的道理还不能有深刻的理解,需教师层层点拨,习得语言,习得道理。

二年级小学生形象思维(直观思维)占较大优势。

所以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结合教材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置了“泡泡世界”识字环节,在游戏中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这篇课文对话特别多,提示语很关键,我设置了分角色朗读,孩子们兴趣盎然,在朗读中对角色性格的把握就比较深入了;在理解老马的话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通过老师的直观演示,形象生动。

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情绪高涨,忽闪着眼睛,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重点、难点,创设了一个“场景”。

学生亲临“场景”,观而生感,观中明理,思维火花迸溅。

部编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

第一课时效果分析

《小马过河》是一篇同学们耳熟能详的课文,所以在教学时,我没有花大部分时间去朗读,而是注重内容的理解。

讨论中理解完小马第一次过河的经过后,请同学们评价小马。

同学们都积极举手发言:

“小马不爱动脑筯,别人怎么说它就怎么做。

”“它的耳朵根子很软,老牛说可以过它就下河,松鼠说危险它就止步。

”“他做什么事情太不果断,没有自己的主见。

”其他同学也都不约而同点头赞同,这时候突然有个声音响起来:

“我认为小马做的有道理,它做事非常谨慎。

因为如果河水真的很深,那么小马下水后就会发生危险的,换成是我,也会这样做的!

 当时,教室里安静极了。

这是一个多么与众不同的看法啊!

真没想到二年级的孩子思维会如此活跃。

于是,我表扬了李响同学,并肯定了他的看法。

我对孩子们说:

“李响同学遇到事情能够经过思考再回答,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不能只是一味的附和别人的看法,应该有自己的主见。

他说得很有道理,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应该珍惜,做事的时候应该三思而后行!

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说法之后,的确是左右为难。

那么,如果你是小马,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怎么来判断河水的深浅呢?

 学生:

可以拣一根很长的树枝,测量一下水的深度。

 学生:

可以自己试试,不行的话再上岸。

 教师:

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那课文里的小马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

它立刻收回了脚,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学生:

它还是离不开老马,自己不想办法。

 学生:

小马没有去想办法,如果动一下脑筋的话,它就可以顺利过河,不用去问妈妈了。

 老师:

看来,小马还是很有依赖性的,什么事情都要找妈妈帮忙 。

那么,你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是自己想办法,还是去找妈妈呢?

 学生的回答明显是两种,大多数找父母,一小部分自己解决。

 老师:

只要是我们自己动脑能解决的事情,就不要依赖父母,因为我们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自己去生活,所以,老师希望你们能够自己想办法解决。

另外,当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要谨慎行事,以防万一,只要肯动脑筋,很多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老师相信你们有这个能力。

 [评析]

 教学完这篇课文后,我独自回味着每一个细节,真的没想到,二年级的孩子能有这样的想法,看来,真不能小看他们呢!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在阅读中适当的拓展可以使孩子的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

通过这节课,更证实了这一点。

其实,像这样有价值的出发点在我们的课堂中处处存在,我想,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放开手脚,让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真正培养他们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孩子的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

 

部编二年级下册14《小马过河》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教材体系中的定位

《小马过河》是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围绕着“办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寓言两则》、《画杨桃》、《小马过河》三篇课文,有古代寓言故事,有现代学生生活故事,有童话故事;有人物,也有动物,每个故事都寄寓了深刻的道理。

故事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引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使他们获得丰富的启示。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的看法”。

能对文本内容进行意义重构,有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人阅读素养的基本体现,也是读者能从文本中获得熏陶和启迪的基本保证。

本单元3篇课文中的人物和角色,在看待事物、解决问题时,有的对,有的错,有的先糊涂后清醒,有的先迷惑后醒悟,学生读后应该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

本单元引导学生从故事的不同侧面谈看法,或联系实际,谈生活中类似于寓言中的事例,明辨是非,加深理解,避免犯类似的错误;或从故事中的不同侧面发散思考,获得不同的感受,“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是继二年级上册“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延伸和发展,体现了语文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

二、不同教材版本对相关教学内容的处理

教科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材中也有《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教科版中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

