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突破生物》全书答案电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06657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11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中考突破生物》全书答案电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1《中考突破生物》全书答案电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1《中考突破生物》全书答案电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1《中考突破生物》全书答案电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1《中考突破生物》全书答案电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1《中考突破生物》全书答案电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9页
1《中考突破生物》全书答案电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9页
1《中考突破生物》全书答案电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9页
1《中考突破生物》全书答案电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9页
1《中考突破生物》全书答案电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9页
1《中考突破生物》全书答案电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9页
1《中考突破生物》全书答案电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9页
1《中考突破生物》全书答案电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9页
1《中考突破生物》全书答案电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9页
1《中考突破生物》全书答案电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9页
1《中考突破生物》全书答案电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9页
1《中考突破生物》全书答案电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9页
1《中考突破生物》全书答案电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9页
1《中考突破生物》全书答案电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9页
1《中考突破生物》全书答案电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9页
亲,该文档总共9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中考突破生物》全书答案电子版.docx

《1《中考突破生物》全书答案电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中考突破生物》全书答案电子版.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中考突破生物》全书答案电子版.docx

1《中考突破生物》全书答案电子版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 考点突破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课时 生物的特征

考点梳理

2.明确目的 计划

3.①营养 ②呼吸 ③废物 ④作出反应

⑤生长 繁殖 ⑥遗传 变异 ⑦细胞

中考演练

考点一: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A [解析]我们一般利用食醋和清水配制“模拟酸雨”,与清水形成对照实验,所以我们进行的是模拟探究实验。

故选A。

2.D [解析]测量误差是一定存在的,尽可能减少,但不能避免。

故选D。

3.D [解析]正确的结论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如何减少实验结果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就是重复实验,反复探究,只要他人能重复其实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实验结果可信度就高。

故选D。

4.A [解析]有些观察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故选A。

考点二:

生物的共同特征,根据生物的特征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及生命现象

5.D [解析]机器人、电脑病毒和鹅卵石均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而珊瑚虫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

故选D。

6.D [解析]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属于生物的特征,ABC各项都不是生物的特征。

故选D。

7.D [解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自然现象,不是生命现象。

故选D。

8.B [解析]斑马发现敌害迅速逃跑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解析]“人的皮肤每天都会出汗,汗液有咸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无机盐等废物的特征。

故选C。

10.D [解析]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故选D。

11.D [解析]“葵花向日倾”体现了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这一特性,A、B、C均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夏天大雨过后树桩上长满了蘑菇,体现了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现象。

故选D。

12.D [解析]该案例说明引起流感的生物发生了变异,之前产生的抗体不起作用。

故选D。

13.D [解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说明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龙生龙,凤生凤”体现了②生物亲子代之间的遗传现象,“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体现了⑤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正确。

故选D。

14.C [解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话描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现象,体现了生物的特征是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故选C。

15.C [解析]由分析可知,校园里,树木又发了新芽,开出了花朵。

这体现了生物的特征是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正确。

故选C。

16.D [解析]生物通过不断繁殖产生后代个体,因而生物不会因为个体的死亡而导致物种灭绝,可见D正确。

故选D。

17.C [解析]ABD没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故不属于生物。

而C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属于生物。

故选C。

18.C [解析]“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描绘的是春天,温度适宜,水中的藻类植物就会大量繁殖,漂浮在江水、湖水中,使得水呈现出绿色,因此诗句中描述的是藻类植物的生长繁殖的特征,C正确。

故选C。

19.D [解析]繁殖新个体是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如种子的萌发、母鸡生蛋等,都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故选D。

第二课时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考点梳理

1.调查目的 调查对象 调查方案 抽样 如实记录 分析

2.动物 其他生物 水生生物

中考演练

考点:

调查法以及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

1.C [解析]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要了解本校学生的近视率,主要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调查法。

故选C。

2.A [解析]可以随机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而不是选择患红绿色盲的家庭作为调查对象,所以A错误。

故选A。

3.B [解析]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是调查的关键问题。

故选B。

4.D [解析]调查时首先要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先制订好调查计划,在调查过程中可以分组进行并要如实记录,对于调查结果,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故选D。

5.A [解析]猫生活在陆地,鱼生活在水中,按生活环境可以分开。

故选A。

6.D [解析]A、B、C只有用调查的方法才能了解结果,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需要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等,按照探究实验的过程才能得出结论,用的是实验探究法。

故选D。

7.C [解析]雪松属于裸子植物,柳树与香樟都属于被子植物,因此,柳树与香樟的共同特征比柳树与雪松的共同特征多,C正确。

故选C。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课时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考点梳理

1.生存空间 各种影响因素 2.生活 分布

3.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4.

