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三留守”问题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79589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村“三留守”问题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农村“三留守”问题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农村“三留守”问题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农村“三留守”问题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农村“三留守”问题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关于农村“三留守”问题调研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关于农村“三留守”问题调研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关于农村“三留守”问题调研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农村“三留守”问题调研报告.doc

《关于农村“三留守”问题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村“三留守”问题调研报告.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农村“三留守”问题调研报告.doc

关于农村“三留守”问题调研报告

民工潮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进城农民就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

农民工进城后,其收入获得相应增加,家庭生活得到改善。

但同时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农村中也产生了严重的“三留守”问题。

留守人群主要由老、弱、病、幼等构成,即所谓“三八六一九九部队”。

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数量庞大,他们面临着生活、教育、心理、安全方面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亟待各级政府着力解决。

一、关心“留守儿童”营造家的氛围

近年来留守儿童的数量增长较快,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引用主持人白岩松曾说过的话:

“留守儿童已经不是一个群体的问题,而是中国未来的问题。

留守儿童在学习、行为、生活、心理、安全等各方面都有比较严重的问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钱明辉博士认为,对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家庭教育的缺失容易对他们有如下的影响:

文化和个性的养成、情感与善的养成、心理发育失衡、在与人交往上出现问题、影响道德养成等。

而国内著名心理学家韦志忠研究后指出,农村留守少年儿童中近80%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两种倾向:

一是自闭型,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流;二是逆反型,暴躁冲动、情绪不稳定、自律能力差、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等。

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管理带来的深层矛盾,而具体问题既有家庭、学校的原因,也有儿童自身成长的原因。

要解决留守儿童所产生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缩短城乡差距。

一方面,政府必须尽快改革与户籍相关联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各种制度,减少农民进城的“迁移成本”,同时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设施,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与城市居民一样有同等的待遇。

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治本之策。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当地的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提高当地的工业和企业的规模和效益,吸引农民工返乡就业,从而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从根源上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

2、政府带头,提倡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已不是靠国家政策、户籍制度等方面的改变就可以改善,还涉及到人们的思想意识。

应充分利用媒体等宣传手段帮助人们正确看待农民工及其子女问题,改变人们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偏见观念,呼吁人们更多地关注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健康,关爱他们的子女,为维护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3、加强学校教育,提高学校教育水平。

继续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取消城市学校的高额借读费用,确保“移民二代”平等的义务教育权利。

同时政府应重视农村学校的建设,强化农村教师的培训,对留守儿童加强德育、心理健康和生活养成教育,培养他们自主、自理的生活能力,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

4、强化父母的监护责任,提高留守儿童父母的教育水平。

父母要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特别是年幼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二、政策多支撑为“留守妇女”减压力增能力

说起农村留守妇女,人们往往会想到她们的坚毅刚强,吃苦耐劳。

但她们身上也承受着高劳动强度、沉重的精神负担、安全感缺乏的压力。

应用心理学专家筱丹指出,留守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肩负着本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生产劳动和家庭抚养、赡养等责任,承受着身心的巨大压力,“劳动强度大”“精神负担重”“缺乏安全感”是她们的普遍生存状态。

据我县各级妇联组织对我县农村的2000名留守妇女的生存状况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出“三多”与“三少”现象。

“三多”:

一是承担超负荷生产劳动的留守妇女多。

在丈夫外出务工期间,妻子便成为家庭生产的绝对主力,她们要赡养老人、照顾孩子,还要担负家庭的各项生产、生活重任;二是具备一定文化知识的留守妇女多。

调查表明,留守妇女平均年龄35岁,其中有初中文化的占51.2%,有高中文化的占14.6%,有大专以上文化的占4.8%。

她们中很大一部分人向往城里人的生活,在物质生活逐步改善的同时,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有所增强;三是愿意与丈夫共同外出务工的留守妇女多。

留守妇女家庭中平均有3个老人需要赡养,家庭的羁绊使她们难以走出家门。

“三少”:

