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课间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1708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低年级学生课间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低年级学生课间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低年级学生课间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低年级学生课间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低年级学生课间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小学低年级学生课间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小学低年级学生课间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小学低年级学生课间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小学低年级学生课间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小学低年级学生课间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小学低年级学生课间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低年级学生课间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docx

《小学低年级学生课间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低年级学生课间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低年级学生课间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docx

小学低年级学生课间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小学低年级学生课间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一级子课题

在“学生校园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结题报告

 

子课题组组长张敏

二0一一年十一月

 

“小学低年级学生课间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一级子课题

在“学生校园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阶段结题报告

2011年1月初,学校德育处下达了“学生校园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校级课题,以“小学低年级学生课间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的一级子课题立项通知书。

按照通知书和总课题组负责人杨铃校长的要求,本子课题组积极筹备了总课题和所有子课题开题会的工作,并于2010年1月,参加了辰光学校举行的开题会,即全面启动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现按照总课题组的要求,以“小学低年级学生课间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为题,全面总结本课题一年来的研究工作情况。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

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

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我校是重庆市九龙坡区命名的首批流动人口子女接收学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学生人数已接近2000人,其中60%以上是流动人口子女。

家长们忙于做生意,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因此,学生的养成教育不够理想。

我校学生的行为问题、习惯问题却日益突出,较多的学生存在文明礼貌欠佳、卫生意识淡薄、不遵守纪律、学业拖延等不良习惯。

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孩子,他们喜欢在课间大声吵闹,上厕所不冲水,喜欢在地上滚来滚去,整个教学楼充斥着他们的吼叫声,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

因此,在德育处“学生校园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总课题的指引下,制定了本子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1.孔子提出: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

2.叶圣陶先生认为: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

“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

一种习惯之养成,莫不由‘渐’而来,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管孩子一辈子的教育。

3.斯金纳《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认为:

“行为的产生并持续恒久,是在‘刺激---反应’发生之后的强化而造成的。

”这就意味着良好的习惯养成有赖于持续不断地接受外界的行为刺激强化。

4、根据《公民道德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学守则》为指导,把养成教育与爱校、爱班级、爱大家的教育结合起来,加强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教育,以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

5、根据少年儿童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以探索适应小学阶段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为目的,使评价服从教育规律,符合少年儿童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

6、根据低年段学生年龄和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教育内容、方法、要求及评价都不能一刀切,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特点,注意层次性、连续性、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

承认和重视个别差异,既注意一般性特点,又重视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这是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以及行为习惯养成等具体情况,选择灵活有效的教育方法,发现教育的突破口,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习惯的培养需要多次重复才可能巩固下来,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的行为方式,要不断反复练习,反复巩固,直至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成为习惯永久保留下来。

所以,在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循环往复,要有信心,有耐心,并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环境氛围。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一、引导有序健康的课间活动

(1)以集体活动为主,促进孩子的社会化过程,吸引更多的孩子参与。

(2)安全保障,划分课间活动的物理区域,使不同年级的孩子互相区分开来,避免身体冲撞的危害。

(3)自主灵活,孩子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随时进入和退出课间的集体活动。

2、营造课间活动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氛围

(1)利用各种阵地进行规范的宣传。

班会、班队活动,红领巾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讲话,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行为规范,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导向。

(2)多种教育方法并举形成教育合力。

班会上,老师讲,学生讲,班干部讲,家长讲等多种方法结合,让学生明白养成课间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自觉配合学校的养成教育。

(3)发挥榜样的力量。

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课堂上、课下教育学生都不大声呵斥,同时要推出示范学生,使全体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2、对学生进行养成良好习惯的认知教育。

通过国旗下讲话、班会、思品课、常规教育等活动,学生端正认识态度,明确行为目标。

3、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强化训练。

依据小学生的心理,通过奖励与惩罚原理规范良好习惯。

惩罚方式之“镜子”方法的运用;奖励方式之精神奖励好于物质奖励;“即时”的效果好于“及时”,更好于“滞后”。

4、发挥家庭,社区的行为规范教育作用。

二、建设目标

将从认知与行为两个方面培养学生课间活动的习惯,具体表现为:

1、早上到校后,不在走廊或教室追逐打闹。

2、下课后,不在走廊或教室追逐打闹,大声喧哗,如果不小心撞倒别人,要主动道歉。

课间喝水一定要排队,不要拥挤。

3、下课后,参加天井里的集体游戏整齐有序。

4、午休时要保持安静,不说话,不打搅其他同学休息。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1)确定了一二年级的班主任和学生为研究人员。

(2)进行课题论证,制定研究方案。

(3)建立课题研究组织和领导机构。

(4)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并编制成课题内部学习资料供参研人员阅读。

(5)对实验学生课间行为习惯现状作调查分析。

(6)在学校和家庭,开展学生在三方面的主要习惯(学习、做人和做事)的调查研究。

(7)进行理论总结,形成理论特色,提出支撑课题研究的理论观点,并进行理论改造和创新。

(8)突出实践特色,实施运用介质性评价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案。

(9)加强实验的规范管理和研究,进一步深化实验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措施

(一)

当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存在娇生惯养,导致其依赖强,独立性差;被动性强,主动性差;做事缺乏意志和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差等缺点。

同时,独生子女由于受到了父母较好的养育,故智力早熟、兴趣广泛、知识面宽,同时呈现出自尊心强、活泼好动、开朗大方等性格特点。

因而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应注意从发展、鼓励的方面给以评价,同时提出建议。

使学生首先从认知上改变,继而改变行为,再通过日常规范与奖惩手段的运用,使良好行为变成一种习惯。

1、开发实践性与创造性并举的课间活动项目,用集体游戏的方式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拒绝强行限制孩子的自由。

游戏的方式为低年级小学生所喜爱,且能培养孩子的社会合作能力、专注力、情绪智力,同时孩子的身体得到了适度活动,为下节课作好准备。

2、全员评价、全程评估。

全员评价即学生自评、同学评、老师评。

全程评价,即在课间活动现场有“搜寻小组”评价;每周班会评价;每月一次的老师总评。

以班为单位进行。

3、考评方法侧重“即时激励”,即在发现课间活动时的良好行为时,当下就给予奖励;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比如当下赠予“文明标兵小勋章”,每月进行一次评比,看看谁的“小勋章”多,胜出者的“美照”与文明行为将被张贴到黑板报等地方或在集体大会上被表扬。

4、参考陶行知的“小先生制”成立“文明标兵搜寻小组”,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

“搜寻小组”由小学生自己成立(3-5个人),在课间活动寻找同学的文明行为,发现后立即授予勋章,“搜寻小组”每周替换成员,由当周获得最多勋章的前几名成员担任。

5、采用游戏教学,深化学生对课间活动行为规范的必要性认知:

游戏前准备好小鼓,大鼓,大小号。

汽车喇叭录音和电教平台的各种能播放的声音。

然后让学生安静的趴在桌面,或者写作业,同时播放以上的各种声音,把音量调到最大。

让学生感受此时的环境氛围,持续15分钟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最后引出上面的问题,谈谈课间我们该怎么做?

通过设计这种体验式情境,使小学生反省大声喧哗的噪音将给别人带来不良影响,从而发展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同理心。

6、设定课间活动的行为规范,编成小学生易懂易学的形式,比如儿歌或童谣,在音乐课、班会课、家长会等场合学唱。

(二)、尝试一种新的“争章夺星”评价模式。

“争章夺星”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关怀,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每一个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

该校根据儿童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特点,强调过程评价,把评价的奖项分为基础奖、发展奖、特长奖和综合奖四类。