(1)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①一个 对照 ③平均 ④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光

5.温度 水 空气 捕食 竞争 合作

6.形态结构 生活方式 相对

7.环境 环境 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中考演练

考点一: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以及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C

2.B [解析]大棚种植技术主要解决了作物生长中冬季温度过低的非生物因素的限制。

故选B。

3.B

4.A [解析]春天和秋天主要的差别是光照强度不同,因此迎春花在春天里绽放,菊花秋天开花,这种差别主要是光照不同造成的。

故选A。

5.A [解析]生物的性状主要由基因控制,但也受到环境的影响。

新疆棉引种到本地未达到某纱厂厂长期待结果是因为受本地环境因素的影响,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6.B [解析]ACD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因素(草)对生物(豆苗)的影响,草与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故选B。

7.B [解析]牛与野兔都吃草,因此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牛和野兔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

故选B。

8.B

9.D [解析]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的唯一变量是光照,除光照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所以实验方案需要修改的选项是D土壤干湿度,改为均为一层湿土。

故选D。

考点二: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0.A

11.A [解析]南极地区气候寒冷,温度很低。

胸部皮下的脂肪厚,可以保护胸内的器官心脏避免冻伤,这说明生物能适应寒冷环境。

故选A。

12.C [解析]“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ABD都说明的是生物能适应环境。

只有蚯蚓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是生物能影响环境。

故选C。

13.B [解析]牛的粪便使土壤更肥沃,是生物影响环境的表现,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故选B。

14.C [解析]“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对环境的影响,C错误。

故选C。

15.C [解析]ABD都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不符合题意;C蚯蚓改良土壤是生物影响环境的表现,符合题意。

故选C。

提升训练

16.C [解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

故选C。

17.B

18.D [解析]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生物之间的捕食会使大量个体死亡,这有利于物种的生存与发展,D的说法错误。

故选D。

第二课时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考点梳理

1.生物 环境

2.生物部分 动物 光、温度、水、空气等

3.生产者 消费者 细菌和真菌 食物网

4.食物链 食物网 营养级别 越多

5.数量 所占的比例 自动(我)调节能力

中考演练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生态系统的组成

1.D [解析]一块农田中所有的生物及其无机环境,包括了农田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解析]小沟、小渠、小溪、小池塘等小微水体,都既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

故选C。

3.A [解析]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有阳光、空气和水,等等;生物成分:

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蝉、螳螂、黄雀、蛇,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

因此,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故A正确。

4.C [解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的就是分解者把落花这种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了无机物,归还土壤,再被植物吸收利用。

故选C。

考点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

5.B

6.C [解析]食物链的起点生物一定是生产者,故选C。

7.B

8.A [解析]图中①绿色植物是生产者,②虫、③鸟都是消费者,④是分解者,⑤太阳是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④和非生物部分⑤,因此食物链的描述正确的是①→②→③。

故选A。

考点三: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9.D [解析]由图可知:

它们之间形成的食物链是:

丙→甲→乙→丁;在该食物链中,若乙的数量增加,在一定时间内,甲的数量因乙的增加而减少,丁的数量因乙的增加而增加,丙的数量因甲的减少而增加。

故选D。

10.C [解析]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

从图中可看出A、B、D的物种失去了平衡,调节能力最强的是C。

故选C。

11.C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因此增加适宜的物种数目,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故选C。

12.C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才有了“一山不容二虎”的现象。

故选C。

提升训练

13.A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积累的,因此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越多,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越少。

因此食物链是A→B→C→D。

故选A。

14.A

15.D [解析]图中共有2条食物链;鸟和青蛙之间是竞争关系,没有捕食关系;图中有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因此该图不可以用来表示食物网;水稻是第一营养级,因此体内积累汞最少的是水稻。

故选D。

16.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a、c、b。

因此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a→c→b,若b灭绝,c由于天敌减少而数量迅速增加,随着c的增加,a的数量又减少,所以导致c因缺乏食物又迅速下降。

C正确。

故选C。

第三课时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考点梳理

1.环境

2.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

3.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绿色水库 地球之肺 地球之肾 海洋生态系统

4.生物圈 生物圈 

5.人 植物

中考演练

考点一:

生物圈的概念和生物圈的范围

1.D

2.B [解析]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不是整个地球。

3.D [解析]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故岩石圈的底部不在生物圈范围内。

故选D。

考点二: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4.D

5.D

6.B [解析]鲨鱼和海带都属于海洋生物,适合生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

故选B。

7.D [解析]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才能保证生态系统中生物体能量的需要,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

故选D。

8.B

考点三: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9.B [解析]ACD都说明生物圈中的各个系统是相互联系的,生物圈是一个整体,故不符合题意;鲨鱼生活在海洋中,无法证明生物圈是一个整体,B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解析]甲生物圈中的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关联,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乙大气在不停地有规律地环流,说明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丙蒲公英的果实随风飘散,便于蒲公英的繁殖,不符合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这一观点;丁红嘴鸥每年从西伯利亚迁徙到昆明越冬,说明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故选C。

11.C [解析]施用农家肥、作物秸秆还田和保护农田中的青蛙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使用化肥不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故选C。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课时 练习使用显微镜

考点梳理

1.①目镜 ②镜筒 ③转换器 ④物镜 ⑤载物台 ⑥通光孔 ⑦遮光器 ⑧压片夹 ⑨反光镜

⑩镜座 ⑪粗准焦螺旋 ⑫细准焦螺旋 ⑬镜臂 ⑭镜柱

2.