按事情发展顺序说一段话。

依据大纲要求,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特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说出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经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去想,从实践中去寻求答案。

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理清,一段话的先后顺序,按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的情况是本问的重点和难点。

三、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取舍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故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巧妙设置悬念,顺应儿童心理,富有童趣,且能引发儿童思考。

对话精彩,尤其是对话时的提示语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

这些语句都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

课文角色主要围绕“河水的深浅”展开对话,通过对话推动股市情节发展,揭示事理。

课文还配有三幅插图,前两幅画的是小马来到河边,与老牛、松鼠对话的情景,不仅照应课文情节,还可以提示说话的语气,第三幅图是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再次来到河边,小心过河的情景。

这些插图都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人物的心情和说话的语气,进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以及二年级学生特点,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懂课文,如何理解文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便成了本课难点。

部编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

第一课时评测练习

 

 

评测结果分析:

通过对这节课的评测练习检测,大部分学生对于基础性的知识都能掌握,特别是写生字,做到100%正确,比一比再组词中对于“刻和该”的比较少数学生出现了组词的错误,说明形近字仍有部分学生没有找到识别的方法,需加强练习。

填写正确的词语正确率很高,说明学生对词组的掌握比较好。

在填写近义词,个别孩子出现错误,说明对词义不是很理解,词语积累不是很好。

阅读题还需要进一步训练,平时课堂讲解中要多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多种形式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

第一课时课后反思

有人说:

教师站得有多高,我们的学生就能看得有多远。

因为,语文课我们留给学生的不仅是基础知识,更是一种对人生、对生命的思考。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思考者,带着我的思考,走进文本,走进学生…… 

  课标中对低年级识字教学实施的建议是这样写的: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课标中同时也提示了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理念,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体验,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教学手段应形象、直观、多样。

这是我在备课之前、备课之中一直在反复思考的点。

 

  《小马过河》故事叙述了小马为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对岸磨坊去,两次来到河边的不同表现及不同结果,说明了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进行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了创设一个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全面自由地发展,我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勇于创新。

 

  在理解本课难点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故事里蕴含的道理,而是让他们先各抒己见,然后再统一认识,这样既重视了孩子们的能动性,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也很有好处。

在讲解完课文内容,孩子们明白其中道理之后,结合学生实际提出问题:

“在生活中,你曾经遇到过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因为有了课堂的讲解,学生们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更加明白了以后遇到问题,要自己动脑想一想,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思维是最没有束缚的,是最活跃的,是无止境的。

他们的脑子里装满了许许多多奇异的幻想,我们应该为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让他们在创新的王国,自由地翱翔。

《小马过河》这篇课文中,小马虽然勇敢,但是没有妈妈的正确、耐心的鼓励是过不了河的。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多讲少讲并没有界限,关键在于“意”,而不在于“形”。

小马一定要自己过河,妈妈也可以尽情地说。

文本并非仅是一种物化的客观存在,而是一种理性化了的生命体,只在当阅读主体对文本的这种生命意义有所觉悟,有所触动时,文本的生命意义才会真正生存

部编二年级下册14、《小马过河》

第一课时课标分析

一、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诵读儿歌、儿童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优美。

在阅读中体会不同标点符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3)基于写话

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在写话中乐于运用乐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二、教材在课程价值实现中的定位:

《小马过河》是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

本单元以“办法”为主题,包括《寓言二则》、《画杨桃》和《小马过河!

》三篇文章,三篇文章教学的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

《小马过河》对话精彩,尤其是对话时的提示语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

本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思维也很活跃,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语文的能力,掌握了识字方法,进行了一定量的阅读学习和训练,但由于其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原因,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盎然的阅读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教授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实施人性化的阅读评价,努力体现“多种手段结合,培养学生语感,实现读写结合”的教学思想,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小马过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以及学生的心理、年龄和认知特点,我把第一课时目标定位为:

 【教学目标】

1.认识“棚、驮”等13生字,会写“愿、意”等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懂得遇到问题时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再试一试。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动物道具。

2.学生准备:

读熟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