基础奖、发展奖、特长奖属单项奖,其评价以“章”为载体;当学生所获“章”达到一定数量时,可评综合奖,其评价以“星”为载体,分为金星、银星、铜星三个级别。

三类章与三类星构成倒T型目标结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孩子完全可以自主选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争章夺星,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又不断追求新的目标。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生的评价基本沿用了终结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主体性和主动性。

忽视了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传统的好坏评价标准也在发生变化,前期研究成果启发我们开始尝试建立小低段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机制的研究。

时代要求我们,现状迫使我们,着重研究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的内容体系问题,探索如何发挥评价对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使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评价充分体现时代的特点,体现现代教育的理念,符合儿童的共性与个性。

为此,根据我校低段学生班额大的特点,开展“运用介质性评价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实验研究”,其价值在:

课题既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又有现实性和针对性,它是一种对于传统教育实践的改革和创新。

美观、实用有趣、看得见、摸得着的介质——“奖票、小红花、小奖品”,对于小学低段的儿童来说,觉得非常新奇,很感兴趣。

(三)、组织学生观看对行为习惯养成有益的教育片。

教育片直观、生动活泼,对孩子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

教育片《学校踩踏事故的思考》让孩子们明白遵守秩序的重要性。

又如:

观看东莞市朝天小学大课间的广播操录像,让孩子们出操、列队快、静、齐。

还有《少女穆然》等教育片。

这些教育片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英雄的事迹激励人,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能学习到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

在班会、思想品德、队会等课堂上,我们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间行为习惯。

1、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常言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统一认识就是规范学生行为准则,可以由此内化为行动。

在班会、思想品德、队会等课堂上,我们针对年级特征经常给学生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

2、强化训练形成习惯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内容上、宣传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

“百说不如一练”,学习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训练。

要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复进行行为训练。

应从头抓起,从小事抓起。

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班会加强对学生课间行为的训练,如:

上下楼梯的训练,上厕所的训练,值日生的训练……比如:

培养在楼道里靠右行走,右行礼让的习惯,首先让学生知道楼道那里是右,在行走中遇到同学和老师怎样礼让。

再利用班会时间,多次领着队伍到楼梯练习上楼、下楼,并抓住不守规则的典型讲清危害,这样一来,孩子们的上下楼梯就形成了好习惯。

3、讨论交流他律变自律。

在培养学生良好课间行为习惯时,一方面以课堂为主,讲、练、谈多方面结合。

另一方面当学生行为出现偏差或者不良影响时,也要选取到课堂上来,及时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明白道理,认清问题,将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阶段。

(五)、个别谈话,因材施教。

良好课间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存在差距的。

对于习惯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学生的困难,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好习惯。

(六)、家校联系,达成一致。

习惯的养成具有一致性的特点,因此,要取得实效,还要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

教师精心策划、准备家长会。

在家长会上,低年级各班的教师把学校对孩子们课间行为习惯的要求一一告知,并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习惯;讲明怎样遵守这些习惯……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有时,孩子的不良习惯是由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

教师要认真分析,并帮助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七)、必要惩罚,纠正不良行为。

著名学者孙云晓教授说过: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对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恰如其分的惩罚行为,也是一种行为训练的方式。

比如“课间不乱跑乱叫、趴在地上的习惯”,有个别的学生通过教育仍然屡犯。

这时就要在进一步教育、讲道理的基础上,进行行为惩罚。

如让学生去逮违纪的学生、读课间行为习惯守则等,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课间行为习惯。

(八)、翘起大拇指,赏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国家庭教育第一品牌——赏识教育揭示和证明了一条极其重要的教育规律:

赏识导致成功。

抱怨导致失败。

周弘老师创立的赏识教育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课间行为习惯时也十分重视运用赏识的方法去激励学生。

如:

当看见学生主动拾起垃圾时,我们往往会用十分兴奋的语气对他们说:

“你真是讲卫生的好孩子!

”“你小声说话的习惯会让你越来越有修养!

”“老师真喜欢看你文文静静时的样子!