(1)镜头 目镜与物镜 450 

(2)大(小) 少(多)

(3)倒立 左 下 (4)目镜 物镜 通光孔

(5)平面镜 凹面镜 (6)左 右 (7)物镜与装片间 (8)大光圈 小光圈 (9)低倍镜 调节细准焦螺旋

3.

(1)右手 左手 

(2)左 目镜和物镜 (3)低倍物

(4)较大的 左 右 白亮 (5)标本 (6)粗准焦螺旋 接近 物镜 (7)逆时针 细准焦螺旋

中考演练

考点一:

显微镜的结构

1.A [解析]要想看到细胞的数目最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是最小,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长目镜④和短物镜①,在观察时,低倍物镜距离玻片越远,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因此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应该是⑥。

故选A。

2.B

3.A [解析]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因此,当环境光线较暗,对光时应选用大光圈、凹面镜。

故选A。

4.B [解析]图1的镜头放大倍数要比图2的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如果物镜一样,目镜1的倍数比目镜2大,所以目镜1比目镜2要短是对的,故选B。

考点二:

显微镜的使用

5.C [解析]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包括:

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和收镜。

图中①为观察步骤中的安放玻片标本,②为观察步骤中的镜筒下降,③为对光步骤,④为镜筒上升寻找物像的步骤,所以正确顺序为:

③→①→②→④。

故选C。

6.A [解析]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小花想把显微镜视野中的一个气泡从视野右下方移出去,应该向左上方移动。

故选A。

7.A [解析]污点不可能出现在反光镜上,污点一般只出现在物镜、目镜和玻片标本(装片)上。

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后,污点仍然存在,则该污点可能在物镜上。

故选A。

8.A [解析]在显微镜中是成倒立的物像。

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

观察的物像偏左方,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移动玻片标本。

故选A。

9.C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变大了,视野越暗,为了使视野变亮,应选择大光圈、凹面镜,C错误。

故选C。

10.A [解析]要使物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②的状态,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要使物像从视野②变为视野③的状态,应把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要想使物像从视野③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故选A。

11.D [解析]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因此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不会减半,D错误。

故选D。

12.B [解析]用擦镜纸擦拭镜头,A错误;对光的要求是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光就对好了,B正确;图中的阴影部分不能涂黑,要点细点来表示,C错误;玻片标本应往左下方移动,才能到达视野中央,D错误。

故选B。

13.B [解析]视野

(1)甲在左下方,故玻片应向左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后再放大,因此首先②移动载玻片;放大时先①转动转换器使用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因此还要⑤调节光圈,用大光圈使视野变亮,为了看得更加清晰需要④转动细准焦螺旋。

因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②①⑤④。

故选B。

提升训练

14.D [解析]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较小、透光性强,颜色浅,为了看清要把视野调暗,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

因此可以换用平面反光镜和较小光圈。

故选D。

15.C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也越暗。

图C中的细胞体积最大,说明放大倍数最大,视野最暗。

故选C。

16.B [解析]低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B错误。

故选B。

17.C [解析]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而反光镜上的污点只能改变视野亮度,不能出现在视野中,污点不可能存在于反光镜上,C错误。

故选C。

18.D [解析]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

故选D。

第二课时 植物细胞

考点梳理

1.

(1)涂片 血液涂片 

(2)切片 叶片横切片

(3)装片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2.

(1)纱布 

(2)清水 (3)内侧 (4)水滴

(5)一边 (6)一侧 (7)另一侧

3.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叶绿体 ④细胞核

⑤液泡 ⑥细胞质

4.细胞膜

中考演练

考点一:

玻片标本

1.C

2.A [解析]血液是液体的材料,液体的材料是涂抹而成的,叫涂片;番茄果肉是要用挑取的方法而制作的玻片标本叫装片。

故选A。

3.C [解析]气孔位于叶片的表皮内,一般来说,叶片的下表皮的气孔数多于上表皮。

因此要观察到完整的保卫细胞和气孔,应该用撕取叶的表皮制成装片来观察。

故选C。

考点二:

临时装片的制作

4.A [解析]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步骤如下:

擦片、滴水、取材、展片、盖片、染色、吸,因此,图中括号中依次应该填写的是滴、展、染。

故选A。

5.C [解析]盖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故选C。

6.C [解析]对照“擦、滴、撕、放、展、盖、染、吸”,四个步骤的正确顺序应是④滴清水,②放洋葱表皮并展开,①盖片,③盖完后赶出气泡。

故选C。

7.D [解析]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视野由甲变为乙,物像变大了,说明由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应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再调节光线和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故选D。

考点三:

植物细胞的结构

8.B

9.A [解析]洋葱表皮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维持植物细胞的形态;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

故选A。

10.A [解析]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具有的基本结构包括:

[②]细胞膜、[④]细胞核和[⑥]细胞质三部分,A正确;细胞分裂是④细胞核先分成两个,B错误;图中的结构③是叶绿体,不是线粒体,C错误;图中②是细胞膜不是细胞壁,D错误。

故选A。

11.C [解析]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色素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

所以入口甘甜的西瓜汁只要来自西瓜细胞结构的液泡。

故选C。

12.A [解析]根尖细胞有线粒体、染色体、液泡,而没有叶绿体,因此骆驼刺的根系十分发达,其根尖细胞中没有叶绿体。

故选A。

提升训练

13.C [解析]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C错误。

故选C。

14.B [解析]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等结构,如根部细胞不见光,没有叶绿体,B错误。

故选B。

15.D

第三课时 动物细胞

考点梳理

1.

(1)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的形态 (3)去除食物残渣

2.①细胞膜 ②细胞核 ③细胞质

3.细胞壁 叶绿体 液泡

中考演练

考点一: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1.B [解析]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

擦→滴→刮→涂→盖→染→吸,B正确。

故选B。

2.C [解析]因动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与浓度为0.9%生理盐水的浓度相差不大,所以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选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

故选C。

3.B [解析]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加生理盐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B错误。

故选B。

4.B [解析]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后,为了使物像更清晰,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

B正确。

故选B。

考点二:

动物细胞的结构

5.D [解析]动物细胞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不含叶绿体,也没有液泡,D错误。

故选D。

6.A [解析]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动物细胞没有这些结构,黄瓜果肉细胞中含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A错误。

故选A。

7.C [解析]筛管细胞和叶肉细胞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精子和神经元是人的细胞,没有细胞壁,C错误。

故选C。

8.A [解析]②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A符合题意。

故选A。

9.D [解析]神经细胞和根尖成熟区细胞的相同点: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不同点:

根尖成熟区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神经细胞没有。

故选D。

提升训练

10.B [解析]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B错误。

故选B。

11.C [解析]图中精子细胞、平滑肌细胞都属于动物细胞,洋葱表皮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因为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故选C。

12.B [解析]并不是所有细胞都能进行分裂,如高等生物成熟的细胞失去分裂能力;也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具有分化能力,如单细胞生物不能进行分化,B错误。

故选B。

13.D [解析]卵细胞的DNA含量减半,A错误;成熟的红细胞不含有细胞核,B错误;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各细胞的形态、功能不同,C错误;四种细胞都是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D正确。

故选D。

第四课时 细胞的生活

考点梳理

1.物质 能量

2.无机物 有机物

3.细胞膜

4.叶绿体 线粒体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发动机 动力车间

5.物质 能量 信息 细胞核 DNA 细胞核

6.

(1)生殖细胞

中考演练

考点一: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C [解析]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等,这类物质是无机物;一类是分子比较大的,一般含碳,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这类物质是有机物。

故选C。

2.C

3.B [解析]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把菠菜放入沸水中煮几分钟,沸水便成了有菠菜味的菜汤,把菠菜浸在冷水中,冷水不会变成菜汤。

这是因为沸水破坏了菠菜细胞的细胞膜,使其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故选B。

4.A [解析]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叶绿体为植物细胞所特有,动物细胞没有。

故选A。

5.B

考点二: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6.A

7.B [解析]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B正确。

故选B。

8.C

9.C

10.B [解析]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故B对;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则排斥在细胞之外,故A、C错;细胞中的物质分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故D错。

故选B。

第二章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一课时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考点梳理

1.生长 分裂 分化

3.

(2)细胞核 复制 (3)形态和数目

4.DNA 蛋白质

中考演练

考点:

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1.D [解析]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故选D。

2.A [解析]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加倍,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随着分裂平分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故选A。

3.A

4.A [解析]细胞分裂首先是细胞核分裂,在细胞核分裂过程中有染色体复制加倍的现象,因此外观上细胞核变大即图中的a,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外观上是细胞核一分为二,即c过程;接着细胞质一分为二即d过程,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即b过程。

故选A。

5.D

6.C [解析]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是③细胞核平均分成两份、①细胞质分成两份、②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故选C。

7.B

提升训练

8.C [解析]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除一小部分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丧失了分裂能力,具有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