一是与丈夫沟通交流少,婚姻生活质量不高。

二是对孩子养成教育少,全面培养意识不强;三是对老人的关心照顾少,家庭成员亲情淡薄。

可见,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其实留守妇女更需要帮助,更需要坚强可靠的后盾。

这方面政府应当积极行动,有所作为,为留守妇女的生活、发展提供安全可持续的保障。

1、组织上积极帮扶,形成支持留守妇女发展的合力。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涉及到子女教育、老人养老、家庭和谐、婚姻稳定、社会安定及农业生产、生活等方面,这就需要各级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帮助留守妇女的社会化网络。

各地妇联、民政、劳动、卫生、公安、教育、文化及社区等应当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支持合力,帮助解决农村留守妇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2、拓宽就业渠道,增加留守家庭收入。

农村致富渠道的拓宽,外出务工人员的减少是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关键。

要大力发展民勤地方经济,出台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扶持已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减少农村留守家庭。

同时,各级部门要大力扶持留守妇女创业。

3、着力提高留守妇女的发展能力,提高农村留守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她们的自身发展。

要促进妇女的互相帮扶,发挥女村官、农业科技人员、女能人的作用,广泛开展结对帮扶,使农村留守妇女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

要积极培树、宣传在创业就业、科技致富、孝亲敬老、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留守妇女典型,放大示范、激励、带动效应。

4、切实维护留守妇女的合法权益。

全面实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教育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自觉履行家庭责任与义务,加大妇女“四自”教育,使夫妻双方都能自觉遵循婚姻法律法规和家庭伦理道德,维护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

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妇女权益保护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通过法律知识宣传、培训等方式,增强留守妇女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在农村,要全面建立妇女之家,集法制宣传、矛盾调处、法律帮助、心理咨询、培训学习等为一体,把服务送到留守妇女身边。

要积极推进长安南通建设,深化平安家庭创建,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犯罪活动,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安全感,为她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让留守妇女能够“平安和谐留守”,幸福美好地生活。

三、完善养老服务为“留守老人”增添亲情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傅双喜透露,不少老年人由于长期压抑、焦虑,容易患上各种疾病,有的甚至自杀。

傅双喜认为,留守老年人经济生活状况较差,普遍患有慢性病,行动不甚便利,遇有患病、农忙、突发事件时,子女亲戚不在身边,不能得到及时帮助。

特别是有的留守老人还得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承担教育孙子孙女的压力,他们普遍精神依托缺乏,内心失落、心理压力大、缺少安全感,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李宝库指出,精神赡养是老年人的重要需求,36.3%的留守老人经常会感到孤独,35.8%的留守老人经常出现焦虑、烦躁、压抑等不良情绪。

然而,多数农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匮乏,留守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十分单调,因子女外出而产生的孤独感、心理压力及其他消极情绪很难得到很好的宣泄,其健康和幸福感因此而受到负面影响。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政府加大社会救济,完善农村社区服务。

政府应尽快推行城乡一体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

加强县、乡镇老龄工作的机构建制和人力配备。

落实基层老龄办(委)的工作经费和工作人员的编制,使老龄工作的各项政策精神能够通畅地贯彻落实到基层,并建立起自下而上的信息沟通渠道,促进基层老龄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开展。

做到基本的农村医疗保障全覆盖,把留守老人的健康问题解决在社区。

条件成熟的地方逐步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留守老人提供包括定期健康检查、老年疾病预防和小病就近医治在内的各种服务。

2.发挥社会和社区作用,建立留守老人相关组织。

由社会团体、社区建立老年人工作委员会、老年人协会和老年人互助会等,让老年人重新找到归属感。

通过组织老年人互相帮助,克服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丰富生活方式,拓展生活空间。

3.强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弘扬敬老传统美德。

加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贯彻落实力度,加强孝道教育,强化子女的赡养义务和责任。

农村党组织、团组织、妇女组织等,应将关心留守老人纳入组织活动、作风建设的内容,开展好“五好家庭”、“好媳妇”等评选活动。

对虐待老人、不尽赡养义务的子女,动用社会道德和法律武器维护老人利益。

4.创新管理和服务理念,推进有偿服务体系建设。

留守老人需要亲情,有子女的老人应以家庭养老为主。

政府也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加快养老院建设,并可以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民营资本投资农村老年事业。

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一些机构,为老年人养老提供市场化服务,形成官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