”又如:

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把行为习惯的教育内容分解成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评比。

采用等级记分,星级评比。

……

经常翘起自己的大拇指,赏识学生好的行为。

特别是很多学生都做不好的时候,更是以赏识为主去激发、巩固学生好的课间行为习惯。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体上讲取得的成果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把培养低年级学生课间行为习惯的要求及时地传递给了班主任,使他们在课程实践中有了鲜明的理论指导,为他们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了理论基础,明确了对学生进行课间行为习惯培养的着眼点;二是使整个教学楼的教学秩序井然有序,学生的安全事故减少了;三是90%以上的孩子能认识到课间活动的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发展出在公共场所照顾到他人的同情心;70%以上的孩子除了认识到问题,还能够自觉自愿遵守课间活动的行为规范,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将认知迁移到家庭与社会上的公共场所,原有的不良行为得以改正。

七、研究效果

1、前期调研、选定课题。

2010年1月,一二年级组的6位班主任,采用日常观察、抽样问卷调查、访谈和班级调查的方式对全体低年级学生的课间行为习惯进行了调研,发现学生存在不少的多方面的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阻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了学校秩序,对学校和班级都有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于是我们认定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课间行为习惯是我们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重要课题。

2、搭建班子、定章立规。

组建了以年级组长为组长(主持人)、低年级班主任为成员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负责本课题研究的领导、组织、实施指导、管理、评价等研究工作。

并制定“小学低年级学生课间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为课题研究的规章制度。

3、全员学习、优选成员。

组织低年级班主任进行三个方面的学习:

①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理论知识学习;②课题研究实践技能的学习;③有关课题研究的规章。

4、集思广益,完善方案。

课题领导小组一方面发动研究组全体成员,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或上、下结合的集体讨论(6次),进行个别征询(30人次),另一方面还在校门口设置了“低年级小学生良好课间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方案建议征询箱”,广泛征求教师的建议,共收得建议25条,方案4次易稿才得以敲定。

5、同伴互助,同题共解。

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在课间排队、守纪的习惯养成了,并将该项目主题活动的养成方式迁移应用到其他习惯内容的养成教育。

6、经验交流、成果共享。

每个阶段结束时,各项养成教育完成时,都组织全体成员乃至全组教师的经验交流会(共6次),让经验得以传播,在成果共享过程中把课间行为养成教育推向深入、广阔。

八、结论与建议

●为了切实落实“小学低年级学生课间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我们要制定好习惯养成教育评价制度体系,保障好习惯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①值班制度:

为确保研究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好习惯的养成,我们实行“行政双线值班制”,即每天有两位班主任值班,值班督查内容紧扣“一日行为习惯常规”,查教师一日常规落实情况,查学生一日常规遵守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矫正,并将情况及时记录。

②、班级文明监督岗:

我们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能实现自我教育,但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必要的监督手段能有利地保障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唤起学生强烈的集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为此,我们成立了规范养成教育的相关监督机构——“课间文明监督岗”。

让学生平时的课间行为表现时时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之下,使学生能比较自觉地遵守规范。

该制度的实施,从细小处入手,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③、“良好习惯养成之星”评比制度:

根据学生日常的表现,通过自评、小组评、班主任推荐、年级确定等方式每月评比一次“良好习惯养成之星”。

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即由“他律”逐步强化“自律”。

●运用激励机制,把好习惯养成教育引向深入,其做法:

一是在反复抓,抓反复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养成好习惯的自信心

二是借用同龄效应来帮带

三是抓住闪光点去鼓励

四是签定“师生好习惯养成合约”去鞭策

●课题组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采用自然状态下的“盲试法”,运用多种检测手段对学生良好课间行为习惯的养成状态进行了测评,形成了测评结果数据库,现将其中的相关数据收集,整理成如下三份统计表

表2、小学生低年级课间行为习惯观察结果统计表

上下楼梯

追吵打闹

有序入厕

参测人数

前测

423

562

259

300

后测

201

304

150

300

增减

人数

-222

-158

-109

%

-74%

-52%

-36%

表3、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状况前后跟踪观察结果统计表

注意力专注

积极举手发言

完成课堂作业

课前预习

善于提问

参测人数

前测

后测

增减

前测

后测

增减

前测

后测

增减

前测

后测

增减

前测

后测

增减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820

1132

+312

+26

831

1155

+324

+27

1051

1186

+135

+12.84

453

1021

+568

+46.7

535

1078

+543

+45.4

1200

表4、小学生综合型良好习惯养成状况问卷结果统计表

前测

后测

增(+)减

(一)

参测人数

人数

%

使用文明用语

521

793

+272

+34

800

孝敬父母

435

778

+343

+42.9

800

学会感恩

421

752

+331

+41.4

800

忠诚老实

395

783

+388

+48.5

800

说到做到

382

762

+380

+47.5

800

自己事自己做

289

775

+486

+60.8

800

合作交流

412

738

+326

+40.7

800

用四到进行阅读

312

768

+456

+57

800

勤于思考

315

705

+390

+48.8

800

遵规守纪

625

793

+168

+21

800

综合增幅

增速

4107

7647

+3540

+44.3

幅度

51.13

95.59

44.456

上述三份统计表的数据,显示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①无论是单项习惯,还是综合型习惯,前后纵向对比,其养成的递减速度是非常快的。

(如

②具有良好习惯的占有面的扩增幅度是非常大的。

总之,学生们在一年的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体验”中,养成了课间行为的良好习惯:

违纪违规的几乎没有了;课间,教学一楼的秩序好了,安静了;追吵打闹的少了,有序入厕的多了;乱写乱画,乱丢掉乱扔的没有了;教学楼更静,更洁,更美了;孩子们的自信心更足、更大了!

●学生在一年来的课间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体验”中,不仅克服了各式各样的不良习惯,养成了方方面面的良好习惯,更为可喜的是,他的内心世界发展得更丰富,主体人格成长得更健康,对生活充满了热情与自信,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越来越浓,能力越来越强。

3、班主任的专业能力发展了

●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

一年来的研究工作的实践,课题组的老师深有感慨地说:

“无论是习惯养成教育或是别类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还是其他学科的教育,光照着教科书依样画葫芦的‘照本宣科’,学生不是因事例的陌生而感到困惑,就是因表述的深奥而感到‘虚渺’,只有选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具有意义的内容,实化教科书,学生才学得有味,有劲,有效。

”“学生的现实生活啊,真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基础,归宿。

研究成果一览表

作者

成果名称

体例

发表或获奖情况

刘昌稳、黎松

《小小储蓄卡,盛开文明花》

经验报道

《常德日报》发表

邹红艳

“圆明园的诉说”

教学比武

县一等奖

文惠敏

“节约用水”

教学比武

县一等奖

杨芳

德育实践活动设计

论文

县一等奖

黄亚萍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

论文

省三等奖

刘昌稳

《祖辈如何代养留守孙辈》

论文

《半月谈》发表

吴俊兰(指导)

《快乐大课间》

学生论文

《小溪流》发表

杨芳

“小小储蓄卡,带来文明大变”化

德育案例

县一等奖

周兰英(指导)

全国第八届“星星河”书法大赛

学生作品

全国一等奖

梅华

学生书画比赛

学生作品

省三等奖

临澧县实验小学

“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荣誉

县教育局、县关工委颁发

临澧县实验小学

“平安校园”

荣誉

常德市政府授牌

参考文献:

1、《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2、《教育的智慧》林崇德

3、《德育纲要》

4、《儿童心理学》、

5、《教育心理学》

6、《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7、《家庭环境与学生习惯养成的探究》、

8、中科院专家张梅玲主持的《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关系的研究》

9、《好孩子好习惯》孙云晓

10、《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关鸿羽

11、斯金纳《行为主义心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